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5.3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同步测试(能力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5.3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同步测试(能力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4-13 10:15:1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5.3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同步测试(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日本斥巨资加固在琉球群岛以东太平洋上一个无人居住的,露出水面不足2米,且即将被海水淹没的小岛的原因( )
A.斥巨资以显示其强大的经济实力
B.想在小岛上建一座海上城市
C.保护小岛作为本国领土的法律地位,保持其占有小岛及其专属经济区的海洋权益
D.作为海运中转站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常期出露海平面的小片陆地为岛,只落潮时出露为礁,如果是岛,则为领土,享有国际海洋法公约规定的海洋权益,因此日本斥巨资加固在琉球群岛以东太平洋上一个无人居住的小岛是想作为本国领土的法律地位,保持其占有小岛及其专属经济区的海洋权益,C正确;虽然耗资巨大,但这与显示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无关,A错误;小岛露出水面不足2米,且无人居住,不是为了建一座海上城市,而且也不是在海上航运通道上,面积小,没有做为海运中转站的能力,BD错误。故选C。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示意南海诸岛区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我国在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的海洋权益主要包括( )
①领土②内水和领海③毗连区和专属经济区④大陆架海床和底土⑤公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3.我国维护南海权益的重要意义有( )
①保护和开发海洋资源
②巩固国家安全
③治理海洋环境污染
④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2.A 3.D
【解析】2.海洋权益属于国家的主权范畴,它是国家领土向海洋延伸形成的权利,是国家在海洋中享有的各种权利和利益的统称,主要包括在领海的主权,在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的主权权利和管辖权,在别国领海以外的自由航行、飞越权以及在别国领海的无害通过权等,①、②、③、④符合题意;海洋权益不包括公海权益,⑤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3.南海海域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维护南海权益能保护和开发海洋资源,①正确;中国政府曾多次发表声明,指出中国对西沙、南沙群岛及其周围海域拥有不可争议的主权,任何周边国家对这些岛屿的占领,均是对我国主权的侵犯,故维护南海权益能巩固国家安全,②正确;治理海洋环境污染主要通过限制污染物排放或达标排放、规范人类活动等技术或管理等措施,维护南海权益不能直接治理海洋环境污染,③错误;南海是我国主权范围的海域,维护南海权益就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④正确。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点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要求我们保护好海域海岛、海岸线生态环境,保护好海洋生物多样性,控制沿海污染;维护海洋权益要求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加强海洋意识;全面参与全球海洋治理,通过双边及多边合作,与国际社会共同保护海洋,不断完善海洋秩序。
4.(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钓鱼岛属于我国的自然原因是( )
A.钓鱼岛等岛屿是中国人最早发现、命名和利用的
B.典籍记载,早在明朝时钓鱼岛等岛屿就已纳入中国海防管辖范围
C.钓鱼岛离我国台湾省比离日本近
D.钓鱼岛位于我国东海大陆架上
【答案】D
【详解】钓鱼岛等岛屿是中国人最早发现、命名和利用的,不属于自然原因,A错误;典籍记载,早在明朝时钓鱼岛等岛屿就已纳入中国海防管辖范围,不属于自然原因,B错误;钓鱼岛离我国台湾省比离日本与那国岛远,C错误;钓鱼岛位于我国东海大陆架上,属于自然原因,D正确;故选D。
【点睛】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环境保护部和中科院共同编制完成的《中国生态功能区划》,全国被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和216个生态功能区。下图为我国“十二五”中规划的生态功能区(以保护林草、湿地和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分布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5.划分主体功能区的主要目的是( )
A.进一步了解区域差异,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
B.引导人口有序流动
C.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使其趋于一致
D.划定区域的界限,明确区域的归属
6.关于主体功能区划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主体功能区之间具有较明显的差异性
B.主体功能区都是独立的空间单元,相互之间没有影响
C.主体功能区都具有一定的面积、范围和界线
D.每个主体功能区都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答案】5.A 6.B
【分析】5.由题中“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环境保护部和中科院共同编制完成的《中国生态功能区划》”可知,划分区域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A正确;引导人口有序流动不是主要目的,B错误;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使其趋于一致将违背环境差异性规律是错误做法,C错误;划定区域的界限,明确区域的归属不是主要目的,D错误。故选A。
