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五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单元测试(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19·全国·高二单元测试)联合国“海洋污染科学问题专家联合组”为海洋污染下的定义是:“人类直接或间接地把有害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包括河口),因而造成影响海洋生物资源、危害人类健康、妨碍环境优美程度等有害影响。”
据此回答下题。
海洋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 )
A.沿海城市排出的大量生活污水
B.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水
C.海上石油平台的油轮事故,引起的石油渗漏和溢出
D.施入农田的杀虫剂随雨水流进河流,并最终进入海洋
(2018·全国·单元测试)溶解氧DO是指溶解于水中的氧的含量,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生化需氧量BOD是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有机物体时需要消耗氧的数量,它用于监测水体有机物的污染状况。下图为某河由M河段至Q河段水中溶解氧和生化需氧量浓度变化曲线。据此完成小题。
2.下图中有机污染源在
A.① B.② C.③ D.④
3.最容易导致鱼类死亡的河段是
A.M B.N C.O D.P
4.(2018·全国·高二单元测试)关于地球生物多样性受损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地球上物种的灭绝完全是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的 ②人类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大大加快了地球物种的灭绝速度 ③地球物种自然的繁衍与灭绝过程是相当缓慢的④人类活动不影响地球上生物物种的灭绝速度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5.(2018·全国·高二单元测试)近年来,我国海洋渔业捕获量大幅度下降,且捕上来的多是鱼子鱼孙等小鱼。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
A.厄尔尼诺现象导致水温升高 B.石油泄漏污染了海洋
C.修建人工岛和海港等设施 D.过量捕捞使渔业资源严重衰退
(2019·湖南·双峰县第七中学高三阶段练习)2019年7月1日在上海实行的垃圾分类处罚方法《条例》规定,产生生活垃圾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将生活垃圾分别投放至相应的收集容器,不得随意丢弃垃圾。此次(条例)将垃圾明确为“四分法”,包括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4种,其中“湿垃圾”指易腐的生物质生活废弃物。该(条例)还规定:如果混合投放垃圾最高可罚200元。这标志着上海垃圾分类步入强制时代。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适合“湿垃圾”的处理方式是
A.焚烧 B.填埋 C.露天堆放 D.堆肥
7.上海垃圾分类步入强制时代,说明了
A.社会公众素质低 B.垃圾处理资金较短缺
C.垃圾处理能力下降 D.人们环境意识在提高
(2019·江西·鄱阳一中高二阶段练习)读“我国江南某地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8.该区域土地后备资源约占土地面积的
A.1% B.21% C.20% D.19%
9.该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
A.水土流失 B.土地沙漠化 C.土壤盐碱化 D.温室效应
(2021·新疆伊犁·高一阶段练习)下图为“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图①时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态度主要是( )
A.崇拜 B.依赖 C.征服 D.友好
11.符合人地关系思想历史演变顺序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②③①
12.关于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从环境中获得的能量和物质是没有限量的
B.人类自身的生产要和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C.人类和环境本来就是协调的
D.自然资源就是为人类所使用的,因而可随意获取
(2020·山东·微山县第二中学高一阶段练习)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人类在改造环境和认识人地关系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是( )
A.人类与环境和谐共处 B.人类尽可能地索取自然资源
C.人类不能向环境排放废弃物 D.环境无条件地为人类服务
14.下列属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范畴的是( )
A.增加绿地面积 B.提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C.发展教育,减少并消除文盲 D.预防和治理污染
15.(2019·辽宁·沈阳市第一七〇中学高一阶段练习)目前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最重要和最现实的选择。下图为河南省某地酒精化工集团基于“建设循环型经济社会”的产业构想。该产业构想对农业的影响是( )
A.加剧农村燃料、饲料、肥料相争的矛盾
B.有利于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C.增加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劳动生产率
D.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外出务工的竞争能力
二、综合题
16.(2021·重庆八中高一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实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现资源战略、环境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绿色GDP的重要举措。下图为某酒精厂清洁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
(1)酒精厂产生的废弃物会造成________(全球性环境问题),该酒精厂生产过程最主要的特点是________。
(2)根据所学知识阐述我国应如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结合上图,简述实现“绿色GDP”应该采取的措施。
