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单元测试(达标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单元测试(达标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4-13 10:15:1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单元测试(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能源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的动力,下图是某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这种能源消费结构易引发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
A.水污染 B.大气污染 C.土壤污染 D.固体废弃物污染
【答案】B
【详解】图示能源消费结构以秸秆、薪柴和煤炭为主,会导致大气污染加剧,B正确;大量燃烧薪柴和秸秆,使秸秆还田减少,土壤肥力下降,不会导致土壤污染严重,C错误;使用秸秆、薪柴和煤炭对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影响较小,AD错误,故该题选B。
【点睛】
2.(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下图,完成问题。
对该图理解正确的是( )
A.影响环境污染程度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增长速度
B.环境污染处理技术水平可以决定环境污染水平
C.环境政策对环境污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D.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会造成环境污染加重
【答案】C
【分析】本题以碳化氢的污染水平估值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读图可知影响环境污染的因素众多,其主要因素并不是经济增长速度,A错误;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环境污染处理技术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环境污染程度,但不能决定环境污染水平,B错误;读图可知在不同的阶段尤其是有积极控污政策的参与其污染程度会得到比较明显的遏制,可知“环境政策对环境污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C正确;读图可知图中信息并没有反映资源的不合理利用,D错误。故选C。
3.(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
A.退耕还林,减少农药的使用
B.围湖造田,种植多种农作物
C.利用无性繁殖技术,保护濒危动植物
D.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
【答案】D
【详解】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 进行保护和管理,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 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故选D。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日本、加拿大等已明确表示不会承诺《京都议定书》第二期减排目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由于少数发达国家不合作,《京都议定书》无法有效执行,这将会导致( )
A.大气中紫外线增多,危害人体健康
B.两极地区冰川大量融化
C.文物古迹被腐蚀破坏
D.高纬度地区气候更加寒冷
5.发达国家对全球环境问题要负更大的责任,其主要原因是( )
A.消耗的资源少 B.排放的污染物多
C.防治技术先进 D.用于防治污染的经费充足
【答案】4.B 5.B
【分析】4.由材料信息可知,《京都议定书》无法有效执行将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引起全球气温升高,从而导致两极地区冰川大量融化,B正确。大气中紫外线增多,危害人体健康的原因是臭氧空洞的存在,A错误。文物古迹被腐蚀破坏有原因是酸雨的产生,C错误。高纬度地区由于全球变暖而气候变得温暖,D错误。故选B。
5.发达国家发展历史早,工业发达,资源消耗多,污染物排放量大,造成全球污染的份额大,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A错误,B正确。防治技术,用于防治污染的经费都不是发达国家对全球环境问题要负更大的责任的主要原因,CD错误。故选B。
【点睛】全球环境问题:全球变暖、酸雨、臭氧空洞等。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我国某地农村生态农业示意图,该地农村地区常规能源短缺。完成下列各题。
6.图中甲、乙、丙、丁分别是( )
A.农户、市场、农田、水窖池
B.市场、沼气池、农户、农田
C.农田、水窖池、市场、农户
D.市场、农田、沼气池、农户
7.最符合该地的省份是( )
A.四川 B.江苏 C.山东 D.吉林
【答案】6.B 7.C
【分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通过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信息即可分析出图示生态农业所对应地理事物。甲是产品的指向,应为市场;养殖场为乙提供原料,乙又为丙提供燃料,因此乙为沼气池,丙为农户,丁为农田。
6.结合图示可知甲是产品的指向,应为市场;养殖场为乙提供原料,乙又为丙提供燃料,因此乙为沼气池,苹果是的丙的产品,丁也为丙提供,且丙为乙提供原料,因此丙为农户,丁为农田。ACD错误,B正确。故选B。
7.结合图示可知该地能够种植温带水果苹果,选项中四川、江苏位于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不适合种植温带水果苹果,AB错误;吉林地处我国东北,纬度较高,冬季寒冷漫长,不适合种植苹果,D错误;山东地处暖温带,主产苹果等温带水果,C正确。故选C。
【点睛】我国主要农作物分布:
1、小麦∶春小麦于春季播种,夏秋收获,分布于纬度高,热里差地区,如东北平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新疆和青藏高原。冬小麦于秋季播种,次处夏季收获,生长期久,我国以冬小麦为主,分布于黄淮海平原,长江以南部分地区。
2、水稻∶喜温,喜湿,秦淮以北以单季稻为主,以南以双季稻为主
3、玉米∶北方春播玉米。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中国主要玉米区)南方山地,丘陵玉米
4、棉花∶ 喜温,喜光,生长期长,分布于黄淮海平盆,南疆盆地
