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气及氮的固定
一.教学目标 1.1素养目标: 1.通过了解自然界中与生命相关的氮循环,建立元素守恒观念,体会化学与自然的密切联系。 2.通过对人工固氮路径的探究,了解氨、铵盐、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质,认识并实现氮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构建物质转化的一般思路。 3.能够理解氮的固定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明确合成氨工业对社会发展的价值。 1.2知识目标: 1.通过分析氮的原子结构,推断含氮物质化学性质及其特性,理解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2.氮气与氮的固定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氮气的化学性质、氮的固定 难点:氮气的氧化性与还原性
知识探究与落实思路及设计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课前准备:预习氮气与氮的固定,结合之前已经掌握的非金属元素的学习方法,对氮及其化合物展开学习。 导入新课:谚语“雷雨发庄稼”的原因是什么? 【视频展示】科普“雷雨发庄稼” 新知学习: 氮元素的“位—构—性” 位置:氮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第ⅤA族 结构:氮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最外层有5个电子 性质:既不容易得到3个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一般通过共用电子对与其他原子相互结合构成物质。 自然界中氮元素的存在形式 1.游离态:N2,大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 2.化合态:动植物体内、土壤和水体中 三、氮气物理性质 (1)视频介绍,了解氮气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与空气接近,难溶于水 用途:氮气用途广泛,工业上,氮气是制硝酸、含氮化合物和氮肥的重要原料,含氮化合物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氮气还用作保护气,在医学上,液氮常用于医疗麻醉。 四、氮气化学性质 1.结构。电子式: 结构式: 氮氮三键键能大,分子结构稳定。所以N2的化学性质很稳定,难以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也无法被大多数生物体直接吸收。 化学性质 常温下,氮气不活泼,性质稳定。 在高温、放电、点燃等条件下能与H2、O2、Mg等发生化学反应。N2中氮元素为0价,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五、氮循环 概念:将大气中游离态的氮(即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叫做氮的固定。 分类:1.自然固氮:高能固氮、生物固氮 2.人工固氮:合成氨、仿生固氮 三、课堂小结: (1)氮原子的结构 (2)氮气的结构与性质 (3)氮的固定及分类 课堂练习 填写导学案 总结原因 阅读教材P11 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 归纳氮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阅读教材P11,了解氮气的结构,分析氮气化学性质稳定的原因。 观看氮气与镁反应的实验视频,书写化学方程式 阅读教材:自然界中的氮循环。了解氮的固定的概念,学习固氮的途径,了解氮的固定的作用及意义。 巩固、落实 请学生回答、点评 评价、归纳 板书 讲述 PPT展示 总结 引导学生书写氮气的电子式和结构式。请人上台展示。 板书 引导:1.氮气有哪些化学性质?2.书写化学方程式,并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分析反应 通过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从解决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兴趣,自然进入氮的固定学习。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