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二4.2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同步测试(达标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二4.2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同步测试(达标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3-14 15:16:4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二4.2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同步测试(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习近平总书记于2016年1月5日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强调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发展。他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读长江经济带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与沿海和其他经济带相比,长江经济带的优势是
A.拥有最广阔的腹地和发展空间
B.交通最便利
C.经济基础最好
D.改革开放最早
2.下列不属于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是
A.生物多样性减少 B.沙尘暴 C.水体污染 D.酸雨
3.下列措施有利于修复长江生态环境的是
①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 ②整治航道 ③通关和检验检疫一体化
④控制和治理沿江水污染 ⑤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答案】1.A 2.B 3.A
【分析】本题考查长江沿岸经济地带的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
1.长江经济带具有交通便捷,但最便捷的在沿海地带;经济基础较好,最好的在沿海;改革开发早,最早的在沿海,故BCD错;与沿海和其它经济带相比,长江经济带拥有我国最广阔的腹地和发展空间,是我国今后15年经济增长潜力最大的地区,应该成为世界上可开发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内河经济带。故答案选A项。
2.长江经济地带,属于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植被茂密,不易产生沙尘暴。故答案选B项。
3.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要把生态修复工程作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项目的优先选项,实施好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水土流失及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河湖和湿地生态保护修复等工程,增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依托长江水道,统筹岸上水上,正确处理防洪、通航、发电的矛盾;把水安全、防洪、治污、港岸、交通、景观等融为一体,抓紧解决沿江工业、港口岸线无序发展的问题,因此①②③④都是有利于修复长江生态环境的内容,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是对长江沿岸地带的开发,不符合题意。故该题选A项。
【点睛】长江经济带的主要优势
一是交通便捷,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长江经济带横贯我国腹心地带,经济腹地广阔,不仅把东、中、西三大地带连接起来,而且还与京沪、京九、京广、皖赣、焦柳等南北铁路干线交汇,承东启西,接南济北,通江达海。
二是资源优势。首先是具有极其丰沛的淡水资源,其次是拥有储量大、种类多的矿产资源,此外还拥有闻名遐迩的众多旅游资源和丰富的农业生物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三是产业优势。这里历来就是我国最重要的工业走廊之一,我国钢铁、汽车、电子、石化等现代工业的精华大部分汇集于此,集中了一大批高耗能、大运量、高科技的工业行业和特大型企业。此外,大农业的基础地位也居全国首位,沿江九省市的粮棉油产量占全国40%以上。
四是人力资源优势。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摇篮之一,人才荟萃,科教事业发达,技术与管理先进。
五是城市密集,市场广阔。1995年沿江九省市拥有大小城市216个,占全国城市数量的33.8%;城市化水平约为5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1个百分点;城市密度为全国平均密度的2.16倍。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和三峡工程建设将产生数千亿元的投资需求,而且这一地区人口密集,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各种消费需求也十分可观,对于国内外投资者有很强的吸引力。
由此可见,长江流域孕育了发达的长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是整个长江流域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全国除沿海开放地区以外,经济密度最大的经济地带,它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是其它经济带所无可比拟的。与沿海和其它经济带相比,长江经济带拥有我国最广阔的腹地和发展空间,是我国今后15年经济增长潜力最大的地区,应该成为世界上可开发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内河经济带。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2016年9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纲要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基本思路,真正使黄金水道产生黄金效益。确立了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新格局。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下列措施符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的是
A.加大长江中上游资源开发 B.大力开发上游地区水能资源
C.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 D.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建设,进行大开发
5.与长江下游经济圈相比,长江上游经济圈发展的地理优势有
A.土地广阔,价格低 B.水能资源缺乏
