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期中考试测试(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江苏·滨海县八滩中学高一期中)读中国人口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1.导致青藏地区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候 B.水源 C.经济发展水平 D.交通
2.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1901-1998)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黑河—腾冲一线”。导致“黑河—腾冲一线”东西两侧人口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 B.植被 C.经济发展水平 D.历史
(2022·广西·逸仙中学高一期中)读世界人口聚居地分布图(颜色越深越密集),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人口分布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因气候干旱而分布稀疏的是③④⑤⑥ B.因气候湿热而分布稀疏的是①⑧
C.因海拔和纬度因素而分布密集的是⑤⑥⑦ D.因农业基础好而分布密集的是cde
4.有关人口分布稀疏甚至成为无人区的分析正确的是( )
A.⑥处气候严寒,热量不足 B.①处资源贫乏,缺少生产资料
C.③处地表崎岖不平,不利于开垦土地 D.④处为孤岛,不便于对外联系
5.(2022·甘肃·武威十八中高一期中)下列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属于社会文化因素的是( )
A.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 B.交通和通信的发展
C.战争引起的难民潮 D.珠海特区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2022·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高一期中)下图为1850~2050年中、英、美三国城镇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英国城镇化速度始终高于美国
B.逆城镇化现象最早出现在美国
C.1970年后中国城镇化进程得益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
D.2050年中、英、美三国城镇人口数量大致相当
7.城镇化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英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增加
B.美国城镇绿地不断减少,环境质量不断下降
C.中国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了城乡差别
D.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使中国城镇土地价格普遍上涨
(2022·陕西·长安一中高一期中)从高空俯瞰成都平原,天空浮云悠悠,大地光影变幻,流水蜿蜒,与葱绿稻田和金黄油菜交织成烂漫的乐章。田间不时出现的丛丛“绿岛”如翡翠般镶嵌在这富庶的平原上,这些绿岛是一种独属于成都平原的人居模式:翠竹高林掩映之间,数户农家比邻聚居,河溪水渠交错纵横,耕田环绕四周。这个人与自然调适出的诗意聚落,蜀人将其形象地称为林盘(引自孙吉《林盘:成都平原的田间绿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作家描述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9.近年来,成都市附近林盘数量大幅减少,反映了成都市( )
A.居住人口减少 B.人居环境恶化 C.城市房价上升 D.城区不断扩大
10.为保护林盘风貌,振兴乡村,当地将林盘分为农耕型、农家旅游型和生态型,其中农家旅游型林盘可以( )
A.提高耕地利用率 B.促进乡村文化传承 C.提高城镇化水平 D.降低乡村生活成本
(2018·广西·兴安县第三中学高二期中)深圳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兴建产业园吸引企业入住;第二阶段:原有产业逐步置换为高端产业。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各企业集聚在第一阶段产业园区的主要原因是( )
A.共用基础设施 B.加强相互竞争 C.靠近原料产地 D.获取邻厂信息
12.从第一代产业园区发展到第二代产业园区,当地逐渐失去的优势是( )
A.管理经验 B.资金 C.科技 D.廉价劳动力
(2022·黑龙江·铁人中学高一期中)大豆是一种重要的农产品资源,压榨行业是大豆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自1996年以来,中国大豆进口量不断增加,成为全球最大的大豆压榨国,大豆压榨企业布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和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也是主要的大豆压榨国。下图示意美国、巴西、中国大豆压榨企业空间布局形态对比。
13.美国、巴西等国家大豆压榨企业一般布局在( )
①大豆主产区②豆粕市场需求区③沿海港口城市④运输线路附近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4.推测中国大豆压榨企业开始沿运输线路设施向市场需求区扩散的主要影响因素为( )
A.能源支持 B.竞争成本 C.原料供应 D.运输价格
15.(2022·黑龙江·佳木斯一中高一期中)我国曾经著名的“三大荒”(见下图),如今已经变成了“三大仓”:“北大荒”变成粮仓,“西大荒”变成棉仓,“南大荒”成为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仓。下列有关“三大荒”,描述正确的是( )
A.“北大荒”农业发展主要的制约因素是光照
B.“北大荒”主要的粮食作诗玉米和冬小麦
C.“南大荒”橡胶、热带经济作物种植的主导因素是水分
D.“西大荒”棉花生产主要的气候优势是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
二、综合题
16.(2021·安徽芜湖·高一期中)阅读有关人口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世界人口纬度分布图”、"世界人口海拔分布图”、"世界人口距海岸分布柱状图”。
