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期中考试测试题(能力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期中考试测试题(能力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3-14 19:55:2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期中考试 测试题(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湖南·衡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高二阶段练习)2012年3月14日新华网 南极半岛气温升高,暴雨骤增,已严重威胁企鹅繁殖,数以万计初生的阿德利企鹅因羽翼未成,被大雨淋倒,全身湿透,很快冻死。科学家认为,若暴雨天气持续,阿德利企鹅数目可能大减八成,甚至10年内绝种。据此回答下面四题。
1.材料中所述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酸雨
C.全球变暖 D.臭氧层空洞
2.材料中所述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火山喷发
B.地壳的抬升
C.人类活动释放出大量温室气体
D.气候冷暖干湿变化
3.下列现象中,与该环境问题有关的是(  )
①天山博格达峰雪线下降 ②东海出现南海的鱼种
③华北地区树枝提前发芽 ④灾害性天气频繁出现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4.材料反映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可以采用下列对策缓解的是(  )
①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 ②大面积植树造林 ③发展技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④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2022·黑龙江·嫩江市高级中学高二阶段练习)国务院已正式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自然资源丰富,具有发展蓝色经济得天独厚的优势。回答下列各题。
5.黄河三角洲的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土地资源 B.海洋生物资源 C.淡水资源 D.油气资源
6.下列保护和利用黄河三角洲的荒地和滩涂资源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大规模开垦沿海滩涂,扩大耕地面积
B.发展生态旅游业
C.适度发展养殖业,有序发展原盐业
D.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7.(2017·四川广安·高二阶段练习)下列叙述中,不属于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的原因是( )
A.产业结构不合理,低能耗的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明显滞后
B.工艺技术和设备落后,尤其是重点行业工艺落后所占比重较高
C.管理水平低,与节能密切相关的统计、计量、考核制度不完善,信息化水平低,损失浪费严重
D.我国能源资源品质差,热效率低
(2021·河北武强中学高二阶段练习)2021年下半年,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的“电煤荒”上了热搜。有专家认为,该现象与今年的双“拉尼娜”(指秘鲁寒流异常低温)有关(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拉尼娜”强度大的年份( )
A.我国冬季气温明显上升 B.东亚冬季风减弱
C.印尼附近空气对流增强 D.东南信风减弱
9.从长远看,减少我国“电煤荒”的最佳措施是( )
A.增加电煤储备 B.扩大限电领域
C.优化产业结构 D.增加电煤进口
(2022·四川·阆中中学高二阶段练习)储能电站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措施之一,主要有抽水蓄能电站(在电力负荷低谷时抽水至上水库,高峰期再放水发电)和超大型电池组电站(将多余电能储存到蓄电池中,在电力短缺时放电使用)。下图示意抽水蓄能电站工作原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抽水蓄能电站“抽水”的时段最可能是( )
A.上午 B.下午 C.上半夜 D.下半夜
11.与超大型电池组电站相比,抽水蓄能电站( )
A.选址更灵活 B.使用寿命长
C.调节速度快 D.发展潜力大
12.我国西北地区风力发电区也建有蓄能电站,其目的主要是( )
A.减少风沙危害
B.减少水资源浪费
C.稳定电网运行
D.增加新能源供给
(2021·江西省余干县黄金埠中学高二阶段练习)图1是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开发利用示意图,图2是山西煤炭外运线路图,读图完成下题。
13.山西省构筑的三条产业链依赖本地的自然资源除煤炭外还有( )
A.水能 B.天然气 C.铝土矿 D.钢铁
14.山西省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明显成效是( )
①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②提高了煤炭的附加价值③促进当地的服务业发展④根本解决了交通运输的压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5.下列关于山西煤炭外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甲线运出的煤炭只能保证京津沪地区的能源需求
B.乙、丙铁路线分别是运煤铁路焦日线、神黄线
C.基本形成了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外运路网体系
D.建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从根本上解决了外运压力
二、综合题
16.(2022·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中高二期中)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当我们生病的时候,我们依赖自然环境去帮助我们恢复健康。多少年以来,人们从自然界中寻找治疗疾病的方法。植物为现代医药提供了有效的成分,比如制作阿司匹林的成分。顺势疗法的医药也是大量利用植物成分的。从金钱的角度看,可入药的植物的价值是无法估算的。世界上这些以植物作为基础的药物的总价值大约是6000亿美元。
然而,对可入药植物和动物的需求导致这些物种濒危,如传统药物用乌龟入药导致这个物种的极度衰落。
材料二:明朝的“药圣”李时珍在采药撰写《本草纲目》的时候,万万没有想到400年后的今天,许多名贵的中草药和动物药材已很难寻觅了,并且许多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减少、有毒成分增多。照此下去,中草药将不存在,中医将难以发展。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环境问题?
