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青藏地区单元测试(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暑假期间,济南的小刚乘火车从济南到拉萨进行一次“雪域高原”之旅,他对沿途遇到的现象和疑问进行了收集和整理。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出发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中可行的是( )
A.在网站查找当地名胜故宫的旅游攻略 B.查询当地特色美食粽子、汤圆
C.带上防晒霜、太阳镜等防晒物品 D.了解当地民族节庆活动那达慕大会
2.下列能源中青藏地区丰富的是( )
①核能;②太阳能;③水能;④地热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沿途经过的A、B两区域共同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黑色土壤退化 B.水土流失 C.河流断流 D.河流含沙量剧增
【答案】1.C 2.B 3.B
【解析】青藏地区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25%,人口仅占全国总数的1%左右.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该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1.去青藏地区旅游出发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需要携带防晒霜、太阳镜等防晒物品,该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A、B、D错误,C正确,故选C。
2.青藏地区海拔高,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东南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水能资源丰富;羊八井地热资源丰富,②③④正确,故选B。
3.图中A是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和B三江源地区共同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是黄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夏季多暴雨,再加上人为的乱砍滥伐,植被遭到破坏,B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青藏地区的相关知识点,读图解答即可。
4.(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青藏高原发展的种植业类型是( )
A.河谷农业 B.绿洲农业 C.灌溉农业 D.水田农业
【答案】A
【详解】青藏高原上的居民在海拔较低、气温较高的(河谷)地区发展的种植业,称为(河谷)农业。青藏地区的农业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故A符合题意。选A。
【点睛】
5.(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青藏地区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 )
A.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 B.柴达木盆地
C.藏北高原地区 D.昆仑山山区
【答案】A
【详解】青藏地区的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和青海的湟水谷地,河谷地带海拔较低,气温较高,水热件较好,适合农作物的生长。故选A。
【点睛】考查青藏地区种植业分布。
6.(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青藏地区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A.土壤肥沃 B.水源充足
C.海拔较低,气温较高 D.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答案】C
【详解】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气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低,气温较高,风力小,无霜期长,土壤比较肥沃,又有河水作为灌溉水源,因而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带,被称为河谷农业,依据题意,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青藏地区的河谷农业。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规划中的川藏铁路将连接成都和拉萨,全长1639千米,建成后从成都到拉萨只需13个小时。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从拉萨到成都,沿着川藏铁路依次可以看到( )
A.高寒牧业、灌溉农业、旱作农业
B.河谷农业、林业、水田农业
C.旱作农业、渔业、水田农业
D.河谷农业、林业、旱作农业
8.与修建青藏铁路相比,川藏铁路( )
A.平均海拔更高 B.沿线地势起伏更小
C.修建大型桥梁隧道更多 D.沿途遍地沙漠戈壁
【答案】7.B 8.C
【分析】7.成都到拉萨沿线经过四川盆地、横断山区、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为水田农业,横断山区为林业,青藏高原为河谷农业。因此,沿从拉萨到成都,沿着川藏铁路依次可以看到河谷农业、林业、水田农业。故选B。
8.青藏铁路均位于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更高。故A项错误; 川藏铁路沿线地势起伏更大,故B项错误; 据所学可知,川藏铁路-路经过横断山脉,横跨多条河流,大型桥梁隧道更密集,故C项正确; 沙漠戈壁多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川藏铁路位于南方地区和青藏地区,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的农业、交通运输的相关知识。
9.(2019·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近年来,三江源地区的冰川逐年萎缩,这反映了
A.地壳活动强烈 B.海陆变迁剧烈
C.开采活动频繁 D.全球气候变暖
【答案】D
【详解】三江源地区位于中国的西部、青藏高原的腹地、青海省南部,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2003年1月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是中国面积最大、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和三江生态系统最敏感的地区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缩,故D符合题意。
【点睛】该题考查三江源地区冰川逐年萎缩的主要原因。
10.(2018·广西玉林·八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对三江源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
②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中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
③降水丰富,江河水量稳定、充足
④是青藏地区的主要农业区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A
【详解】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的南部,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上游最主要的水源涵养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中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由于三条河流都流经季风气候区,由于夏季风具有不稳定性,因此降水的季节差异较大,江河水量不稳定;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其农业区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区,故本题选A。