6.根据区域的特征可知,主体功能区之间具有较明显的差异,主体功能区都具有一定的面积、范围和界线,每个主体功能区都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ACD正确;主题功能区是不同的区域,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主体功能区之间有各种各样的联系,B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区域”和“地域”的异同
它们的实质是一致的,都是指一定范围内的地理空间。但“区域”是泛指,其范围有大有小;而“地域”一般范围较大,且更强调地方性、景观性,如农业地域、工业地域。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我国“十二五”规划的生态功能区(以保护林草、湿地和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7.划分主体功能区的主要目的是( )
A.进一步了解区域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
B.引导人口有序流动
C.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使其趋于一致
D.划定区域的界限,明确区域的归属
8.关于主体功能区划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主体功能区之间具有较明显的差异性
B.主体功能区都是独立的空间单元,相互之间没有影响
C.主体功能区都具有一定的范围、形状和边界
D.每个主体功能区都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答案】7.A 8.B
【分析】7.进行主体功能区划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了解区域差异,进而因地制宜地对区域进行开发利用,A正确;主体功能区划分侧重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开发,并非是引导人口流动,B错误;划分区域并非使其一致,而是因地制宜进行合理开发,C错误;划定区域界限,明确区域归属,这是行政区划而并非是主体功能区划,D错误。故选A。
8.主体功能区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主体功能区之间有各种各样的联系,B符合题意;在区域间是具有差异性特征,主体功能区之间有较明显的差异性,A不符合题意;主体功能区具有一定的形状、范围和界线,C不符合题意;每个主体功能区都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本题的考查实际上区域的相关知识,懂得调用区域的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划分主体功能区主要应考虑自然生态状况、水土资源承载能力、区位特征、环境容量、现有开发密度、经济结构特征、人口集聚状况、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等多种因素。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各类海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C海域为甲国的( )
A.领海 B.毗连区 C.专属经济区 D.大陆架
10.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甲国对D海域行使的权利包括可禁止其他国家( )
A.勘探和开发其自然资源 B.铺设海底电缆
C.在该水域航行和飞越 D.铺设海底管道
【答案】9.B 10.A
【分析】9.《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领海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12海里;毗连区是指沿海国领海以外毗邻领海的一带海域,毗连区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得超过24海里;专属经济区是指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专属经济区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200海里;大陆架指包括沿海国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距离不到200海里则扩展到200海里。据图可知,C海域为甲国的毗连区。故选B。
10.据图可知,D海域为从领海基线量起200海里宽的海域,属于专属经济区的范围。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沿海国在其专属经济区有下列权利和义务:勘探、开发、养护和管理其水域、海床和底土的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对建造和使用人工岛屿、进行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环境保护有专属管辖权。其他国家在专属经济区内享有航行、飞越、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权利,以及其他与专属经济区制度不抵触的权利,A正确。故选A。
【点睛】《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领海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12海里;毗连区是指沿海国领海以外毗邻领海的一带海域,毗连区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得超过24海里;专属经济区是指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专属经济区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200海里;大陆架指包括沿海国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距离不到200海里则扩展到200海里。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海洋权益属于涉及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的核心利益,是由相互影响、相互交织而又不能相互替代的几种权益构成的统一整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海洋主权、海洋管辖权及海洋管制权属于( )