(2)产生这些问题的人为原因是什么?
(3)你认为应如何保护中草药资源?
17.(2022·浙江·万全综合高中高二期中)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A地区沙漠化的原因。
(2)说出近年来导致A周边地区常发生沙尘暴的气候原因。
(3)针对A周边地区常发沙尘暴的现象,请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18.(2022·辽宁·营口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以“绿色转型赋能未来”为主题的中国新能源高峰论坛在江苏盐城召开。盐城是我国海上风电发展最活跃的区域之一,目前已建成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居全国首位,成为名副其实的“海上风电第一城”和绿色能源城市。下图为江苏盐城市位置图及海上风电场景观图。
(1)推测盐城风电场发电机的发电量最大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2)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相比,分析盐城发展海上风电的优势条件。
19.(2022·河北·曹妃甸一中高三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我国大力开发太阳能等新能源。光伏电站利用太阳能发电,占地面积大。2019年,青海省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居全国首位。青海省西北部由于长期过度放牧,土地荒漠化严重。近年来,该区域内建设了多座大型光伏电站,电站建成后,其附近的荒漠逐渐更新为草地。如图示意青海省的太阳能(单位:kW·h/m2)分布及青海省西北部的光伏太阳能电站景观。
(1)与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相比,指出太阳能的主要优缺点。
(2)说明青海省西北部建设大型光伏发电站的优势自然条件。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期中考试 测试题(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湖南·衡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高二阶段练习)2012年3月14日新华网 南极半岛气温升高,暴雨骤增,已严重威胁企鹅繁殖,数以万计初生的阿德利企鹅因羽翼未成,被大雨淋倒,全身湿透,很快冻死。科学家认为,若暴雨天气持续,阿德利企鹅数目可能大减八成,甚至10年内绝种。据此回答下面四题。
1.材料中所述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酸雨
C.全球变暖 D.臭氧层空洞
2.材料中所述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火山喷发
B.地壳的抬升
C.人类活动释放出大量温室气体
D.气候冷暖干湿变化
3.下列现象中,与该环境问题有关的是(  )
①天山博格达峰雪线下降 ②东海出现南海的鱼种
③华北地区树枝提前发芽 ④灾害性天气频繁出现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4.材料反映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可以采用下列对策缓解的是(  )
①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 ②大面积植树造林 ③发展技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④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答案】1.C 2.C 3.A 4.D
【分析】1.根据材料中提到南极半岛气温升高,暴雨骤增,可知该问题主要与气温升高有关,环境问题应该为全球气候变暖。故答案选C。
2.本题主要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全球气候变暖,原因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与火山喷发、地壳的抬升关系不大,气候冷暖干湿变化属于自然原因,影响较小,最主要的因素是人类活动释放的温室气体。故答案C。
3.本题主要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全球变暖会使高山冰川融化,从而使天山博格达峰雪线升高而不是降低,①错误;会使东海的水温升高而出现南海的鱼种,②对;使华北地区的温度升高而导致树木的生长期提前,③对;还会导致洪涝、干旱等灾害的增加,④对,因此②③④正确,故答案选A。
4.本题主要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因而一方面要改变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燃料利用率,另一方面要植树造林,加快对过多的二氧化碳的吸收。因此①②③④都正确,故答案D。
【点睛】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及预防措施
一.原因 :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有两方面:(1)大量燃烧煤炭、天然气等含碳燃料产生大量温室 气体;(2)肆意砍伐原始森林,使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
