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5.1人类面临主要的环境问题同步测试(A)(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下列四幅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会导致下图中环境问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由自然界或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失调,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问题就是环境污染 B.土壤污染只危害农作物
C.沙尘暴现象属于大气污染 D.乱砍滥伐导致森林生态功能下降
4.下列关于环境问题分布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乡村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B.城市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
C.发达国家人均排放的污染物较发展中国家更多
D.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展中国家更严重
5.(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列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起保护作用的是( )
A.以煤、石油作为主要能源 B.加快热带雨林的开发
C.用NH3代替氯氟碳化物制冷 D.工业废气直接排放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江苏省沿海污染情况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导致江苏沿海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是( )
①海上石油泄漏②当地居民生活污染物排放
③洋流携带而来④当地生产污染物排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治理江苏沿海污染,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全面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②增加资金投入,扩大生产规模
③加强宣传、立法和管理④禁止水产养殖,保护海洋生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固体废弃物污染途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固体废弃物的污染途径主要有( )
①通过大气污染②通过水体污染③通过土壤污染④通过食物链污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有关固体废弃物对大气环境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垃圾中的细微颗粒,在一定条件下可形成大气污染
B.有机固体废弃物被微生物分解后可能释放有害气体,造成大气污染
C.垃圾焚烧处理时,可能造成大气二次污染
D.垃圾填埋后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10.下列措施中,最能有效降低固体废弃物污染危害的是( )
A.将固体废弃物选择妥当的地方堆放 B.将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回收处理
C.将固体废弃物填埋、焚烧处理 D.将固体废弃物弃入公海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2021年5月25日,中国生态环境部在北京发布(2020中国生态环境状泥公报),根据公报,全国酸雨区面积约46.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8%,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导致酸雨的原因可能是( )
A.乱扔垃圾 B.使用含磷洗衣粉 C.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D.煤燃烧产生的气体
12.酸雨的危害在于( )
①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②使土壤酸化,危害植物③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④使大气受到污染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3.我国下列地区中酸雨危害最严重的是( )
A.四川盆地 B.黄土高原 C.东北平原 D.华北平原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4.图中①②③④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A.酸雨、荒漠化、农田土壤侵蚀、原始森林破坏
B.荒漠化、酸雨、原始森林破坏、农田土壤侵蚀
C.酸雨、农田土壤侵蚀、荒漠化、原始森林破坏
D.荒漠化、原始森林破坏、酸雨、农田土壤侵蚀
15.图中①环境问题的面积日益扩大的自然原因是( )
A.滥伐林木,植被遭到破坏 B.沙漠边缘区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
C.过度放牧,草原退化 D.降水强度大,侵蚀作用强烈
二、综合题
16.(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新楼房建设数量越来越多,城市楼群密度越来越大,就需要不断拆除老旧楼房。目前很多高楼在拆除的时候,多选择爆破的方式(见下图)。大规模老旧建筑的拆除和爆破会带来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影响城市人居环境和生态安全。
简述在城市中采用爆破方式拆除旧楼房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17.(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白色污染”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包装袋、农用地膜、一次性餐具、塑料瓶等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给生态环境和景观造成的污染。
2007年底,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至今,“限塑令”对治理“白色污染”可谓收效甚微。2020年,为消除“白色污染”,我国再次提出“升级版限塑令”,明确到2025年,塑料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列举“白色污染”的主要危害,并说明10多年来“限塑”收效甚微的原因。