17.(2020·云南师大附中高三阶段练习)【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三升房”是世界最大的化学公司——巴斯夫在德国一幢已有70年历史的老建筑基础上改造而成,因其每年每平方米(使用面积)消耗的采暖耗油量不超出3L(相当于当量煤约4.5kg)而被称为“三升房”。改造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加强因护结构的保温性能、设置可回收热量的通风系统、截热技术等措施。与改造前相比,采暖耗油量从20L降到了3L。这种建筑方式生态效益明显,但在我国却很少有地方引进该改造技术。
试分析 “三升房”建筑改造方案的生态效益及我国却很少有地方引进该改造技术的原因。
18.(2010·北京·高二阶段练习)阅读资料和清洁生产产品生命周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清洁生产是实现经济和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手段,采用清洁的能源、原材料、生产工艺和技术,制造清洁的产品。根据经济可持续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要求,清洁生产谋求达到两个目标:(1)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减缓资源的耗竭。(2)减少废物和污染物的排放,促进工业产品的生产、消耗过程与环境相容,降低工业活动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1)清洁生产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属于清洁生产的是_________(选择填空)。
A.回收分解废旧电池 B.生产无氟冰箱
C.农村使用沼气做能源 D.水产品加工
(3)读图,在产品生产到产品废弃处理过程中,可能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的环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三点即可) 。
(4)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看,清洁生产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_原则、
______________原则和_____________原则。
19.(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选修6一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垃圾围城”是目前不少国家面临的问题,也是影响城市健康发展的顽疾。多年来,瑞典、榔威、芬兰和丹麦等北欧国家,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探索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以垃圾减量为政策目标的城市生态减负方案。目前北欧各国的许多城市实现了高达97%的资源回收和焚烧供能比率,达到有效解决城市垃圾的目的。
闸释北欧各国政府在解决城市垃圾方面所起的作用。
20.(2022·新疆·皮山县高级中学高一期末)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地区农业恶性循环示意图。读图后完成下列问题
(1)请按因果关系,选择下列各个环节内容代表字母填入方框内(每一环节选项的代表字母,只限用一次)
A、土壤肥力衰退B、毁林开荒C、旱灾加剧D、毁草开荒E、土地破碎F、粮食单产下降
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⑤____,⑥____。
(2)要实现该地区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采取____的措施。
(3)世界上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____、____、自然资源枯竭等,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环境问题不同,农村以____为主。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五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单元测试(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19·全国·高二单元测试)联合国“海洋污染科学问题专家联合组”为海洋污染下的定义是:“人类直接或间接地把有害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包括河口),因而造成影响海洋生物资源、危害人类健康、妨碍环境优美程度等有害影响。”
据此回答下题。
海洋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 )
A.沿海城市排出的大量生活污水
B.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水
C.海上石油平台的油轮事故,引起的石油渗漏和溢出
D.施入农田的杀虫剂随雨水流进河流,并最终进入海洋
【答案】B
【详解】海洋污染物主要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过程,特别是工业生产中排出的有毒有害物质危害很大,B正确。
【点睛】海洋污染物类型有:石油污染、有机质和营养盐污染、重金属污染、放射性物质污染、热污染。污染物来源有: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随着海上作业的数量和范围不断扩大,特别是人类对石油的需求扩大,石油污染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威胁日益严重。
(2018·全国·单元测试)溶解氧DO是指溶解于水中的氧的含量,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生化需氧量BOD是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有机物体时需要消耗氧的数量,它用于监测水体有机物的污染状况。下图为某河由M河段至Q河段水中溶解氧和生化需氧量浓度变化曲线。据此完成小题。
2.下图中有机污染源在
A.① B.② C.③ D.④
3.最容易导致鱼类死亡的河段是
A.M B.N C.O D.P
【答案】2.B 3.C
【解析】2.从图中可以看出,在②处水中生化需氧量(BOD)浓度开始出现,说明水体中排放的有机污染物开始出现,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消耗氧的数量大增,由此说明该处为污染源所在地,故选项B正确。
3.从图中可以看出在O段水中的溶解氧(DO)最少,鱼类因水中溶解氧含量低而缺氧,易窒息死亡,故选项C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环境污染问题。解题的关键是能从图示中提取有效信息,结合环境污染对河流水体含氧量、水生生物的影响分析。
4.(2018·全国·高二单元测试)关于地球生物多样性受损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地球上物种的灭绝完全是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的 ②人类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大大加快了地球物种的灭绝速度 ③地球物种自然的繁衍与灭绝过程是相当缓慢的④人类活动不影响地球上生物物种的灭绝速度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答案】C