二.危害: (1)生态方面 气候变暖对生态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方面全球变暖影响了生物发育生长及生育;另一方面全球变暖影响甚至破坏了生物链、食品链,这可能导致某些物种的灭绝,从而带来严重的自然恶果。近些年来,无数的动物、植物已经灭绝,而且还有很多物种濒临死亡。 气候变暖对环境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比如干旱、虫灾、洪水、雪灾等。 (2)气候方面 降水分布也发生了变化。大陆地区尤其是中高纬地区降水增加,非洲等一些地区降水减少。有些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的出现频率与强度增加(来自新浪网)。(3)海洋方面 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海洋中蒸发的水蒸气量大幅度提高,从而导致空气密度吸收更多的热量,进而加剧了全球变暖现象。另外,由于海洋中浮游生物群落又向大气层中释放了过量的二氧化碳,而这些二氧化碳又因为森林的减少,而得不到吸收,所以导致了生态系统中二氧化碳的恶性循环。此外全球去后变暖会导致冰川融化,引起海平面升高,这对世界众多的沿海城市来说,无疑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 (4)农业方面 全球变暖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有利有弊。其一,全球气温变化直接影响全球的水循环,使某些地区出现旱灾或洪灾,导致农作物减产,且温度过高也不利于种子生长。其二,降雨量增加尤其在偏旱地区会积极促进农作物生长。全球变暖伴随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也会促进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提高产量。但是,温度的过度升高,岁大部分农作物来说,不是一件好事。 (5)人体健康 ①全球变暖将直接导致很多地区夏天出现超高温,这显然会大大提升很多疾病(特别是传染病)的死亡率 ,而且过高气温,也不利于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②全球变暖导致臭氧浓度增加,低空中的臭氧是非常危险的污染物,会破坏肺部组织,引发哮喘,更为可怕的是,臭氧的增加会导致各种癌症的病发率。③全球变暖会在不同地区造成不同的自然灾害,直接导致粮食减产,也使当地居民遭受饥饿和营养不良的威胁,同时会加速某些靠水传播的病毒的扩散速率,如脑炎、痢疾、高烧等。
三.预防措施措施的制定必须得根据产生的原因,所以,预防措施当从减少含碳化合物的燃烧和保护森林两方面做起。 第一,我们必须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措施便是减少含碳化合物的燃烧,大力研究并使用新型能源,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的使用,这样就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这必将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第二,森林俗称是地球的肺,所以第二项措施是大力保护森林,禁止滥砍滥伐,大力倡导植树造林,增加人工造林的覆盖率。 第三,其它的方法,例如,净化空气,通过化学的手段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以此法来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第四,一切的措施方法都必须以国家的政策为基础,在政府方面,国家应该制定并完善一些规章制度,提高公民意识。 第五,气候变暖已不再是某个国家的事,这是全人类共同的话题,世界各国都必须团结起来,联合起来,共同治理全球变暖这一刻不容缓的大灾难。
(2022·黑龙江·嫩江市高级中学高二阶段练习)国务院已正式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自然资源丰富,具有发展蓝色经济得天独厚的优势。回答下列各题。
5.黄河三角洲的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土地资源 B.海洋生物资源 C.淡水资源 D.油气资源
6.下列保护和利用黄河三角洲的荒地和滩涂资源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大规模开垦沿海滩涂,扩大耕地面积
B.发展生态旅游业
C.适度发展养殖业,有序发展原盐业
D.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答案】5.D 6.A
【解析】5.土地资源、海洋生物资源和淡水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而油气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D符合题意。
6.大规模开垦沿海滩涂,扩大耕地面积,会导致黄河三角洲湿地面积减少,生态环境破坏,不利于保护和利用黄河三角洲的荒地和滩涂资源,A符合题意。发展生态旅游业、适度发展养殖业、有序发展原盐业及其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有利于保护和利用黄河三角洲的荒地和滩涂资源。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7.(2017·四川广安·高二阶段练习)下列叙述中,不属于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的原因是( )
A.产业结构不合理,低能耗的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明显滞后
B.工艺技术和设备落后,尤其是重点行业工艺落后所占比重较高
C.管理水平低,与节能密切相关的统计、计量、考核制度不完善,信息化水平低,损失浪费严重
D.我国能源资源品质差,热效率低
【答案】D
【详解】能源利用效率与技术、管理水平、产业结构密切相关,与能源资源品质关系不大,所以答案选D,ABC都属于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的原因。
【点睛】
