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飞向蓝天的恐龙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飞向蓝天的恐龙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3 18:54: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飞向蓝天的恐龙 四年级语文下册 (部编版)含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1.bèn zhòng mò qī miáo huì péng zhàng chí dùn
( ) ( ) ( ) ( ) ( )
suì dào xíng tài sì zhī yǔ yì kāi pì
( ) ( ) ( ) ( ) ( )
ɡē zi kǒnɡ lónɡ tuō lí xīn xǐ ruò kuáng
( ) ( ) ( ) ( )
二、填空题
2.先填空,再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解释(填序号)。
“番”按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部;按音序查字法,应查_______。
“番”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遍, 次; ②种,样; ③称外国的或外族的。
“番邦”应选第( )种解释;“三番五次”应选第( )种解释。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 )的家族 ( )的鸽子 ( )的画卷
( )的恐龙 ( )的生活 ( )的鳞片
4.回忆课文《飞向蓝天的恐龙》,回答下列问题。
另一种关于飞行的推测: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的恐龙,在__________ 过程中学会了飞翔。
5.(1)鸟类和恐龙有亲缘关系。鸟类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用关联词合并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这一假说,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一直没有找到化石证据。句中的“_________”一词表示不是所有的恐龙,只是一部分;“_________”一词表示推测,在没有找到证据之前不能确定,这两个词语体现了文章语言的准确性。
6.《飞向蓝天的恐龙》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话概括)这句话在文中第_____自然段,这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了_______的作用,这个自然段的前面主要写________,后面主要写________,读长文时,抓住过渡的段落或语句能帮助我们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选择题
7.“科学家们希望能够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针对这句话,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①“这一历史进程”指恐龙家族中的一支学会飞翔、演化为鸟类的漫长历史过程。
②句中的“全面”说明科学家们已经对这一演变过程十分了解,但已经完全弄清楚。
③这句话是说科学家希望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深入探索,搜集更多资料,弄清楚演变的全过程。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8.下列没有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的一项是( )
A.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和狗一般大小。 B.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
C.这块草地差不多有两个足球场那么大。
9.根据课文内容,介绍恐龙演变成鸟类的过程要按这样的顺序:( )
①一些种类的恐龙学会了飞 ②一些猎食性恐龙发生变化 ③最终演变成鸟类
④其后代繁衍成庞大家族 ⑤第一种恐龙出现,和狗一般大小
A.⑤④②①③ B.⑤④②①③ C.⑤④②①③
10.填入下列句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走进科技馆,在我们眼前 的是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恐龙模型。②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化石 :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③辽西的发现向世人 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
A.显示 展示 展现 B.显示 展现 展示 C.展现 显示 展示
11.鸟类 和恐龙有亲缘关系, 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
A.不仅……而且 B.一面……一面 C.因为……所以
四、语言表达
12.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
(1)读这句话,提出你的疑问: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解决这个疑问。
(2)句中的加点词语______(能 不能)去掉,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用词的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一)
说到恐龙,人们往往想到凶猛的霸王龙或笨重、迟钝的马门溪龙;谈起鸟类,我们头脑中自然会浮现轻灵的鸽子或者五彩斑斓的孔雀。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但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13.短文中加点的“自然”的意思是( )
A.自然界 B.自然发展,不经人为干预 C.表示理所当然
14.联系短文理解句子。
“二者”指_________。“毫不相干”是_______,这段话主要想告诉我们_________。
15.短文中的冒号表示_______________。
16.反复朗读,体会两个句子的异同。
A.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B.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AB两句中,______句更好,因为_________________。
(二)
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林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①在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根据这一假说,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一直没有找到化石证据。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②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晴之笔。
17.下面对选段的概括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A.提出假说—找到证据—研究化石 B.研究化石—提出假说—找到证据
C.找到证据—提出假说—研究化石 D.研究化石—找到证据—提出假说
18.用“﹏﹏”画出研究者们欣喜若狂的原因。
19.根据句子②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这是一个比喻句,把科学家漫长的研究历程和取得的成果比作描绘的画卷。 ( )
(2)点睛之笔指最重要的一笔,它说明对恐龙和鸟类是否有亲缘关系的研究已经结束了。 ( )
20.句子①中加点的“可能”一词(能 不能)去掉,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片段中的“假说”是指( )
A.恐龙和鸟类骨骼结构相似 B.恐龙长有羽毛 C.鸟类起源于恐龙
22.结合上下文,我知道“欣喜若狂”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首次发现”“欣喜若狂”这些词读了让人_____、________。
23.选段中的“这一假说”是指什么?用“——”画出相关句子。
24.文中加点词“很可能”_______(能 不能)去掉,因为“很可能”表示这是一种推测,科学家们并没有找到确定的证据证明这一假说,这个词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笨重 末期 描绘 膨胀 迟钝 隧道 形态 四肢 羽翼 开辟 鸽子 恐龙 脱离 欣喜若狂
2.采 F ③ ①
3.庞大 活泼 美丽 凶猛 美好 金光闪闪
4.奔跑
5.鸟类和恐龙不但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一些 应该
6.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 3(三) 承上启下 关于恐龙变成鸟儿的推想 对恐龙演变过程的描述
7.C
8.B
9.C
10.C
11.A
12.两亿四千万年前的恐龙是怎样生活的 请教老师 不能 “大约”说明了世界上第一种恐龙出现的时间是科学家进行推测的大致时间,去掉后就变成肯定的了。因此不能去掉。 严谨性
13.C 14. 恐龙和鸟类 一点联系也没有 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15.提示了后面的内容。 16. B “一支”指恐龙的一个分支,用词更准确
17.B 18.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 19. √ × 20.不能 “可能”表示估计,说明当时还不能确定鸟类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这体现了科普文语言的准确性。
21.C 22. 欣喜得像发了狂,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自豪 兴奋 23.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24. 不能 严谨性 准确性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