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单元测试(能力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单元测试(能力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6-09 10:11:3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单元测试(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与北极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北极地区土著居民以因纽特人为主,他们长期生活在冰天雪地之中,过着渔猎生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因纽特人属于( )
A.白色人种 B.黄色人种 C.黑色人种 D.混血人种
2.因纽特人居住的冰屋低矮而厚实,原因可能是( )
A.抵御暴雨 B.抗寒保暖 C.利于散热 D.通风透气
【答案】1.B 2.B
【解析】1.划分人种的主要依据是肤色、眼色、毛发、头型、脸型等体质特征,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北美洲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和南美洲的印第安人也属于黄种人。故ACD错误、B正确,根据题意,故选B。
2.北极地因纽特人居住的冰屋,反映了当地纬度高、气候寒冷,冰层低矮而厚实正是为了抗寒保暖,北极地区气候寒冷,不用担心暴雨的影响,也不是为了散热和通风透气。故ACD错误、B正确,根据题意,故选B。
【点睛】按照肤色差异,世界人口可以分为三大人种,即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其中白色人种是目前分布最广泛的人种,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的西部和南部、非洲的北部,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以黑色人种为主。
(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2015年1月20日,我国“雪龙”号科考船离开新西兰基督城,前往南极中山站,途中需穿越一个移动的强气旋区。以下为随船工作人员穿越大风区的气象实录表和“雪龙”号航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1月20日至27日期间,雪龙号主要航行在( )
A.热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南寒带
4.南极科考活动期间,南极地区( )
A.黑夜漫长 B.常见极光 C.冰层最厚 D.气温适宜
5.根据24-25日气象实录表和雪龙号的空间位移推测,期间雪龙号( )
A.满速航行 B.静避风浪 C.遭遇极夜 D.遇险冰川
【答案】3.C 4.D 5.B
【解析】3.据雪龙号的位置可以看出,这几天主要位于23.5°S至66.5°S之间的南温带,C正确;这段时间没有航行在热带和北温带,大约在28日后进入慢慢进入南寒带,ABD错误。故选C。
4.南极科考活动期间,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南极地区白昼漫长,有极昼现象,此时极光少,冰层最薄,气温相对较高,比较适宜,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5.根据24~25日气象实录表和雪龙号的空间位移推测,期间雪龙号应静避风浪,该时间段风力较大,B正确,风力太大,不可满速航行,是极昼,不会遭遇极夜,纬度还比较低,不会遇险冰川,A、C、D三项叙述错误,故选B。
【点睛】南极洲,围绕南极的大陆,位于地球南端,四周被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所包围,边缘有别林斯高晋海、罗斯海、阿蒙森海和威德尔海等;南极洲由大陆、陆缘冰、岛屿组成,全境为平均海拔2350米的大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洲。
6.(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南极地区示意图,图中A表示的大洲是( )
A.大洋洲 B.非洲 C.南美洲 D.南极洲
【答案】C
【详解】全球有七大洲、四大洋;依据位置可知,图中A为南美洲,是距离南极洲最近的大洲,中间隔德雷克海峡相望。排除ABD,故选C。
7.(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南极大陆是一个冰雪世界。在下列气候资料图中,与南极洲相符合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D
【详解】南极大陆的典型特征:酷寒、干燥、烈风,属于冰原气候,ABC图气温均较高,D图全年气温很低,降水很少,与南极洲相符,故选D。
8.(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北冰洋和南极洲的共同特点是( )
A.跨经度最广 B.跨纬度最多 C.地势最高 D.地势最低平
【答案】A
【详解】北冰洋位于北极地区,跨经度最广,也是跨纬度最高的大洋;南极洲位于南极地区,是跨经度最广,也是纬度最高的大洲,A正确;亚洲是跨纬度最多的大洲,排除B;南极洲是地势最高的大洲,但北冰洋以海洋为主,排除C,欧洲是地势最地平的大洲,排除D;故选A。
