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专题训练:化学反应图像分析【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专题训练:化学反应图像分析【word,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3-13 19:54: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化学反应图像分析
1.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不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下列能正确反映该过程的是(  )
2. 向盛有一定量氧化铁粉末的烧杯中不断加入稀盐酸,烧杯中相关量的变化与图像相符的是(  )
3. 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
第3题图
A. 向pH为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
B. 向一定质量二氧化锰固体中加一定质量过氧化氢溶液
C. 温度不变,向一定质量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
D. 向一定质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4.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第4题图
A. 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钙溶液
B. 向等质量的铝、锌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等浓度稀盐酸
C. 完全分解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
D. 一定量的镁在过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
5. 在下列实验中,试管内固体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符合图示的是(  )
第5题图
A. 给装有木炭和氧化铁粉末的试管加强热
B. 往装有锌粒的试管里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C. 往装有氯化铁溶液的试管里逐滴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 一定量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6. 向盛有HCl和CuCl2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在该过程中,下列4个图像能正确反映烧杯内物质的某些物理量变化趋势的是(  )
第6题图
A. ①③  B. ①②④  C. ②④  D. ①②③
7. 氧化铜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时,容器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7题图
A. 该实验是将氧化铜逐渐加入稀盐酸中
B. n点和m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质量不相等
C. n点和m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相同
D. 该曲线不能反映溶液中溶剂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8. 向稀盐酸中加入碳酸氢钠粉末,Y随碳酸氢钠的加入质量变化如图所示。则Y表示的量可能是(  )
第8题图
A. 溶液的质量 B. 水的质量
C. 气体的质量 D. 溶液中氯元素的质量
9. 向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的溶液中加入生石灰。其反应过程中pH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第9题图
A. 取b点溶液加入碳酸钠,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B. 可用无色酚酞溶液鉴别a点溶液和c点溶液
C. 随着生石灰的不断加入,溶液中可能会有固体析出
D. 纵坐标也可以换成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
10. 常温下,向烧杯内的甲物质中加入乙物质至过量。若x轴表示加入乙物质的质量,则下列选项与图像不相符的是(  )
第10题图
选项 甲物质 乙物质 y轴的意义
A 稀盐酸和硫酸钠 氢氧化钡 生成沉淀的质量
B 水 硝酸钾 溶质的质量分数
C 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溶液 氧气的质量
D 铝 稀硫酸 溶液中铝元素的质量
11. 一定质量的碳酸钙高温分解,某些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横坐标表示受热时间,根据图像判断,纵坐标y可能表示(  )
第11题图
①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②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③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
④固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A. ①②    B. 只有③
C. ②④    D. ③④
12.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关系的是(  )
第12题图
A. 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逐渐加入一定量的生石灰
B. 向装有未打磨的铝片的试管中逐渐加入稀盐酸
C. 向一定量的Ba(NO3)2溶液中逐渐加入稀硫酸
D.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逐渐加入NaOH溶液
13. 向一定量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加入锌粉的质量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13题图
A. a点所得固体为银和铁
B. b点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银、硝酸亚铁和硝酸锌
C. c点所得固体为银、铁和锌
D. d点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锌
14. 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第14题图