18.(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长期以来长江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生物多样性指数持续下降,珍稀特有物种资源全面衰退、极度濒危。基于此,2020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的重点水域分类分阶段实行十年渔业禁捕。实施长江“十年禁渔”,是党中央作出的“为全局计、为子孙谋”的重大决策。
(1)简述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指数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
(2)实施长江“十年禁渔”,除了加大立法、执法力度,加大宣传力度也是有效措施。请你为当地政府拟一条响应“十年禁渔”标语。
19.(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城市黑臭水体是百姓反映强烈的水环境问题,不仅损害了城市人居环境,也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近几年“让市长下河游泳”的呼声反映了百姓对解决和治理城市黑臭水体的强烈愿望。国务院颁布实施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城市人民政府是整治城市黑臭水体的责任主体。
据图描述我国城市黑臭水体分布现状,并提出整治措施。
20.(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雾霾天气会使大气混浊、大气能见度降低。近年来与空气质量相关的呼吸道疾病病例增多,引发了民众的“空气焦虑”。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雾霾天气主要是由空气中的固体颗粒物增多造成的。简述我国中东部地区这种大气污染物增多的主要原因。
(2)简述雾霾天气的危害。
(3)简述减少雾霾现象应该采取的措施。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5.1人类面临主要的环境问题同步测试(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下列四幅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会导致下图中环境问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A 2.C
【分析】1.生态破坏是人类社会活动引起的生态退化及由此衍生的环境效应,导致了环境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对人类生存发展以及环境本身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图片中的环境问题依次是森林的减少和破坏、水土流失、大气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故选A。
2.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为伦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反映的是大气污染,故选C。
【点睛】环境问题一般指由于自然界或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失调,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由自然界或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失调,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问题就是环境污染 B.土壤污染只危害农作物
C.沙尘暴现象属于大气污染 D.乱砍滥伐导致森林生态功能下降
4.下列关于环境问题分布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乡村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B.城市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
C.发达国家人均排放的污染物较发展中国家更多
D.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展中国家更严重
【答案】3.D 4.D
【分析】3.环境问题主要有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类型,环境问题不只是环境污染,A错误;土壤污染不只是危害农作物,污染物还可以通过食物转移给人类,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B错误;沙尘暴现象是土地荒漠化的表现,属于生态破坏,C错误;乱砍滥伐导致森林面积缩小、森林生物量减小,生物生存环境受到破坏,森林的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下降,D正确。故选D。
4.乡村地区因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叙述正确,A不符合题意;城市地区人口高度集聚,交通和工业活动排放大量废弃物,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叙述正确,B不符合题意;发达国家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较低,却消耗了世界上大多数的自然资源,人均自然资源的消耗量和污染物排放量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叙述正确,C不符合题意;发达国家将大量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加上发展中国家的治理能力不如发达国家,因此目前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更严重,叙述错误,D符合题意。本题要求选择叙述不正确的选项,故选D。
【点睛】环境问题是指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当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出现的环境破坏或环境退化的问题。环境问题类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
5.(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列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起保护作用的是( )
A.以煤、石油作为主要能源 B.加快热带雨林的开发
C.用NH3代替氯氟碳化物制冷 D.工业废气直接排放
【答案】C
【详解】以煤、石油作为主要能源以及工业废气直接排放会造成大气污染,AD错;加快热带雨林开发会影响大气中的碳氧平衡,B错;用NH 代替氟氯碳化物制冷,能保护大气层中的臭氧层,C正确,故选C。