A.海洋经济权益 B.海上安全利益 C.海洋政治权益 D.海洋科学利益
12.海上观光旅游、举办跨海域的文化活动属于( )
A.海洋经济权益 B.海上安全利益 C.海洋文化利益 D.海洋政治权益
13.下列活动可能造成海洋污染的一组是( )
①陆地上的农耕业
②偶发性的油轮泄漏
③铺设海底电缆
④核电站冷却水排放
⑤港口工程建设
⑥舟山渔场春季休渔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④⑥ D.②④⑤⑥
【答案】11.C 12.C 13.B
【分析】11.海洋权益属于涉及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的核心利益。海洋权益的内涵主要包含海洋政治权益、海洋经济权益、海上安全利益、海洋科学利益。其中,海洋主权、海洋管辖权、海洋管制权等是海洋政治权益的核心。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12.海上观光旅游、举办跨海域的文化活动等属于海洋文化利益,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13.铺设海底电缆不会对海洋生存环境造成大的影响,舟山渔场春季休渔是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③⑥错误;陆地上的农耕业、偶发的油轮泄漏、核电站冷却水排放、港口工程建设这些做法都会对海洋的水质、生态造成一定的破坏或污染,①②④⑤正确。所以选B。
【点睛】海洋权益的内涵主要有:一是海洋政治权益:如海洋主权、海洋管辖权、海洋管制权等,这是海洋政治权益的核心。二是海洋经济权益:主要包括开发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的资源,发展国家的海洋经济产业等。三是海上安全利益:主要是使海洋成为国家安全的国防屏障,通过外交、军事等手段,防止发生海上军事冲突。四是海洋科学利益:主要是使海洋成为科学实验的基地,以获得对海洋自然规律的认识等。此外,还有海洋文化利益,如海上观光旅游、举办跨海域的文化活动等。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我国“十二五”规划根据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四类主体功能区。据此完成下题。
14.以上四类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是按( )
A.单一指标划分的 B.自然指标划分的 C.综合指标划分的 D.地理位置划分的
15.《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确定三江源、黄土高原、塔里木河流域、海南岛热带雨林地区等主体功能定位。三江源、黄土高原、塔里木河流域、海南岛热带雨林地区生态保护的主要方向依次为( )
A.防风固沙、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
B.水源涵养、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
C.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保护
D.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水源涵养
【答案】14.C 15.C
【分析】14.由材料"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可知四类主体功能区是按综合指标划分的,答案应选C。
15.三江源为河流发源地,应注意生态环境保护,布局水源涵养林;黄土高原因植被破坏,夏季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应主要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塔里木河流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广布,多大风,应注重防风固沙;海南岛热带雨林地区,因气候湿热,受人类活动影响小,原始生物种类多,应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所以选C项。
【点睛】区域是人们根据一定标准划分的,区域划分的标准可以是单一指标,也可以是综合指标的。例如,按照自然特征划分的区域:高原区、雨林区、红壤地带等;按照人文特征划分的区域:人口密度区、经济发达地区、稻作农业区等。一些区域,其内部景观在特征上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但是还有很多区域在景观特征上并不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所以人们是按照某种内在关联特点划分的区域,如国际自由贸易区内部各国贸易关系密切;大都市内部各类功能区构成彼此依存的整体。
二、综合题
16.(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 日本与周边的中国、俄罗斯、韩国都存在着领土争端,与中国是钓鱼岛问题,与韩国是独岛问题,与俄罗斯是北方四岛问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独岛(竹岛)位于朝鲜半岛东部海域,朝鲜、韩国和日本都宣称对该岛拥有主权,目前该岛处于韩国实际控制之下。
材料二:南千岛群岛(北方四岛)是千岛群岛向南延伸部分。目前在俄罗斯的实际控制之下,日本称之为北方领土或北方四岛。
材料三:钓鱼岛处于我国东海大陆架上,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但是日本政府却上演了一场所谓的从日本民间所有者手里“购买”钓鱼岛的闹剧。
(1)分析我国钓鱼岛与独岛(竹岛)气候特征的共同点。
(2)最近,俄罗斯邀请中国和韩国共同开发南千岛群岛。简析开发该区域的优势条件。
(3)日本斥巨资“购买”钓鱼岛,你认为日本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案】(1)两岛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两岛的气候均具有海洋性,冬季降水量也较多。
(2)海运便利;渔业资源丰富;附近海域海底矿产资源丰富;政策支持。
(3)占有小岛及其专属经济区的海洋权益。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气候类型、特征,海洋资源的开放,以及海洋权益等相关知识点。
【详解】(1)结合图示的海陆位置和所学知识可知我国钓鱼岛与独岛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因为是岛屿,受海洋影响大,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冬季降水量也较多。
