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5.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同步测试(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中国曾是世界第一大“洋垃圾”进口国。2018年1月,我国正式施行禁止“洋垃圾”入境新规;2021年1月1日起,中国全面禁止进口“洋垃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中国曾大量进口“洋垃圾”的主要原因( )
A.废弃物处理能力强 B.弥补工业原料短缺
C.产业结构调整需要 D.环境承载力较大
2.我国禁止“洋垃圾”入境的主要意义有( )
①降低环境污染风险 ②增加国内就业机会 ③提高资源利用率 ④促进垃圾分类回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1.B 2.D
【解析】1.A、废弃物处理能力的强弱不是我国进口洋垃圾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B、进口洋垃圾可以弥补工业原料短缺,故正确。C、产业结构调整和进口洋垃圾关系不大,不符合题意。D、环境承载力的大小不是我国进口洋垃圾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故选B。
2.禁止洋垃圾入境可以降低环境污染风险,①正确;禁止洋垃圾入境严控固体废物进口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腾笼换鸟,为国内生活垃圾分类分出的可回收物再生利用提供渠道和空间,形成市场牵引机制和价格倒逼机制,从正反两个方向促进我国固体废物回收利用水平的提高,为普遍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创造条件。③④正确;增加国内就业机会,与禁止“洋垃圾”入境无关,②错误。所以选D。
【点睛】改革开放初期,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制造业快速发展,对原材料需求增大,进口“洋垃圾”可以弥补部分工业原料不足,且能节约制造成本,从而满足人们对工业产品的需要,库区我国也允许进口洋垃圾,所以在政策的允许下,我国大量进口洋垃圾。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河南地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从自然的角度看盐碱地,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主要在黄河下游地区 B.加剧土壤板结,不利根系的伸展
C.春季降水少,蒸发强烈 D.该地区的岩石、土壤中盐碱成分偏高是盐碱化的根本原因
4.对于河南东部的农民来说,应对自家土地盐渍化的做法中比较恰当的是( )
A.利用小浪底水库冲淤功能抑制盐渍化 B.将平地改为梯田,改善水盐运动
C.及时排水,降低地下水位 D.休耕或退耕还草
【答案】3.D 4.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土地盐碱问题及区域认知。
3.图中盐碱地分布位于黄河下游,A项正确。土壤盐碱化,会使土壤活性降低,微生物的活性也降低,土壤团粒结构变差,导致土壤板结,B项正确。华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降水少,蒸发强烈,农田灌溉用水增多,易造成土壤盐碱化,C项正确。河南盐碱地的形成是特定环境的水盐运动形成,并非是土壤或岩石中盐分偏高造成,D项错误。故选D。
4.利用小浪底水库冲淤功能加深河床深度,降低黄河下游地上河的威胁,降低地下水的水位,利于抑制盐渍化,但是题干强调的是“农民”这个主体,A项错误。河南盐碱地主要位于东部平原区,将平地改为梯田,不具有可操作性,B项错误。及时排水,降低地下水位是针对水盐运动,减低盐渍化的有效方法,C项正确。休耕或退耕还草,对农耕区农民来说不现实,D项错误。故选C。
【点睛】盐碱化土壤是地下水向上运动将盐分累积到地表形成的。形成土壤盐碱化的要素包括:地下水中要含有一定盐分;地下水距离地表要浅;存在地下水上升的动力,如蒸发等作用力。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黑雷露天煤矿是世界十大煤矿之一,预计可以开采出14.6亿吨的煤。由于大面积露天开采,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生态环境修复困难。下图示意黑雷煤矿位置。完成下面小题。
5.黑雷露天煤矿的开采会导致当地( )
A.冰川面积快速萎缩
B.地质结构渐趋稳定
C.地表涵养水源功能减弱
D.森林生态系统趋于复杂
6.当地生态环境修复困难,是由于当地( )
A.资金不足 B.人口密度较大
C.交通不便 D.生态环境脆弱
【答案】5.C 6.D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5.冰川面积快速萎缩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引起,与煤矿的露天开采关系不大,A项错误。煤矿是埋藏在地下一定深度的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会破坏地质结构的稳定性,B项错误。露天煤矿开采会影响土地环境,使植被萎缩,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严重,地表涵养水源功能降低,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功能,C项正确,D项错误。故选C。
6.根据其经纬度位置,该地位于美国西部落基山区,气候类型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较少,生态环境脆弱,D项正确。美国为发达国家,该地资金充足,交通便利,AC项错误。美国地广人稀,B项错误。故选D。
