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4.1走向生态文明同步测试(能力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4.1走向生态文明同步测试(能力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4-13 10:15:1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4.1走向生态文明同步测试(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人类文明,经历了从采猎文明到农业文明再到工业文明以及后工业文明的演进,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环境问题不同。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采猎文明时期,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 )
A.自然灾害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B.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C.人类对生物资源的破坏
D.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加剧
2.环境问题成为全球性的问题,是从( )
A.采猎文明时期开始 B.农业文明时期开始
C.工业社会开始 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3.下列历史时期的人类活动,对环境破坏最大的是( )
A.农业文明时期的灌溉农业
B.春秋时期的封山育林
C.农业文明时期的毁林开荒
D.原始社会人工驯养牲畜
【答案】1.C 2.C 3.C
【分析】试题分析:
1.采猎文明时期,人类主要的经济活动是采集和狩猎,由于生产力水平限制,经常采猎某种生物,造成某些生物物种数量减少甚至灭绝。C对。生产力水平低,对环境的影响小,不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也不会造成水土流失、荒漠化问题,B、D错。当时的自然灾害不是人类活动引发的,不属于人类活动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A错。故选C。
2.由于工业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提高,实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导致环境问题成为全球性问题,C对。采猎文明时期与农业文明时期生产力水平较低,对环境影响小,A、B错。二战前就已经开始出现全球性问题,D错。故选C。
3.灌溉农业、封山育林、驯养牲畜都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有利于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毁林开荒,破坏植被,会导致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产生,C对。故选C。
考点:人类社会不同时期的人地关系,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①善待地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第39个“世界地球日”主题)②地球上各个荒无人烟的角落几乎都有了捕鲸船的“足迹”,它发现了大量不为外人所知的洋面和岛屿。如今欧美的兵舰在那些地方纵横驰骋,他们大约应该为早期的开发者——捕鲸者——鸣炮致敬吧!(椎尔威尔《白鲸》)③打死虎,打死豹。……分肠肚,分骨头,饱饱吃,啾!啾!啾!(傣族古歌谣《欢乐歌》)④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4.四段文字中,描述采猎文明时期生活场景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材料②描述的生产场景体现出人类对自然的态度是(  )
A.依赖自然 B.改造自然 C.征服自然 D.善待自然
6.全球性环境问题亟待解决的文明时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4.C 5.C 6.A
【分析】考查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
4.四则文字依次描述了后工业文明、工业文明、采猎文明和农业文明的生产、生活场景。故描述采猎文明时期生活场景的是③,故选C。
5.由上题分析可知,材料②描述的生产体现了工业文明的场景,在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对自然的态度是征服自然。故选C。
6.由(1)题分析可知,材料①描述了后工业文明时期的场景,亟待解决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出现在后工业文明时期。故选A。
7.(2021·全国·高三课时练习)下列四种生产方式或有关生产的叙述,同人地关系演变的四个阶段(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顺序相对应的是( )
①驯养野兽,种植禾谷 ②轮作、间种、生态种养
③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④人口增加,生产以粮为纲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③④②① D.③②④①
【答案】B
【分析】考查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详解】人地关系的演变,在崇拜自然阶段,人们驯养野兽,种植禾谷,对应①。改造自然阶段,随着人口增加,为解决粮食问题,生产以粮为纲,大力发展生产,对应④。征服自然阶段,人类成了自然的主宰,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对应③。谋求人地协调阶段,认识到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提倡轮作、间种、生态种养的措施,对应②,所以顺序相对应的是①④③②,B对。故选B。
【点睛】熟练掌握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规律。
(2021·全国·高三课时练习)绿色化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其内容涵盖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全面绿色转型。下图为2015年我国各省区绿色化等级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8.2015年我国各省区绿色化空间分异格局是