材料二:下图为“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图”、“巴西人口密度分布图”
材料三: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2000年发布的世界人口迁移预测报告。
迁出国 数量(万人/年) 迁入国 数量(万人/年)
中国 30.3 美国 110.0
墨西哥 26.7 德国 21.1
印度 22.2 加拿大 17.3
印度尼西亚 10.0 英国 13.6
菲律宾 14.4 澳大利亚 8.3
(1)世界人口稠密地区分布的一般特点是____。
(2)分析图“世界人口纬度分布图”,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最小的纬度带,人口少的主要原因是。“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图”中B地人口稀少的原因是____。
(3)巴西人口集中分布于____,巴西等南美洲的一些国家人口密度最大的地方不在低海拔而是海拔较高的地方,这主要是在因为____
(4)结合材料四,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势是从____向____,迁移的主要原因是____。
17.(2021·安徽宣城·高一期中)下图为2015年~2019年北京市部分人口数据统计表(常住人口总数包括常住外来人口和常住户籍人口)。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北京市常住人口总数出现下降的年份出现在 年,主要原因是 (填“常住外来人口”或“常住户籍人口”)规模减少。
(2)指出大量常住外来人口迁入北京的原因。
(3)试从北京方面说明常住外来人口减少的原因。
18.(2021·浙江·宁波咸祥中学高一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下图所示地区气候干旱。近年来,因石油资源枯竭,M城日渐表落,政府计划将M城整体搬迁至N城。
(1)M、N两城相比,M城的有利区位条件主要是____,N城的有利区位条件有____、____。
(2)在A、B两个功能区中,居住区是____,有可能出现中心商务区的是____。
(3)推动城镇化的动力是____,图中直接反映城镇化过程的信息是____。
(4)与2009年相比,2019年N城工业区位置的变化是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
19.(2021·黑龙江·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校高二期中)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条曲线中,代表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是____
(2)从图中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速度____,城市化水平____。
(3)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了____现象,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回流。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①____;②____。
20.(2022·福建泉州·高二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汽车全球化涉及生产、销售服务、采购和技术开发等环节。北京现代汽车公司的研发、销售总部设在北京,在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推动下,依托资源优势互补原则,2014年,该公司将第四工厂(总装工厂)的选址确定在河北沧州市。北京现代汽车沧州总装工厂的投入运行,促进了沧州乃至河北汽车产业的发展和创新,目前已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典范之作。下图示意沧州市地理位置及其与周边地区的距离。
(1)分析汽车公司总部与总装厂在空间上可以相互分离的主要原因。
(2)说明汽车工厂的落户对沧州区域发展的有利影响。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期中考试测试(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江苏·滨海县八滩中学高一期中)读中国人口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1.导致青藏地区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候 B.水源 C.经济发展水平 D.交通
2.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1901-1998)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黑河—腾冲一线”。导致“黑河—腾冲一线”东西两侧人口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 B.植被 C.经济发展水平 D.历史
【答案】1.A 2.C
【解析】1.青藏地区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候条件较差,该区域平均海拔在4000米,空气稀薄,气候高寒、缺氧,紫外线辐射较强,对人体健康不利,不适宜人类居住,A选项正确;青藏地区是很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水源较为丰富,B选项错误;题干强调的是导致青藏地区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C、D项都是社会经济因素,与题意不符。故选A。
2.导致“黑河—腾冲一线”东西两侧人口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黑河—腾冲一线西侧是我国西部地区的主体部分,该区域社会经济较为落后,而该线东侧是我国中东部的主体区域,该区域社会经济较为发达,该线东侧经济较为发达可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对人口的吸引力较强,西侧由于经济较为落后,人口大量前往了东部地区,因此C选项正确;气候和植被对该线东西两侧人口密度的影响较小,不是导致该线东西两侧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原因,因此A、B选项错误;历史对该线东西两侧的人口密度差异几乎无影响,D选项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首先,人口分布是社会现象,深受社会经济规律支配;其次,自然环境也对人口的分布有重大影响;此外,开发历史的久暂、移民活动,以及政治动乱、战争和不同时期统治阶级的人口政策等等,都会影响地区人口增长和人口移动,也会在人口的地理分布上表现出来。