(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北冰洋是世界上温度最低的大洋,大部分洋面上常年覆盖着3~4米厚的坚实冰层。北极熊是北极地区代表性动物,随着环境变化,北极熊的生存面临困境,有人把它画成漫画b所示。a为北极地区局部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白令海峡( )
A.位于中纬度 B.沟通北冰洋和太平洋
C.位于东半球 D.是欧洲和北美洲分界
10.漫画显示北极熊面临的生存困境是( )
A.北半球陆地面积缩小 B.当地人口密度加大
C.世界的能源消耗增加 D.冰层融化速度加快
【答案】9.B 10.D
【分析】9.白令海峡位于亚欧大陆最东点的俄罗斯杰日尼奥夫角和美洲大陆最西点的美国威尔士王子角之间,西经169°40′,北纬65°35′,位于西半球和高纬度,ACD错误;沟通北冰洋和太平洋,B正确;故选B。
10.漫画显示北极熊独自站在一个小小的冰层上面,面临的生存困境是冰层融化速度加快,冰层越来越少,D正确,排除ABC,选D。
【点睛】北冰洋是地球四大洋之一,是世界最小最浅又最冷的大洋。大致以北极圈为中心,位于地球最北端,被加拿大、美国阿拉斯加、俄罗斯、挪威、冰岛和格陵兰(丹)环绕,有狭窄的白令海峡与太平洋相通。
(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南极的代表动物是企鹅,北极的代表动物是北极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冷的原因是( )
A.南极比北极风大 B.南极为陆地,北极为海洋
C.南极无常住人口 D.南极纬度更高
12.近年来,极地冰雪融化加快,北极熊活动空间缩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周边国家填海造陆 B.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
C.极地矿产资源开发 D.极地科学考察活动
【答案】11.B 12.B
【分析】11.结合所学可知,企鹅生活在南极、北极熊生活在北极,南极地区主要是陆地,北极地区主要是海洋,南极地区终年被冰雪覆盖,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吸收的热量少,温度更低,B正确;南极比北极风大、南极无常住人口是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冷的结果,不是原因,AC错误;北极、南极都位于高纬度地区,南极海拔高度比北极更高,不符合题意,D错误。故选B。
12.结合所学可知,全球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增多,全球日益变暖,极地地区的冰川、海冰消融速度加快,极地动物的生存空间也随之缩小,B正确;周边国家填海造陆和极地矿产资源开发,极地科学考察活动会破坏南极的生态环境,不符合题意,ACD错误;故选B。
【点睛】.南极洲是陆地,北极则是海洋——北冰洋。由于陆地比热小,升温和降温都快,因此冬季的南极比冬季的北极更冷。这是两级温度差异的最重要原因。
(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一罗斯海新站预计于2022年建成。如图示意南极地区中国科考站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罗斯海新站选择在2月份建设是因为( )
A.积雪少,降水多 B.有极昼,较温暖
C.有极夜,冰山少 D.光照好,风力大
14.关于罗斯海新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北寒带 B.临太平洋
C.位于中纬度地区 D.位于中山站的西南方向
15.某科考小组在罗斯海新站可能开展的考察项目有( )
①煤炭资源的勘探 ②因纽特人的分布
③冰川面积的变化 ④企鹅的生活习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13.B 14.B 15.D
【分析】13.罗斯海新站之所以选择在2月份建设,这是因为由于地球公转运动的影响,地球上南北半球季节相反,2月份时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是南极地区的暖季,有极昼、气温较高,适合建设,B正确。南极地区降水少,有极夜和风力大不适合建设,ACD错误。故选B。
14.由图可以看出山,罗斯海新站是位于南极圈以内的南寒带,故A错误。从经度位置看,该站濒临太平洋,故B正确。位于60°- 90°之间的高纬度地区,故C错误。根据经纬网定向,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可以看出,罗斯海新站位于中山站的东南方向,故D错误。故选B。
15.罗斯海新站是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科考小组在罗斯海新站可能开展的考察项目有:冰川面积的变化、企鹅的生活习性、煤炭资源的勘探等。因纽特人分布在北极地区。故D①③④正确。故选D。
【点睛】南极洲,围绕南极的大陆,位于地球南端,四周被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所包围,边缘有别林斯高晋海、罗斯海、阿蒙森海和威德尔海等;南极洲由大陆、陆缘冰、岛屿组成,全境为平均海拔2350米的大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洲。
二、解答题
16.(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图1为“一带一路”示意图,图3为北极海冰多年冰情数据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一带一路”东端为____洲活跃的经济圈,西端为发达的____洲经济圈,中间腹地国家大多数为____(“发达”或“发展中”)国家。