【点睛】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江苏省沿海污染情况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导致江苏沿海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是( )
①海上石油泄漏②当地居民生活污染物排放
③洋流携带而来④当地生产污染物排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治理江苏沿海污染,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全面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②增加资金投入,扩大生产规模
③加强宣传、立法和管理④禁止水产养殖,保护海洋生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6.D 7.B
【分析】6.海上石油泄漏会导致污染由海洋向陆地减弱,与题不符,①错;江苏沿海污染由西向东减轻,主要是生产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的,②④对;洋流沿海岸线南北流动,图中污染由西向东扩散,不是洋流携带来的污染物,③错。故选D。
7.全面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强宣传、立法和管理可以治理江苏沿海的污染,①③正确;增加资金投入,扩大生产规模可能会加剧沿海污染程度;禁止水产养殖的做法不现实,②④错误。故选B。
【点睛】降低环境安全风险的基本途径:尽最大可能从源头上防控环境问题的发生;及时发现和治理环境问题,避免其恶化为环境安全问题;积极应对已发生的环境安全问题,降低其伤害程度;避免在环境高危地区从事生活和生产活动;提升人类社会对环境风险的承受水平;增强人类社会对环境安全事件应急响应与善后处理能力。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固体废弃物污染途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固体废弃物的污染途径主要有( )
①通过大气污染②通过水体污染③通过土壤污染④通过食物链污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有关固体废弃物对大气环境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垃圾中的细微颗粒,在一定条件下可形成大气污染
B.有机固体废弃物被微生物分解后可能释放有害气体,造成大气污染
C.垃圾焚烧处理时,可能造成大气二次污染
D.垃圾填埋后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10.下列措施中,最能有效降低固体废弃物污染危害的是( )
A.将固体废弃物选择妥当的地方堆放 B.将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回收处理
C.将固体废弃物填埋、焚烧处理 D.将固体废弃物弃入公海
【答案】8.D 9.D 10.B
【分析】8.根据示意图可直接得出结论。固体废弃物通过大气、水、土壤进行传播,最后通过食物进入人体,①②③④正确。故选D。
9.垃圾中的细微颗粒,在一定条件下可形成大气污染,排除A。有机固体废弃物被微生物分解后可能释放有害气体,造成大气污染,排除B。垃圾焚烧处理时,会产生烟尘可能造成大气二次污染,排除C。垃圾填埋处理后,会逸出有害气体,造成大气污染,D错误。本题要求选择叙述错误的选项,故选D。
10.固体废弃物的分类回收处理,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数量,有效降低污染危害,B正确。堆放会占用土地,随雨水下渗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排除A。将固体废弃物填埋、焚烧处理会导致土壤污染、大气污染,排除C。将固体废弃物弃入公海会导致水污染,排除D。故选B。
【点睛】垃圾处理方式:1.填埋,填埋处理需占用大量土地。同时,垃圾中有害成份对大气、土壤及水源也会造成严重污染,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还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2堆肥,堆肥处理对垃圾要进行分拣、分类,要求垃圾的有机含量较高。而且堆肥处理不能减量化,仍需占用大量土地。
3焚烧,首先将垃圾放在焚烧炉中进行燃烧,释放出热能,然后余热回收可供热或发电。烟气净化后排出,少量剩余残渣排出、填埋或作其它用途。其优点是迅速的减容能力和彻底的高温无害化,占地面积不大,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且有热能回收。
4分类回收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2021年5月25日,中国生态环境部在北京发布(2020中国生态环境状泥公报),根据公报,全国酸雨区面积约46.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8%,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导致酸雨的原因可能是( )
A.乱扔垃圾 B.使用含磷洗衣粉 C.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D.煤燃烧产生的气体
12.酸雨的危害在于( )
①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②使土壤酸化,危害植物③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④使大气受到污染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3.我国下列地区中酸雨危害最严重的是( )
A.四川盆地 B.黄土高原 C.东北平原 D.华北平原
【答案】11.D 12.C 13.A
【分析】考查酸雨成因、分布和危害,突出了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 雨、雪等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吸收并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物质,形成了pH低于5.6的酸性降水。酸雨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所造成的。
11.乱扔垃圾不会造成酸雨危害,A错误;使用含磷洗衣粉主要造成水污染,B错误;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主要造成水污染,C错误;煤燃烧产生的气体主要是酸性气体二氧化硫等硫氧化物,硫氧化物缓慢氧化形成硫酸随降水落到地面就会形成酸雨,D正确。故选:D。
12.酸雨对环境的影响 主要有:使河湖水酸化,危害水生生物;使土壤酸化,危害土壤生态,导致农作物减产;腐蚀树叶,毁坏森林;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铁轨、桥梁和文物古迹损坏。①②③符合题意,酸雨降落地表,大气没有受到污染,④不符合题意。故选:C。