(2)开发南千岛群岛的区域的优势条件主要从资源、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南千岛群岛附近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附近,渔业资源非常丰富;海底石油、天然气丰富;四岛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多温泉和地热资源;金、银、铁等金属和稀有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俄罗斯邀请中国和韩国共同开发,有政策支持等。
(3)专属经济区是指海岸线向海洋延伸200海里的区域范围,一旦拥有,将使岛屿所在国沿小岛各个方向拥有200海里的资源管理权限,因此,日本斥巨资“购买”钓鱼岛,主要目的是想占有小岛及其专属经济区的海洋权益。
【点睛】
17.(2019·全国·高二单元测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1年6月以来,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的争端频频发生。越南、菲律宾等国均以不同方式主张自己在南海的利益,并且拉拢第三方参与南海争端,如越印签署南海海上石油开发协议,菲日声明南海是其共同利益等,导致南海问题日益呈现复杂化、国际化、同盟化的趋势。
材料二 2011年10月17日,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重申我国在南海的主权权益。强调南海存在岛礁主权和部分海域划界争议应由直接当事国通过友好协商和平解决,共同维护南海局势和平与稳定。
材料三 下图为南海群岛分布图
(1)材料中反映了我国重要的海洋国情是________________。
(2)据图分析我国南沙群岛容易被他国占领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解决南海争端问题,南海各国应该遵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提出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
【答案】 海域划界和岛屿归属有争议 远离我国大陆,补给困难;海岛面积小,淡水资源匮乏,不利于驻军 人类共同继承财产 公平分享海洋利益 合作开发和保护海洋 和平利用海洋
【分析】该题以南海争端考查海洋权益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材料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同时需要学生熟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基本知识。第一、二题从材料和图中获取答案,第三题需要学生记忆相关知识点。
【详解】(1)材料一、二中反映的信息是:我国海洋国情存在海域划界和岛屿归属争议问题。
(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南沙群岛远离我国大陆,岛屿面积小,难于驻军,补给困难等问题,因此很难管理,容易被其他国家占领。
(3)熟记《联合国海洋公约》中有关海洋权益和解决争端的基本原则的知识,为了解决南海争端问题,南海各国应该遵循公平分享海洋利益、合作开发和保护海洋、和平利用海洋的原则。
【点睛】《联合国海洋公约》国际海洋争端解决机制中设立了两个重要原则:首先,在争端发生后的任何时候,争端当事方可以达成协议自行选择和平方法解决争端;其次,尊重争端当事方就争端达成的协议,即有协议从协议。
18.(2022·辽宁·建平县高级中学高二阶段练习)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明确地规定了大陆架归属方面的问题。大陆架在海床上的外部界线的各定点,不应超过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350海里,或不应超过连接2500公尺(1公尺=1米)深度各点的2500公尺等深线100海里。
材料二:某地海域横剖面示意图。
(1)材料二中,12海里表示________;350海里表示________。
(2)简要说明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________
【答案】(1) 领海 大陆架最大可以延伸到的主权范围
(2)有利于缓解对陆地环境的压力;有利于增加资源保有量;有利于巩固国家安全;有利于强化全民海洋意识,树立海洋国土观念。
【分析】本大题以某地海域横剖面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海洋等相关内容(知识点),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提高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素养。
(1)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沿海国家拥有12海里领海权,350海里表示大陆架最大可以延伸到的主权范围。
(2)海洋国土不仅具有获取资源、生存空间的经济意义,还是科研、军事、环保涉及的重要领域。开发海洋可以进行资源开发,获得能源,有利于缓解对陆地环境的压力,有利于增加资源保有量;巩固国家能源安全。此外,传播海洋文化知识,有利于强化全民海洋意识,树立海洋国土观念。
19.(2022·山东·曹县一中高一阶段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东海主要以浅海大陆架为主,有丰富的油气和渔业资源。福建省海洋捕捞业历史悠久,是我国海洋捕捞业大省,东部的钓鱼岛是我国古代先民在经营海洋和从事海上渔业的实践中,最早发现、命名和开发利用的岛屿。海岛是划分海洋国土的重要依据,对国家海洋空间资源安全有深刻影响。下图示意钓鱼岛地理位置及其周边海域等深线。
(1)在图中填充补绘领海及专属经济区范围。(要求:标注名称、数据范围)
(2)我国共有海岛11000余个。请从交通、资源的角度,分析海岛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所具有的优势条件。
【答案】(1)领海是领海基线以外12海里宽的水域,专属经济区是领海基线200海里内的海域,不包括领海,依据领海的专属经济区的特点,在图上标注。填图如下:
(2)交通优势:海岛可以利用廉价的航运,交通便利;资源优势:海岛及其所属的专属经济区,具有丰富的渔业资源、油气资源、旅游资源等。
【分析】本题以钓鱼岛为载体,考查领海和专属经济区的范围、海岛开发等知识,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
(1)理解并掌握领海和海洋专属经济区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领海是领海基线以外12海里宽的水域,专属经济区是领海基线200海里内的海域,不包括领海。具体标注见答案。