5、油菜∶我国最重要的油料作物,喜温喜湿,分布于全国,长江流域是世界是最大的冬油菜产区
6、甘蔗∶喜温,喜湿,需肥多,分布于北纬24度,以南,台,桂,粤、滇、闽、琼
7、甜菜∶喜温京,耐寒、耐旱,耐碱,分布于我国北纬40度以北,东北,(种植最多)华北,西北
8、 苹果、葡萄、梨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水果;南方地区产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亚热带水果是柑橘。
8.(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巴伯在其《经济、自然资源稀缺性和发展》一书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保护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该定义偏重可持续发展的( )
A.生态属性 B.社会属性 C.经济属性 D.环境属性
【答案】C
【详解】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题干中提到“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说明着重的是经济属性,故选C。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发展绿色食品、避免“白色污染”、增强环境意识是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请回答下列各题。
9.绿色食品是指( )
A.绿颜色的营养食品 B.有叶绿素的营养食品
C.经济附加值高的营养 D.安全、无公害的营养食品
10.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符合( )
A.持续性原则 B.共同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答案】9.D 10.C
【解析】9.根据绿色食品的定义,是指按特定生产方式生产,并经国家有关的专门机构认定,获准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无公害、安全、优质、营养型的食品。ABC选项对绿色食品理解都比较片面,故D正确。
10.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其中公平性原则包含“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材料体现了本国与其他国家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上的公平性原则。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点睛】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的比较
1、公平性原则:强调“权利”,
①“共享资源和环境”,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剖析,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与生物群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其中任何一方对资源和环境的利用都不能处于绝对支配地位;
②财富的分配也要公平合理。
2、持续性原则:强调“发展”
①资源和环境的永续利用,离开资源的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便无从谈起;
②资源持续利用的前提是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
3、共同性原则:强调“义务”
①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要实现全球的整体协调,进行国际合作;
②尊重各国的主权和利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4、阶段性原则:强调“区别”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处于可持续发展的不同阶段,发达国家处于高级阶段,兼顾经济和环境;发展中国家处于初级阶段,目前以经济发展为核心,开始关注环境问题。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海洋权益范围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水域②是( )
A.内水 B.毗连区 C.公海 D.领海
12.沿海国对所属海域享有与领土同样的主权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1.D 12.A
【分析】11.读图分析,①位于领海基线以内,为内水;②由领海基线向外延伸12海里,为领海;③位于领海以外12海里范围,为毗连区;④为专属经济区。故选D。
12.①为内水,是是沿海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沿海国家对其享有与领土同样的主权。故选A。
【点睛】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海洋权益是国家领土向海洋延伸形成的一些权利和利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一国可主张海洋权益的范围包括(  )
A.本国的内水和领海 B.本国管辖的毗连区、专属经济区
C.大陆架海床和底土 D.以上都是
14.领海的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最宽不超过(  )
A.12海里 B.15公里
C.24海里 D.34公里
15.开发领海、专属经济区以及大陆架的自然资源属于海洋权益的(  )
A.海洋政治权益 B.海洋经济权益
C.海洋安全利益 D.海洋科学利益
【答案】13.D 14.A 15.B
【解析】13.一国可主张海洋权益的范围包括本国的内水和领海,还包括本国管辖的毗连区、专属经济区以及大陆架海床和底土等。故选D。
14.领海的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最宽不超过12海里。故选A。
15.开发领海专属经济区以及大陆架的自然资源、发展国家海洋经济产业等,属于海洋经济权益。B对。
【点睛】本题要求学生在学习时掌握海洋权益、领海等的基本概念即可得答案。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全球环境基金融资项目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全球环境基金特别关注的领域。
(2)试简述B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3)上述环境问题中,在性质上有普遍性和共同性,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有哪些?
