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单元测试(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地理现象中,不发生在极地地区的是( )
A.绚丽的极光 B.北极熊嬉戏 C.企鹅漫步 D.阳光直射现象
【答案】D
【详解】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夜间出现灿烂美丽的极光,A发生在极地地区;北极熊分布在北冰洋附近,是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B发生在极地地区;企鹅是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C发生在极地地区;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有阳光直射现象。D不发生在极地地区。故选D。
2.(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区域示意图,关于图中各区域的位置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大部分位于温带地区
B.②位于两大洋两大洲的“十字路口”
C.③全部位于南极圈以内
D.④位于中纬度的大陆西岸
【答案】A
【详解】①欧洲西部大部分位于温带地区,小部分位于寒带,故A正确;②中东地区地处亚、非、欧三大洲的交界地带,介于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内陆湖)之间,沟通印度洋与大西洋,被称为"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故B错误;③南极洲绝大部分位于南极圈以内,小部分位于南极圈以外,故C错误;④非洲大部分位于低纬度地区,故D错误。故选: A。
(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北极地区图”,回答下列小题。
3.北极地区是指( )
A.北冰洋所在的地区 B.北极点附近的地区
C.66.5°N以北的地区 D.66.5°S以北的地区
4.我国在北极地区建立的科学考察站是( )
A.黄河站 B.长城站 C.昆仑站 D.中山站
5.目前,图中甲岛上冰层面积逐渐缩小,可能是因为( )
A.全球气候变暖 B.甲岛风速增大
C.甲岛陆地增厚 D.甲岛气候干燥
6.上图中的虚线表示的是( )
A.北回归线 B.赤道 C.北极圈 D.南极圈
【答案】3.C 4.A 5.A 6.C
【解析】3.北极地区指北极圈即66.5°N纬线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故C符合题意。故选C。
4.我国在北极地区建立的科学考察站是黄河站,故A项正确;长城站、昆仑站和中山站均建在南极地区,故BCD错误;故选A。
5.图中甲地是格陵兰岛,该岛屿上有冰川,其冰层面积逐渐缩小,可能是因为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故A项正确;风速增大、陆地增厚和气候干燥都不会导致冰层面积缩小,故BCD错误;故选A。
6.由图示信息可,图中的虚线穿过亚洲、欧洲北美洲北部,应为北极圈。故C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北极地区指北极圈即66.5°N纬线以北的区域。我国在北极地区建立的科学考察站是黄河站,我国在南极建立的科学考察站是长城站、昆仑站、中山站和泰山站。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地区和高山上的冰雪融化速度加快。
(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南极洲地理环境独特,是开展科学实验的理想地区。目前我国已在南极地区设立了5座科学考察站,图示意南极洲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科考队员在南极洲最常见的景观是( )
A.沙漠 B.冰雪 C.草原 D.沼泽
8.南极洲自然资源丰富,储量居世界首位的是( )
A.铁矿资源 B.煤炭资源 C.淡水资源 D.石油资源
9.我国科考站中全年均无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A.长城站 B.中山站 C.泰山站 D.昆仑站
【答案】7.B 8.C 9.A
【解析】7.南极洲被冰川覆盖,没有沙漠、草原和沼泽,只有到处是冰雪,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南极洲被厚厚的冰川所覆盖,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C正确。南极洲有煤炭、铁矿和石油,但是不居世界首位,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我国长城站位于62°S,纬度低于南极圈,没有极昼极夜现象,A正确,中山站、 泰山站 、昆仑站都在南极圈内,都有极昼极夜现象,BCD错误,故选A。
【点睛】南极洲气候酷寒、干燥、烈风,是“白色荒漠”,不适合人类居住。
10.(2018·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南极科考的最佳季节是我国的( )
A.冬季 B.春季 C.夏季 D.秋季
【答案】A
【详解】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的冬季是南半球的夏季,是南极地区的暖季,气温最高、昼长最长,最适合去南极科考,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1.(2019·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在南极洲建房屋,为了采光好,房屋应( )
A.坐北朝南 B.坐南朝北 C.坐东朝西 D.坐西朝东
【答案】B
【详解】在南极地区,为了获取阳光,要建的房子门窗应该朝北方,也就是房子要坐南朝北。故ACD不符合题意看,应选B。故选B。
【点睛】
(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图为南半球海陆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关于图中海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太平洋 B.②是大西洋 C.③是印度洋 D.④是白令海峡