A.山东省绿色化水平低于河南省 B.青海省绿色化水平高于河北省
C.陆地边境省区绿色化水平较高 D.绿色化水平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9.东南沿海地区绿色化水平高的主要原因是
A.森林面积较大 B.公园数量较多
C.人口增长较快 D.经济水平较高
10.西南省区实施区域化绿色发展战略的措施合理的是
A.加大重工业基地的建设 B.加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C.注重城市化速度的提升 D.注重不可再生能源的开发
【答案】8.C 9.D 10.B
【解析】8.读图可知,山东省绿色化水平高于河南省,A错误;陆地边境省区中,新疆、广西属于中等水平区,B错误;青海省属于高水平区,河北省属于低水平区,C正确;图示我国绿色化水平分布不均,并未呈现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分布情况,D错误。故选C。
9.结合材料可知,东南沿海地区属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由于产业发展速度较快,可以促进全面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D正确。森林面积、公园数量、人口增长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BC错误。故选D。
10.实施区域化绿色发展战略要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西南省区自然环境多样,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应加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B正确。加大重工业基地的建设、注重城市化速度的提升、注重不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会加剧环境问题出现,片面注重经济发展,忽视了环境保护,ACD错误。故选B。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生态文明的具体体现是( )
A.人类半依附自然 B.人类崇拜自然
C.人与自然矛盾尖锐 D.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2.下列人类活动中,符合“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理念的是( )
A.在丘陵山地退耕还林 B.全面关停重化工业
C.毁林开荒、围湖造田 D.在缺水地区增加地下水开采
【答案】11.D 12.A
【分析】11.人类半依附自然是农业社会时期的人地关系;人类崇拜自然是采集渔猎时代的人地关系;人与自然矛盾尖锐是工业社会时期的人地关系;现代,人类认识到应主动谋求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不能继续对自然一味地征服、索取和破坏。因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是生态文明的一种具体体现,故D正确,ABC错。故选D。
12.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在丘陵山地退耕还林,可有效控制水土流失,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A项正确。全面关停重化工业,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同时大力改造传统的重化工业,B项错误。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破坏生态环境,且湖泊面积减小,易加剧洪涝灾害,C项错误。增加地下水的开采,易产生地面沉降等问题,D项错误。故选A。
【点睛】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是重庆某有机生态农场的循环经济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该生态农场远离主城区,主要考虑的条件是郊区( )
A.人口稠密、地价便宜 B.交通便利、离市场近
C.污染较少、环境优美 D.地形多样、气候宜人
14.沼气池在该农场实现有机生态的目标中作用重大,具体体现在( )
A.为农场各生产环节提供充足的能源
B.提供有机肥料,减少了化肥的使用
C.使用传统方法生产,减少科技使用
D.收集废弃物,增加废弃物处理成本
15.图中湿地景观的作用不包括( )
A.直接处理产生的沼液,减轻污染
B.提供灌溉水源,促进农场发展
C.减轻农场雨涝,维护生物多样性
D.美化农场环境,调节局部小气候
【答案】13.C 14.B 15.A
【分析】13.该生态农场远离主城区,主要考虑的因素是郊区污染较少、环境优美,有利于保证产品的质量,C项正确;郊区人口密度较小,A项错误;远离主城区,距离市场较远,B项错误;地形多样、气候宜人,对生态农业生产影响较小,不是主要考虑的条件,D项错误。故选C。
14.据图可知,该农场需要从外部输入煤电能源,说明沼气池提供的能源不充足,A项错误。沼气池产生的沼液和沼渣可为农业发展提供有机肥,减少了化肥的使用,使沼气池在该农场实现有机生态的目标中作用重大,B项正确。科技与该农场实现有机生态的目标关系不大,C项错误。增加废弃物处理成本不利于该农场实现有机生态的目标,D项错误。故选B。
15.从图中看,沼液主要输入到绿化工程,没有直接排入湿地,故A符合题意;湿地可以提供灌溉水源,促进农场的发展;湿地蓄积雨水,调节旱涝不均的情况,且具有维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湿地能够美化农场环境,调节局部小气候,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生态农业模式是一种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兼顾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结构和功能优化了的农业生态系统。“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是在自然调控与人工调控相结合条件下,利用可再生能源(沼气、太阳能)、保护地栽培(大棚蔬菜)、日光温室养猪及厕所等4个因子,通过合理配置形成以太阳能、沼气为能源,以沼渣、沼液为肥源,实现种植业(蔬菜)、养殖业(猪、鸡)相结合的能流、物流良性循环系统,这是一种资源高效利用,综合效益明显的生态农业模式。运用本模式冬季北方地区室内外温差可达30℃以上,温室内的喜温果蔬正常生长、畜禽饲养、沼气发酵安全可靠。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磷矿石是磷肥及硫酸盐的原料,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我国磷矿石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仅次于摩洛哥,居世界第二位。我国磷矿石44%依靠小矿山获取,矿石品位低,小型矿山平均的开采回采率仅为76%,部分矿山的回采率仅为30%,大量的磷矿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随着我国农业化肥使用量的不断增加,我国磷矿资源出现危机。下图为我国主要磷矿基地分布示意图。