【分析】考查影响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因素。
【详解】自然环境的改变可以造成地球物种的灭绝,但速度是非常缓慢的,人类活动加快了地球物种的灭绝速度,因此②、③项正确,①、④项错误。故选C。
【点睛】
5.(2018·全国·高二单元测试)近年来,我国海洋渔业捕获量大幅度下降,且捕上来的多是鱼子鱼孙等小鱼。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
A.厄尔尼诺现象导致水温升高 B.石油泄漏污染了海洋
C.修建人工岛和海港等设施 D.过量捕捞使渔业资源严重衰退
【答案】D
【详解】随着我国捕捞能力的不断提高,在我国近海海域出现了过度捕捞,海洋生态恶化,导致渔业资源严重衰退,使得近年来我国海洋渔业捕获量大幅度下降,D符合题意;厄尔尼诺现象导致水温升高、石油泄漏污染了海洋、修建人工岛和海港等设施,不是导致我国海洋渔业捕获量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排除ABC。故选D。
(2019·湖南·双峰县第七中学高三阶段练习)2019年7月1日在上海实行的垃圾分类处罚方法《条例》规定,产生生活垃圾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将生活垃圾分别投放至相应的收集容器,不得随意丢弃垃圾。此次(条例)将垃圾明确为“四分法”,包括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4种,其中“湿垃圾”指易腐的生物质生活废弃物。该(条例)还规定:如果混合投放垃圾最高可罚200元。这标志着上海垃圾分类步入强制时代。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适合“湿垃圾”的处理方式是
A.焚烧 B.填埋 C.露天堆放 D.堆肥
7.上海垃圾分类步入强制时代,说明了
A.社会公众素质低 B.垃圾处理资金较短缺
C.垃圾处理能力下降 D.人们环境意识在提高
【答案】6.D 7.D
【分析】本题组以上海实施垃圾分类进入强制时代为背景,设置两道试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6.“湿垃圾”含水量较大,焚烧会产生大量烟尘导致二次污染,焚烧不是适宜的处理方式,排除A。材料信息表明,“湿垃圾”指易腐的生物质生活废弃物,填埋会产生大量气体和地下水污染物,排除B。露天堆放“湿垃圾”,易腐的废弃物产生的气体和水污染物直接导致二次污染,影响人们生产生活,排除C。易腐的生物质生活废弃物,经过处理可以成为农田有机肥料,既不会污染环境,还会提高资源利用率,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堆肥是“湿垃圾”最适宜的处理方式,选项D符合题意。
7.上海能率先实施强制性的垃圾分类时代,说明社会公众素质较高,对垃圾分类接受度较高,排除A。垃圾分类需要投入的资金更多,说明上海垃圾处理资金较充裕,排除B。垃圾分类处理,使得垃圾处理方式更具有多样性和针对性,处理效果更,应该是处理能力上升的表现,排除C。上海能率先实施强制性的垃圾分类时代,说明公众对垃圾分类接受度较高,人们环境意识在提高,选项D符合题意。
(2019·江西·鄱阳一中高二阶段练习)读“我国江南某地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8.该区域土地后备资源约占土地面积的
A.1% B.21% C.20% D.19%
9.该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
A.水土流失 B.土地沙漠化 C.土壤盐碱化 D.温室效应
【答案】8.D 9.A
【分析】本题考查区域的开发与保护。
8.未利用地20%减去不适宜地1%。D正确。
9.该地区宜林地多,故多低山丘陵,江南多暴雨,大量宜林、宜牧地开垦成耕地容易造成水土流失。A正确。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2021·新疆伊犁·高一阶段练习)下图为“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图①时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态度主要是( )
A.崇拜 B.依赖 C.征服 D.友好
11.符合人地关系思想历史演变顺序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②③①
12.关于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从环境中获得的能量和物质是没有限量的
B.人类自身的生产要和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C.人类和环境本来就是协调的
D.自然资源就是为人类所使用的,因而可随意获取
【答案】10.C 11.B 12.B
【解析】10.在①②③时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态度分别是征服、依赖、友好,C正确。故选C。
11.在①时期,人类的生产能力极大提高,机器和矿物燃料的大规模使用,使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和高度。在②时期,人类依赖于自然,发展水平低,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在③时期,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地矛盾日益加剧,人类主动谋求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友好发展。因此符合人地思想演变顺序的应为②①③,B正确。故选B。
12.人类自身的生产要和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的供应是有限的,A错误,B正确。人类与环境并非一直都协调,如工业社会时期,人地关系矛盾尖锐,C错误。人类若不加节制的任意取用自然资源,会导致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D错误。故选B。
(2020·山东·微山县第二中学高一阶段练习)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人类在改造环境和认识人地关系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是( )
A.人类与环境和谐共处 B.人类尽可能地索取自然资源
C.人类不能向环境排放废弃物 D.环境无条件地为人类服务
14.下列属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范畴的是( )
A.增加绿地面积 B.提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C.发展教育,减少并消除文盲 D.预防和治理污染
【答案】13.A 14.C
【解析】13.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利益的发展,其核心内容是人类与环境和谐共处,持续发展,A正确。故选A。