(2022·广西·逸仙中学高一期中)读世界人口聚居地分布图(颜色越深越密集),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人口分布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因气候干旱而分布稀疏的是③④⑤⑥ B.因气候湿热而分布稀疏的是①⑧
C.因海拔和纬度因素而分布密集的是⑤⑥⑦ D.因农业基础好而分布密集的是cde
4.有关人口分布稀疏甚至成为无人区的分析正确的是( )
A.⑥处气候严寒,热量不足 B.①处资源贫乏,缺少生产资料
C.③处地表崎岖不平,不利于开垦土地 D.④处为孤岛,不便于对外联系
【答案】3.B 4.A
【解析】3.⑥位于高纬度地区,是因气候寒冷而分布稀疏的,A选项错误;①⑧位于赤道附近,因气候湿热而分布稀疏,B选项正确;⑤为青藏高原,⑥⑦位于高纬度地区,因海拔和纬度因素而分布稀疏,C选项错误;c为欧洲西部,d为北美洲东部,cd因工业发达而分布密集,D选项错误。故选B。
4.⑥处纬度高,气候严寒,热量不足,A选项正确;①处气候湿热,资源丰富,B选项错误;③④处地处沙漠,气候干旱,人口分布稀疏,CD选项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首先,人口分布是社会现象,深受社会经济规律支配;其次,自然环境也对人口的分布有重大影响;此外,开发历史的久暂、移民活动,以及政治动乱、战争和不同时期统治阶级的人口政策等等,都会影响地区人口增长和人口移动,也会在人口的地理分布上表现出来。
5.(2022·甘肃·武威十八中高一期中)下列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属于社会文化因素的是( )
A.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 B.交通和通信的发展
C.战争引起的难民潮 D.珠海特区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答案】A
【详解】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属于社会文化因素,A符合题意;交通和通信的发展、珠海特区吸引大量人口迁入都属于经济因素,B、D不符合题意;战争引起的难民潮属于政治因素,C不符合题意。故选A。
(2022·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高一期中)下图为1850~2050年中、英、美三国城镇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英国城镇化速度始终高于美国
B.逆城镇化现象最早出现在美国
C.1970年后中国城镇化进程得益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
D.2050年中、英、美三国城镇人口数量大致相当
7.城镇化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英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增加
B.美国城镇绿地不断减少,环境质量不断下降
C.中国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了城乡差别
D.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使中国城镇土地价格普遍上涨
【答案】6.C 7.D
【解析】6.根据图中曲线形态,可以判断出在2000年到2010年英国最先出现逆城镇化现象,B错误。根据曲线形态,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后期低于美国,城市化水平始终高于美国,A错误。1970年以后,中国工业化不断推进,中国城镇化进程得益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C正确。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2050年中英美三国城镇化水平接近,但是由于三个国家人口总数不同,所以2050年中、英、美三国城镇人口数量不会大致相当,D错误。故选C。
7.2030年与2000年相比,三国城市化带来的主要变化有中国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城市土地价格普遍上涨,D正确。英国城市化水平略有下降,不表示第一、二产业比重增加,A错误。中国城镇化的不断发展缩小了城乡差别,C错误。美国加强环境治理,城市环境质量逐渐好转,B错误。故选D。
【点睛】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 反映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为城镇化率,即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城镇化是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的过程,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当前,世界城镇化水平已超过50%,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
(2022·陕西·长安一中高一期中)从高空俯瞰成都平原,天空浮云悠悠,大地光影变幻,流水蜿蜒,与葱绿稻田和金黄油菜交织成烂漫的乐章。田间不时出现的丛丛“绿岛”如翡翠般镶嵌在这富庶的平原上,这些绿岛是一种独属于成都平原的人居模式:翠竹高林掩映之间,数户农家比邻聚居,河溪水渠交错纵横,耕田环绕四周。这个人与自然调适出的诗意聚落,蜀人将其形象地称为林盘(引自孙吉《林盘:成都平原的田间绿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作家描述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9.近年来,成都市附近林盘数量大幅减少,反映了成都市( )
A.居住人口减少 B.人居环境恶化 C.城市房价上升 D.城区不断扩大
10.为保护林盘风貌,振兴乡村,当地将林盘分为农耕型、农家旅游型和生态型,其中农家旅游型林盘可以( )
A.提高耕地利用率 B.促进乡村文化传承 C.提高城镇化水平 D.降低乡村生活成本
【答案】8.A 9.D 10.B