C.人口众多,素质高 D.交通设施完善
【答案】4.C 5.A
【分析】4.根据材料提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强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建设、大力开发上游地区水能资源符合规划要求;大力开发上游地区水能资源、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建设,进行大开发中规模过大容易造成生态破坏。故C正确。A、B、D错误。
5.与长江下游经济圈相比,长江上游经济圈土地广阔,价格低;水能资源丰富,A正确。长江下游经济圈人口数量更多,素质更高;交通设施完善,故B、C、D错误。
(2021·全国·高一单元测试)读我国平均降水pH的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6.酸雨是一种环境污染事件,它反映的是()
A.大气污染 B.水体污染
C.土壤污染 D.固体废弃物污染
7.我国西南地区出现重酸雨的原因主要有()
①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
②地形闭塞,不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
③多云雾,易形成酸雨
④气温高,不利于空气对流运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6.A 7.A
【解析】6.酸雨是一种大气污染。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7.西南地区酸雨严重与这里的工业生产及自然地理状况有关。有色金属冶炼工业为动力指向型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酸性气体;盆地、山间低地的地形不利于空气扩散;降水和湿度大也大大加剧了酸性气体的溶解。①②③正确,④错误。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酸雨是煤炭、石油以及金属冶炼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一系列反应而生成的。酸溶解在雨水中,降到地面即成为酸雨。我国酸雨主要分布区是长江以南的四川盆地、贵州、湖南、湖北、江西,以及沿海的福建、广东等省,占我国国土面积的30%。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2020年伊始,一场灾害在武汉爆发。1月23日开始,武汉实施“封城”,全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及高速路口暂时关闭。作为中国经济地理中心,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城市,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武汉遭受的自然灾害应是 ( )
A.地震 B.生物入侵 C.病毒灾害 D.滑坡泥石流
9.与沿海和其他经济带相比,长江经济带的优势是( )
A.拥有最广阔的腹地和发展空间 B.交通最便利
C.经济基础最好 D.最获得国家政策支持
10.下列不属于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减少 B.沙尘暴 C.水体污染 D.水土流失
11.武汉素有“九省通衢”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
B.长江中游航运中心
C.市内各种交通网络密布
D.对外联系便捷
【答案】8.C 9.A 10.B 11.C
【解析】8.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爆发,很快席卷全国,这是对中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一个重大威胁,武汉遭受的自然灾害应是病毒灾害,C正确。据以上分析,武汉遭受的自然灾害不是地震、生物入侵,AB错误。武汉位于平原,遭受的自然灾害不是滑坡泥石流,D错误。故选C。
9.长江经济带具有交通便捷的优势,但最便捷的交通在沿海地带,B错误;长江经济带经济基础较好,但经济基础最好的也在沿海,C错误;与沿海和其它经济带相比,长江经济带拥有我国最广阔的腹地和发展空间,是我国今后15年经济增长潜力最大的地区,应该成为世界上可开发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内河经济带,A正确。中国经济建设基本都会受到国家政策支持,这不是长江经济带的优势,D错误。故选A。
10.随着经济的发展,长江经济带人类的生产生活向环境中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质,导致酸雨和水污染,并进一步导致生物的栖息环境受影响,使得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减少,故AC都属于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问题。长江经济地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植被茂密,不易产生沙尘暴,故B是正确答案。长江流经山区,南方降水多,水土流失是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问题,D属于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问题。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11.武汉是汉江、长江交汇处,是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有京广等铁路经过,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故有“九省通衢”之称。“九省通衢”是对外联系方便,不是指市内各种交通网络密布,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横跨东中西三大板块的区位优势,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推动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协调发展和沿江地区高质量发展。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鄱阳湖位于长江三峡大坝下游地区,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2003年大型水利枢纽三峡工程运营后,鄱阳湖水量、泥沙等水情变化明显,对湖区供水、灌溉、航运等造成重大影响。下图示意鄱阳湖入湖和出湖年输沙量的年标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三峡工程运营前,鄱阳湖输沙量( )
A.入湖大于出湖 B.入湖小于出湖 C.出入湖大致相当 D.出入湖均减少
13.与三峡工程运营前相比,运营后多年平均入湖水量( )
A.丰水期增加,枯水期减少 B.丰水期增加,枯水期增加
C.丰水期减少,枯水期增加 D.丰水期减少,枯水期减少
14.三峡工程为长江流域工业发展带来的有利条件有( )
①提高能源供给②增强航运能力③改善供水条件④增加电煤储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12.A 13.C 14.A
