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8.3撒哈拉以南非洲同步测试(提高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8.3撒哈拉以南非洲同步测试(提高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5-09 17:17:3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8.3撒哈拉以南非洲同步测试(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加纳位于非洲西部沿海,矿产和森林资源丰富,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图示意加纳主要进出口产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加纳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一般被称为( )
A.东西对话 B.东西合作
C.南北对话 D.南南合作
2.加纳经济发展水平低的主要原因有( )
A.资源匮乏 B.劳动力短缺
C.海运不便 D.过分依赖初级产品生产
3.下列做法,不利于加纳经济持续发展的是( )
A.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B.加强国际合作
C.努力发展民族工业
D.加大矿产开采与出口
【答案】1.C 2.D 3.D
【解析】1.发达国家大部分位于北半球,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因此,国际上一般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将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被称为“南南合作”。加纳属于发展中国家,所以加纳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一般被称为南北对话,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据图可知,加纳以出口可可、黄金、木材等初级产品为主,科技含量低,产品价格低,所以加纳经济发展水平低,D正确;加纳资源丰富,濒临海洋,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丰富,ABC错误。故选D。
3.要改变加纳经济落后,人民贫困的状况,一方面应加强国际团结与合作,通过提高本国人口素质,或从发达国家引进人才和技术,积极发展民族工业,生产工业制成品,改变出口初级产品的状况;另一方面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并积极发展粮食生产,解决粮食短缺问题,ABC选项有利于加纳经济持续发展。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开采一点少一点,且直接出口价格低,不利于加纳经济持续发展,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非洲丰富的自然资源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由于历史上长期受殖民主义者占领和掠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缓慢,出口初级农矿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为改变经济过分依赖初级农矿产品出口的状况,非洲各国应加强合作,大力发展民族工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加工再出口,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萨赫勒地区是半干旱的草原地区,年降水量自南向北由700mm减至200mm左右。1万年前,这里是个水草丰美、动物成群的地方。如今,许多地方已成为黄沙漫漫的不毛之地。下图为萨赫勒地区示意图。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4.萨赫勒地区人口增长过快,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引发了当地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恶性循环,土地荒漠化严重,草场退化。造成该地土地荒漠化的原因主要有( )
①砍伐森林②开垦草原③过度放牧④退耕还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下列能够缓解该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合理措施是( )
①全面禁止开发草原②大力增加种植业比重
③控制人口增长数量④在沙漠南缘建绿化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4.A 5.C
【解析】4.据所学知识可知,土地荒漠化是由于人类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等使土地严重退化,故①②③符合题意;退耕还草是治理土地荒漠化的措施,不是其形成原因,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5.据所学知识可知,全面禁止开发草原,太过绝对,应合理放牧,适度发展畜牧业。①不符合题意;大力发展种植业,会加剧土地荒漠化,②不符合题意;土地荒漠化人为因素的根本原因就是人口增长过快,应控制人口数量,③正确;在沙漠南缘建绿化带,阻挡风沙,能有效遏制荒漠化的蔓延,④正确。故选C。
【点睛】撒哈拉以南地区的环境问题:由于人口增长过快,需要更多的粮食和肉类,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面积,或在草原地区放牧更多的牲畜。这些做法导致了土地肥力下降和草原退化,加剧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使生态环境逐步恶化。
(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杰瑞这样描述他的家乡:东临印度洋,居民大都是黑种人,种有大面积的咖啡、油棕等作物,其他农作物很少,靠出售这些经济作物得来的钱购买粮食。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6.图示反映撒哈拉以南非洲发展经济的优势是( )
A.人口稠密 B.科技发达 C.原料丰富 D.环境优美
7.杰瑞家乡的经济特点是( )
A.过分依赖初级农矿产品生产的经济 B.工矿业为主的经济
C.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 D.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8.下列属于杰瑞家乡所在大洲的景观有( )
①湿热茂密的雨林 ②广阔无垠的草原 ③星罗棋布的冰山