(2)海上丝绸之路传统航线经过南海、A____海峡、B____洋、地中海,最后到达欧洲西部。
(3)央视记者沿“一带一路”采访报道,图2是记者沿途拍摄的照片,该照片可能拍摄于A、C、D中的哪个地方 居民服饰反映了当地气候有什么特点
(4)海上丝绸之路北极航线也被称为“冰上丝绸之路”。据图3,“冰上丝绸之路”最安全的通航时间是哪个月 与海上丝绸之路相比,“冰上丝绸之路”的劣势是什么
【答案】(1) 亚 欧 发展中
(2) 马六甲 印度
(3)C;居民服饰反映了当地气候炎热干燥的特点
(4)9月结冰期长,可通航时间短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带一路概况,考查了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识记“一带一路”贯穿的大洲、“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冰 上丝绸之路”的劣势等相关知识点。
【详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一 带一路”贯穿的大洲有亚洲、欧洲、非洲。东端为活跃的亚洲经济圈,西端为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腹地国家大多数为发展中国家。
(2)“海上丝绸之路”经我国南海,过A被日本称为“海上生命线”的马六甲海峡,B世界第三大洋印度洋、地中海,到达欧洲西部。
(3)图2所示的传统服饰是中东地区的白色长袍,反映了炎热、干燥、多风沙的气候特点。读图可知,A、C、D中,只有C是沙特阿拉伯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炎热、干燥。
(4)北极航线纬度高,有冰封期,通航时间有限,并且有浮冰的影响,因此东北航道最安全的通航时间是每年温度较高的时期,浮冰融化,航道较宽,航行安全,读数据图分析可知,每年9月份,结冰的范围最小,因此航行最安全;“冰上丝绸之路”穿越北极圈,连接北美、东亚和西欧三大经济中心的海运航道,通航里程长,相比较“海上丝绸之路”航程变短,航运成本降低,污染排放较少;但是由于该地纬度较高,结冰期较长,从而导致通航时间更短。
【点睛】
17.(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南极地区作为科考宝地,受到人类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我国已在南极建设四个科学考察站,第五个科学考察站已完成选址,将于2022年左右建成。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我国已建成的四个科学考察站中,离南极点最近的是________。罗斯海新站位于该站的_____方向,濒临_______洋。
(2)除了选址,建筑的设计也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影响。试说明影响罗斯海新站设计的气候因素。
(3)2020年2月9日,科学家在南极北端西摩岛测得气温为20.75℃,首次超过20℃,科考人员发现南极冰川的融化速度正在加快。在下面框图中填上恰当的词语,完成冰川变化原因及影响的分析。
(4)在罗斯海新站考察时所处的环境最为恶劣,但那里邻近南极最大的罗斯冰架,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也是南大洋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从保护环境的角度试说明在科考时,科考人员应注意的行为。
【答案】(1) 昆仑站 东北 太平
(2)海陆因素
(3)二氧化碳、;变暖、上升、沿海
(4)把垃圾带走、不捕杀南极地区的野生动物等。
【分析】本题考查南极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南极地区不同科考站的位置、气候特点及南极地区的保护措施,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我国已建成的四个科学考察站中,离南极点最近的是昆仑站,该站的纬度最高且海拔也最高。南极地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顺时针,距离南极点越近,位置越偏南。读图可得,罗斯海新站位于该站的东北方向,濒临太平洋。
(2)除了选址,建筑的设计也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影响。罗斯海新站位于太平洋沿岸,影响罗斯海新站设计的气候因素是海陆因素。
(3)题干中描述: 2020年2月9日,科学家在南极北端西摩岛测得气温为20.75°C,首次超过20°C,科考人员发现南极冰川的融化速度正在加快,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及影响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所以海平面上升,淹没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
(4)南极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为保护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应该做到:把垃圾带走、不捕杀南极地区的野生动物等。
【点睛】
18.(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左图为“一带一路”路线示意图,右图为北极海冰多年冰情数据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一带一路”东端为____洲活跃的经济圈,西端为发达的_____洲经济圈,中间腹地国家大多数为_____(“发达”或“发展中”)国家。