(1)简述我国磷矿开采的不利条件。
(2)有专家提出,我国应限制磷矿石出口,请推测提出该观点的理由。
(3)请为我国磷矿石和磷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
【答案】(1)分布不均,生产规模小;主要位于西南地区,交通不便;磷矿石品位低;生产设备简陋,技术水平低;磷矿石资源浪费严重等。
(2)磷矿石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我国是农业大国,磷肥需求量大;保证我国农业用肥,保障粮食安全等。
(3)因地制宜地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专业化水平;发展磷矿石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注意保护环境;提高利用率;开展新型肥料研发,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等。
【分析】本题以我国主要磷矿基地分布示意图为背景,涉及矿产开采、可持续发展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1)据图分析,我国磷矿分布不均,主要位于西南地区,交通不便;我国磷矿石44%依靠小矿山获取,生产规模小;主要位于西南地区,交通不便;“矿石品位低”,磷矿石品位低;“小型矿山平均的开采回采率仅为76%,部分矿山的回采率仅为30%,大量的磷矿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据此推断,生产设备简陋,技术水平低,且磷矿石资源浪费严重等。
(2)磷矿石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应限制磷矿石出口,保证国内供应;我国是农业大国,磷肥需求量大,对磷矿石消耗量大;限制磷矿石出口,利于保证我国农业用肥,保障粮食安全等。
(3)“已探明储量仅次于摩洛哥,居世界第二位”,因此要因地制宜地扩大生产规模,由于磷矿石资源浪费严重,技术水平低,应该提高专业化水平;应限制磷矿石出口,发展磷矿石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开采资源注意保护环境;提高利用率;我国是农业大国,磷肥需求量大,应该开展新型肥料研发,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等。
【点睛】
17.(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白鹤是一种随季节变化而迁徙的候鸟,迁徙时成群飞翔,夜晚在浅水湿地停歇,主要取食湿生或水生植物嫩芽与球茎。图a为白鹤迁徙途中景观图。
材料二:鄱阳湖夏季湖面烟波浩渺,冬季水面退缩,露出大面积水深不足20厘米的浅滩湿地。据推测,全球98%的白鹤都聚集到鄱阳湖越冬。
材料三:一只被安装了卫星追踪器的白鹤“QS”定位信息显示,2018年6月中旬到8月1日,“QS”在俄罗斯北部苔原地区的繁殖地活动频繁,12月18日飞到了我国鄱阳湖。图b为2018年白鹤“QS”南迁路线示意图。
(1)白鹤繁殖地北临________洋,位于________(温度带),6月22日前后可见________现象(昼夜长短状况)。
(2)白鹤越冬地鄱阳湖位于________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最大的________湖。
(3)简述俄罗斯北部苔原地区成为白鹤繁殖地的有利条件。________
(4)鄱阳湖露出的浅滩为白鹤提供了越冬场所。说明该季节鄱阳湖露出浅滩的原因。________
【答案】(1) 北冰 北寒带 极昼
(2) 长江 淡水
(3)水生植物丰富,有食物来源
(4)冬季时鄱阳湖流域降水量、径流量小,湖泊水位浅,浅滩面积广
【分析】本题借助材料白鹤的繁殖活动考查了沿线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知识点大,考查全面,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和综合思维能力。突出考查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1)读图可知,白鹤繁殖地北临北冰洋,位于北寒带,,6月22日前后可见极昼现象。
(2)读图可知,白鹤越冬地鄱阳湖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
(3)由材料“主要取食湿生或水生植物嫩芽与球茎”、“2018年6月中旬到8月1日,“QS”在俄罗斯北部苔原地区的繁殖地活动频繁”可知,6月中旬到8月,俄罗斯苔原带冰雪消融,再加上地势低平,气温相对较低,蒸发弱,所以湿地众多,植被生长,水生植物丰富,有食物来源。
(4)由所学知识可知,鄱阳湖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流域降水量少,河流径流量小,湖泊水补给河流水,湖泊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低,浅滩出露面积广。
【点睛】
18.(2021·全国·高三课时练习)人口、资源、环境等要素与一个国家发展息息相关。确保国家的资源安全,倡导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是各国的共识。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世界人口大国资源环境要素指标对比(占世界总量比例)表。
项目 可耕地面积/% 水资源/% 矿产资源/% 能源矿产/% 森林面积/% 二氧化碳排放/%
中国 15.3 11.6 17.0 13.9 4.9 25.0
十国均值 16.8 21.4 17.5 7.3 10.1 17.0
材料二世界人口大国资源环境安全系数示意图。
材料三碳物质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循环示意图。
(1)材料二中资源环境安全系数最高的国家是____,资源环境安全系数最低的国家是____。
(2)资源环境安全系数≥10的国家,从资源环境要素看,有哪些共同特点?