④一望无际的沙漠 ⑤曲折幽深的峡湾 ⑥悬崖壁立的裂谷
A.①③⑤⑥ B.②④⑤⑥ C.①②④⑤ D.①②④⑥
9.撒哈拉以南非洲向发达国家出口的商品,不包括( )
A.矿产 B.畜产 C.木材 D.汽车
【答案】6.C 7.A 8.D 9.D
【解析】6.读图可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自然资源丰富,是自然资源的大仓库,所以原料丰富,但是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粮食不足,环境问题凸出,科技不发达,所以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7.根据材料中的描述可知,杰瑞的家乡位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由于长期的殖民统治,该地区经济较落后,以出口一种或几种农矿产品为主,经济特点是过分依赖初级农矿产品生产的经济。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8.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部分位于热带,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还有东非大裂谷。所以可以看到的景观有湿热茂密的雨林 、广阔无垠的草原、一望无际的沙漠和悬崖壁立的裂谷。热带面积大,冰川很少,曲折幽深的峡湾主要位于欧洲西部。所以根据题意①②④⑥正确,故选D。
9.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比较落后,主要以出口一种或几种农矿等初级产品为主。进口工业制成品。所以矿产、畜产、木材是出口产品,汽车是进口商品。故根据题意选D。
【点睛】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经济发展特点:出口初级农矿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部分位于热带,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撒哈拉以南非洲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与生物资源。
(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2021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非合作论坛开幕式上宣布,中国将同非洲国家密切配合,共同实施“九项工程”,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减贫惠农工程是“九项工程”之一,撤哈拉以南非洲贫困的主要原因有( )
①矿产资源贫乏②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③人口增长过快④长期遭受殖民统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中国为非洲农产品输入建立“绿色通道”,来自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农产品有( )
A.茶叶、水产品 B.苹果、小麦 C.可可、畜产品 D.葡萄、水稻
12.为摆脱贫困,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应该( )
A.大量出口初级产品 B.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C.努力发展民族经济 D.大量进口工业制成品
【答案】10.D 11.C 12.C
【解析】10.非洲有“世界原料仓库”,这里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还有丰富的热带经济作物;由于长期受殖民统治,经济发展落后,有些国家靠出口一种或几种原材料,低价出口初级产品,高价进口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非洲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一洲,人口的快速增长造成了粮食的极度短缺。②③④符合题意,①不符合题意。故选D。
11.非洲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一洲,人口的快速增长造成了粮食的极度短缺。 长期的殖民统治,使非洲大多数国家的工业基础仍很薄弱,片面发展一种或几种面向出口的农矿初级产品,以出口矿产、木材、畜产等农产品为主,本区大部分位于热带,这里非常适合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供出口的经济作物主要有咖啡、可可、花生、棉花、油棕等,C符合题意。 粮食作物需要进口,如小麦和水稻,B、D不符合题意。茶叶和水产品不是本区主要出口的农产品,A不符合题意。故选C。
12.长期的殖民统治,使撒哈拉以南非洲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一洲。在政治上取得独立以后,虽然民族经济取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大多数国家的工业基础仍很薄弱,发展一种或几种出口的农矿初级产品,成为发达国家的原料供应地和工业品市场,因此要想改变这种局面该地区可以采取发展旅游业、努力发展民族工业、努力实现产业多样化等措施,C符合题意。大量低价出口初级产品和大量高价进口工业制成品会继续加剧本区的贫穷,A、D不符合题意,扩大粮食种植面积会不断的破坏生存的环境,B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非洲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一洲,人口的快速增长造成了粮食的极度短缺,为了满足粮食需要,不断的破坏生存的环境,现阶段人口、粮食、环境是非洲面临的巨大问题。
(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2020年2月,非洲东部地区遭遇了近70年来最严重的一场蝗灾,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索马里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其害。读下图“东非沙漠虫活动区域图”,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3.下列关于东非沙漠蝗虫活动区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穿越了世界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B.穿越了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C.主要活动在热带、亚热带地区 D.非洲北部、亚洲西部是沙漠蝗虫的正常活动区域