(2018·广东深圳·八年级课时练习)三江源指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区,被誉为“中华水塔”。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11.“中华水塔”河流丰盈的时期,最可能在(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12.今后,该地区应( )
A.增加农田面积 B.加强生态建设 C.大力开发水能 D.扩大牧场规模
【答案】11.C 12.B
【解析】11.三江源指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区,被誉为“中华水塔”主要水源来自冰雪融水,我国由于夏季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气温高,降水多,故“中华水塔”河流丰盈的时期,最可能在7月。
12.三江源地区生态比较脆弱,蕴含丰富的水源,湿地广布,动植物种类多,故要加强该地区的生态保护。
(2018·广东深圳·八年级课时练习)读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三江源地区”指的是( )
A.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
B.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的发源地
C.长江、黄河、怒江的发源地
D.黄河、雅砻江、澜沧江的发源地
14.“三江源地区”位于( )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西藏自治区
C.青海省 D.四川省
15.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有( )
①防治环境污染 ②保护长江、黄河和雅鲁藏布江源头 ③保护湿地 ④保护野牦牛、藏羚羊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13.A 14.C 15.B
【解析】13.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的西部、青藏高原的腹地、青海省南部,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
14.三江源地区是青藏高原的腹地和主体,以山地地貌为主,山脉绵延、地势高耸、地形复杂,主要位于西藏自治区。
15.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保护湿地,防止和控制生态破坏、草场退化,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该地区的珍惜动物有藏羚羊等。
【点睛】识记三江源地区的位置,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及效果。
二、解答题
16.(2017·辽宁·凌海市石山镇初级中学七年级课时练习)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0年8月19日,由国家前主席江泽民亲笔题写的碑名“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通天河畔正式揭碑,标志着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主要在于为高原特有野生动植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保护青藏高原原始地貌和世界“第三极”自然景观,同时也使三江源地区及其流域内各省区的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材料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位于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地区,是我国目前面积最大、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和三江生态最敏感的地区。近年来,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区内湖泊萎缩,湿地退化,径流量减少;草地严重退化,土地沙漠化剧烈发展;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种类和数量锐减。有关专家指出,如果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不到有效控制,脆弱的生态环境得不到保护和改善,三江源流域上、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受到严重的影响。
(1)被誉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位于我国的( )
A.青藏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北方地区
(2)“三江源”指的是( )
A.长江、黄河、珠江 B.长江、黄河、澜沧江
C.长江、珠江、闽江 D.黄河、湟水、雅鲁藏布江
(3)由于长期不合理的砍伐、放牧和耕作,这里的生态环境已经严重恶化,湖泊萎缩、湿地退化、径流量_______、草地严重________、土地________发展迅速。
(4)你认为如何改善本区脆弱的生态环境?
(5)“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建立的重要性是( )
A.大量开发当地的资源,提高财政收入
B.可以增加牲畜的放养量,提高牧民的收入
C.改造湿地,扩大耕地面积
D.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珍稀濒危动物得到保护,使上、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6)请你谈谈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原因。
【答案】(1)A
(2)B
(3)减少;退化;沙化
(4)退耕还林、还草,防止过度放牧,建立生态自然保护区等。
(5)D
(6)近年来,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区内湖泊萎缩,湿地退化,径流量减少,草地严重退化,土地沙漠化剧烈发展,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种类和数量锐减,有关专家指出,如果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不到有效控制,脆弱的生态环境得不到保护和改善,三江源流域上、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受到严重的影响。
【详解】三江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
(1)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故位于我国青藏地区。
(2)三江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
(3)由于长期不合理的砍伐、放牧和耕作源头地区和周边区域植被减少,草场退化、鼠害肆虐、土地沙化、干旱加剧、冰川萎缩、雪线上升、江河断流、湖泊干涸、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生态失衡、自然灾害频繁。
(4)改善三江源的生态环境就要减少人为破坏,可采取以下措施,退耕还林、还草,防止过度放牧,建立生态自然保护区等。
(5)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建立使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珍稀濒危动物得到保护,使上、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也保护了我国的水资源。
(6)从材料中可知,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区内湖泊萎缩,湿地退化,径流量减少;草地严重退化,土地沙漠化剧烈发展;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种类和数量锐减。保护势在必行。
【点睛】识记三江源地区的位置,知道三江源地区的现状和如何保护。