(2021·河北武强中学高二阶段练习)2021年下半年,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的“电煤荒”上了热搜。有专家认为,该现象与今年的双“拉尼娜”(指秘鲁寒流异常低温)有关(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拉尼娜”强度大的年份( )
A.我国冬季气温明显上升 B.东亚冬季风减弱
C.印尼附近空气对流增强 D.东南信风减弱
9.从长远看,减少我国“电煤荒”的最佳措施是( )
A.增加电煤储备 B.扩大限电领域
C.优化产业结构 D.增加电煤进口
【答案】8.C 9.C
【解析】8.“拉尼娜”现象出现时,赤道附近的东太平洋海域海水异常变冷,导致西太平洋海域水温异常增温,空气对流增强,C正确;拉尼娜现象出现时,东南信风增强,东亚冬季风增强,我国冬季气温下降,ABD错误。所以选C。
9.“电煤荒”的出现与煤炭的供需矛盾有关;从长远看,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减少高耗能产业可大大降低电煤的需求量,更符合当前我国的国情,C正确。增加电煤储备可以短时间缓解我国“电煤荒”,但是不利于长期可持续发展,A错误;扩大限电领域会影响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B错误;增加电煤出口,会加剧我国“电煤荒”,D错误。所以选C。
【点睛】受煤炭需求大幅增加、冬季用煤高峰提前、恶劣天气影响等因素,部分区域电厂又现“煤荒”,一些机组停运、电网拉闸限电,群众生产生活受到影响。
(2022·四川·阆中中学高二阶段练习)储能电站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措施之一,主要有抽水蓄能电站(在电力负荷低谷时抽水至上水库,高峰期再放水发电)和超大型电池组电站(将多余电能储存到蓄电池中,在电力短缺时放电使用)。下图示意抽水蓄能电站工作原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抽水蓄能电站“抽水”的时段最可能是( )
A.上午 B.下午 C.上半夜 D.下半夜
11.与超大型电池组电站相比,抽水蓄能电站( )
A.选址更灵活 B.使用寿命长
C.调节速度快 D.发展潜力大
12.我国西北地区风力发电区也建有蓄能电站,其目的主要是( )
A.减少风沙危害
B.减少水资源浪费
C.稳定电网运行
D.增加新能源供给
【答案】10.D 11.B 12.C
【解析】10.从材料可以看到“在电力负荷低谷时抽水至上水库,高峰期再放水发电”,根据抽水蓄能电站工作原理推测,该电站发电时期为用电量高峰时期,而在用电较少的时期,将部分电能用于抽水,因此把下水库的水用泵抽到上水库的时间主要集中在用电量较少的后半夜,上午、下午和上半夜用电需求较大,D选项正确,A、B、C选项错误。故选D。
11.抽水蓄能电站是在电力负荷低谷时抽水至上水库,高峰期再放水发电,超大型电池组电站是将多余电能储存到蓄电池中,在电力短缺时放电使用,抽水蓄能电站选址对自然环境要求高,电池储能电站选址对自然条件要求不高,选址灵活,A选项错误。电池寿命较短,与电池储能电站相比,抽水蓄能电站使用寿命长,B选项正确。电池储能电站可直接放电,其调节速度更快,C选项错误。大型电池储能电站将多余电能储存到蓄电池中,其布局更为灵活,应用更为方便,抽水蓄能电站要建立在河流之上,相比较而言,超大型电池组电站发展潜力更大,D选项错误。故选B。
12.近几年,我国在西北地区规划建设多座蓄能电站,主要因为西北地区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发展快,但太阳能、风能发电量不稳定,为了稳定电网运行,所以建蓄能电站,供发电低峰期使用,C选项正确。蓄能电站并不能减少风沙危害,也不能减少水资源浪费,A、B选项错误。西北地区太阳能、风能丰富,蓄能电站是发电多余时储蓄电能,并非增加新能源,D选项错误。故选C。
【点睛】我国西北地区晴天多、降水稀少,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但太阳能、风能是一种随机性、间歇性的能源,太阳能电场、风电场不能提供持续稳定的功率,发电稳定性和连续性较差,这就给风电并网后电力系统实时平衡、保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巨大挑战,同时风电的运行方式必将受到电力系统负荷需求的诸多限制。蓄能电站具有启动灵活的优点,可以很好地缓解电力系统的不稳定性。
(2021·江西省余干县黄金埠中学高二阶段练习)图1是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开发利用示意图,图2是山西煤炭外运线路图,读图完成下题。
13.山西省构筑的三条产业链依赖本地的自然资源除煤炭外还有( )
A.水能 B.天然气 C.铝土矿 D.钢铁
14.山西省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明显成效是( )
①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②提高了煤炭的附加价值③促进当地的服务业发展④根本解决了交通运输的压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5.下列关于山西煤炭外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甲线运出的煤炭只能保证京津沪地区的能源需求
B.乙、丙铁路线分别是运煤铁路焦日线、神黄线
C.基本形成了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外运路网体系
D.建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从根本上解决了外运压力
【答案】13.C 14.A 15.C
【解析】13.读图可知,山西省构筑的三条产业链中有煤炭、铁矿、铝土矿开采,因此依赖的自然资源还有铝土矿,C 正确,排除ABD。故选C。