(3)从上面材料分析,我国与世界十个人口大国相比,在资源环境要素中最具优势的是____。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数量不断增加,地表能量被二氧化碳大量吸收后,以____的形式返回地表。材料三图示的碳物质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循环,①—②—③反映碳在大气圈、水圈、____循环的过程,在人类活动中控制①②③④中的环节____(填数码)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之一。
(4)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自然资源的现实基础明显脆弱。为确保未来国家的资源安全,应采取的举措有哪些?
【答案】(1)俄罗斯;日本
(2)人均耕地面积大,水资源、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都很丰富,环境良好。
(3)能源矿产;大气逆辐射;生物圈;④
(4)控制人口增长,加大科技投入,切实保护耕地,合理利用水资源和森林资源。
【分析】本题结合我国和世界其它重要国家的资源对比去考查我国最具优势的资源和资源环境系数最高和最低的国家,分析我国加强资源安全的措施,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会从材料的数据中分析判断,结合我国的国情分析确保资源安全应采取的措施。
【详解】(1)读材料二图中数据可知,资源环境安全系数最高的国家是俄罗斯,资源环境安全系数最低的国家是日本。
(2)资源环境安全系数≥10的国家有俄罗斯、美国和巴西,联系材料一及三国的实际资源状况可知,其共同点是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大,水资源、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占世界总量比例大,资源都很丰富;资源环境安全系数高,环境良好。
(3)读表格可知,我国在资源环境要素中最具优势的是能源矿产。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大量吸收地表能量后,会增强大气辐射,并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将大部分能量还给地面。根据材料三图示信息可知,①—②—③反映碳在地球外部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循环的过程,在人类活动中的环节④使用化石燃料导致了大量的碳排放,因此,控制环节④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之一。
(4)据材料一、二分析,我国是人口大国,资源环境要素占世界总量比例低,人均资源的占有量小,资源环境安全系数小,所以采取的措施应从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合理利用水资源和森林资源等资源。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4.1走向生态文明同步测试(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人类文明,经历了从采猎文明到农业文明再到工业文明以及后工业文明的演进,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环境问题不同。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采猎文明时期,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 )
A.自然灾害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B.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C.人类对生物资源的破坏
D.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加剧
2.环境问题成为全球性的问题,是从( )
A.采猎文明时期开始 B.农业文明时期开始
C.工业社会开始 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3.下列历史时期的人类活动,对环境破坏最大的是( )
A.农业文明时期的灌溉农业
B.春秋时期的封山育林
C.农业文明时期的毁林开荒
D.原始社会人工驯养牲畜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①善待地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第39个“世界地球日”主题)②地球上各个荒无人烟的角落几乎都有了捕鲸船的“足迹”,它发现了大量不为外人所知的洋面和岛屿。如今欧美的兵舰在那些地方纵横驰骋,他们大约应该为早期的开发者——捕鲸者——鸣炮致敬吧!(椎尔威尔《白鲸》)③打死虎,打死豹。……分肠肚,分骨头,饱饱吃,啾!啾!啾!(傣族古歌谣《欢乐歌》)④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4.四段文字中,描述采猎文明时期生活场景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材料②描述的生产场景体现出人类对自然的态度是(  )
A.依赖自然 B.改造自然 C.征服自然 D.善待自然
6.全球性环境问题亟待解决的文明时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2021·全国·高三课时练习)下列四种生产方式或有关生产的叙述,同人地关系演变的四个阶段(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顺序相对应的是( )
①驯养野兽,种植禾谷 ②轮作、间种、生态种养
③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④人口增加,生产以粮为纲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③④②① D.③②④①