(2)题意表明,海岛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所具有的优势条件应从交通、资源的角度进行分析。海岛四周临海,海运便利,具有发展经济的交通优势;图中显示,海岛周围具有广阔的专属经济区,具有丰富的渔业资源、油气资源、旅游资源等,发展经济的资源优势明显。
20.(2022·河北保定·高一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于1992年首次提出,其构想是从山东蓬莱经长山列岛至辽宁大连旅顺,以跨海桥梁、海底隧道或桥梁隧道结合的方式,建设跨越渤海海峡的直达快捷通道。2021年10月29日,渤海海峡跨海大通道建设被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
(1)渤海位于我国领海基线向____一侧,是我国的____,我国对其行使完全的、排他的____。
(2)分析该通道适合建桥的部分是南段还是北段,并说明理由。
(3)简述修建渤海湾跨海通道对区域发展的积极意义。
【答案】(1) 陆 内水(内海) 主权
(2)南段。理由:南段岛屿众多,可以作为桥梁载体,减小工程量、技术难度,降低投资成本。
(3)加强了区域经济联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区域优势互补;完善交通网络;大大缩短两地运输路程,减少资源消耗。
【分析】本大题以渤海海峡跨海隧道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我国的海洋权益、交通布局的影响因素、交通建设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由图可知,渤海位于我国领海基线以内,靠近大陆的一侧,是我国的内水;我国对内水享有完全的、排他的主权。
(2)本小题主要考查跨海大桥修建的区位条件。由图可知,该海域的南侧岛屿分布比北侧多,这些岛屿可以作为修建桥梁的载体,减少桥梁建设的工程量,降低修建技术的难度,从而降低投资成本。
(3)本小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可以从区域联系、交通网络、运输距离、资源消耗等角度去分析。交通层面:建设跨越渤海海峡的直达快捷通道,可以缩短两地运输的距离,减少资源消耗;同时增加了交通运输方式,可以完善区域的交通网络;区域经济层面:通过跨海隧道的修建,可以加强两地的经济联系,实现两地在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互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5.3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同步测试(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日本斥巨资加固在琉球群岛以东太平洋上一个无人居住的,露出水面不足2米,且即将被海水淹没的小岛的原因( )
A.斥巨资以显示其强大的经济实力
B.想在小岛上建一座海上城市
C.保护小岛作为本国领土的法律地位,保持其占有小岛及其专属经济区的海洋权益
D.作为海运中转站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示意南海诸岛区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我国在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的海洋权益主要包括( )
①领土②内水和领海③毗连区和专属经济区④大陆架海床和底土⑤公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3.我国维护南海权益的重要意义有( )
①保护和开发海洋资源
②巩固国家安全
③治理海洋环境污染
④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钓鱼岛属于我国的自然原因是( )
A.钓鱼岛等岛屿是中国人最早发现、命名和利用的
B.典籍记载,早在明朝时钓鱼岛等岛屿就已纳入中国海防管辖范围
C.钓鱼岛离我国台湾省比离日本近
D.钓鱼岛位于我国东海大陆架上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环境保护部和中科院共同编制完成的《中国生态功能区划》,全国被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和216个生态功能区。下图为我国“十二五”中规划的生态功能区(以保护林草、湿地和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分布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5.划分主体功能区的主要目的是( )
A.进一步了解区域差异,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
B.引导人口有序流动
C.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使其趋于一致
D.划定区域的界限,明确区域的归属
6.关于主体功能区划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主体功能区之间具有较明显的差异性
B.主体功能区都是独立的空间单元,相互之间没有影响
C.主体功能区都具有一定的面积、范围和界线
D.每个主体功能区都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我国“十二五”规划的生态功能区(以保护林草、湿地和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7.划分主体功能区的主要目的是( )
A.进一步了解区域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
B.引导人口有序流动
C.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使其趋于一致
D.划定区域的界限,明确区域的归属
8.关于主体功能区划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主体功能区之间具有较明显的差异性
B.主体功能区都是独立的空间单元,相互之间没有影响
C.主体功能区都具有一定的范围、形状和边界
D.每个主体功能区都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各类海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C海域为甲国的( )
A.领海 B.毗连区 C.专属经济区 D.大陆架
10.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甲国对D海域行使的权利包括可禁止其他国家( )
A.勘探和开发其自然资源 B.铺设海底电缆