13.关于图中陆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国家出口的农产品主要有羊毛和铁矿
B.乙大洲面临着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
C.丙大洲全部位于南寒带,是世界最大的固体淡水分布区
D.丁大洲居民主要使用葡萄牙语
【答案】12.C 13.B
【分析】12.据图可知,①是大西洋 ,②是太平洋, ③是印度洋 ,④是德雷克海峡,故ABD错误,答案是C。
13.读图可知,甲是澳大利亚,主要出口的农产品是羊毛和小麦,矿产品是铁矿;A错误。乙是非洲,面临着人口、粮食、环境问题;B正确。丙是南极洲,大部分位于南寒带,是世界最大固体淡水分布区;C错误。丁大洲为南美洲,其居民主要使用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D错误,答案是B。
【点睛】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地球上广阔的海洋连为一体,习惯上人们把大洋分为四大部分,分别为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北冰洋。
(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2021年2月9日,南极西摩岛测得20.75°的高温,打破纪录。同期,南极多处出现粉色“西瓜雪”。“西瓜雪”是一种淡水的单细胞绿藻,在低温下保持“冬眠”状态,一旦环境温度合适,它就会开始疯狂生长。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4.西摩岛打破高温记录时,是南半球的(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5.关于南极地区“西瓜雪”现象,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
A.预示南极地区气候改善 B.南极地区污水排放超标导致
C.可以开发南极“西瓜雪”旅游项目 D.指示全球变暖加强,南极冰盖融化加速
【答案】14.B 15.D
【分析】14.读图可知,西摩岛位于南极地区,其打破高温记录时是2月9日,此时是南半球的夏季。故选项B正确,符合题意。故选B。
15.根据材料:“西瓜雪”是一种淡水的单细胞绿藻,在低温下保持“冬眠”状态,一旦环境温度合适,它就会开始疯狂生长。南极多处出现粉色“西瓜雪”,说明全球变暖,南极地区气温升高,冰盖融化加速,D正确。“西瓜雪”的出现并不是南极地区气候改善,A错误,南极地区没有污水排放,B错误。开发此旅游项目会破坏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C错误。故选D。
【点睛】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有关的现象,是由于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二、解答题
16.(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材料和北极地区、南极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0年7月15日,中国第11次北极科学考察队搭乘“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从上海出发,进行北极海冰变化、海洋生物等考察和研究。
材料二: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示意图
(1)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相比,年平均气温较低的是____。
(2)去北极考察的最佳时间是____季。
(3)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中,位置最南的是____。
(4)大洲A是____,大洋B是____。
(5)在南极地区建科考站会遇到的困难是( )
①酷寒②烈风③沙尘暴④暴雨
A.①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6)由于全球变暖,北极海域冰层减少,严重影响北极地区生态环境。在日常生活中,你可以注意哪些事情缓解这种情况?____(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南极地区
(2)夏
(3)昆仑站
(4) 亚洲 大西洋
(5)C
(6)绿色出行、低碳环保
【分析】本题以北极科学考察队及南北极示意图为材料,设置六道小题,涉及到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极地的地理方位、极地地区大洲大洋的轮廓以及两极地区的环境保护等问题,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南极地区是主要是陆地,北极地区主要是海洋,南极地区的地势比北极地区高,南极地区终年被冰雪覆盖,对阳光反射强,吸收的热量少,气候更寒冷。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因此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相比,年平均气温较低的是南极。
(2)去北极考察得在北极的暖季,也就是它的夏季。一般在选择在6到8月,此时气温较高,白昼时间长,利于科学考察。
(3)由南极地区示意图可以看出。我国共建有5个考察站。其中长城站纬度最低,离南极点最远。而昆仑站纬度最高达到80°S,离南极点最近,所以也就是位置最南的考察站。
(4)由北极示意图中大洲A所在的轮廓及周边的大洲和大洋,可以判断为亚洲;由南极示意图中B所在经度为0°,可以判断所在的大洋为大西洋。
(5)南极地区是世界上最冷的地区,南极大陆素有“冰雪高原”之称。除了严寒之外,南极地区还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南极的平均风速为17~18米/秒,最大风速可达到100米/秒,被称为地球上的"风库"。南极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