14.联合国警告称,此次蝗灾将使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和索马里1200万饥饿人口的生活更加艰难。关于非洲饥饿人口众多的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 )
A.人口增长速度快 B.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
C.自然灾害频发 D.农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小
15.下列防治蝗虫的措施,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 )
A.完善蝗虫检测、预报机制 B.飞机喷洒化学药剂
C.投放天敌帮助灭蝗 D.植树造林,恢复生态环境
【答案】13.A 14.D 15.B
【分析】13.由图可以看出,东非沙漠蝗虫穿越了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故A不正确。穿越了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故B正确。主要活动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故C正确。非洲北部、亚洲西部是沙漠蝗虫的正常活动区域,故D正确。故选A。
14.非洲饥饿人口多的原因是由于非洲人口增长速度快,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自然灾害频发,导致粮食产量不足;农业在非洲占的比重最大,故选D。
15.对于防治蝗虫的措施,应该完善蝗虫检测、预报机制,故A正确。可以投放天敌辅助灭蝗,故C正确。植树造林,恢复生态环境,故D正确。飞机喷洒化学药剂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故B错误。故选B。
【点睛】非洲北部和亚洲西部有许多相似之处,如都以阿拉伯人为主,都是热带沙漠气候为主,都有大面积的沙漠等。读图分析解答即可。
二、解答题
16.(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萨赫勒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边缘”,指沙漠之边,萨赫勒地区是撒哈拉沙漠南部向热带草原过渡的东西向狭长地带,宽300~400千米。
材料二世界局部区域示意图
(1)图示区域地理位置重要,资源丰富,其中A所在大洲主要是____人种,B是____运河,C处分布有丰富的____资源。
(2)为促进非洲经济发展,中国以大国形象的责任担当,为其提供资金、技术与建设等援助,这种合作被称为“____”。
(3)请你从自然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简要说明萨赫勒地区荒漠化严重的原因。
【答案】(1) 白色 苏伊士 石油
(2)南南合作
(3)自然原因:位于沙漠边缘地带,气候干旱;人为:开垦草地,过度放牧等
【分析】本大题以萨赫勒地区资料和世界局部区域示意图为材料,涉及欧洲的人种、非洲的环境和西亚的资源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区域认知。
(1)读图可知,图中A是欧洲,欧洲以白色人种为主,B是苏伊士运河,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C是西亚的波斯湾,波斯湾及其沿岸分布着丰富的石油资源,这里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
(2)中国是发展中国家,非洲国家也都是发展中国家,所以中国和非洲国家之间的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3)读图可知,萨赫勒地区位于热带沙漠和热带草原气候之间的沙漠边缘地带,气候干旱,降水少,再加上该地区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造成土地荒漠化。
17.(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位置: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位于世界上最大的沙漠-----____以南,东临____洋,西临____洋,处于____纬度地区。
(2)地形地势:由____向____倾斜,以____为主。最著名的盆地____盆地,有被称为地球伤痕的____大裂谷,有世界最长的河流____河,有非洲最高山____山。
(3)赤道和南北回归线都穿过本区,非洲是世界上跨____带面积最大的洲。本区的气候以____气候为主,气候特点:终年高温,明显分为____两季。在热带草原地区的国家常受到____灾的威胁。
(4)人种:本区90%以上是黑种人,是黑种人的故乡,故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又有“____”之称。
【答案】(1) 撒哈拉沙漠 印度 大西 低
(2) 东南 西北 高原 刚果河 东非 尼罗 乞力马扎罗
(3) 热 热带草原 干湿 旱
(4)黑非洲
【解析】略
18.(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殖民主义长期占领和掠夺,使本区有许多国家成为____经济。这种过分依赖一种或几种初级产品的模式____经济的长期发展。因此要努力发展民族工业,发展多样化的农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旅游业、水产业等其他产业。
(2)改变经济依赖单一产品的局面的措施:____。
(3)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世界各大洲中居____,____增长过快,超过粮食及经济增长速度,已构成了日益严重的____问题和____问题。解决措施:控制____;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保护自然环境。
【答案】(1) 单一商品 不利于
(2)发展多样化农业,振兴民族工业,建立出口加工区,发展旅游业
(3) 首位 人口 人口 粮食 人口数量
【解析】略
19.(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把握关键词是学习区域地理的重要方法。图1为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图2为非洲地形图。结合地图完成下列要求。
(1)(位置)描述非洲纬度位置的特点。
(2)(地形)非洲有“高原大陆”之称,分析其原因。
(3)(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____气候和____气候分布广;各气候类型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
(4)(河流)图2中甲、乙两河流,水量较大的是____河,并分析其原因____。
(5)(经济)读下图“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主要进出口产品示意图”,这种外贸结构特点对国家经济发展有利还是不利 为什么?