C.在该水域航行和飞越 D.铺设海底管道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海洋权益属于涉及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的核心利益,是由相互影响、相互交织而又不能相互替代的几种权益构成的统一整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海洋主权、海洋管辖权及海洋管制权属于( )
A.海洋经济权益 B.海上安全利益 C.海洋政治权益 D.海洋科学利益
12.海上观光旅游、举办跨海域的文化活动属于( )
A.海洋经济权益 B.海上安全利益 C.海洋文化利益 D.海洋政治权益
13.下列活动可能造成海洋污染的一组是( )
①陆地上的农耕业
②偶发性的油轮泄漏
③铺设海底电缆
④核电站冷却水排放
⑤港口工程建设
⑥舟山渔场春季休渔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④⑥ D.②④⑤⑥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我国“十二五”规划根据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四类主体功能区。据此完成下题。
14.以上四类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是按( )
A.单一指标划分的 B.自然指标划分的 C.综合指标划分的 D.地理位置划分的
15.《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确定三江源、黄土高原、塔里木河流域、海南岛热带雨林地区等主体功能定位。三江源、黄土高原、塔里木河流域、海南岛热带雨林地区生态保护的主要方向依次为( )
A.防风固沙、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
B.水源涵养、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
C.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保护
D.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水源涵养
二、综合题
16.(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 日本与周边的中国、俄罗斯、韩国都存在着领土争端,与中国是钓鱼岛问题,与韩国是独岛问题,与俄罗斯是北方四岛问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独岛(竹岛)位于朝鲜半岛东部海域,朝鲜、韩国和日本都宣称对该岛拥有主权,目前该岛处于韩国实际控制之下。
材料二:南千岛群岛(北方四岛)是千岛群岛向南延伸部分。目前在俄罗斯的实际控制之下,日本称之为北方领土或北方四岛。
材料三:钓鱼岛处于我国东海大陆架上,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但是日本政府却上演了一场所谓的从日本民间所有者手里“购买”钓鱼岛的闹剧。
(1)分析我国钓鱼岛与独岛(竹岛)气候特征的共同点。
(2)最近,俄罗斯邀请中国和韩国共同开发南千岛群岛。简析开发该区域的优势条件。
(3)日本斥巨资“购买”钓鱼岛,你认为日本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17.(2019·全国·高二单元测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1年6月以来,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的争端频频发生。越南、菲律宾等国均以不同方式主张自己在南海的利益,并且拉拢第三方参与南海争端,如越印签署南海海上石油开发协议,菲日声明南海是其共同利益等,导致南海问题日益呈现复杂化、国际化、同盟化的趋势。
材料二 2011年10月17日,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重申我国在南海的主权权益。强调南海存在岛礁主权和部分海域划界争议应由直接当事国通过友好协商和平解决,共同维护南海局势和平与稳定。
材料三 下图为南海群岛分布图
(1)材料中反映了我国重要的海洋国情是________________。
(2)据图分析我国南沙群岛容易被他国占领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解决南海争端问题,南海各国应该遵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提出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
18.(2022·辽宁·建平县高级中学高二阶段练习)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明确地规定了大陆架归属方面的问题。大陆架在海床上的外部界线的各定点,不应超过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350海里,或不应超过连接2500公尺(1公尺=1米)深度各点的2500公尺等深线100海里。
材料二:某地海域横剖面示意图。
(1)材料二中,12海里表示________;350海里表示________。
(2)简要说明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________
19.(2022·山东·曹县一中高一阶段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东海主要以浅海大陆架为主,有丰富的油气和渔业资源。福建省海洋捕捞业历史悠久,是我国海洋捕捞业大省,东部的钓鱼岛是我国古代先民在经营海洋和从事海上渔业的实践中,最早发现、命名和开发利用的岛屿。海岛是划分海洋国土的重要依据,对国家海洋空间资源安全有深刻影响。下图示意钓鱼岛地理位置及其周边海域等深线。
(1)在图中填充补绘领海及专属经济区范围。(要求:标注名称、数据范围)
(2)我国共有海岛11000余个。请从交通、资源的角度,分析海岛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所具有的优势条件。
20.(2022·河北保定·高一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于1992年首次提出,其构想是从山东蓬莱经长山列岛至辽宁大连旅顺,以跨海桥梁、海底隧道或桥梁隧道结合的方式,建设跨越渤海海峡的直达快捷通道。2021年10月29日,渤海海峡跨海大通道建设被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
(1)渤海位于我国领海基线向____一侧,是我国的____,我国对其行使完全的、排他的____。
(2)分析该通道适合建桥的部分是南段还是北段,并说明理由。
(3)简述修建渤海湾跨海通道对区域发展的积极意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