17.(2017·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读青藏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1)青藏地区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和_______省。
(2)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位于我国西藏与________ (国家名)的边境上。
(3)青藏地区的农业生产以______ 业为主,最具代表性的畜种是有“高原之舟”之称的 _______ 。
【答案】(1)青海
(2)尼泊尔
(3) 畜牧 牦牛
【分析】本题以青藏地区为材料,涉及到青藏地区的位置、最高山峰及农牧业生产特点。主要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程度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详解】(1)青藏地区包括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和四川省西部。
(2)珠穆朗玛峰位于我国西藏与尼泊尔的边境上。
(3)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牧区,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主要的牲畜品种有牦牛、藏山羊,藏绵羊等,牦牛善走陡坡险路、雪山沼泽、能游渡江河,有‘高原之舟’之称。
18.(2019·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千万年来,藏羚羊在广袤的藏北高原生活,与高原恶劣的天气做斗争,成为高原的优势物种。但是仅仅因为它们身上轻柔细软的皮毛能编织“沙图什”的披肩(“沙图什”是波斯语“羊毛之王”,其最高售价为4万美元一条),国际“黑手”深入到中国藏北大肆屠杀藏羚羊,使藏羚羊濒临灭绝。
材料二 青海省略图。
(1)材料中的藏北高原地区位于_____高原北部,现在该地区成立了②____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________等珍稀野生动物。
(2)现在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是成立于2000年8月19日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三江”指的是a._____,b._____,c._____。
(3)湖泊d.______,是我国最大的______湖和______湖。
(4)图中铁路为______,城市①是______。
【答案】(1) 青藏 可可西里 藏羚羊
(2) 黄河 长江 澜沧江
(3) 青海湖 内流 咸水
(4) 青藏铁路 西宁
【分析】本题以藏羚羊与青海省略图为背景,涉及青藏地区、三江源、我国地理之最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能力与记背能力。
【详解】(1)材料中的藏北高原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北部,这里成立了②代表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藏羚羊等珍稀野生动物。
(2)现在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三江”指的是黄河、长江和澜沧江。
(3)依据位置,图中湖泊d为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湖和咸水湖。
(4)图中铁路是青藏铁路,城市①是青海省的省会-西宁。
【点睛】对于青藏地区考生当熟记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决定其概况、自然资源。
19.(2019·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读青藏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阴影部分为我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成立于2000年8月19日,它主要分布在_________(省区)南部,三江源地区如同一个巨大的蓄水塔,被誉为“____________”;
(2)三江源地区的“三江”指的是A_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_;
(3)图中②处为我国最大的湖泊____________湖,是咸水湖;
(4)为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采取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休牧育草 B.大力毁林开荒种田
C.大力退耕还林还草 D.全面禁猎、禁采砂金
【答案】(1) 青海 中华水塔
(2) 黄河 长江 澜沧江
(3)青海
(4)B
【分析】本题以青藏地区图为材料,设置了四个小题,涉及到三江源的位置、范围、水文、生态问题,考查学生掌握情况。
【详解】(1)图中阴影部分为我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它主要分布在青海省,三江源被誉为“中华水塔”。
(2)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中的三江指C澜沧江、B长江、A黄河,都注入太平洋。
(3)图中处②为我国最大的湖泊是青海湖,是咸水湖。
(4)近年来,由于气候暖干化趋势、过度放牧以及人类活动,使三江源地区自然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三江源地区大片土地逐渐沙化。2000年8月19日,国家正式成立全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内要求:①退耕还草(林),②全面禁猎,③禁采砂金,④休牧育草,⑤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故ACD正确。大力毁林开荒种田会破坏脆弱的生态环境,B错误。根据题意,故选B。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青藏地区单元测试(A)(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暑假期间,济南的小刚乘火车从济南到拉萨进行一次“雪域高原”之旅,他对沿途遇到的现象和疑问进行了收集和整理。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出发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中可行的是( )
A.在网站查找当地名胜故宫的旅游攻略 B.查询当地特色美食粽子、汤圆
C.带上防晒霜、太阳镜等防晒物品 D.了解当地民族节庆活动那达慕大会
2.下列能源中青藏地区丰富的是( )
①核能;②太阳能;③水能;④地热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沿途经过的A、B两区域共同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黑色土壤退化 B.水土流失 C.河流断流 D.河流含沙量剧增
4.(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青藏高原发展的种植业类型是( )
A.河谷农业 B.绿洲农业 C.灌溉农业 D.水田农业
5.(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青藏地区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 )
A.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 B.柴达木盆地
C.藏北高原地区 D.昆仑山山区
6.(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青藏地区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A.土壤肥沃 B.水源充足
C.海拔较低,气温较高 D.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规划中的川藏铁路将连接成都和拉萨,全长1639千米,建成后从成都到拉萨只需13个小时。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从拉萨到成都,沿着川藏铁路依次可以看到( )
A.高寒牧业、灌溉农业、旱作农业
B.河谷农业、林业、水田农业
C.旱作农业、渔业、水田农业
D.河谷农业、林业、旱作农业