(2)海上丝绸之路传统航线经过南海、A马六甲海峡、B____洋、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大西洋,最后到达荷兰鹿特丹。
(3)央视记者沿“一带一路”采访报道。记者发现,从中国开往欧洲的班列,满载____(填序号:①化妆品②茶叶③汽车④牛奶)等货物;中国与意大利等欧洲发达国家之间的这种国际合作被称为“____”(南南合作/南北对话)。
(4)海上丝绸之路北极航线也称为“冰上丝绸之路”。读上面海水结冰面积图,与海上丝绸之路传统航线相比,“冰上丝绸之路”的劣势是:结冰期长,可通航时间短。由图可知“冰上丝绸之路”最安全的通航时间是____月份。
(5)2019年4月25日至27日,中国在北京主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在论坛筹备进程中和举办期间,与会各方达成了283项务实成果,签署了总额640多亿美元的项目合作协议。这个实例体现的意义是( )
A.不利于各国经济的独立发展 B.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
C.国家之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D.国际合作和经济全球化
【答案】 亚 欧 发展中 印度 ② 南北对话 9(或者89) D
【分析】“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其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一带一路”作为国家战略,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
【详解】(1)“一带一路”东端是亚洲活跃的经济圈,西部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图,中间腹地多数为发展中国家。
(2)海上丝绸之路经过南海,A马六甲海峡,B印度洋、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大西洋、最后到达荷兰鹿特丹。
(3)从中国开往欧洲的班列满载②茶叶等货物,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意大利属于发达国家,两国间的合作称为“南北对话”。
(4)由图可知,“冰上丝绸之路”最安全的时间是8、9月,此时北极地区气温高、冰川分布少。
(5)中国举办的国际高峰论坛期间,与会各方达成了283项务实成果,体现了国际间的合作越来越越强,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故选D。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单元测试(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与北极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北极地区土著居民以因纽特人为主,他们长期生活在冰天雪地之中,过着渔猎生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因纽特人属于( )
A.白色人种 B.黄色人种 C.黑色人种 D.混血人种
2.因纽特人居住的冰屋低矮而厚实,原因可能是( )
A.抵御暴雨 B.抗寒保暖 C.利于散热 D.通风透气
(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2015年1月20日,我国“雪龙”号科考船离开新西兰基督城,前往南极中山站,途中需穿越一个移动的强气旋区。以下为随船工作人员穿越大风区的气象实录表和“雪龙”号航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1月20日至27日期间,雪龙号主要航行在( )
A.热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南寒带
4.南极科考活动期间,南极地区( )
A.黑夜漫长 B.常见极光 C.冰层最厚 D.气温适宜
5.根据24-25日气象实录表和雪龙号的空间位移推测,期间雪龙号( )
A.满速航行 B.静避风浪 C.遭遇极夜 D.遇险冰川
6.(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南极地区示意图,图中A表示的大洲是( )
A.大洋洲 B.非洲 C.南美洲 D.南极洲
7.(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南极大陆是一个冰雪世界。在下列气候资料图中,与南极洲相符合的是( )
A.A B.B C.C D.D
8.(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北冰洋和南极洲的共同特点是( )
A.跨经度最广 B.跨纬度最多 C.地势最高 D.地势最低平
(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北冰洋是世界上温度最低的大洋,大部分洋面上常年覆盖着3~4米厚的坚实冰层。北极熊是北极地区代表性动物,随着环境变化,北极熊的生存面临困境,有人把它画成漫画b所示。a为北极地区局部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白令海峡( )
A.位于中纬度 B.沟通北冰洋和太平洋
C.位于东半球 D.是欧洲和北美洲分界
10.漫画显示北极熊面临的生存困境是( )
A.北半球陆地面积缩小 B.当地人口密度加大