14.通过对对煤炭气化液化、焦化等多途径利用,减少了煤炭燃烧数量,并通过推广清洁燃烧技术和去硫技术,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① 正确;通过煤炭资源的深加工和产业链延长(煤炭开采后用于坑口发电、炼铁、焦化、气化液化等多条产业链),使产品结构多元化,提高了煤炭的附加价值,②正确;从多条产业链发展看,产业重心仍然是在工业方面,没有显示出促进服务业发展,③错误;虽然煤外运压力有所减小,但其他货物(如铝制品、水泥、钢材等)运输量明显增加,因此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并不能从根本解决了交通运输的压力,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正确,A 正确,排除BCD。故选A。
15.甲线为大秦线,除供煤炭给京津,还可以将晋煤输往秦皇岛,通过海运可运往东南沿海等其他地区,A错误;根据所学,图中乙为神黄线,丙为焦日线,B 错误;读图并根据所学,可知山西基本形成了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外运路网体系,C 正确;建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只能缓解晋煤外运的压力,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外运压力,D 错误。故选C 。
【点睛】2018年山西省经信委发布《山西省煤炭资源综合利用规划》。《规划》提出,在开展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方面,促进煤矸石、粉煤灰、矿井水、煤层气等煤炭及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煤炭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到2020年,全省煤矸石、粉煤灰综合利用量达到1.2亿吨,全省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全省原煤入洗率达到80%,洗煤废水闭路循环率100%,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量133亿立方米、利用量85亿立方米。矿井水和生活污水处置率达到100%,矿井水综合利用率达到90%,力争实现30%的绿色矿山建设目标。
二、综合题
16.(2022·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中高二期中)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当我们生病的时候,我们依赖自然环境去帮助我们恢复健康。多少年以来,人们从自然界中寻找治疗疾病的方法。植物为现代医药提供了有效的成分,比如制作阿司匹林的成分。顺势疗法的医药也是大量利用植物成分的。从金钱的角度看,可入药的植物的价值是无法估算的。世界上这些以植物作为基础的药物的总价值大约是6000亿美元。
然而,对可入药植物和动物的需求导致这些物种濒危,如传统药物用乌龟入药导致这个物种的极度衰落。
材料二:明朝的“药圣”李时珍在采药撰写《本草纲目》的时候,万万没有想到400年后的今天,许多名贵的中草药和动物药材已很难寻觅了,并且许多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减少、有毒成分增多。照此下去,中草药将不存在,中医将难以发展。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环境问题?
(2)产生这些问题的人为原因是什么?
(3)你认为应如何保护中草药资源?
【答案】(1)动植物资源被破坏;环境污染严重、药物被污染。
(2)大肆捕杀野生动物和过度采集天然药材;大量施用化肥、农药,水土污染严重。
(3)保护中草药的原生环境;有计划地开采中草药资源。
【分析】本题选择以动植物资源为人类提供药物,但近年来动植物药材难以寻找到,有害成分增多为背景,设置3道小题,主要设计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调用与拓展能力,渗透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1)通过材料二可知产生的环境问题是“许多名贵的中草药和动物药材已很难寻觅了”,动植物资源所处的自然环境被破坏,动植物资源减少;“药材的有效成分减少、有毒成分增多”,动植物资源所处的环境受到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环境污染严重。
(2)通过产生的环境问题思考回答人为原因,“动植物资源减少、被破坏”是因为人类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大肆捕杀野生动物,过渡开采天然药材,造成动植物资源锐减;“环境污染严重、药物有毒有害成分增多”是因为,人类大量的施用化肥、农药,造成水土污染,排放有毒有害气体,造成空气污染等。
(3)保护中草药资源可以借鉴保护森林的思路,首先,保护中草药的原生环境,减少原生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接着,有计划的开采中草药资源,做到可持续发展;最后,对于适宜的中草药采用人工种植栽培的方式,减少自然开采。
17.(2022·浙江·万全综合高中高二期中)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A地区沙漠化的原因。
(2)说出近年来导致A周边地区常发生沙尘暴的气候原因。
(3)针对A周边地区常发沙尘暴的现象,请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答案】(1)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植被稀疏,地表多疏松沉积物;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垦殖;过度樵采;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2)气候干旱,降水少;春季风力强。
