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值(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绝对值概念及表示方法;
2?使学生熟练掌握有理数绝对值的求法和有关的简单计算;
3?在绝对值概念形成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并注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正确理解绝对值的概念?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下列各数中:
+7,-2,,-8?3,0,+0?01,-,1,哪些是正数 哪些是负数 哪些是非负数
2?什么叫做数轴 画一条数轴,并在数轴上标出下列各数:
-3,4,0,3,-1?5,-4,,2?
3?问题2中有哪些数互为相反数 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一对有理数有什么特点
4?怎样表示一个数的相反数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绝对值概念
例1 两辆汽车,第一辆沿公路向东行驶了5千米,第二辆向西行驶了4千米,为了表示行驶的方向(规定向东为正)和所在位置,分别记作+5千米和-4千米?这样,利用有理数就可以明确表示每辆汽车在公路上的位置了?
我们知道,出租汽车是计程收费的,这时我们只需要考虑汽车行驶的距离,不需要考虑方向?当不考虑方向时,两辆汽车行驶的距离就可以记为5千米和4千米(在图上标出距离)?这里的5叫做+5的绝对值,4叫做-4的绝对值?
例2 两位徒工分别用卷尺测量一段1米长的钢管,由于测量工具使用不当或读数不准确,甲测得的结果是1?01米,乙侧得的结果是0?98米?甲测量的差额即多出的数记作+0?01米,乙测量的差额即减少的数记作-0?02米?
如果不计测量结果是多出或减少,只考虑测量误差,那么他们测量的误差分别是0?01和0?02?这里所说的测量误差也就是测量结果所多出来或减少了的数+0?01和-0?02和7-0?02的绝对值?
如果请有经验的老师傅进行测量,结果恰好是1米,我们用有理数来表示测量的误差,这个数就是0(也可以记作+0或-0),自然这个差额0的绝以值是0?
现在我们撇开例题的实际意义来研究有理数的绝对值,那么,有
+5的绝对值是5,在数轴上表示+5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是5;
-4的绝对值是4,在数轴上表示-4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是4;
+0?01的绝对值是0?01,在数轴上表示+0?01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是0?01;
-0?02的绝对值是0?02,在数轴上表示-0?02的点它到原点的距离是0?02;
0的绝对值是0,表明它到原点的距离是0?
一般地,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为了方便,我们用一种符号来表示一个数的绝对值?约定在一个数的两旁各画一条竖线来表示这个数的绝对值?如
+5的绝对值记作+5,显然有+5=5;
-0?02的绝对值记作-0?02,显然有-0?02=0?02;
0的绝对值记作0,也就是0=0?
a的绝对值记作a,(提醒学生a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或0?)
例3 利用数轴求5,3?2,7,-2,-7?1,-0?5的绝对值?
由例3学生自己归纳出: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0的绝对值是0?
这也是绝对值的代数定义?把绝对值的代数定义用数学符号语言如何表达
把文字叙述语言变换成数学符号语言,这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教师应帮助学生完成这一步?
1?用a表示一个数,如何表示a是正数,a是负数,a是0
由有理数大小比较可以知道:
a是正数:a>0;a是负数:a<0;a是0:a=0
2 怎样表示a的本身,a的相反数
a的本身是自然数还是a.a的相反数为-a.
现在可以把绝对值的代数定义表示成
如果a>0,那么=a;
如果a<0,那么=-a;
如果a=0,那么=0?
由绝对值的代数定义,我们可以很方便地求已知数的绝对值了?
例4 求8,-8,,-,0,6,-π,π-5的绝对值?
三、课堂练习
1?下列哪些数是正数
-2,,,,-,-(-2),-
2?在括号里填写适当的数:
=( ); =( ); -=( ); -=( ); =1, =0;
-=-2?
3?计算下列各题:
|-3|+|+5|;|-3|+|-5|;|+2|-|-2|;|-3|-|-2|;|-|×|-|;|-|÷|-2|;÷|-|。
四、小结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进一步理解绝对值的代数和几何意义?
五、作业
1?填空:
(1)+3的符号是_____,绝对值是______;
(2)-3的符号是_____,绝对值是______;
(3)- 的符号是____,绝对值是______;
(4)10?5的符号是_____,绝对值是______?
2?填空:
(1)符号是+号,绝对值是7的数是________;
(2)符号是-号,绝对值是7的数是________;
(3)符号是-号,绝对值是0?35的数是________;
(4)符号是+号,绝对值是1的数是________;
3?(1)绝对值是的数有几个 各是什么
(2)绝对值是0的数有几个 各是什么
(3)有没有绝对值是-2的数
4?计算:
(1)|-15|-|-6|; (2)|-0?24|+|-5?06|; (3)|-3|×|-2|;
(4)|+4|×|-5|; (3)|-12|÷|+2|; (6)|20|÷|-|?
5?填空:
(1)当a>0时,|2a|=________;
(2)当a>1时,|a-1|=________;
(3)当a<1时,|a-1|=________?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1?关于概念结构的理论,罗希提出的原型说(1975年)认为,概念主要以原型即它的最佳关例表达出来?一个数的绝对值实质上是该数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的数值?因此,我们选用了例1,它对于理解和形成绝对值概念是有益的?布尔纳提出了特征表说(1979年),他主张从个体所具有的共同重要特征来说明概念,所以,这里配合例1选用了例2,意图是突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增强学生对绝对值概念的感性认识,同时还能对零的绝对值给出一个比较自然的解释?
2?中学代数里,实数绝对值的形式定义是:aR,
|a|=
而利用数轴将表示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作为它的一种几何解释?实际上,它的几何意义反映了概念的本质,也可以作为绝对值的定义即实质定义?一般在同一知识系统中不宜出现同一对象的两种不同定义,为了避免证明等价性的麻烦,通常以形式化的表述作为定义,另一种表术作为辅助性的解释,这在逻辑上可带来方便,其不足之处是形式定义较难理解?
我们采用的办法是重点放在几何意义的理解上,最后再概括上升到形式定义上来?这样比较符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同时使得绝对值概念的非负性具有较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