14.“增加绿地面积”“预防和治理污染”属于生态可持续发展,A、D错误。“提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属于经济可持续发展,B错误。“发展科技,减少并消除文盲”属于社会可持续发展,C正确。故选C。
【点睛】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利益的发展,其核心内容是人类与环境和谐共处,持续发展。
15.(2019·辽宁·沈阳市第一七〇中学高一阶段练习)目前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最重要和最现实的选择。下图为河南省某地酒精化工集团基于“建设循环型经济社会”的产业构想。该产业构想对农业的影响是( )
A.加剧农村燃料、饲料、肥料相争的矛盾
B.有利于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C.增加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劳动生产率
D.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外出务工的竞争能力
【答案】B
【详解】读图可知,图中循环经济社会,实现了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缓解了饲料、燃料与肥料相争的矛盾,降低了生产成本,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附加值,有利于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与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外出务工能力无关,ACD错,B对。故选B。
二、综合题
16.(2021·重庆八中高一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实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现资源战略、环境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绿色GDP的重要举措。下图为某酒精厂清洁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
(1)酒精厂产生的废弃物会造成________(全球性环境问题),该酒精厂生产过程最主要的特点是________。
(2)根据所学知识阐述我国应如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结合上图,简述实现“绿色GDP”应该采取的措施。
【答案】(1)全球气候变暖 注重资源的回收利用
(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科技水平,科学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搞好环境建设,防治环境污染;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3)加强宣传和立法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加强对废弃物的处理;发展科技,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使用清洁能源;实行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详解】(1)在生产酒精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会造成全球气候变暖。该厂注重生产过程中对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实行清洁生产。
(2)我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应围绕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多角度分析。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低,因此应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要注重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科技水平,科学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同时还应搞好环境建设防治环境污染,从而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3)实现“绿色GDP”应从加强宣传和立法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节能减排;加强对废弃物的处理等方面考虑。节能减排主要包括:发展科技,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使用清洁能源;实行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等。
【点睛】
17.(2020·云南师大附中高三阶段练习)【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三升房”是世界最大的化学公司——巴斯夫在德国一幢已有70年历史的老建筑基础上改造而成,因其每年每平方米(使用面积)消耗的采暖耗油量不超出3L(相当于当量煤约4.5kg)而被称为“三升房”。改造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加强因护结构的保温性能、设置可回收热量的通风系统、截热技术等措施。与改造前相比,采暖耗油量从20L降到了3L。这种建筑方式生态效益明显,但在我国却很少有地方引进该改造技术。
试分析 “三升房”建筑改造方案的生态效益及我国却很少有地方引进该改造技术的原因。
【答案】生态效益:“三升房”通过老旧房屋改造,延迟其使用寿命,节约资源;减少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及废气排放。原因;这种建筑改造方案成本高;技术难度大,故在我国很少有类似的房屋改造。
【分析】本题以“三升房”为例分析巴斯夫企业对其进行改造的生态效益,此外还提出了我国对此技术引入较少的主要原因。学生可结合环境保护相关案例进行综合分析。
【详解】本题可结合材料中“三升房”建筑改造方案,从生态效益进行考虑。由材料可知,其每年每平方消耗的采暖耗油量不超过三升,说明在建设过程中节约资源,减少能源的消耗,进一步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改造过程中采用加强保护结构的系统,可知其对于老旧房屋的改造,可延长其使用寿命,保障其使用安全。对于我国而言,引入主要的难度在于其节能减排的技术较高,导致改造的成本相对较高,我国目前不具备大规模推广的条件。
18.(2010·北京·高二阶段练习)阅读资料和清洁生产产品生命周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清洁生产是实现经济和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手段,采用清洁的能源、原材料、生产工艺和技术,制造清洁的产品。根据经济可持续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要求,清洁生产谋求达到两个目标:(1)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减缓资源的耗竭。(2)减少废物和污染物的排放,促进工业产品的生产、消耗过程与环境相容,降低工业活动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1)清洁生产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属于清洁生产的是_________(选择填空)。