【解析】12.根据材料可知,2003年大型水利枢纽三峡工程运营,由图可知2003年前,鄱阳湖入湖输沙量大于出湖输沙量,A选项正确,B、C选项错误。运营前出入湖输沙量均较多,且呈波动变化,D选项错误。
13.鄱阳湖位于长江三峡大坝下游地区,根据所学知识,与三峡工程运营前相比,运营后大坝起到防洪抗旱、蓄水的作用,在丰水期蓄水防洪,枯水期放水抗旱,因此下游地区,丰水期水量减少,枯水期水量增加,C选项正确,A、B、D选项错误。
14.三峡工程主要的功能包括防洪、发电、航运、养殖等,因此可提高能源供给,①正确。使长江流量稳定,增强航运能力,②正确。库区可改善供水条件,③正确。主要以水能发电为主,对电煤需求减少,对增加电煤储备影响不大,④错误。因此A选项正确,B、C、D选项正确。
【点睛】大坝的建设的益处:防洪、发电、航运、灌溉、供水和发展库区经济等巨大的综合经济效益。大坝的建成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水库淹没耕地,移民和城镇迁建,会加剧本来就已十分突出的人地矛盾,并由此而可能加剧植物的破坏、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等。
二、综合题
15.(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覆盖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长江经济带交通运输方式多样,长江是货运量位居全球内河第一的黄金水道,京沪、京九、京广铁路线在此交汇,沪瑞和沪蒙两大运输通道建成后,交通会更加便利。长江经济带生态地位重要,近年来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但水生态问题仍然是长江流域最主要的问题。下图示意长江经济带。
(1)说明长江经济带的交通区位优势。
(2)列举保护长江水生态的措施。
【答案】(1)长江经济带横贯我国腹心地带,经济腹地广阔,把东、中、西三大地带连接起来,与京沪、京九、京广、皖赣、焦柳等南北铁路干线交汇,承东启西,接南济北,通江达海。
(2)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的重大工程,在重要水生生物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等关键栖息地增殖水生生物资源,恢复生态功能。实施珍稀濒危物种拯救行动计划,加强水域环境监测评估的动态化、网络化、信息化水平。统筹处理好保护与建设的关系,进一步规范水生生物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及生态脆弱地区等重要地区的开发建设活动等。加快实施捕捞渔民的退捕转产,建立健全水域生态补偿机制,推动落实责任分工和工作推进等。
【分析】本题考查长江经济带的交通区位优势、保护长江水生态的措施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图文分析能力。
【详解】(1)“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覆盖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长江经济带交通运输方式多样,长江是货运量位居全球内河第一的黄金水道,京沪、京九、京广铁路线在此交汇,沪瑞和沪蒙两大运输通道建成后,交通会更加便利据此分析”,长江经济带横贯我国腹心地带,经济腹地广阔,市场广阔,长江经济带不仅把东、中、西三大地带连接起来,而且还与京沪、京九、京广、皖赣、焦柳等南北铁路干线交汇,承东启西,接南济北,通江达海,交通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2)保护长江水生态的措施主要是:出台扶持政策,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的重大工程,在重要水生生物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等关键栖息地增殖水生生物资源,恢复生态功能;依靠科学技术,实施珍稀濒危物种拯救行动计划,提高中华鲟、长江鲟、长江江豚等珍稀物种及其水域环境监测评估的动态化、网络化、信息化水平;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统筹处理好保护与建设的关系,进一步规范水生生物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及生态脆弱地区等重要地区的开发建设活动等;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实施捕捞渔民的退捕转产,建立健全水域生态补偿机制,推动落实责任分工和工作推进等。
【点睛】
16.(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逐步缩小我国区域发展差距,近年来,国家制定了一些发展战略,如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战略。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面积约占全国21%,人口和GDP均超过全国40%。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略图,甲、乙圆圈范围内为长江经济带中的两个城市群。
(1)城镇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的过程,其最主要的标志是____;与乙相比,甲城市群的城镇化水平较____(填“高”或“低”)。
(2)与重庆相比,上海水运的主要优势在于地处长江____,____(填具体交通运输方式)便利。
(3)简述湖南省发展金属冶炼工业的有利条件。
(4)简述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的主要优势。
【答案】(1)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高
(2) 入海口 海运
(3)金属矿产丰富;水能丰富;水资源丰富;劳动力(土地)廉价;水运便利;市场广阔。
(4)面积广大,人口众多;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资源储量充足,种类丰富;工业(产业)基础雄厚,基础设施较完善;城市密集,市场广阔。
【分析】本题以长江经济带为材料,涉及城镇化、城市区位、工业区位以及区域发展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城镇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的过程,其主要动力是经济发展,尤其是第二、第三产业发展,使农业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农业活动变为非农业活动,城市化的标志包括:①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②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③城市人口增加。其中最主要的标志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读图可知,乙是成渝城市群,甲是长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发达,城镇化水平高。
(2)三峡建设改善了上游的航运条件,重庆、上海都有河运。但上海位于入海口,水运的主要优势在于地处长江入海口,海运便利。