【点睛】 露天煤矿采矿不仅会污染水源,污染大气,更会污染大地,破坏种植农田的土壤。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牛年春晚舞剧《朱鹮》以国际珍稀保护鸟朱鹮为题材,表现人类在近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与自然环境相伴相生、休戚与共的关系。朱鹮(左图)被中国民间称为“吉祥之鸟”,主要食物有黄鳝、蛙、田螺、蚯蚓、稻米等。右图为“我国朱鹮分布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关于朱鹮分布的表述,正确的是( )
A.1950年以前,广布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
B.1951-1980年,分布于黑、吉、陇、浙四省
C.1980年至今,集中分布于温带半湿润阔叶林气候区
D.1950年以来,分布范围不断缩小且逐渐向南移动
8.1951-1980年,朱鹮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①繁殖能力低,抵御天敌能力弱②森林过度砍伐,栖息地减少
③大量使用农药、化肥,食物来源减少④大面积旱田改造为水田,土地退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7.B 8.C
【解析】7.1950年以前朱鹮主要分布在二三阶梯,A错。读图可知,1951-1980年,朱鹮分只在黑、吉、陇、浙四省有分布,B对。1980年至今,朱鹮集中分布在秦岭南坡,属于亚热带湿润阔叶林气候区,C错。1950年以来,分布范围不断缩小,但并未出现逐渐南移的趋势,D错。故选B。
8.朱鹮是一种古老鸟类,能够繁衍至今,繁殖能力和抵御天敌能力绝不会很低,①错。由于人类活动破坏了大片森林,使得朱鹮栖息地减少,数量减少,②对。人类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将朱鹮的食物黄鳝、蛙、田螺、蚯蚓等杀死了,其食物来源减少,③对。无论旱地还是水田都不是朱鹮的理想栖息地,④错。故选C。
【点睛】解答该题的关键是看清朱鹮分布图,准确推断出朱鹮分布范围的变化规律。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2019年我国江河湖泊整体污染严重。我国一些城市周围的湖泊,大多处于富营养化,许多湖泊已丧失供水、旅游、水产等功能,这也极大地影响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在我国的七大水系中,只有珠江、长江总体水质比较良好,松花江为轻度污染,黄河、淮河为中度污染,辽河、海河为重度污染,河流污染相当严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我国大部分地区水资源的主要污染源有( )
①工业废水,生活污水 ②生活垃圾,农业污水 ③水土流失 ④酸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下列对水污染带来的后果,叙述错误的有( )
①加剧水资源的短缺 ②危害人体健康 ③增加酸雨的次数 ④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9.A 10.B
【解析】9.由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水资源的主要污染源来自工业、农业和生活,其中工业污染最为严重,①②正确,A正确。水土流失,酸雨属于生态破坏问题,不是环境污染,③、④错误。B、C、D错误,故选A。
10.由所学知识可知,水污染加剧水资源的短缺,①正确;水污染,危害人体健康,②正确;①②不符合题意,A错误。工业生产和生活中向大气排放大量的酸性气体,伴随着降水降落到地面,形成酸雨,不是水污染的后果,③错误,C错误。不合理的灌溉方式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不是水污染的后果,④错误,D错误。其中③④符合题意,B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主查了水污染的原因及后果。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1.图中反映的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 )
A.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 B.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
C.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之间无因果关系 D.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不同
12.图中反映了环境问题的本质是( )
A.人口问题 B.发展问题 C.技术问题 D.资源问题
13.关于“环境问题”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B.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十分严重,发展中国家不存在环境问题
C.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资源、发展问题出现的,其实质就是发展问题
D.世界环境问题的解决要依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携手共同努力
【答案】11.D 12.B 13.B
【解析】11.读图,根据图中曲线形态,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有的阶段呈正相关,有的阶段呈负相关。即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不同,D对。A、B、C错。
12.图中环境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又是在发展中解决的。反映了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B对。人口问题、技术问题、资源问题与环境问题的产生密切相关,但不是问题产生的本质,A、C、D错。