(2021·全国·高三课时练习)绿色化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其内容涵盖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全面绿色转型。下图为2015年我国各省区绿色化等级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8.2015年我国各省区绿色化空间分异格局是
A.山东省绿色化水平低于河南省 B.青海省绿色化水平高于河北省
C.陆地边境省区绿色化水平较高 D.绿色化水平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9.东南沿海地区绿色化水平高的主要原因是
A.森林面积较大 B.公园数量较多
C.人口增长较快 D.经济水平较高
10.西南省区实施区域化绿色发展战略的措施合理的是
A.加大重工业基地的建设 B.加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C.注重城市化速度的提升 D.注重不可再生能源的开发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生态文明的具体体现是( )
A.人类半依附自然 B.人类崇拜自然
C.人与自然矛盾尖锐 D.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2.下列人类活动中,符合“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理念的是( )
A.在丘陵山地退耕还林 B.全面关停重化工业
C.毁林开荒、围湖造田 D.在缺水地区增加地下水开采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是重庆某有机生态农场的循环经济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该生态农场远离主城区,主要考虑的条件是郊区( )
A.人口稠密、地价便宜 B.交通便利、离市场近
C.污染较少、环境优美 D.地形多样、气候宜人
14.沼气池在该农场实现有机生态的目标中作用重大,具体体现在( )
A.为农场各生产环节提供充足的能源
B.提供有机肥料,减少了化肥的使用
C.使用传统方法生产,减少科技使用
D.收集废弃物,增加废弃物处理成本
15.图中湿地景观的作用不包括( )
A.直接处理产生的沼液,减轻污染
B.提供灌溉水源,促进农场发展
C.减轻农场雨涝,维护生物多样性
D.美化农场环境,调节局部小气候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磷矿石是磷肥及硫酸盐的原料,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我国磷矿石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仅次于摩洛哥,居世界第二位。我国磷矿石44%依靠小矿山获取,矿石品位低,小型矿山平均的开采回采率仅为76%,部分矿山的回采率仅为30%,大量的磷矿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随着我国农业化肥使用量的不断增加,我国磷矿资源出现危机。下图为我国主要磷矿基地分布示意图。
(1)简述我国磷矿开采的不利条件。
(2)有专家提出,我国应限制磷矿石出口,请推测提出该观点的理由。
(3)请为我国磷矿石和磷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
17.(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白鹤是一种随季节变化而迁徙的候鸟,迁徙时成群飞翔,夜晚在浅水湿地停歇,主要取食湿生或水生植物嫩芽与球茎。图a为白鹤迁徙途中景观图。
材料二:鄱阳湖夏季湖面烟波浩渺,冬季水面退缩,露出大面积水深不足20厘米的浅滩湿地。据推测,全球98%的白鹤都聚集到鄱阳湖越冬。
材料三:一只被安装了卫星追踪器的白鹤“QS”定位信息显示,2018年6月中旬到8月1日,“QS”在俄罗斯北部苔原地区的繁殖地活动频繁,12月18日飞到了我国鄱阳湖。图b为2018年白鹤“QS”南迁路线示意图。
(1)白鹤繁殖地北临________洋,位于________(温度带),6月22日前后可见________现象(昼夜长短状况)。
(2)白鹤越冬地鄱阳湖位于________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最大的________湖。
(3)简述俄罗斯北部苔原地区成为白鹤繁殖地的有利条件。________
(4)鄱阳湖露出的浅滩为白鹤提供了越冬场所。说明该季节鄱阳湖露出浅滩的原因。________
18.(2021·全国·高三课时练习)人口、资源、环境等要素与一个国家发展息息相关。确保国家的资源安全,倡导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是各国的共识。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世界人口大国资源环境要素指标对比(占世界总量比例)表。
项目 可耕地面积/% 水资源/% 矿产资源/% 能源矿产/% 森林面积/% 二氧化碳排放/%
中国 15.3 11.6 17.0 13.9 4.9 25.0
十国均值 16.8 21.4 17.5 7.3 10.1 17.0
材料二世界人口大国资源环境安全系数示意图。
材料三碳物质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循环示意图。
(1)材料二中资源环境安全系数最高的国家是____,资源环境安全系数最低的国家是____。
(2)资源环境安全系数≥10的国家,从资源环境要素看,有哪些共同特点?
(3)从上面材料分析,我国与世界十个人口大国相比,在资源环境要素中最具优势的是____。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数量不断增加,地表能量被二氧化碳大量吸收后,以____的形式返回地表。材料三图示的碳物质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循环,①—②—③反映碳在大气圈、水圈、____循环的过程,在人类活动中控制①②③④中的环节____(填数码)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之一。
(4)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自然资源的现实基础明显脆弱。为确保未来国家的资源安全,应采取的举措有哪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