【解析】8.根据材料信息“成都平原”,“葱绿稻田和金黄油菜”可知:成都平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条件好,可以种植双季稻、油菜。春季水稻返青,油菜花开,葱绿稻田和金黄油菜交织成烂漫的乐章,A对,BCD错误。故选A。
9.林盘所在区域居住人口减少,会导致林盘数量减少,但不能反映成都市居住人口减少,成都市城市化推进,人口应该增多,A错;城市房价上升、人居环境恶化是成都市城市化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不能反应林盘数量大幅减少的原因,B、C错;近年来,成都市附近因城市化的发展,农村用地转换成为城市用地,导致成都市附近林盘数量大幅减少,D对。故选D。
10.提高城镇化水平,会增加城镇用地,会导致林盘数量减少,C错;以林盘风貌为旅游资源,其中农家旅游型林盘既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又利于乡村文化传承与保护。B对;提高耕地利用率,对农家旅游型林盘的保护关系甚微,A错。随着农家旅游型林盘开发,土地和劳动力成本增加,可能会增加乡村生活成本,D错。故选B。
【点睛】川西林盘是指成都平原及丘陵地区农家院落和周边高大乔木、竹林、河流及外围耕地等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形成的农村居住环境形态。主要类型有农耕型林盘、农家旅游型林盘、特殊产业型林盘、生态型林盘、新型聚居点林盘。
(2018·广西·兴安县第三中学高二期中)深圳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兴建产业园吸引企业入住;第二阶段:原有产业逐步置换为高端产业。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各企业集聚在第一阶段产业园区的主要原因是( )
A.共用基础设施 B.加强相互竞争 C.靠近原料产地 D.获取邻厂信息
12.从第一代产业园区发展到第二代产业园区,当地逐渐失去的优势是( )
A.管理经验 B.资金 C.科技 D.廉价劳动力
【答案】11.A 12.D
【解析】11.图示各企业集聚在第一代产业园区的主要原因是共用基础设施,A对;不同企业间没有竞争关系,B错;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没有靠近原料产地,C错;不同企业,不需要获取邻厂信息,D错。故选A。
12.从第一代产业园区发展到第二代产业园区,企业类型主要是高技术产业,对劳动力数量要求减少,素质要求提高当地逐渐失去的优势是廉价劳动力,D对。与内地相比,深圳的管理经验、资金、科技优势没有失去,A、B、C错。故选D。
【点睛】工业集聚的好处:可以加强企业间信息的交流与合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了生产建设的投资;有利于生产效益与利润的提高,从而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取得规模效益。
(2022·黑龙江·铁人中学高一期中)大豆是一种重要的农产品资源,压榨行业是大豆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自1996年以来,中国大豆进口量不断增加,成为全球最大的大豆压榨国,大豆压榨企业布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和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也是主要的大豆压榨国。下图示意美国、巴西、中国大豆压榨企业空间布局形态对比。
13.美国、巴西等国家大豆压榨企业一般布局在( )
①大豆主产区②豆粕市场需求区③沿海港口城市④运输线路附近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4.推测中国大豆压榨企业开始沿运输线路设施向市场需求区扩散的主要影响因素为( )
A.能源支持 B.竞争成本 C.原料供应 D.运输价格
【答案】13.A 14.B
【解析】13.读图可知,美国、巴西等国家大豆压榨企业一般布局在大豆主产区和豆粕市场需求区,①②正确;沿海港口城市和运输线路附近也有分布,但不是主要的,材料中没有显示,③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4.推测中国大豆压榨企业开始沿运输线路设施向市场需求区扩散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竞争成本,迅速响应市场需求,临近市场布局压榨企业,保证产品品质,B正确;与能源支持关系不大,A错误;从沿运输线路设施向市场需求区扩散与原料供应关系不大,C错误;远离运输线路布局,运输价格会升高,也不是考虑的运输价格的因素,D错误。故选B。
【点睛】美国、巴西的大豆压榨企业主要集中在大豆主产区,并与其国内豆粕市场空间高度重合,呈现"大集聚小分散”的布局形态;而中国大豆压榨企业布局和大豆制品销区在空间上不完全重合,逐渐形成了以沿海港口城市为压榨核心,以长江、哈大铁路等交通运输线路扩散的带状布局形态。区域畜牧业、饲料业发展决定着豆粕市场需求空间,但是大豆原料供给与豆粕需求在空间上往往存在差异,除了不同国家和区域的产业政策外,大豆原料及豆粕的运费成本、豆粕的市场潜力、区域内大豆压榨产能规模及企业间分工协作所产生的集聚效应是造成大豆压榨企业空间布局形态存在巨大差异的主要原因。
15.(2022·黑龙江·佳木斯一中高一期中)我国曾经著名的“三大荒”(见下图),如今已经变成了“三大仓”:“北大荒”变成粮仓,“西大荒”变成棉仓,“南大荒”成为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仓。下列有关“三大荒”,描述正确的是( )
A.“北大荒”农业发展主要的制约因素是光照
B.“北大荒”主要的粮食作诗玉米和冬小麦
C.“南大荒”橡胶、热带经济作物种植的主导因素是水分
D.“西大荒”棉花生产主要的气候优势是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
【答案】D
【详解】“北大荒”位于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生长期短,因此农业发展主要的制约因素是热量,A错误; “北大荒”纬度较高,冬季寒冷,小麦很难过冬,因此不适宜种植冬小麦,B错误; “南大荒”位于广东、广西、云南南部和海南省,纬度较低,热量充足,适合种植热带经济作物,因此当地橡胶、热带经济作物种植的主导因素是热量,C错误; “西大荒”主要位于新疆境内,深居内陆,气候干旱,但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合高品质的棉花生产,D正确。故选D。
二、综合题
16.(2021·安徽芜湖·高一期中)阅读有关人口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世界人口纬度分布图”、"世界人口海拔分布图”、"世界人口距海岸分布柱状图”。