13.发展中国家处于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且限于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故环境问题更加严重;而发达国家拥有强大的经济力量,国民环保意识强,重视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使其环境大为好转,故环境问题比发展中国家轻,B错误。本题选择不正确的是,所以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下面问题。
14.图中①②③④⑤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A.酸雨问题、荒漠化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B.荒漠化问题、酸雨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C.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荒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D.荒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15.图中①环境问题的面积日益扩大的自然原因是( )
A.滥伐林木,植被遭到破坏 B.过度放牧,草原退化
C.沙漠边缘区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 D.降水强度大,侵蚀作用强烈
【答案】14.B 15.C
【解析】14.据图可知,①分布在回归线附近和内陆地区,特别是撒哈拉沙漠和中亚沙漠区,只能是沙漠化问题;②分布在西欧发达国家最多,很可能是酸雨问题;③分布在非洲的原始森林区和亚洲的横断山区,只能是原始森林破坏问题;④在中国的黄土高原至云贵高原一带较多,可能是水土流失问题;⑤分布在沿岸海域一带,应该是海域污染问题。故B项正确。
15.该题目问题是自然原因,故A、B项属于人为原因,故排除;该地区降水较少,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是荒漠化面积日益扩大,故C项正确,D项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环境问题及其成因的相关知识。
二、综合题
16.(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处理方式比较落后,大多数垃圾进行简易填埋: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在自然条件下,利用坑、塘、洼地将垃圾集中堆置在一起,不加掩盖,未经科学处理的填埋方法。下表为“世界部分国家垃圾处理方式的比较表”。
国家 填埋(%) 堆肥(%) 焚烧(%) 回收(%)
美国 63 8 10 19
德国 46 2 36 16
中国 70 20 5 5
比较美国等发达国家与我国在垃圾处理方式上的异同,并指出简易填埋垃圾的主要危害。
【答案】相同点:以填埋为主。不同点:中国回收利用与焚烧处理比重小,堆肥较多;美国等发达国家回收利用与焚烧处理较多,堆肥较少。危害:占用(大量)土地;污染环境(释放有害物质,使水体水质、大气质量恶化、土壤污染等);危害人体健康。
【分析】本题考查垃圾处理方式及危害,考查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理念。
【详解】相同点:从表格的数据可知,世界发达国家与我国的垃圾处理方式中,填埋占比最大,因此,共同点是以填埋为主。不同点:从数据可知,中国回收利用(5%)与焚烧处理(5%)比重小,堆肥(20%)较多;美国等发达国家回收利用(19%)与焚烧处理(10%)较多,堆肥(8%)较少。危害:填埋占用(大量)土地;污染环境(包括水体、土壤、大气等);危害人体健康。
【点睛】
17.(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腾冲北海湿地是我国西南地区唯一的火山堰塞湖湿地,水面漂浮着巨大的草排,属“浮毯”型沼泽草甸,最厚可达2米,且“浮毯”下的净水较深,为全国罕见,草排面积约占湿地总面积69%.厚厚的漂浮草甸是大自然上万年累积作用的结晶,是植被根系层(约20~50cm)与下面泥炭土层由于旱涝季节交替,时而分离漂浮(涝季)、时而胶结为一体(旱季)的结果。最近几年,为发展经济,当地规划湿地水位将在现有基础提升1.5m,同时为建设游船码头,增加水上游览通道,需要人为割开大片的草排。
指出“浮毯”对北海湿地生态功能的作用。说明当地规划提升湿地水位及建设水上游览通道对北海生态环境的潜在威胁。
【答案】“浮毯”作用:吸收水体和淤泥中的营养物质、净化水质,减缓水体富营养化进程(或吸收污染物(重金属等),起到净化水体、稳定水体自净能力的作用,提高水环境质量);为鸟类等多种动物提供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对推动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规划威胁:湿地水位升高使湿地旱涝季节不明显,导致草甸植被根系层无法与下面泥炭土层胶结,从而破坏草甸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可能破坏原有生态平衡。增设水上游览通道需要人为割开草甸,破坏植被格局,增大蒸腾蒸发,破坏水平衡,导致湿地退化;导致湿地水体水质恶化;使草排碎片化,加之游览干扰,影响生物迁徙和生物多样性;影响自然景观的整体品质,对游客的吸引力降低。
【分析】该题以我国西南地区唯一的火山堰塞湖湿地,腾冲北海湿地为试题情境,主要考查植被、人类活动与水环境的相互影响,重在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以及论证探讨能力,核心素养主要侧重人地协调观和综合思维。