C.世界的能源消耗增加 D.冰层融化速度加快
(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南极的代表动物是企鹅,北极的代表动物是北极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冷的原因是( )
A.南极比北极风大 B.南极为陆地,北极为海洋
C.南极无常住人口 D.南极纬度更高
12.近年来,极地冰雪融化加快,北极熊活动空间缩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周边国家填海造陆 B.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
C.极地矿产资源开发 D.极地科学考察活动
(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一罗斯海新站预计于2022年建成。如图示意南极地区中国科考站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罗斯海新站选择在2月份建设是因为( )
A.积雪少,降水多 B.有极昼,较温暖
C.有极夜,冰山少 D.光照好,风力大
14.关于罗斯海新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北寒带 B.临太平洋
C.位于中纬度地区 D.位于中山站的西南方向
15.某科考小组在罗斯海新站可能开展的考察项目有( )
①煤炭资源的勘探 ②因纽特人的分布
③冰川面积的变化 ④企鹅的生活习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解答题
16.(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图1为“一带一路”示意图,图3为北极海冰多年冰情数据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一带一路”东端为____洲活跃的经济圈,西端为发达的____洲经济圈,中间腹地国家大多数为____(“发达”或“发展中”)国家。
(2)海上丝绸之路传统航线经过南海、A____海峡、B____洋、地中海,最后到达欧洲西部。
(3)央视记者沿“一带一路”采访报道,图2是记者沿途拍摄的照片,该照片可能拍摄于A、C、D中的哪个地方 居民服饰反映了当地气候有什么特点
(4)海上丝绸之路北极航线也被称为“冰上丝绸之路”。据图3,“冰上丝绸之路”最安全的通航时间是哪个月 与海上丝绸之路相比,“冰上丝绸之路”的劣势是什么
17.(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南极地区作为科考宝地,受到人类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我国已在南极建设四个科学考察站,第五个科学考察站已完成选址,将于2022年左右建成。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我国已建成的四个科学考察站中,离南极点最近的是________。罗斯海新站位于该站的_____方向,濒临_______洋。
(2)除了选址,建筑的设计也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影响。试说明影响罗斯海新站设计的气候因素。
(3)2020年2月9日,科学家在南极北端西摩岛测得气温为20.75℃,首次超过20℃,科考人员发现南极冰川的融化速度正在加快。在下面框图中填上恰当的词语,完成冰川变化原因及影响的分析。
(4)在罗斯海新站考察时所处的环境最为恶劣,但那里邻近南极最大的罗斯冰架,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也是南大洋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从保护环境的角度试说明在科考时,科考人员应注意的行为。
18.(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左图为“一带一路”路线示意图,右图为北极海冰多年冰情数据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一带一路”东端为____洲活跃的经济圈,西端为发达的_____洲经济圈,中间腹地国家大多数为_____(“发达”或“发展中”)国家。
(2)海上丝绸之路传统航线经过南海、A马六甲海峡、B____洋、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大西洋,最后到达荷兰鹿特丹。
(3)央视记者沿“一带一路”采访报道。记者发现,从中国开往欧洲的班列,满载____(填序号:①化妆品②茶叶③汽车④牛奶)等货物;中国与意大利等欧洲发达国家之间的这种国际合作被称为“____”(南南合作/南北对话)。
(4)海上丝绸之路北极航线也称为“冰上丝绸之路”。读上面海水结冰面积图,与海上丝绸之路传统航线相比,“冰上丝绸之路”的劣势是:结冰期长,可通航时间短。由图可知“冰上丝绸之路”最安全的通航时间是____月份。
(5)2019年4月25日至27日,中国在北京主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在论坛筹备进程中和举办期间,与会各方达成了283项务实成果,签署了总额640多亿美元的项目合作协议。这个实例体现的意义是( )
A.不利于各国经济的独立发展 B.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
C.国家之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D.国际合作和经济全球化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