8.与修建青藏铁路相比,川藏铁路( )
A.平均海拔更高 B.沿线地势起伏更小
C.修建大型桥梁隧道更多 D.沿途遍地沙漠戈壁
9.(2019·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近年来,三江源地区的冰川逐年萎缩,这反映了
A.地壳活动强烈 B.海陆变迁剧烈
C.开采活动频繁 D.全球气候变暖
10.(2018·广西玉林·八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对三江源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
②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中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
③降水丰富,江河水量稳定、充足
④是青藏地区的主要农业区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018·广东深圳·八年级课时练习)三江源指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区,被誉为“中华水塔”。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11.“中华水塔”河流丰盈的时期,最可能在(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12.今后,该地区应( )
A.增加农田面积 B.加强生态建设 C.大力开发水能 D.扩大牧场规模
(2018·广东深圳·八年级课时练习)读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三江源地区”指的是( )
A.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
B.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的发源地
C.长江、黄河、怒江的发源地
D.黄河、雅砻江、澜沧江的发源地
14.“三江源地区”位于( )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西藏自治区
C.青海省 D.四川省
15.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有( )
①防治环境污染 ②保护长江、黄河和雅鲁藏布江源头 ③保护湿地 ④保护野牦牛、藏羚羊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二、解答题
16.(2017·辽宁·凌海市石山镇初级中学七年级课时练习)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0年8月19日,由国家前主席江泽民亲笔题写的碑名“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通天河畔正式揭碑,标志着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主要在于为高原特有野生动植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保护青藏高原原始地貌和世界“第三极”自然景观,同时也使三江源地区及其流域内各省区的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材料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位于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地区,是我国目前面积最大、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和三江生态最敏感的地区。近年来,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区内湖泊萎缩,湿地退化,径流量减少;草地严重退化,土地沙漠化剧烈发展;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种类和数量锐减。有关专家指出,如果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不到有效控制,脆弱的生态环境得不到保护和改善,三江源流域上、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受到严重的影响。
(1)被誉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位于我国的( )
A.青藏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北方地区
(2)“三江源”指的是( )
A.长江、黄河、珠江 B.长江、黄河、澜沧江
C.长江、珠江、闽江 D.黄河、湟水、雅鲁藏布江
(3)由于长期不合理的砍伐、放牧和耕作,这里的生态环境已经严重恶化,湖泊萎缩、湿地退化、径流量_______、草地严重________、土地________发展迅速。
(4)你认为如何改善本区脆弱的生态环境?
(5)“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建立的重要性是( )
A.大量开发当地的资源,提高财政收入
B.可以增加牲畜的放养量,提高牧民的收入
C.改造湿地,扩大耕地面积
D.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珍稀濒危动物得到保护,使上、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6)请你谈谈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原因。
17.(2017·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读青藏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1)青藏地区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和_______省。
(2)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位于我国西藏与________ (国家名)的边境上。
(3)青藏地区的农业生产以______ 业为主,最具代表性的畜种是有“高原之舟”之称的 _______ 。
18.(2019·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千万年来,藏羚羊在广袤的藏北高原生活,与高原恶劣的天气做斗争,成为高原的优势物种。但是仅仅因为它们身上轻柔细软的皮毛能编织“沙图什”的披肩(“沙图什”是波斯语“羊毛之王”,其最高售价为4万美元一条),国际“黑手”深入到中国藏北大肆屠杀藏羚羊,使藏羚羊濒临灭绝。
材料二 青海省略图。
(1)材料中的藏北高原地区位于_____高原北部,现在该地区成立了②____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________等珍稀野生动物。
(2)现在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是成立于2000年8月19日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三江”指的是a._____,b._____,c._____。
(3)湖泊d.______,是我国最大的______湖和______湖。
(4)图中铁路为______,城市①是______。
19.(2019·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读青藏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阴影部分为我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成立于2000年8月19日,它主要分布在_________(省区)南部,三江源地区如同一个巨大的蓄水塔,被誉为“____________”;
(2)三江源地区的“三江”指的是A_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_;
(3)图中②处为我国最大的湖泊____________湖,是咸水湖;
(4)为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采取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休牧育草 B.大力毁林开荒种田
C.大力退耕还林还草 D.全面禁猎、禁采砂金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