【详解】在亿万年前周围的火山喷发流出的岩浆,堵住了地下水的出水口汇积成湖,火山灰撒落到湖面上,经过长年累月的沉积之后,通过不同的途径带来了草种,随着这些野草不断的生长,慢慢的也就形成了漂浮在湖面上的大草甸被称为湿地的浮毯。这些水草和草排不仅能吸附和分解水和空气中的杂质,对一些有毒物质还能起到消除毒素净化水质的作用,并且能调节气候,为鸟类等多种动物提供栖息地,保持生态平衡。因此湿地也被科学家称为“地球之肾”。漂浮草甸是植被根系层与下面泥炭土层由于旱涝季节交替,时而分离漂浮(涝季)、时而胶结为一体(旱季)的结果。如果提升湿地水位可能会导致湿地旱涝季节不明显,影响漂浮草甸的形成和发展,导致草甸植物根系层无法与下面的泥炭土层胶结,破坏了生态系统内部的物质和能量转换,破坏了原有生态的平衡。人为隔开草甸,增加了蒸发量,破坏区域内的水平衡,导致湿地退化。植被覆盖率降低,对水体的净化功能减弱,导致湿地水体水质恶化,影响生物迁徙,使得生物多样性减少。最终会导致整体自然环境景观品质下降,失去丰富的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下降。
【点睛】湿地的作用:提供水源、补充地下水、调节流量,控制洪水、保留营养物质、防止盐水入侵、提供可利用的资源。
18.(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中, 内圆表示占有一定空间的人类社会,内、外圆之间的空间表示人类社会的周围环境,读图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是用4组箭头表示的,箭头①②代表人类从 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箭头③④指人类将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产物,以 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
(2)在①②过程中,引起环境问题的人类活动主要是生态破坏;在③④过程中,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
(3)根据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人地关系思想?
【答案】(1)地理环境、废弃物
(2)环境污染
(3)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分析】本题考查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引起环境问题的人类活动、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思想等知识点。
【详解】(1)分析图示可知,箭头①、②表示物质流和能量流由环境指向人类社会;箭头③、④表示产生于人类社会的废弃物被排放后进入环境;箭头⑤、⑦是指人类生产、生活活动通过向环境索取物质和能量以及向环境排放废弃物而对环境产生影响,箭头⑥、⑧指环境受到人类社会的影响后对人类社会的反作用。
(2)环境问题是在人类社会向环境过度索取物质和能量的过程中产生的,是人类对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即①②过程)。同时,人类社会生产、生活过程中向环境排放大量有害物质,超出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从而导致环境问题的产生。
(3)环境问题会对人类社会造成巨大危害,但是很多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破坏环境所导致的。因此,我们应该树立人地伙伴论思想,即人类应当与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
19.(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大气中存在过量的由燃烧产生的SO2和NO2则大气降水的pH值低于5.6以下,称为酸雨。酸雨属于二次污染物,其环境影响是区域性的。目前在世界范围已形成几大酸雨区,我国西南地区酸雨污染严重,频率高,单场雨pH值最低曾达3.35(重庆)和3.41(贵阳),并已蔓延到广东、广西等省。
(1)根据材料,分析我国西南地区酸雨的主要成因。
(2)北方有我国的重工业基地,为何南方酸雨重于北方。
(3)简要说明酸雨对于环境的影响。
【答案】(1)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煤炭中含硫,硫经过燃烧形成SO2 ,再在空气中氧化遇水形成硫酸。
(2)北方降水量少,难以形成酸雨;
南方人口密集,工业发达,汽车尾气排放量大;南方多酸性土壤,北方多碱性土壤。
(3)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使土壤酸化,造成养分淋失,土壤肥力下降;腐蚀树叶,使光合作用受阻,影响森林生长;腐蚀破坏建筑物。
【分析】本题以我国的酸雨问题为背景材料,考查了环境与环境问题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比较大;南方的降水量比较大且气温较高水分容易和空气中二氧化硫发生反应形成酸雨。
(2)北方虽然重工业比南方多,但是北方的降水比南方要少,水分条件较差,难以形成酸雨。
(3)酸雨进入河流或者湖泊之中会使河湖水体酸化,破坏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酸雨进入土壤会使土壤的酸化,降低土壤肥力,影响植物的生长;酸雨会腐蚀树叶,破坏森林;此外,酸雨还会腐蚀文物和建筑物,从而使其遭到破坏。
【点睛】第2题我国北方降水比较少,南方降水比较多,北方的缺乏足够的水分条件,所以其酸雨量少于南方;第3题可知从河湖酸化、土壤酸化、土壤肥力较低以及破建筑物等方面去组织答案。
20.(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环境保护