(6)
二氧化碳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我们节约能源,爱护植被,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应从人们日常生活中落实,有利于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行为有:节能减排、植树造林、低碳出行。
17.(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海洋航线越来越被重视,读“北极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北极地区极点附近的大洋是____,与南极地区的气候都具有____,____,多狂风的特点。
(2)亚马尔半岛液化天然气以中国为主要目标市场,产品运往我国最近的海上航线是图中____(A/B)航线。7月,船员可能看到的景象是____。
①可爱的企鹅②漫长的极夜③因纽特人在捕鱼④漂浮的冰山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3)应对全球气候变暖,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上讲话指出中国将逐步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作为一名中学生,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B.常使用一次性木筷,既方便又卫生
C.超市购物使用环保购物袋 D.上学步行或乘坐公交车
【答案】(1) 北冰洋 酷寒 干燥
(2) A D
(3)B
【分析】本题以北极地区示意图为试题背景,涉及了北极地区位置范围及气候、自然资源、及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对知识点的掌握及灵活运用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由图示信息可知,北极地区极点附近以北冰洋为主,纬度位置高,获得的太阳光照弱,所以气候都具有酷寒、干燥、多狂风的特点。
(2)由题意信息“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日以中国为主要目标市场”可知,产品运往我国最近的海上航线是图中A航线。企鹅是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北极地区没有企鹅,①错误;7月是北半球的夏季,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不会看到极夜,②错误;因纽特人主要分布在北美洲北部北冰洋沿岸,主要以捕鱼为生,船员可能看到因纽特人捕鱼活动,③正确;夏季冰川融化,部分冰川断裂进入海洋,因此够看到北冰洋上到处漂浮的冰山景观,④正确;即D③④正确;①②错误,ABC错误。故选D。
(3)由所学知识可知,随手关灯、节约用电,上学步行或乘坐公交车,超市购物时自备购物袋利于环境保护,不符合题意;使用一次性木筷,浪费资源,破坏环境,是不可取的,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18.(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资料:小丽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到从我国大连到荷兰鹿特丹的海上路线有传统航道和北极航道,并投集了2021年12月31日大连和鹿特丹两地同一时刻的气温数据。
(1)读图,分别指出苏伊士运河和白令海峡东西两侧的大洲名称________、________。
(2)阅读图文资料,2020年12月31日,与鹿特丹相比,我国大连的气温日较差较_________(大/小),日出时间较_________(早/晚),两地相比最先迎来2022年元旦的是_________。
(3)读图,从大连出发至鹿特丹,分别指出传统航道和北极航道依次经过的大洋名称_______、_______。
(4)阅读图文资料,结合影响气候的因素分析北极航道不能够全年通航的原因。
【答案】(1) 伊士运河东侧亚洲、西侧非洲 白令海峡东侧北美洲、西侧亚洲
(2) 大 早 大连
(3) 传统航道: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北极航道: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
(4)纬度高,北冰洋冬季气温低,易结冰
【分析】本大题以从我国大连到荷兰鹿特丹的海上路线的传统航道和北极航道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洲界、大洋分布、时差、气温日较差、北极航道不能全年同行的原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读图分析能力。
(1)白令海峡东西两侧的大洲分别是北美洲和亚洲,该海峡是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东西两侧的大洲分别是亚洲和非洲。该运河沟通地中海与红海。
(2)2020年12月31日,鹿特丹气温日较差为3℃,大连的气温日较差为7℃,大连的气温日较差较大。2021年12月31日大连和鹿特丹两地同一时刻,鹿特丹地方时是02:00,大连的地方时是09:00,大连比鹿特丹日出时间早,两地相比最先迎来2022年元旦的是大连。
(3)读图,从大连出发至鹿特丹,传统航道依次经过的大洋是: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极航道依次经过的大洋: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
(4)北极航道所处纬度高,北冰洋冬季气温低,易结冰,所以结冰期比较长,因此不能够全年通航。
19.(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阅读以下关于南极地区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城站建成于1985年2月20日,坐落在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地理位置为:南纬62度12分59秒,西经58度 57分52秒。
