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课标要求:
了解古代水陆交通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
认识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
交通与社会变迁
经济与社会生活
目录
一
二
三
四
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
交通与社会变迁
近代远洋运输
工业革命时代近代铁路运输
京杭大运河
法国米迪运河
交通一词最早可追溯至《易经》“天地交而万物通”之概念,是指人、物和信息在两地之间的往来、传递和输送,包括运输和通信两个方面。狭义的交通专指运输
陆路
水路
海路
邮路
水陆交通的变迁
运输
通信
概念解读
交通是人类社会交往的产物,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从中国传统社会交通发展与国家强盛的逻辑来看,交通发展与国家兴衰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对应性
——孙百亮《传统中国交通发展与国家兴衰的历史考察》
(1)原始人在自然界中习惯性的足迹就形成了“路”。
(2)人类转向定居生活后,以住地为中心的交通进一步发展。
(3)生产的发展推动了人工道路的铺设。
古代石板路
古罗马的交通道路—阿庇亚大道
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古代交通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人力运输
畜力运输
木撬(工具)
轮车
“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史记·夏本纪》
p69历史纵横 马的驯化
……新石器时代实现了对马的驯化。……家马最早驯化于距今5000年前后的中亚阿姆河和锡尔河地区,包括中国黄河流域在内的多个地区也较早完成了对马的驯化。
轮车
让人类运输方式实现了由滑动到滚动的飞跃,轮车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运载量和运送速度,对道路修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古代的交通工具
约公元前2500年的埃及海船·
旧石器时代的筏
木板船
新石器时代的原始船
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自主学习:
梳理古代中外水陆交通的成就。
中国 西方
陆路
水路
秦朝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
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
罗马帝国的道路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
汉朝丝绸之路贯通后,
成为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
唐朝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
元朝全国遍设驿站,
构成以大都为中心的驿路交通网
春秋时期已有运河
秦朝开凿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
沟通了中国南方和北方
元代京杭大运河为世界之最
法国开通迷迪运河开辟了避开直布罗陀海峡、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通道,是欧洲历史最悠久且目前仍在通航的运河之一
荷兰阿姆斯特丹建立的运河系统,是荷兰经济和文化繁荣的重要体现
中国
秦朝:驰道、直道、五尺道,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
直道
驰道
五尺道
五尺道
材料:(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 ——《汉书·贾山传》
秦朝直道
结合材料中的图文信息,分析秦朝交通所呈现的特点有哪些?有哪些影响?
特点:以都城为中心;分布广(全国);类型多样化;水陆并举
驰道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道”,始于秦朝。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第二年,就下令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驰道是皇帝的专用车道。
直道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阻止和防范北国匈奴贵族的侵扰,令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用两年时间修筑了南起陕西林光宫,北至今内蒙古包头九原郡的军事通道,秦直道是由咸阳通往北境阴山间最捷近的道路,大体南北相直,故称“直道”。
五尺道是中国战国时代修筑的一条连接中原、四川与云南的通道。秦国蜀郡太守李冰采用积薪烧岩的原始办法,开山凿岩,开通了此条道路。因路宽五尺,所以称为“五尺道”。
影响: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不同地区经贸往来。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发展。加重徭役负担,激化社会矛盾。
汉朝:开通了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丝绸之路
唐代: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
元代:在全国遍设驿站,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通向全国乃至境外的驿路交通网。
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新唐书》
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
—《元史·地理志》
驿道与驿站:
驿道,是古代中国设置驿站的通途大道。如著名的丝绸之路,古代的湖广驿道、南阳-襄阳驿道、青蒿驿道、梅关古驿道等。
古代驿道主要用于中央政府与地方的各种政务、经济、军事等公文信息传递、物资运输、军队调动、军队后勤补给和官员出差、调任与巡视,也是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进行政治上控制的重要手段。
驿站是沿驿道设立的负责官方接待、信息传递,道路管理和军队供给的机构。
(1)罗马帝国的道路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
古罗马的道路每隔一段距离就设有一个里程碑,一般设置在比较醒目的地方。碑身上有用拉丁文或希腊文刻写的碑文,上面记载着道路的名称,道路归属于那个城市管辖,该城与罗马城之间的距离沿路将要到达下一个城市的名称和距离,还有道路的创立者或修建者的名字。目前保留下来的里程碑约有4000多个。
“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
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道路修建的影响。
①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满足军事需要;
②巩固国家统一,加强贸易往来,促进经济发展。
③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便利。
④加重徭役负担,激化社会矛盾(消极)
春秋时期:已有运河
中国
秦朝:秦始皇开凿了灵渠,沟通长
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了
中国南方和北方
元朝:京杭大运河为世界之最
洛阳
“胥河,吴王阖闾伐楚,伍员开之,以通松道。”
——据清光绪《高淳县志》
灵渠(湘桂运河)
隋朝运河 元朝运河
元朝大运河
【思考】观察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大运河的变化,并分析原因和意义?