图14示意的农业区是新疆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1990年至2010年,该农业区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分析该农业区耕地面积扩大带来的环境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答案】环境问题:(该区域地处内陆)气候干旱,耕地面积增加会加大灌溉用水量,(河流流量大减)加剧水资源短缺;入湖水量减少,湿地萎缩;(灌溉用水量加大,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
应对措施:限制开荒面积;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发展节水型农业。
【分析】本题考查农业区耕地面积扩大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应对措施。
【详解】该区域为新疆,气候干旱降水少,发展农业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耕地面积扩大,会因对水和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引发一系列负面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并发挥想象,环境问题主要有:加剧水资源短缺(耕地面积扩大,会加大用水量)、湖泊萎缩,导致调蓄能力减弱(入湖水量减少);在灌溉区导致土壤次生盐碱化加重(大水漫灌,只灌不排)等。
应对措施主要从合理用水,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改进灌溉方式、跨流域调水等方面来叙述即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5.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同步测试(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中国曾是世界第一大“洋垃圾”进口国。2018年1月,我国正式施行禁止“洋垃圾”入境新规;2021年1月1日起,中国全面禁止进口“洋垃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中国曾大量进口“洋垃圾”的主要原因( )
A.废弃物处理能力强 B.弥补工业原料短缺
C.产业结构调整需要 D.环境承载力较大
2.我国禁止“洋垃圾”入境的主要意义有( )
①降低环境污染风险 ②增加国内就业机会 ③提高资源利用率 ④促进垃圾分类回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河南地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从自然的角度看盐碱地,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主要在黄河下游地区 B.加剧土壤板结,不利根系的伸展
C.春季降水少,蒸发强烈 D.该地区的岩石、土壤中盐碱成分偏高是盐碱化的根本原因
4.对于河南东部的农民来说,应对自家土地盐渍化的做法中比较恰当的是( )
A.利用小浪底水库冲淤功能抑制盐渍化 B.将平地改为梯田,改善水盐运动
C.及时排水,降低地下水位 D.休耕或退耕还草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黑雷露天煤矿是世界十大煤矿之一,预计可以开采出14.6亿吨的煤。由于大面积露天开采,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生态环境修复困难。下图示意黑雷煤矿位置。完成下面小题。
5.黑雷露天煤矿的开采会导致当地( )
A.冰川面积快速萎缩
B.地质结构渐趋稳定
C.地表涵养水源功能减弱
D.森林生态系统趋于复杂
6.当地生态环境修复困难,是由于当地( )
A.资金不足 B.人口密度较大
C.交通不便 D.生态环境脆弱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牛年春晚舞剧《朱鹮》以国际珍稀保护鸟朱鹮为题材,表现人类在近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与自然环境相伴相生、休戚与共的关系。朱鹮(左图)被中国民间称为“吉祥之鸟”,主要食物有黄鳝、蛙、田螺、蚯蚓、稻米等。右图为“我国朱鹮分布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关于朱鹮分布的表述,正确的是( )
A.1950年以前,广布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
B.1951-1980年,分布于黑、吉、陇、浙四省
C.1980年至今,集中分布于温带半湿润阔叶林气候区
D.1950年以来,分布范围不断缩小且逐渐向南移动
8.1951-1980年,朱鹮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①繁殖能力低,抵御天敌能力弱②森林过度砍伐,栖息地减少
③大量使用农药、化肥,食物来源减少④大面积旱田改造为水田,土地退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2019年我国江河湖泊整体污染严重。我国一些城市周围的湖泊,大多处于富营养化,许多湖泊已丧失供水、旅游、水产等功能,这也极大地影响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在我国的七大水系中,只有珠江、长江总体水质比较良好,松花江为轻度污染,黄河、淮河为中度污染,辽河、海河为重度污染,河流污染相当严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我国大部分地区水资源的主要污染源有( )
①工业废水,生活污水 ②生活垃圾,农业污水 ③水土流失 ④酸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下列对水污染带来的后果,叙述错误的有( )
①加剧水资源的短缺 ②危害人体健康 ③增加酸雨的次数 ④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1.图中反映的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 )