(4)此类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球____________;其中最重要的是加强________方面的国际合作。
【答案】(1)生物多样性。
(2)臭氧层空洞。造成的原因是工厂生产和家庭广泛使用冰柜和电冰箱,排放出大量的氟氯烃。
(3)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臭氧的消耗。
(4)共同行动 环境管理
【分析】本题考查环境问题相关知识,为高频考点,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培养学习的积极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难度不大。
【详解】(1)读图全球环境基金关注的领域主要有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国际水域、臭氧的消耗。特别关注的领域是生物多样性,比例最大,占到37%。
(2)B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臭氧层空洞,主要是空调、冰箱等电器中制冷剂的使用,排放出大量的氟氯烃化合物,导致臭氧破坏。
(3)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是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臭氧的消耗。国际水域影响范围较小,不是全球性环境问题。
(4) 此类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球共同行动;其中最重要的是加强环境管理方面的国际合作。
【点睛】全球性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17.(2022·全国·高一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横贯上海中部的苏州河附近分布着机械、锻造、纺织、造纸、印染、蓄电池、电镀、搪瓷等百余家大小工厂,码头连绵不断,舟楫林立,这里早已成为工业品和农副产品的集散地带。然而随着上海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苏州河河床变浅了,河道变窄了。在海潮和上游来水的共同作用下,汛期水位往往会高出地面,岸坝几度加固、加高。河水的黑臭现象日益严重,鱼类活动绝迹。多年来,上海市人民政府把治理苏州河作为建设一流域市的重要实事和标志性工程,决心将把它改造成清新而充满诗情画意的观光河。
(1)图中A、B、C三地污染最严重的是____地,试列举该地三个主要的污染源(附近工厂污染源除外):____、____、____。
(2)试根据材料分析实行环境管理的必要性。
(3)环境管理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1)C;来自岸上和水上的生活废弃物的污染由运输造成的污染河床底泥释放的污染物,大气降水中的酸雨注入;上游和支流带来的污染
(2)环境问题不是单靠技术所能解决的,还必须借助对社会活动的管理手段。
(3)既要发展经济,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
【分析】本题考查了环境保护的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第(1)题,C地位于A、B的下游,污染最严重。造成河流污染的污染源除工厂外,还有沿岸生活废弃物、河上运输、酸雨等。
第(2)题,因为有些环境问题并不是单靠技术就能解决的,所以必须借助管理的手段,比如加强环保立法、宣传环保意识等。
第(3)题,环境管理的目的是既要发展经济,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以达到经济可持续、社会可持续的目的。
【点睛】实施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缓解全球变暖的措施(6 个)开发利用新能源,减少矿物能源使用;提高科技水平,减少 CO2 排放;调整产业结构 促进产业升级,减少关停高耗能产业;植树造林 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强能源综合利用,提高废弃回收利用率;加强政府管理,出台相关政策,提高公民节约意识
18.(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模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表示 ,B表示 系统,C表示 系统,D表示 系统。
(2)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 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可持续发展是条件, 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3)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四个基本原则: 原则、 原则、 原则、 原则。
(4)下列人类活动不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是(  )
A.垃圾归类,回收利用 B.过量开采地下水
C.建立“树木银行” D.开发利用太阳能代替矿物能源
(5)针对国情,我国提出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四大战略是 战略、 战略、 战略、 战略。
【答案】(1)A.人的管理调控 B.经济 C.社会 D.生态
(2)生态 经济
(3)公平性 持续性 共同性 阶段性
(4)B
(5)环境战略 稳定战略
【详解】(1)主要考查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三个子系统,其中B吸纳劳动力、科技等,产出产品、资金等,表示经济系统,C向经济系统提供劳动力,表示社会系统,D向社会提供环境资源,表示生态系统。图中A位于中心环节,与各个系统都有双向联系,表示人的管理调控。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3)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阶段性四个基本原则。
(4)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面沉降,不符合环境道德。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四大战略是人口战略、资源战略、环境战略、稳定战略。
19.(2022·全国·高一单元测试)读图“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____系统,B表示____系统,C表示____系统,D表示人的管理和调控。