13.结合酸雨形成的原因分析我国酸雨污染严重的地区应该是煤炭、石油等燃料消耗量大、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地区、石化工业区等,且降水较为丰富区域就是酸雨较为严重地区。四川石化工业发达,盆地地形酸性气体不易扩散,A正确;黄土高原地处我国西北地区,气候较为干旱,降水少,酸雨危害不严重,B错误;东北平原主要以农业为主,酸雨危害不严重,C错误;华北平原虽然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消耗量大,但华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区,气候较为干旱,且北方土壤多碱性土,容易中和酸性气体,酸雨危害没有我国南方严重,D错误。故选:A。
【点睛】我国酸雨污染严重的地区:贵州、湖南、江西、广东等省区(有色冶金工业发达,大量排放酸性气体)、沪宁杭、京津唐、辽中南工业基地(工矿企业、家庭炉灶、交通工具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酸性气体)、四川盆地(石化工业发达,盆地地形酸性气体不易扩散)。解决措施:减少酸雨根本途径是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 ①减少矿物燃料的消费量②实行技术改造、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等有害气体的排放③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回收SO2气体制成硫酸(发展洁净煤技术和洁净燃烧技术)。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4.图中①②③④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A.酸雨、荒漠化、农田土壤侵蚀、原始森林破坏
B.荒漠化、酸雨、原始森林破坏、农田土壤侵蚀
C.酸雨、农田土壤侵蚀、荒漠化、原始森林破坏
D.荒漠化、原始森林破坏、酸雨、农田土壤侵蚀
15.图中①环境问题的面积日益扩大的自然原因是( )
A.滥伐林木,植被遭到破坏 B.沙漠边缘区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
C.过度放牧,草原退化 D.降水强度大,侵蚀作用强烈
【答案】14.B 15.B
【分析】14.考查世界环境问题的空间分布,图中①分布在非洲北部和亚欧大陆内部,因此反映的环境问题是荒漠化问题;②主要分布在欧洲西部,该地区酸雨问题表现突出;③分布在非洲的原始林区和我国西南、东北林区,应是原始森林破坏问题;④主要分布在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以及我国南方的低山丘陵地区,故农田土壤侵蚀问题表现突出;因此B选项正确。
15.考查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结合上题分析,图中①环境问题是荒漠化,产生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地表植被发育程度低,加上强风作用,进而诱发荒漠化,B正确;该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植被发育程度低,以荒漠为主,植被稀少,过度放牧,草原退化属于人为原因,因此AC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全球环境问题。主要考查全球环境问题的空间分布以及环境问题的成因,要求学生对世界环境问题的空间分布有清晰的认识,同时对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有一定的了解。
二、综合题
16.(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新楼房建设数量越来越多,城市楼群密度越来越大,就需要不断拆除老旧楼房。目前很多高楼在拆除的时候,多选择爆破的方式(见下图)。大规模老旧建筑的拆除和爆破会带来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影响城市人居环境和生态安全。
简述在城市中采用爆破方式拆除旧楼房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答案】爆破产生的噪声会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爆破瞬间会产生大量粉尘,会污染空气;爆破产生的强震可能会影响岩土结构,诱发地裂缝等地质灾害;部分可回收建材直接损坏,造成资源浪费,可能会加剧部分资源短缺;爆破产生的大量固体废弃物堆积,影响城市环境。
【分析】本题以城市化发展过程中高楼爆破拆除为背景,涉及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信息读取能力和综合思维的素养。
【详解】根据题意,大规模的老旧建筑的拆除和爆破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影响城市人居环境和生态安全。因此本题的答题方向可以从人居环境、环境污染和生态安全等角度入手。而如何影响则需要从大规模的爆破入手。爆破会产生大量的噪声,会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在爆破的瞬间则会产生大量的粉尘,会污染空气,并且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和出行。爆破产生的强震可能会引起周边的岩土结构,诱发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大规模的拆除、爆破会导致部分可回收的建材直接损坏,造成资源浪费,可能会加剧部分资源的短缺。爆破拆除后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的堆积,影响城市的环境。
【点睛】
17.(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白色污染”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包装袋、农用地膜、一次性餐具、塑料瓶等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给生态环境和景观造成的污染。
2007年底,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至今,“限塑令”对治理“白色污染”可谓收效甚微。2020年,为消除“白色污染”,我国再次提出“升级版限塑令”,明确到2025年,塑料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列举“白色污染”的主要危害,并说明10多年来“限塑”收效甚微的原因。
【答案】危害:有害物质难以降解,造成土壤污染;影响土壤透气、透水性,降低作物产量;污染空气、污染水体;被动物误食,危害动物健康;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影响人体健康。