(6)(生活)图3是非洲草原马赛人游牧示意图,每年的5月~10月,马赛人的游牧方向是___。(单选)
A.由多多马向北游牧 B.由多多马向南游牧
C.由基塔莱向北游牧 D.由基塔莱向南游牧
(7)(民居)图4是茅草屋景观图,分析该地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8)(发展)同学们提出一些协调人地关系建议,请帮助他们按照有主到次的关系把内容字母代号填到框图中。
A.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B.保护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
C.发展粮食生产,解决事物短缺
D.尽快走出殖民经济阴影,建立完善的民族经济体系
E.加强团结与合作,减少种族纠纷和部落冲突
F.引进人才, 发展技术。
【答案】(1)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面积广大。
(2)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
(3) 热带草原 热带沙漠
(4) 甲 甲河流流经主要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多,河流水量大
(5)不利,廉价出口、高价进口,并且出口商品受国际市场影响大等(意思相近即可)
(6)A
(7)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草场广布,就地取材,茅草屋可遮阳避雨。
(8)ACF
【分析】本题以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非洲地形图为资料,涉及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由图可知,北回归线穿过非洲的北部,南回归线穿过非洲的南部,非洲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面积广大。
(2)由非洲地形图可知,非洲自北向南分布有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高原面积广阔,所以非洲素有“高原大陆”之称。
(3)根据非洲气候类型图可知,非洲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着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其中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分布最广。
(4)由图可知,图2中的甲河流是刚果河、乙河流是尼罗河,刚果河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终年降水丰富,是非洲流量最大的河流,乙河流主要流经热带草原气候以及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较少,河流水量较小。
(5)由图可知,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主要出口矿产,木材、畜产或热带经济作物等初级农矿产品,进口机械,汽车等工业制成品,以单一的出口商品经济为主,出口的产品都是廉价出口、但是进口的商品却是高价进口,并且出口商品受国际市场影响大,导致这种外贸结构特点对国家经济发展是不利的。
(6)据图可知,每年的5月~10月,多多马为干季,草木干枯,不适合放牧;基塔莱为湿季,降水较多,草木茂盛,适合放牧,多多马位于南半球,基塔莱位于北半球,所以每年的5月~10月,马赛人的游牧方向是由多多马向北游牧,A正确,BCD错误。故选A。
(7)图④是非洲的传统民居茅草屋,茅草屋主要分布在非洲的热带草原气候区。热带草原气候区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草场广布,茅草屋的主要材料树枝,茅草等都是热带草原气候区常见的植物,有利于就地取材,且茅草屋既可遮阳避雨,又能通风散热,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适应。
(8)一切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口问题,由图可知,人地关系中最重要的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故①对应A,次重要的是解决人口生存的最基本的温饱问题,也就是发展粮食生产,解决食物短缺,②对应C;一般重要的是引进人才,发展技术,通过科技进步,使人地关系更加协调,③对应F。
【点睛】
20.(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非洲气候分布图和资源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非洲素有“热带大陆”之称,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
(2)非洲气候分布规律是____。
(3)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C岛:____,B河____。
(4)下列地理事物中,不是位于非洲大陆的是( )
A.乞力马扎罗山 B.埃塞俄比亚高原 C.阿尔卑斯山脉 D.东非大裂谷
(5)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矿产资源丰富,如____、____、锰和铀的储量和产量居世界首列。但由于历史上长期的殖民统治,各国经济特点以出口____为主,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6)尼罗河是世界第一长河,但尼罗河的航运价值远小于长江,请简要分析原因。
【答案】(1)纬度位置
(2)以赤道为对称轴呈南北对称分布。
(3) 马达加斯加岛 刚果河
(4)C
(5) 金刚石 金 初级产品(或单一产品)
(6)尼罗河流量相对较小,水位季节变化大,流经的地区经济落后,运输量小。
【分析】本题以非洲气候和资源分布图为材料,考查非洲的地理位置、气候分布特点、河流、岛屿、地形、资源地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非洲这一区域地理的认识能力。
(1)非洲主要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该大洲素有“热带大陆”之称,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
(2)由图可以看出,非洲气候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热带草原气候分布最广。