(2)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生态持续发展是____,经济持续发展是____,社会持续发展是____。
(3)依据可持续发展的阶段性原则,目前仍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并开始关注资源与环境问题是____国家,而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为主要目标的是____国家,其在资源与环境的保护方面应该承担更多的义务。
【答案】(1) 社会 经济 生态
(2) 基础 条件 目的
(3) 发展中 发达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1)根据ABC三个系统之间的关系分析,如A向B提供劳动力、科技,向C排放生活废弃物可推知,A表示社会系统,B表示经济系统,C表示生态系统。
(2)根据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各个系统的基本内涵和作用可知:生态持续发展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增长,更要追求质量、效益、节能和减少废物,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是目的。
(3)发展中国家基本处在可持续发展的初级阶段,仍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并开始关注资源与环境问题;发达国家在过去的200年内,获取了地球更多的资源。发达国家二氧化碳排量大大超过发展中国家,而且在治理污染上,发达国家拥有更雄厚的资金和技术,所以发达国家以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为主要目标,在资源与环境的保护方面发达国家需要承担更多的义务。
20.(2022·山东临沂·高二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内水是指一个国家领陆内及领海基线向陆一侧的水域。环渤海地区是我国经济增长潜力最大的湾区,随着湾区经济建设的深入推进,将比肩大湾区、杭州湾区,成为我国北方新的增长极。环渤海高铁(如下图)计划在2021年完工通车,助力环渤海经济圈快速发展。
(1)分析环渤海地区滨海多盐碱地的自然原因。
(2)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指出环渤海地区属于我国的内水类型。
(3)说出环渤海地区可开发的海洋能源类型。
【答案】(1)大多为河流冲积平原,地势低洼,盐分易累积;降水季节变化大,春季少雨,蒸发旺盛,地表易积盐;地下水位低于海平面,导致海水倒灌等。
(2)渤海、湖泊、河流等。
(3)海洋风能;海洋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等。
【分析】本题以环渤海地区为背景,主要考查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原因、我国的海洋权益、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注重了对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
(1)结合图例,环渤海地区主要在河北省东部(河北省面积最大)及天津市、辽宁省南部和山东省北部沿海。从水系角度看,主要包括海河流域、辽河下游和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地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滨海地区地势低平易积水;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水分蒸发,盐分在表层积聚,形成盐碱地;沿海地区,有海水倒灌现象,地下水埋藏较浅,导致沿海土地盐碱化。
(2)内水是国家领陆内及领海基线向陆一侧的水域,包括河流及其河口、湖泊、港口、内海和历史性海湾等。内水是国家领水的组成部分,具有与国家陆地领土相同的地位,完全处在一国管辖之下,非经该国许可,他国船只不得进入。环渤海地区属于我国的内水类型中的内海。
(3)海洋能源通常指海洋中所蕴藏的可再生的自然能源,主要为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潮流能)、海水温差能和海水盐差能。更广义的海洋能源还包括海洋上空的风能、海洋表面的太阳能以及海洋生物质能等。环渤海地区可开发的海洋能源主要是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上风能、海洋表面的太阳能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单元测试(A)(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能源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的动力,下图是某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这种能源消费结构易引发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
A.水污染 B.大气污染 C.土壤污染 D.固体废弃物污染
2.(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下图,完成问题。
对该图理解正确的是( )
A.影响环境污染程度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增长速度
B.环境污染处理技术水平可以决定环境污染水平
C.环境政策对环境污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D.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会造成环境污染加重
3.(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
A.退耕还林,减少农药的使用
B.围湖造田,种植多种农作物
C.利用无性繁殖技术,保护濒危动植物
D.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日本、加拿大等已明确表示不会承诺《京都议定书》第二期减排目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由于少数发达国家不合作,《京都议定书》无法有效执行,这将会导致( )
A.大气中紫外线增多,危害人体健康
B.两极地区冰川大量融化
C.文物古迹被腐蚀破坏
D.高纬度地区气候更加寒冷
5.发达国家对全球环境问题要负更大的责任,其主要原因是( )
A.消耗的资源少 B.排放的污染物多
C.防治技术先进 D.用于防治污染的经费充足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我国某地农村生态农业示意图,该地农村地区常规能源短缺。完成下列各题。
6.图中甲、乙、丙、丁分别是( )