A. c代表氧气
B. t2时刻,O2开始产生
C. t1时刻,KMnO4开始分解
D. 起催化作用物质的质量一直保持不变
15. 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至过量,该溶液中依次发生的反应如下:
①Na2CO3+HCl=== NaHCO3+NaCl;②NaHCO3+HCl=== NaCl+H2O+CO2↑,向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所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与所加盐酸的质量图像关系正确的是(  )
16. 将铜粉和铁粉的混合物m g放入烧杯中,向烧杯中不断加入FeCl3溶液,测得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入FeCl3溶液体积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小资料】铁和铜都能与FeCl3溶液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FeCl3=== 3FeCl2;Cu+2FeCl3=== 2FeCl2+CuCl2
第16题图
A. FeCl3与Cu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铜粉和铁粉的混合物中,铁粉的质量为(m-n) g
C. N点对应的溶液中一定只含Fe2+、Cu2+
D. 当加入V1 mL FeCl3溶液时,Cu恰好完全反应
17. 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的四个变化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第17题图
A. 加热一定量的碳酸氢钠粉末
B. 向一定量的氯化钙溶液中滴加纯碱溶液
C. 形状不同的等质量的碳酸钙分别与足量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D. 向一定量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参考答案及解析
1. B
2. A 【解析】反应前烧杯中有固体氧化铁粉末,加入稀盐酸后,发生反应Fe2O3+6HCl=== 2FeCl3+3H2O,溶液中铁元素的质量由0逐渐增大,待氧化铁完全反应后,溶液中铁元素的质量不再增加,A正确;反应中烧杯里剩余固体的质量由大到小,待氧化铁完全反应后,固体质量为0,B不正确;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溶液的质量逐渐增大,在氧化铁完全反应前,由于加入的是稀盐酸,生成的是氯化铁溶液,所以溶液质量增大的幅度要大,待氧化铁完全反应后,溶液增加的质量仅仅是稀盐酸的质量,溶液质量增加的幅度不如原来大,C不正确;在氧化铁完全反应前,溶剂增加的质量有两部分,一是稀盐酸中水的质量,二是生成水的质量,而待氧化铁完全反应后,溶剂增加的质量仅仅是稀盐酸中水的质量,比之前增加的幅度小,不会与原来增加的幅度相同,D不正确。
3. D 【解析】NaOH溶液的pH大于7,加水稀释后,溶液的pH减小,但不会小于或等于7,A错误;向一定质量的MnO2固体中加入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在该反应中MnO2是催化剂,质量不会改变,B错误;一定温度时向一定质量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氧化钙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水被消耗,溶剂质量减小,而且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氢氧化钙会析出,溶液质量不断减小,C错误;向一定质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NaOH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开始时不生成沉淀,硫酸消耗完后,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沉淀的质量先是零,且起点在原点之后,然后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D正确。
4. D 【解析】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钙溶液,开始时,溶液pH小于7,随着氢氧化钙溶液的加入,pH逐渐增大,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7,氢氧化钙溶液过量时pH大于7,A错误;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中的氢元素全部来自酸,刚开始反应时金属足量,铝和锌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根据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中铝、氯化氢和氢气的质量比为18∶73∶2,根据锌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中锌、氯化氢和氢气的质量比为65∶73∶2,因此等质量的铝、锌分别与足量的等浓度稀盐酸反应,锌最终产生氢气的质量小于铝,B错误;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不加二氧化锰和加二氧化锰的不同点是反应速率快慢,但最终产生氧气的质量相等,C错误;一定量的镁在过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氧气有剩余,且反应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氧气和镁的质量总和,D正确。
5. A
6. B 【解析】向HCl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NaOH溶液,NaOH先与HCl发生反应,不会出现沉淀,当HCl反应完时,NaOH与CuCl2反应生成Cu(OH)2沉淀,当CuCl2反应完后,沉淀质量不再发生变化,①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②正确;混合溶液中的溶质有HCl和CuCl2,开始溶质质量不为0,发生中和反应时HCl与NaOH反应生成NaCl和H2O,溶质质量增加;当氢氧化钠溶液与CuCl2反应时,生成NaCl和Cu(OH)2沉淀,溶质质量减少,③错误;由于原混合溶液中存在一定量的水,故起点大于0,发生中和反应时,加入的NaOH溶液中有水,反应又生成了水,故水的质量会不断增加,当氢氧化钠溶液与CuCl2反应时,加入的NaOH溶液中有水,故水的质量继续增加,但增加的幅度没有开始大,④正确,故选B。