材料二:下图为“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图”、“巴西人口密度分布图”
材料三: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2000年发布的世界人口迁移预测报告。
迁出国 数量(万人/年) 迁入国 数量(万人/年)
中国 30.3 美国 110.0
墨西哥 26.7 德国 21.1
印度 22.2 加拿大 17.3
印度尼西亚 10.0 英国 13.6
菲律宾 14.4 澳大利亚 8.3
(1)世界人口稠密地区分布的一般特点是____。
(2)分析图“世界人口纬度分布图”,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最小的纬度带,人口少的主要原因是。“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图”中B地人口稀少的原因是____。
(3)巴西人口集中分布于____,巴西等南美洲的一些国家人口密度最大的地方不在低海拔而是海拔较高的地方,这主要是在因为____
(4)结合材料四,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势是从____向____,迁移的主要原因是____。
【答案】 主要分布于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 纬度高,气候恶劣,终年酷寒;气候干旱,沙漠广布 东南沿海地区 因为纬度较低,海拔较高的地方气候凉爽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及其原因。旨在考查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
【详解】(1)由“世界人口稠密图”可知,人口稠密地区一般分布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
(2)由“世界人口纬度分布图”可知,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最小的纬度带是高纬度地区,因为这里纬度高,终年寒冷,气候条件恶劣;由“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图”可知,B地位于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气候干旱,降水少,沙漠广布,不适合人类居住,人口稀少。
(3)由“巴西人口密度分布图”可知,巴西人口集中分布于其东南沿海地区;巴西等南美洲的一些国家人口密度最大的地方不在低海拔而是海拔较高的地方,主要是在因为巴西等南美洲国家分布的纬度较低,气候湿热,而海拔较高的地方气候较凉爽,适合人类居住。
(4)由材料四中信息可知 ,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势是从中国、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迁向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发达,收入高,教育、医疗等发展水平高,吸引大量人口的迁入。
【点睛】
17.(2021·安徽宣城·高一期中)下图为2015年~2019年北京市部分人口数据统计表(常住人口总数包括常住外来人口和常住户籍人口)。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北京市常住人口总数出现下降的年份出现在 年,主要原因是 (填“常住外来人口”或“常住户籍人口”)规模减少。
(2)指出大量常住外来人口迁入北京的原因。
(3)试从北京方面说明常住外来人口减少的原因。
【答案】(1)2017 常住外来人口
(2)北京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教育、交通等基础设施完善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
(3)北京房价、房租大幅度上升,生活成本增加;环境监管加强,部分企业搬迁导致就业机会减少;北京非首都功能区被疏解等。(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本题以图表为载体,考查人口的变化、人口迁移的原因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综合思维学科素养。
【详解】(1)由图中柱状的数据信息可知,常住人口总数2017年少于2016年,故北京市常住人口总数出现下降的年份出现在2017年,由图中折线的数据信息可知,常住外来人口一直下降,故主要原因是常住外来人口规模减少。
(2)北京是大城市,吸引人口迁入的因素主要有: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教育、交通等基础设施完善等。
(3)常住外来人口减少说明北京对外来人口有一定的推力因素:如北京房价、房租大幅度上升,生活成本增加;北京非首都功能区被疏解,就业机会减少等。
【点睛】
18.(2021·浙江·宁波咸祥中学高一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下图所示地区气候干旱。近年来,因石油资源枯竭,M城日渐表落,政府计划将M城整体搬迁至N城。
(1)M、N两城相比,M城的有利区位条件主要是____,N城的有利区位条件有____、____。
(2)在A、B两个功能区中,居住区是____,有可能出现中心商务区的是____。
(3)推动城镇化的动力是____,图中直接反映城镇化过程的信息是____。
(4)与2009年相比,2019年N城工业区位置的变化是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
【答案】(1) 石油丰富 水源丰富 交通便利
(2) B A
(3) 社会经济发展 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4) 向城市外围转移 可降低生产成本 保护城市环境
【分析】本大题以以某干旱地区的城市搬迁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城市发展区位、城市功能区的布局、城市化的动力和主要标志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从图中可以看出,M城位于石油产地,石油资源丰富;N城有河流、铁路、公路经过,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2)图中B功能区占地面积大,为居住区;A功能区位于市中心,且交通通达度高,可能出现中心商务区。