收效甚微原因:公众环保意识淡薄,缺少积极参与;实施“限塑令”以来,监管执法不严格,落实不到位;没有较好的可降解替代产品出现,限塑无法真正落实。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固体废弃物(白色污染)污染造成的危害,也就是塑料制品造成的危害,分析10多年来“限塑”收效甚微的原因。突出了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结合材料可知“白色污染”主要是各种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造成土壤污染;土壤中有各种难以降解的塑料,影响土壤透气透水性,影响作物生长,降低作物产量;包装袋、农用地膜、一次性餐具、塑料瓶等塑料制品和纸屑和粉尘随风飞扬,造成空气污染、水污染;被动物误食,危害动物健康;各种塑料制品形成的微小颗粒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影响人体健康。
从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开始下发“限塑令”到2020年的10多年期间,在实施“限塑令”以来,监管执法不严格,落实不到位;由于各种塑料制品价格便宜,使用便利,在加之公众环保意识淡薄,缺少积极参与;没有较好的可降解替代产品出现,限塑令无法真正落实。因此10多年来“限塑”收效甚微。
【点睛】白色污染的主要危害:
第一、侵略土地过多。第二、污染空气。第三、污染水体。第四、火灾隐患。第六、很难降解,废旧塑料包装物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将导致农作物减产。第七、散落的废旧塑料包装物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城市、风景点的整体美感,破坏市容、景观,由此造成“视觉污染”。
18.(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长期以来长江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生物多样性指数持续下降,珍稀特有物种资源全面衰退、极度濒危。基于此,2020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的重点水域分类分阶段实行十年渔业禁捕。实施长江“十年禁渔”,是党中央作出的“为全局计、为子孙谋”的重大决策。
(1)简述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指数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
(2)实施长江“十年禁渔”,除了加大立法、执法力度,加大宣传力度也是有效措施。请你为当地政府拟一条响应“十年禁渔”标语。
【答案】(1)渔民过度捕捞,导致水生物种类减少、数量锐减;拦河筑坝等工程影响水生物洄游生活习性,影响产卵繁殖;采砂船、航道整治等破坏水生物的栖息地;生产生活排放大量污水,使水生物生存环境质量下降;法制不健全,人们保护意识不强。
(2)切合“禁渔”“水生物保护”等均可。长江禁渔,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携手同心,保护长江生物资源;禁渔十年,得益千年;保护长江亲幼鱼,丰富水生生物资源;拯救长江鱼,我们齐努力;十年禁渔,还水与鱼,方才有鱼。
【分析】本题考查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详解】(1)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水污染和人类活动导致的。水污染可能是生产生活排放的大量污水导致。人类活动主要有人类对环境的改造(拦河筑坝、航道整治)和过度捕捞。法律法规不健全也是重要原因。
(2)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内容与禁渔相关,言之成理即可。例如保护长江,从我做起。为鱼儿留条生路,为子孙留条后路。禁捕退捕谋转行,换条新路发财致富。非法捕捞你莫干,触犯刑法有条款。打赢生态攻坚战,禁捕退捕“夔”为先。当下的禁捕退捕,今后的金铺银铺。携手同心,保护长江生物资源;禁渔十年,得益千年;保护长江亲幼鱼,丰富水生生物资源。
【点睛】
19.(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城市黑臭水体是百姓反映强烈的水环境问题,不仅损害了城市人居环境,也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近几年“让市长下河游泳”的呼声反映了百姓对解决和治理城市黑臭水体的强烈愿望。国务院颁布实施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城市人民政府是整治城市黑臭水体的责任主体。
据图描述我国城市黑臭水体分布现状,并提出整治措施。
【答案】分布现状:有黑臭水体城市数量多,全国占比大;黑臭水体,河流占比大,南方多于北方。
整治措施:加强排污管道建设,防止污水进入河湖;加强生活、生产污水的净化处理,促进污水达标排放;清除污水河道淤泥,更换清水促进水质净化。(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详解】根据图示信息,我国城市黑臭水体现状的描述可按照先总后分的顺序,先答出我国黑臭水体城市分布的整体状况,有黑臭水体城市数量多,全国占比大;再描述黑臭水体的水体形式与区域分布,黑臭水体,河流占比大,南方多于北方。水体的整治措施,应考虑黑臭水体产生的原因,即污水来源、污水排放、淤泥污化等,再对症下药”,可从控源截污、达标排放、清淤换水等角度作答。
20.(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雾霾天气会使大气混浊、大气能见度降低。近年来与空气质量相关的呼吸道疾病病例增多,引发了民众的“空气焦虑”。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雾霾天气主要是由空气中的固体颗粒物增多造成的。简述我国中东部地区这种大气污染物增多的主要原因。
(2)简述雾霾天气的危害。
(3)简述减少雾霾现象应该采取的措施。
【答案】(1)工业生产粉尘排放量大;能源消费中煤炭的使用比重高;冬季北方地区燃煤取暖;机动车辆增多等。
(2)影响人体健康,影响交通运输等。
(3)转变生产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大力推广使用清洁可再生能源等。
【分析】本题以雾霾为例,分析其形成原因、危害以及对应措施。学生可结合相关案例和材料进行综合分析。
【详解】(1)空气中固体尘埃增多主要与人为因素有关,从图中可获取信息如水泥、钢铁、能源等工业生产造成大量粉尘;大量汽车尾气导致的排放等。
(2)雾霾天气,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持续增加可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此外雾霾天气导致能见度下降影响交通运输。
(3)大气中固体尘埃增多是雾霾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从减少空气中大气污染物的角度来回答。可从提高资源利用率、植树造林、推广使用清洁能源等方面分析。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