(3)据图可知,湖南铜、锑等金属矿产丰富;附近水电站较多,水能充足;河湖众多,水源充足,水运便利;湖南经济欠发达,劳动力、土地充足廉价;周围地区人口多,临近东部发达地区,市场广阔。
(4)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的主要优势体现在:地处平原,面积广大,人口众多;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长江经济带以长江为轴线,承东启西,接南济北;资源储量充足,种类丰富,是我国地表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生物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产业优势明显,长江经济带不仅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还是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是重要的“工业走廊”。同时这里也是我国最具活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城市密集,市场广阔,上海、武汉、重庆是该区域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17.(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逐步缩小我国区域发展差距,近年来,国家制定了一些发展战略,如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战略。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面积约占全国21%,人口和GDP均超过全国40%。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略图,甲、乙圆圈范围内为长江经济带中的两个城市群。
(1)城镇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的过程,其最主要的标志是________;与乙相比,甲城市群的城镇化水平较________(填“高”或“低”)。
(2)与重庆相比,上海水运的主要优势在于地处长江________,________(填具体交通运输方式)便利。
(3)从自然角度,指出洞庭湖平原成为我国商品粮生产基地的有利条件。
(4)简述湖南省发展金属冶炼工业的有利条件。
(5)简述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的主要优势。
【答案】(1)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高
(2)入海口 海运
(3)雨热同期(温暖湿润;光热充足;降水丰沛);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4)金属矿产丰富;水能丰富;水资源丰富;劳动力(土地)廉价;水运便利;市场广阔。
(5)面积广大,人口众多;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资源储量充足,种类丰富;工业(产业)基础雄厚,基础设施较完善;城市密集,市场广阔。
【分析】本题以长江经济带为背景,主要考查了长三角城市化的发展、长三角的区位优势、洞庭湖平原成为我国商品粮生产基地的有利条件、湖南省发展金属冶炼工业的有利条件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详解】(1)城镇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的过程,其主要动力是经济发展,尤其是第二、第三产业发展,使农业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农业活动变为非农业活动,城市化的标志包括:①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②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③城市人口增加。其中最主要的标志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读图可知,乙是成渝城市群,甲是长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发达,城镇化水平高。
(2)三峡建设改善了上游的航运条件,重庆、上海都有河运。但上海位于入海口,水运的主要优势在于地处长江入海口,海运便利。
(3)题目要求从自然区位角度分析洞庭湖平原成为我国商品粮生产基地的主要有利条件。商品粮生产基地一般建在气候条件优越的地区,洞庭湖平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水热、光照等条件较好,能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位于平原,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降水多,河湖密布,水源充足。
(4)金属冶炼工业一般是动力导向型工业,据图可知,湖南铜、锑等金属矿产丰富;附近水电站较多,水能充足;河湖众多,水源充足,水运便利;湖南经济欠发达,劳动力、土地充足廉价;周围地区人口多,临近东部发达地区,市场广阔。
(5)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的主要优势体现在:地处平原,面积广大,人口众多;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长江经济带以长江为轴线,承东启西,接南济北;资源储量充足,种类丰富,是我国地表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生物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产业优势明显,长江经济带不仅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还是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是重要的“工业走廊”。同时这里也是我国最具活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城市密集,市场广阔,上海、武汉、重庆是该区域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二4.2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同步测试(A)(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习近平总书记于2016年1月5日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强调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发展。他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读长江经济带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与沿海和其他经济带相比,长江经济带的优势是
A.拥有最广阔的腹地和发展空间
B.交通最便利
C.经济基础最好
D.改革开放最早
2.下列不属于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是
A.生物多样性减少 B.沙尘暴 C.水体污染 D.酸雨