A.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 B.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
C.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之间无因果关系 D.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不同
12.图中反映了环境问题的本质是( )
A.人口问题 B.发展问题 C.技术问题 D.资源问题
13.关于“环境问题”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B.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十分严重,发展中国家不存在环境问题
C.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资源、发展问题出现的,其实质就是发展问题
D.世界环境问题的解决要依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携手共同努力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下面问题。
14.图中①②③④⑤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A.酸雨问题、荒漠化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B.荒漠化问题、酸雨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C.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荒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D.荒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15.图中①环境问题的面积日益扩大的自然原因是( )
A.滥伐林木,植被遭到破坏 B.过度放牧,草原退化
C.沙漠边缘区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 D.降水强度大,侵蚀作用强烈
二、综合题
16.(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处理方式比较落后,大多数垃圾进行简易填埋: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在自然条件下,利用坑、塘、洼地将垃圾集中堆置在一起,不加掩盖,未经科学处理的填埋方法。下表为“世界部分国家垃圾处理方式的比较表”。
国家 填埋(%) 堆肥(%) 焚烧(%) 回收(%)
美国 63 8 10 19
德国 46 2 36 16
中国 70 20 5 5
比较美国等发达国家与我国在垃圾处理方式上的异同,并指出简易填埋垃圾的主要危害。
17.(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腾冲北海湿地是我国西南地区唯一的火山堰塞湖湿地,水面漂浮着巨大的草排,属“浮毯”型沼泽草甸,最厚可达2米,且“浮毯”下的净水较深,为全国罕见,草排面积约占湿地总面积69%.厚厚的漂浮草甸是大自然上万年累积作用的结晶,是植被根系层(约20~50cm)与下面泥炭土层由于旱涝季节交替,时而分离漂浮(涝季)、时而胶结为一体(旱季)的结果。最近几年,为发展经济,当地规划湿地水位将在现有基础提升1.5m,同时为建设游船码头,增加水上游览通道,需要人为割开大片的草排。
指出“浮毯”对北海湿地生态功能的作用。说明当地规划提升湿地水位及建设水上游览通道对北海生态环境的潜在威胁。
18.(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中, 内圆表示占有一定空间的人类社会,内、外圆之间的空间表示人类社会的周围环境,读图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是用4组箭头表示的,箭头①②代表人类从 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箭头③④指人类将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产物,以 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
(2)在①②过程中,引起环境问题的人类活动主要是生态破坏;在③④过程中,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
(3)根据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人地关系思想?
19.(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大气中存在过量的由燃烧产生的SO2和NO2则大气降水的pH值低于5.6以下,称为酸雨。酸雨属于二次污染物,其环境影响是区域性的。目前在世界范围已形成几大酸雨区,我国西南地区酸雨污染严重,频率高,单场雨pH值最低曾达3.35(重庆)和3.41(贵阳),并已蔓延到广东、广西等省。
(1)根据材料,分析我国西南地区酸雨的主要成因。
(2)北方有我国的重工业基地,为何南方酸雨重于北方。
(3)简要说明酸雨对于环境的影响。
20.(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环境保护
图14示意的农业区是新疆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1990年至2010年,该农业区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分析该农业区耕地面积扩大带来的环境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