(3)社会经济发展是推动城镇化的主要动力;图中城镇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并向外围延伸,直接反映了城镇化的过程。
(4)从图中可以看出,2019年工业区迁到城市外围,主要原因是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中心区的地价升高,为了降低成本和保护城市环境,且郊区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19.(2021·黑龙江·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校高二期中)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条曲线中,代表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是____
(2)从图中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速度____,城市化水平____。
(3)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了____现象,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回流。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①____;②____。
【答案】(1)A
(2) 快 低
(3) 逆城市化 ①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 ②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分析】本题以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统计图为背景,主要考查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地区差异及发达国家出逆城市化的原因,意在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
(1)图中A曲线城市人口比重高,快速城市化起步早,目前城市化速度较慢,甚至出现城市人口比重下降的现象(逆城市化现象),因此该曲线代表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图中B曲线城市人口比重低,快速城市化起步晚,目前城市化速度快,因此该曲线代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
(2)从上题的判断可知,A曲线代表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B曲线代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从图中两曲线变化特点可看出,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晚,1950年以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明显加快,但城市水平仍低于发达国家。
(3)从图中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城市化最后阶段速度减慢,说明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主要表现为人口向郊区、小城镇和农村转移,这一方面是城市中心环境质量下降而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也和乡村和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有关。
20.(2022·福建泉州·高二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汽车全球化涉及生产、销售服务、采购和技术开发等环节。北京现代汽车公司的研发、销售总部设在北京,在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推动下,依托资源优势互补原则,2014年,该公司将第四工厂(总装工厂)的选址确定在河北沧州市。北京现代汽车沧州总装工厂的投入运行,促进了沧州乃至河北汽车产业的发展和创新,目前已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典范之作。下图示意沧州市地理位置及其与周边地区的距离。
(1)分析汽车公司总部与总装厂在空间上可以相互分离的主要原因。
(2)说明汽车工厂的落户对沧州区域发展的有利影响。
【答案】(1)总部具有市场分析、采购、营销渠道等优势,同时具有科技优势,便于市场开拓与技术开发,一般分布在大城市;总装厂可选择布局在劳动力、土地等区位优势比较明显的地方;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总部与下属企业信息交流便捷;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缩短了时空距离。
(2)增加就业,促进人才输入和培养;提升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升整体经济实力。
【分析】本题以北京现代汽车沧州总装工厂背景,设置2道题目,知识点涉及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工业发展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从汽车公司总部与总装厂的职能角度分析,总部具有市场分析、采购、营销渠道等优势,同时具有科技优势,便于市场开拓与技术开发,一般分布在信息交流便利的大城市;总装厂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可选择布局在劳动力、土地等区位优势比较明显的地方;从工业区位因素变化的角度分析,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总部与下属企业信息交流便捷,为信息交流呈现基础;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缩短了时空距离,便于工程师出差交流,为实际交流提供基础。
(2)汽车工厂的落户对沧州区域发展的有利影响,从社会经济角度,增加就业岗位,促进人才输入和培养;提升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从区域产业发展角度,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升整体经济实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