3.下列措施有利于修复长江生态环境的是
①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 ②整治航道 ③通关和检验检疫一体化
④控制和治理沿江水污染 ⑤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2016年9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纲要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基本思路,真正使黄金水道产生黄金效益。确立了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新格局。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下列措施符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的是
A.加大长江中上游资源开发 B.大力开发上游地区水能资源
C.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 D.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建设,进行大开发
5.与长江下游经济圈相比,长江上游经济圈发展的地理优势有
A.土地广阔,价格低 B.水能资源缺乏
C.人口众多,素质高 D.交通设施完善
(2021·全国·高一单元测试)读我国平均降水pH的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6.酸雨是一种环境污染事件,它反映的是()
A.大气污染 B.水体污染
C.土壤污染 D.固体废弃物污染
7.我国西南地区出现重酸雨的原因主要有()
①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
②地形闭塞,不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
③多云雾,易形成酸雨
④气温高,不利于空气对流运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2020年伊始,一场灾害在武汉爆发。1月23日开始,武汉实施“封城”,全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及高速路口暂时关闭。作为中国经济地理中心,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城市,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武汉遭受的自然灾害应是 ( )
A.地震 B.生物入侵 C.病毒灾害 D.滑坡泥石流
9.与沿海和其他经济带相比,长江经济带的优势是( )
A.拥有最广阔的腹地和发展空间 B.交通最便利
C.经济基础最好 D.最获得国家政策支持
10.下列不属于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减少 B.沙尘暴 C.水体污染 D.水土流失
11.武汉素有“九省通衢”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
B.长江中游航运中心
C.市内各种交通网络密布
D.对外联系便捷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鄱阳湖位于长江三峡大坝下游地区,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2003年大型水利枢纽三峡工程运营后,鄱阳湖水量、泥沙等水情变化明显,对湖区供水、灌溉、航运等造成重大影响。下图示意鄱阳湖入湖和出湖年输沙量的年标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三峡工程运营前,鄱阳湖输沙量( )
A.入湖大于出湖 B.入湖小于出湖 C.出入湖大致相当 D.出入湖均减少
13.与三峡工程运营前相比,运营后多年平均入湖水量( )
A.丰水期增加,枯水期减少 B.丰水期增加,枯水期增加
C.丰水期减少,枯水期增加 D.丰水期减少,枯水期减少
14.三峡工程为长江流域工业发展带来的有利条件有( )
①提高能源供给②增强航运能力③改善供水条件④增加电煤储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综合题
15.(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覆盖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长江经济带交通运输方式多样,长江是货运量位居全球内河第一的黄金水道,京沪、京九、京广铁路线在此交汇,沪瑞和沪蒙两大运输通道建成后,交通会更加便利。长江经济带生态地位重要,近年来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但水生态问题仍然是长江流域最主要的问题。下图示意长江经济带。
(1)说明长江经济带的交通区位优势。
(2)列举保护长江水生态的措施。
16.(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逐步缩小我国区域发展差距,近年来,国家制定了一些发展战略,如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战略。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面积约占全国21%,人口和GDP均超过全国40%。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略图,甲、乙圆圈范围内为长江经济带中的两个城市群。
(1)城镇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的过程,其最主要的标志是____;与乙相比,甲城市群的城镇化水平较____(填“高”或“低”)。
(2)与重庆相比,上海水运的主要优势在于地处长江____,____(填具体交通运输方式)便利。
(3)简述湖南省发展金属冶炼工业的有利条件。
(4)简述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的主要优势。
17.(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逐步缩小我国区域发展差距,近年来,国家制定了一些发展战略,如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战略。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面积约占全国21%,人口和GDP均超过全国40%。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略图,甲、乙圆圈范围内为长江经济带中的两个城市群。
(1)城镇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的过程,其最主要的标志是________;与乙相比,甲城市群的城镇化水平较________(填“高”或“低”)。
(2)与重庆相比,上海水运的主要优势在于地处长江________,________(填具体交通运输方式)便利。
(3)从自然角度,指出洞庭湖平原成为我国商品粮生产基地的有利条件。
(4)简述湖南省发展金属冶炼工业的有利条件。
(5)简述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的主要优势。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