7. C 【解析】图中溶液总质量从零开始,说明该实验是将稀盐酸加入氧化铜中,A错误;图中n点时加入的稀盐酸与氧化铜恰好完全反应,m点是之后继续滴加稀盐酸使溶液质量增大,n、m点中的铜元素的质量相等,都等于氧化铜中铜元素的质量,B错误;n点对应的溶液是氯化铜溶液,蒸发结晶得到的是氯化铜晶体,m点对应的溶液是氯化铜和盐酸的混合溶液,m点对应的溶液蒸发结晶过程中随着水分的蒸发,氯化氢挥发而被除去,得到的也是氯化铜晶体,C正确;将稀盐酸加入氧化铜中,溶液中溶剂质量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当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继续滴加稀盐酸,溶剂质量继续增大,但幅度减小,该曲线能反映溶液中溶剂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D错误。
8. A 【解析】向稀盐酸中加入碳酸氢钠粉末,根据化学方程式NaHCO3 + HCl === NaCl + H2O + CO2↑,每加入84份质量的碳酸氢钠,会有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逸出,溶液增加40份质量;至稀盐酸完全反应,则加入的过量碳酸氢钠溶于水中,溶液质量增加且增加幅度变大,待溶液达到饱和后溶液质量不再变化,A正确;稀盐酸中含有水,加入碳酸氢钠后有水生成,水的质量增加,待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完全反应后,水的质量不再变化,B不正确;碳酸氢钠加入稀盐酸中立即有气体生成,且起点为零,C不正确;加入碳酸氢钠前,氯元素的质量即稀盐酸中氯元素的质量,而反应中氯元素的质量一直没有变化,D不正确。
9. D 【解析】b点溶液pH=7,说明溶液中只含有氯化钙,加入碳酸钠会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A正确;c点溶液pH>7,可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a点溶液pH<7,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B正确;开始时溶液呈酸性,随着生石灰的加入,过量的稀盐酸与氧化钙反应,当溶液中盐酸完全反应后,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达到饱和后会有固体析出,C正确;纵坐标如果换成氯化钙的质量,由图示曲线可知初始溶液中稀盐酸过量,氯化钙的质量随生石灰的加入先增大,后不变,D不正确。
10. C 【解析】稀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一加入氢氧化钡就开始产生沉淀,沉淀从0开始,完全反应后沉淀质量不变,A正确;常温下向水中加入硝酸钾,溶质质量分数从0开始增大,当溶液达到饱和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B正确;过氧化氢溶液加入二氧化锰中,产生的氧气从0开始增加,随着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增加,氧气质量不断增加,C错误;铝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向铝中不断加入稀硫酸,即刻发生反应,溶液中铝元素的质量逐渐增大,当铝完全反应后,溶液中铝元素的质量不变,D正确。
11. B 【解析】碳酸钙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8%,氧化钙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29%,随着温度升高,一段时间后碳酸钙开始分解,固体成分由碳酸钙变为碳酸钙和氧化钙的混合物,最终全部变为氧化钙,在这个过程中固体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减小,直至反应结束后保持不变,①错误;从开始加热到碳酸钙开始分解这段时间没有二氧化碳生成,②错误;碳酸钙中钙元素质量分数为40%,氧化钙中钙元素质量分数约为71%,碳酸钙开始分解前,固体中钙元素质量分数为40%,随着碳酸钙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固体中钙元素质量分数逐渐增大,至全部分解后钙元素质量分数增大至71%并保持不变,③正确;碳酸钙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12%,氧化钙中不含碳元素,随着反应进行,固体中碳元素质量分数逐渐减小,直至反应结束变为零,④错误;故选B。
12. B
13. D 【解析】向一定量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硝酸银反应完全后,锌再与硝酸亚铁反应,a点是锌与部分硝酸银溶液反应,锌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所以所得固体只有银,A错误;b点是硝酸银溶液与锌恰好完全反应,所以溶液中含有未反应的硝酸亚铁和反应生成的硝酸锌,不含硝酸银,B错误;c点是锌与硝酸亚铁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所得固体是置换出来的铁和银,不存在锌,C错误;d点表示加入的锌粉过量,所以硝酸银、硝酸亚铁都完全反应,溶质只有硝酸锌,D正确。
14. C 【解析】高锰酸钾是少量且比氯酸钾易分解,所以b代表高锰酸钾的质量变化,t1时刻高锰酸钾开始分解产生氧气;a代表氯酸钾的质量变化,c是氯酸钾开始分解时同时产生的产物,所以c是氯化钾;反应中起催化作用的物质是二氧化锰,随着高锰酸钾的分解,二氧化锰的质量先增加后不变,故选C。
15. C
16. B 【解析】氯化铁与铜发生的化学反应生成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A错误;由图中曲线变化趋势可知,mM段比MN段的下降趋势要慢,即铁先与氯化铁发生反应,当加入V1 mL氯化铁溶液时,铁恰好反应完全,可得混合物中铁粉的质量为(m-n)g,B正确、D错误;N点时剩余固体质量为0,铜和铁恰好与氯化铁完全反应,因此溶液中一定含有Fe2+、Cu2+、Cl-,C错误。
17. B 【解析】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前后各元素种类、质量不变,反应前氧元素存在于碳酸氢钠固体中,反应后碳酸钠固体、水、二氧化碳中均含有氧元素,因此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中氧元素质量逐渐减小,但不会减少至零,A错误;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最初反应时,溶液的pH=7,当碳酸钠溶液过量后,溶液的pH>7,B正确;等质量的碳酸钙与足量同浓度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相等,由于粉末状碳酸钙与稀盐酸的接触面积最大,因此粉末状碳酸钙与稀盐酸的反应速率最快,C错误;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钙溶液中存在碳酸钙,向其中加入稀盐酸,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因此最初加入稀盐酸时没有气体产生,曲线的起点不在原点处,D错误。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