A.农户、市场、农田、水窖池
B.市场、沼气池、农户、农田
C.农田、水窖池、市场、农户
D.市场、农田、沼气池、农户
7.最符合该地的省份是( )
A.四川 B.江苏 C.山东 D.吉林
8.(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巴伯在其《经济、自然资源稀缺性和发展》一书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保护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该定义偏重可持续发展的( )
A.生态属性 B.社会属性 C.经济属性 D.环境属性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发展绿色食品、避免“白色污染”、增强环境意识是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请回答下列各题。
9.绿色食品是指( )
A.绿颜色的营养食品 B.有叶绿素的营养食品
C.经济附加值高的营养 D.安全、无公害的营养食品
10.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符合( )
A.持续性原则 B.共同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海洋权益范围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水域②是( )
A.内水 B.毗连区 C.公海 D.领海
12.沿海国对所属海域享有与领土同样的主权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海洋权益是国家领土向海洋延伸形成的一些权利和利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一国可主张海洋权益的范围包括(  )
A.本国的内水和领海 B.本国管辖的毗连区、专属经济区
C.大陆架海床和底土 D.以上都是
14.领海的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最宽不超过(  )
A.12海里 B.15公里
C.24海里 D.34公里
15.开发领海、专属经济区以及大陆架的自然资源属于海洋权益的(  )
A.海洋政治权益 B.海洋经济权益
C.海洋安全利益 D.海洋科学利益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全球环境基金融资项目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全球环境基金特别关注的领域。
(2)试简述B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3)上述环境问题中,在性质上有普遍性和共同性,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有哪些?
(4)此类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球____________;其中最重要的是加强________方面的国际合作。
17.(2022·全国·高一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横贯上海中部的苏州河附近分布着机械、锻造、纺织、造纸、印染、蓄电池、电镀、搪瓷等百余家大小工厂,码头连绵不断,舟楫林立,这里早已成为工业品和农副产品的集散地带。然而随着上海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苏州河河床变浅了,河道变窄了。在海潮和上游来水的共同作用下,汛期水位往往会高出地面,岸坝几度加固、加高。河水的黑臭现象日益严重,鱼类活动绝迹。多年来,上海市人民政府把治理苏州河作为建设一流域市的重要实事和标志性工程,决心将把它改造成清新而充满诗情画意的观光河。
(1)图中A、B、C三地污染最严重的是____地,试列举该地三个主要的污染源(附近工厂污染源除外):____、____、____。
(2)试根据材料分析实行环境管理的必要性。
(3)环境管理的目的是什么?
18.(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模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表示 ,B表示 系统,C表示 系统,D表示 系统。
(2)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 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可持续发展是条件, 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3)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四个基本原则: 原则、 原则、 原则、 原则。
(4)下列人类活动不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是(  )
A.垃圾归类,回收利用 B.过量开采地下水
C.建立“树木银行” D.开发利用太阳能代替矿物能源
(5)针对国情,我国提出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四大战略是 战略、 战略、 战略、 战略。
19.(2022·全国·高一单元测试)读图“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____系统,B表示____系统,C表示____系统,D表示人的管理和调控。
(2)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生态持续发展是____,经济持续发展是____,社会持续发展是____。
(3)依据可持续发展的阶段性原则,目前仍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并开始关注资源与环境问题是____国家,而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为主要目标的是____国家,其在资源与环境的保护方面应该承担更多的义务。
20.(2022·山东临沂·高二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内水是指一个国家领陆内及领海基线向陆一侧的水域。环渤海地区是我国经济增长潜力最大的湾区,随着湾区经济建设的深入推进,将比肩大湾区、杭州湾区,成为我国北方新的增长极。环渤海高铁(如下图)计划在2021年完工通车,助力环渤海经济圈快速发展。
(1)分析环渤海地区滨海多盐碱地的自然原因。
(2)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指出环渤海地区属于我国的内水类型。
(3)说出环渤海地区可开发的海洋能源类型。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