中山站建立于1989年2月26日,是以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者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
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胜利建成,是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上的科学考察站。昆仑站位于南纬80度25分01秒,东经77度06分58秒,高程4087米,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西南方向约7.3公里。
泰山站于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开站。这是中国在南极建设的第四个科学考察站,位于中山站与昆仑站之间的伊丽莎白公主地,距离中山站约520公里,海拔高度约2621米,年平均温度-36.6度,配有固定翼飞机冰雪跑道,是一座南极内陆考察的度夏站。
材料二:
(1)结合材料一,我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是_______,第一个内陆科学考察站是_______。
(2)结合材料二,假设中山站和泰山站在一条经线上,那泰山站在中山站_______方向。与南极洲不相临的大洋是_______洋。
(3)结合材料二,看不到极昼极夜现象的科学考察站是_______。
【答案】(1) 长城站 昆仑站
(2) 正南 北冰
(3)长城站
【分析】本题以南极地区科考站相关资料为材料,设置3个小题,考查南极洲的相关知识,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据材料可知:长城站建成于1985年2月20日;中山站建立于1989年2月26日;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胜利建成;泰山站于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开站。因此我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是长城站。昆仑站是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上的科学考察站,因此第一个内陆科学考察站是是昆仑站。
(2)中山站的纬度比泰山站低,所以假设中山站和泰山站在一条经线上,那泰山站在中山站正南方向。南极洲在南极,北冰洋在北极,与南极洲不相临的大洋是北冰洋。
(3)极昼、极夜出现在极圈内,因此泰山站、昆仑站、中山站有极昼和极夜现象,长城站看不到极昼极夜现象。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单元测试(C)(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地理现象中,不发生在极地地区的是( )
A.绚丽的极光 B.北极熊嬉戏 C.企鹅漫步 D.阳光直射现象
2.(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区域示意图,关于图中各区域的位置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大部分位于温带地区
B.②位于两大洋两大洲的“十字路口”
C.③全部位于南极圈以内
D.④位于中纬度的大陆西岸
(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北极地区图”,回答下列小题。
3.北极地区是指( )
A.北冰洋所在的地区 B.北极点附近的地区
C.66.5°N以北的地区 D.66.5°S以北的地区
4.我国在北极地区建立的科学考察站是( )
A.黄河站 B.长城站 C.昆仑站 D.中山站
5.目前,图中甲岛上冰层面积逐渐缩小,可能是因为( )
A.全球气候变暖 B.甲岛风速增大
C.甲岛陆地增厚 D.甲岛气候干燥
6.上图中的虚线表示的是( )
A.北回归线 B.赤道 C.北极圈 D.南极圈
(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南极洲地理环境独特,是开展科学实验的理想地区。目前我国已在南极地区设立了5座科学考察站,图示意南极洲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科考队员在南极洲最常见的景观是( )
A.沙漠 B.冰雪 C.草原 D.沼泽
8.南极洲自然资源丰富,储量居世界首位的是( )
A.铁矿资源 B.煤炭资源 C.淡水资源 D.石油资源
9.我国科考站中全年均无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A.长城站 B.中山站 C.泰山站 D.昆仑站
10.(2018·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南极科考的最佳季节是我国的( )
A.冬季 B.春季 C.夏季 D.秋季
11.(2019·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在南极洲建房屋,为了采光好,房屋应( )
A.坐北朝南 B.坐南朝北 C.坐东朝西 D.坐西朝东
(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图为南半球海陆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关于图中海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太平洋 B.②是大西洋 C.③是印度洋 D.④是白令海峡
13.关于图中陆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国家出口的农产品主要有羊毛和铁矿
B.乙大洲面临着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
C.丙大洲全部位于南寒带,是世界最大的固体淡水分布区
D.丁大洲居民主要使用葡萄牙语