(3)读图可得,C是马达加斯加岛,该岛屿是非洲面积最大的岛屿;B是刚果河,该河流是世界上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流。
(4)乞力马扎罗山位于非洲中部,是非洲最高山峰;埃塞俄比亚高原是非洲最高的高原,有“非洲屋脊”称号;阿尔卑斯山位于欧洲;东非大裂谷位于非洲东部,故选C。
(5)非洲矿产资源丰富,如黄金、金刚石、锰和铀的储量、产量、出口量居世界前列,有“富饶大陆”称号;由于长期出口初级农矿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6)尼罗河是世界第一长河,但航运价值远小于莱茵河,其原因是:莱茵河水流平缓,水位稳定,流经地区经济发达,运输量大。尼罗河流量相对较小,水位季节变化大,流经的地区经济落后,运输量小。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8.3撒哈拉以南非洲同步测试(C)(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加纳位于非洲西部沿海,矿产和森林资源丰富,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图示意加纳主要进出口产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加纳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一般被称为( )
A.东西对话 B.东西合作
C.南北对话 D.南南合作
2.加纳经济发展水平低的主要原因有( )
A.资源匮乏 B.劳动力短缺
C.海运不便 D.过分依赖初级产品生产
3.下列做法,不利于加纳经济持续发展的是( )
A.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B.加强国际合作
C.努力发展民族工业
D.加大矿产开采与出口
(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萨赫勒地区是半干旱的草原地区,年降水量自南向北由700mm减至200mm左右。1万年前,这里是个水草丰美、动物成群的地方。如今,许多地方已成为黄沙漫漫的不毛之地。下图为萨赫勒地区示意图。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4.萨赫勒地区人口增长过快,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引发了当地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恶性循环,土地荒漠化严重,草场退化。造成该地土地荒漠化的原因主要有( )
①砍伐森林②开垦草原③过度放牧④退耕还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下列能够缓解该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合理措施是( )
①全面禁止开发草原②大力增加种植业比重
③控制人口增长数量④在沙漠南缘建绿化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杰瑞这样描述他的家乡:东临印度洋,居民大都是黑种人,种有大面积的咖啡、油棕等作物,其他农作物很少,靠出售这些经济作物得来的钱购买粮食。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6.图示反映撒哈拉以南非洲发展经济的优势是( )
A.人口稠密 B.科技发达 C.原料丰富 D.环境优美
7.杰瑞家乡的经济特点是( )
A.过分依赖初级农矿产品生产的经济 B.工矿业为主的经济
C.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 D.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8.下列属于杰瑞家乡所在大洲的景观有( )
①湿热茂密的雨林 ②广阔无垠的草原 ③星罗棋布的冰山
④一望无际的沙漠 ⑤曲折幽深的峡湾 ⑥悬崖壁立的裂谷
A.①③⑤⑥ B.②④⑤⑥ C.①②④⑤ D.①②④⑥
9.撒哈拉以南非洲向发达国家出口的商品,不包括( )
A.矿产 B.畜产 C.木材 D.汽车
(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2021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非合作论坛开幕式上宣布,中国将同非洲国家密切配合,共同实施“九项工程”,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减贫惠农工程是“九项工程”之一,撤哈拉以南非洲贫困的主要原因有( )
①矿产资源贫乏②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③人口增长过快④长期遭受殖民统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中国为非洲农产品输入建立“绿色通道”,来自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农产品有( )
A.茶叶、水产品 B.苹果、小麦 C.可可、畜产品 D.葡萄、水稻
12.为摆脱贫困,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应该( )
A.大量出口初级产品 B.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C.努力发展民族经济 D.大量进口工业制成品
(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2020年2月,非洲东部地区遭遇了近70年来最严重的一场蝗灾,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索马里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其害。读下图“东非沙漠虫活动区域图”,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3.下列关于东非沙漠蝗虫活动区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穿越了世界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B.穿越了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C.主要活动在热带、亚热带地区 D.非洲北部、亚洲西部是沙漠蝗虫的正常活动区域