(3)合理放牧;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分析】(1)A地区位于我国内蒙古高原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风力作用强,生态系统脆弱。再加上该地区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等人为因素,使得植被破坏严重,导致该地区土地荒漠化。
(2)沙尘暴多发生在春季,在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降水少,气候干燥,多大风天气,容易出现沙尘暴天气。
(3)在干旱地区,沙漠的边缘,防治沙尘暴的出现,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加强环境的保护。恢复植被,加强防止沙尘暴的生物防护体系。根据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制定防灾、抗灾、救灾规划,积极推广各种减灾技术,并建设一批示范工程。控制人口增长,减轻人为因素对土地的压力。加强科普宣传,提高人们环境保护意识。在沙漠地区种植适宜沙漠干旱地区生长的植物。在沙漠边缘种植耐旱品种的低矮灌木和小乔木。
【点睛】沙尘暴的形成需要沙尘物质、大风以及不稳定的空气状态等三个必要条件。由于冬春季节干旱地区的降水量普遍很少。并且地表异常干燥松散,抗风蚀能力也非常弱。所以在有大风刮过时,就会将大量沙尘卷入空中,形成沙尘暴天气。
18.(2022·辽宁·营口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以“绿色转型赋能未来”为主题的中国新能源高峰论坛在江苏盐城召开。盐城是我国海上风电发展最活跃的区域之一,目前已建成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居全国首位,成为名副其实的“海上风电第一城”和绿色能源城市。下图为江苏盐城市位置图及海上风电场景观图。
(1)推测盐城风电场发电机的发电量最大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2)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相比,分析盐城发展海上风电的优势条件。
【答案】(1)夏季;盐城属于季风气候,夏季风为东南季风;风从海上吹来,摩擦力小,风力强。
(2)具有广阔的滩涂等海洋空间布局风电场,不占用土地;东南沿海接近东部消费市场,输电距离较近,输电成本较低;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电力需求量大,市场规模大。
【分析】本大题以盐城风电开发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气候、发展风电的优势区位条件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1)读图可知,盐城濒临黄海,夏季盛行东南季风且风力较大。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离冬季风源地较远,因此该地冬季风较弱;近地面风考虑摩擦力对风力的影响,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摩擦力小,风力强。因此夏季风力发电量最大。
(2)根据题干分析,盐城海岸线较长,适合布局风电场的滩涂和浅海面积大,占用土地资源较少,土地成本较低;与西北内陆地区相比,盐城风电距离东部消费市场较近,输电距离短、成本低;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对电力需求量大,市场规模大。而且海上风沙少,对风轮摩擦损害小。
19.(2022·河北·曹妃甸一中高三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我国大力开发太阳能等新能源。光伏电站利用太阳能发电,占地面积大。2019年,青海省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居全国首位。青海省西北部由于长期过度放牧,土地荒漠化严重。近年来,该区域内建设了多座大型光伏电站,电站建成后,其附近的荒漠逐渐更新为草地。如图示意青海省的太阳能(单位:kW·h/m2)分布及青海省西北部的光伏太阳能电站景观。
(1)与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相比,指出太阳能的主要优缺点。
(2)说明青海省西北部建设大型光伏发电站的优势自然条件。
【答案】(1)优点:清洁、可再生;缺点:受天气、昼夜交替等因素制约,能源不稳定。
(2)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太阳能资源丰富;沙漠、戈壁和盐碱地广布,未利用的土地面积广。
【分析】本题以青海省的太阳能分布及青海省西北部光伏太阳能电站景观为材料,涉及太阳能资源的优缺点、太阳能资源开发的区位条件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1)优点: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碳氧化物,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同时化石燃料其更新速度较慢,属非可再生资源;而太阳能是将太阳辐射转化成能量,其能量在转化过程中,对环境污染较小,属清洁能源,太阳能更新速度快,属可再生能源。缺点:太阳能主要是太阳辐射转化的能量,因此受昼夜更替现象影响较大,只有在白天能够产生能量,夜间不能发电;同时受天气因素影响较大,阴雨天气、云层较厚时发电量有限,太阳能发电并不稳定。
(2)青海省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上,整体地势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阴雨天少,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从材料可以看到青海省西北部,其戈壁、盐碱地众多,大量未利用、未开发的土地面积较多,便于大型光伏发电站修建,其建设土地成本低,建设面积广。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