(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2021年2月9日,南极西摩岛测得20.75°的高温,打破纪录。同期,南极多处出现粉色“西瓜雪”。“西瓜雪”是一种淡水的单细胞绿藻,在低温下保持“冬眠”状态,一旦环境温度合适,它就会开始疯狂生长。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4.西摩岛打破高温记录时,是南半球的(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5.关于南极地区“西瓜雪”现象,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
A.预示南极地区气候改善 B.南极地区污水排放超标导致
C.可以开发南极“西瓜雪”旅游项目 D.指示全球变暖加强,南极冰盖融化加速
二、解答题
16.(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材料和北极地区、南极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0年7月15日,中国第11次北极科学考察队搭乘“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从上海出发,进行北极海冰变化、海洋生物等考察和研究。
材料二: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示意图
(1)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相比,年平均气温较低的是____。
(2)去北极考察的最佳时间是____季。
(3)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中,位置最南的是____。
(4)大洲A是____,大洋B是____。
(5)在南极地区建科考站会遇到的困难是( )
①酷寒②烈风③沙尘暴④暴雨
A.①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6)由于全球变暖,北极海域冰层减少,严重影响北极地区生态环境。在日常生活中,你可以注意哪些事情缓解这种情况?____(言之有理即可)。
17.(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海洋航线越来越被重视,读“北极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北极地区极点附近的大洋是____,与南极地区的气候都具有____,____,多狂风的特点。
(2)亚马尔半岛液化天然气以中国为主要目标市场,产品运往我国最近的海上航线是图中____(A/B)航线。7月,船员可能看到的景象是____。
①可爱的企鹅②漫长的极夜③因纽特人在捕鱼④漂浮的冰山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3)应对全球气候变暖,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上讲话指出中国将逐步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作为一名中学生,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B.常使用一次性木筷,既方便又卫生
C.超市购物使用环保购物袋 D.上学步行或乘坐公交车
18.(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资料:小丽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到从我国大连到荷兰鹿特丹的海上路线有传统航道和北极航道,并投集了2021年12月31日大连和鹿特丹两地同一时刻的气温数据。
(1)读图,分别指出苏伊士运河和白令海峡东西两侧的大洲名称________、________。
(2)阅读图文资料,2020年12月31日,与鹿特丹相比,我国大连的气温日较差较_________(大/小),日出时间较_________(早/晚),两地相比最先迎来2022年元旦的是_________。
(3)读图,从大连出发至鹿特丹,分别指出传统航道和北极航道依次经过的大洋名称_______、_______。
(4)阅读图文资料,结合影响气候的因素分析北极航道不能够全年通航的原因。
19.(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阅读以下关于南极地区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城站建成于1985年2月20日,坐落在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地理位置为:南纬62度12分59秒,西经58度 57分52秒。
中山站建立于1989年2月26日,是以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者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
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胜利建成,是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上的科学考察站。昆仑站位于南纬80度25分01秒,东经77度06分58秒,高程4087米,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西南方向约7.3公里。
泰山站于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开站。这是中国在南极建设的第四个科学考察站,位于中山站与昆仑站之间的伊丽莎白公主地,距离中山站约520公里,海拔高度约2621米,年平均温度-36.6度,配有固定翼飞机冰雪跑道,是一座南极内陆考察的度夏站。
材料二:
(1)结合材料一,我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是_______,第一个内陆科学考察站是_______。
(2)结合材料二,假设中山站和泰山站在一条经线上,那泰山站在中山站_______方向。与南极洲不相临的大洋是_______洋。
(3)结合材料二,看不到极昼极夜现象的科学考察站是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