14.联合国警告称,此次蝗灾将使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和索马里1200万饥饿人口的生活更加艰难。关于非洲饥饿人口众多的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 )
A.人口增长速度快 B.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
C.自然灾害频发 D.农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小
15.下列防治蝗虫的措施,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 )
A.完善蝗虫检测、预报机制 B.飞机喷洒化学药剂
C.投放天敌帮助灭蝗 D.植树造林,恢复生态环境
二、解答题
16.(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萨赫勒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边缘”,指沙漠之边,萨赫勒地区是撒哈拉沙漠南部向热带草原过渡的东西向狭长地带,宽300~400千米。
材料二世界局部区域示意图
(1)图示区域地理位置重要,资源丰富,其中A所在大洲主要是____人种,B是____运河,C处分布有丰富的____资源。
(2)为促进非洲经济发展,中国以大国形象的责任担当,为其提供资金、技术与建设等援助,这种合作被称为“____”。
(3)请你从自然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简要说明萨赫勒地区荒漠化严重的原因。
17.(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位置: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位于世界上最大的沙漠-----____以南,东临____洋,西临____洋,处于____纬度地区。
(2)地形地势:由____向____倾斜,以____为主。最著名的盆地____盆地,有被称为地球伤痕的____大裂谷,有世界最长的河流____河,有非洲最高山____山。
(3)赤道和南北回归线都穿过本区,非洲是世界上跨____带面积最大的洲。本区的气候以____气候为主,气候特点:终年高温,明显分为____两季。在热带草原地区的国家常受到____灾的威胁。
(4)人种:本区90%以上是黑种人,是黑种人的故乡,故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又有“____”之称。
18.(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殖民主义长期占领和掠夺,使本区有许多国家成为____经济。这种过分依赖一种或几种初级产品的模式____经济的长期发展。因此要努力发展民族工业,发展多样化的农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旅游业、水产业等其他产业。
(2)改变经济依赖单一产品的局面的措施:____。
(3)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世界各大洲中居____,____增长过快,超过粮食及经济增长速度,已构成了日益严重的____问题和____问题。解决措施:控制____;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保护自然环境。
19.(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把握关键词是学习区域地理的重要方法。图1为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图2为非洲地形图。结合地图完成下列要求。
(1)(位置)描述非洲纬度位置的特点。
(2)(地形)非洲有“高原大陆”之称,分析其原因。
(3)(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____气候和____气候分布广;各气候类型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
(4)(河流)图2中甲、乙两河流,水量较大的是____河,并分析其原因____。
(5)(经济)读下图“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主要进出口产品示意图”,这种外贸结构特点对国家经济发展有利还是不利 为什么?
(6)(生活)图3是非洲草原马赛人游牧示意图,每年的5月~10月,马赛人的游牧方向是___。(单选)
A.由多多马向北游牧 B.由多多马向南游牧
C.由基塔莱向北游牧 D.由基塔莱向南游牧
(7)(民居)图4是茅草屋景观图,分析该地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8)(发展)同学们提出一些协调人地关系建议,请帮助他们按照有主到次的关系把内容字母代号填到框图中。
A.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B.保护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
C.发展粮食生产,解决事物短缺
D.尽快走出殖民经济阴影,建立完善的民族经济体系
E.加强团结与合作,减少种族纠纷和部落冲突
F.引进人才, 发展技术。
20.(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非洲气候分布图和资源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非洲素有“热带大陆”之称,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
(2)非洲气候分布规律是____。
(3)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C岛:____,B河____。
(4)下列地理事物中,不是位于非洲大陆的是( )
A.乞力马扎罗山 B.埃塞俄比亚高原 C.阿尔卑斯山脉 D.东非大裂谷
(5)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矿产资源丰富,如____、____、锰和铀的储量和产量居世界首列。但由于历史上长期的殖民统治,各国经济特点以出口____为主,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6)尼罗河是世界第一长河,但尼罗河的航运价值远小于长江,请简要分析原因。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