A.回收分解废旧电池 B.生产无氟冰箱
C.农村使用沼气做能源 D.水产品加工
(3)读图,在产品生产到产品废弃处理过程中,可能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的环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三点即可) 。
(4)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看,清洁生产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_原则、
______________原则和_____________原则。
【答案】(1) 资源的综合利用、减缓资源的耗竭 减少废物和污染物的排放
(2)AC
(3) 资源摄取 原料加工 产品生产、包装运输等
(4) 公平性 持续性 共同性
【分析】本题以清洁生产产品生命周期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学生的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素养。
(1)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洁生产的目的是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减缓资源的耗竭、减少废物和污染物的排放量,降低工业活动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2)清洁生产是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采用清洁的能源、原材料、生产工艺和技术,制造清洁的产品”。因此,回收分解废旧电池和农村使用沼气做能源这些属于清洁生产,AC正确;生产无氟冰箱的过程、水产品加工过程也有可能产生废弃物及环境污染,BD错误。故选AC。
(3)读图可知在产品生产到产品废弃处理过程中,可能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的环节有资源摄取、原料加工、产品生产、包装运输等环节。
(4)“清洁生产是实现经济和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手段,采用清洁的能源、原材料、生产工艺和技术,制造清洁的产品”,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看,清洁生产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
19.(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选修6一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垃圾围城”是目前不少国家面临的问题,也是影响城市健康发展的顽疾。多年来,瑞典、榔威、芬兰和丹麦等北欧国家,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探索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以垃圾减量为政策目标的城市生态减负方案。目前北欧各国的许多城市实现了高达97%的资源回收和焚烧供能比率,达到有效解决城市垃圾的目的。
闸释北欧各国政府在解决城市垃圾方面所起的作用。
【答案】颁布关于垃圾分类的政策与法规,加强对垃圾分类的管理;加强宣传教育,增加公民垃圾分类的知识;提高居民环保意识,自觉进行垃圾分类;实施优惠政策,推动垃圾再生企业发展;加强垃圾分类回收公共设施建设,实现资源循环。
【分析】本题考查城市垃圾处理方法,结合材料及教材知识不难解答。
【详解】政府在解决城市垃圾应该从立法、执法、产业体系引导、垃圾分类处理参与和监管等方面提升自身作用。结合材料可知北欧国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以垃圾减量为政策目标的城市生态减负方案,许多城市实现了高达97%的资源回收和焚烧功能比率。因此表明北欧各国颁布与实施相关政策、法规,加强了对垃圾分类的管理,加强了垃圾分类回收的宣传教育,提高了民众对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推动了相关垃圾再生企业的发展,加强了垃圾分类回收的公共设施建设等。
20.(2022·新疆·皮山县高级中学高一期末)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地区农业恶性循环示意图。读图后完成下列问题
(1)请按因果关系,选择下列各个环节内容代表字母填入方框内(每一环节选项的代表字母,只限用一次)
A、土壤肥力衰退B、毁林开荒C、旱灾加剧D、毁草开荒E、土地破碎F、粮食单产下降
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⑤____,⑥____。
(2)要实现该地区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采取____的措施。
(3)世界上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____、____、自然资源枯竭等,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环境问题不同,农村以____为主。
【答案】(1) B(或D) D(或B) A(或C\E) C(或A\E) E(或A\C) F
(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 生态破坏(或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 生态破坏
【分析】本题以黄土高原某地区农业恶性循环示意图为材料,涉及生态脆弱区的环境保护及环境问题的表现等知识点,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人地协调及综合思维能力的学科素养。
(1)人口增长过快,粮食需求压力大,导致开荒扩种;开荒包括毁林开荒、毁草开荒等手段;开荒导致植被破坏、生态失调,植被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能力减弱,水土流失加剧;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肥力衰退、土地破碎,旱灾加剧,生产条件恶化,最终导致粮食产量下降。
(2)分析图形信息可知,黄土高原某地区农业恶性循环的根源在于人口增长过快。因此,要实现该地区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采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措施。
(3)世界上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枯竭。农村以生态破坏为主,城市以环境污染为主。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