原因:元朝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为将南方财赋北运,缩短航程;大都成为政治中心
意义:
反映了政治中心北移和经济重心南移,有利于保障粮食供应,便于巩固统治,促进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
变化:裁弯取直,不再经过洛阳,增加海运。
17世纪开通的法国米迪运河,是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通道,是欧洲历史最悠久且目前仍在通航的运河之一。
17世纪荷兰阿姆斯特丹建立的运河系统,是荷兰经济和文化繁荣的重要体现。
1666年10月,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授权皮埃尔,建设后来成为17世纪最宏大的土木工程项目之一的米迪运河。建造布里亚尔运河(1642)时,船闸技术及时高海拔直水道的运用已臻成熟。仅仅几十年后建造的米迪运河,其目的是连通大西洋和地中海,“通过避开直布罗陀海峡、海盗和西班牙国王的船队,促进贸易的繁荣”,并“大大提高朗格多克省和吉耶纳省的优势”。该运河有时被称作朗格多克运河或双海运河。
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朝鲜半岛
日本
印度洋
明朝
上古时期
西汉时期
宋元时期
北宋马祖神舟
中国人对海洋的探索从未停止过,缘于那些因素?
大一统的局面
强大的国力
造船航海技术的革新
战争和贸易的需求
大规模的海运
西方呢
西方对于海洋的探索
古代西方:
①波利尼西亚人:很早就在太平洋诸岛活动;
②腓尼基人:首次横渡地中海;
③维京人:在北大西洋和北海地区探险;
④阿拉伯人:在印度洋开展繁忙的海上贸易。
近代西方:
①迪亚士发现从欧洲绕过非洲到达东方的航线;
②哥伦布到达美洲;
③麦哲伦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完成环球航行;
④欧洲人还开辟了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
8至10世纪,维京人在北欧海域称霸,他们所使用的船型船体狭长,两端高高向上翘起,船首有蛇形或龙头形雕像,船尾有橹无舵。这种船吃水较浅,航行起来速度比较快。维京海盗使用这种船穿越了大西洋,从地中海到达黑海,令当时的欧洲人闻风丧胆。
——菲利普《极简海洋文明史》
波利尼西亚人很早就在太平洋诸岛活动。
腓尼基人首次横渡地中海。
阿拉伯人在印度洋开展繁忙的海上贸易
维京人在北大西洋和北海地区探险。
1869年苏伊士运河
1914年巴拿马运河
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范围窄
规模小
局部探索
全球海陆大通,建立直接联系,
大大缩短海上航运距离。
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工业革命引发交通的变革。
①1869年开通的苏伊士运河连接了红海和地中海,成为西欧和南亚、东亚之间最近、最直接的水上通道。
②1914年巴拿马运河通航,极大地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行距离。
开辟运河
西方对于海洋的探索
苏伊士运河:1869年修筑通航,在埃及贯通苏伊士地峡,沟通地中海与红海,提供从欧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土地的最近航线。它是世界使用最频繁的航线之一,也是亚洲与非洲的交界线,是亚洲与非洲、欧洲人民来往的主要通道。
巴拿马运河:横穿巴拿马地峡,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是重要的航运要道,被誉为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的“世界桥梁”。巴拿马运河由美国建造完成,1914年开始通航。
三、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
1、火车与铁路交通——火车的发明与影响
(1)工业革命引发了交通的变革,1814年,斯蒂芬森改进了蒸汽机车。
乔治.斯蒂芬森(1781-1848)
(2)19世纪上半叶,英国带动下,欧美各国纷纷修建铁路网,带动了机器制造业、钢铁业、建筑业等行业的大发展,人类步入铁路时代。
“火箭”号蒸汽机车
①唐胥铁路:1881年建成,这是中国人在自己国土上修建的第一条实用铁路。
②京张铁路:1909年竣工,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由詹天佑主持修建。他设计的“人”字形路轨,解决了铁路的陡坡问题。
2、火车与铁路交通——近代中国铁路交通的发展
唐胥铁路
(唐山至胥各庄)
中国最早的铁路--上海吴淞铁路
(1874年)
“天朝号”机车
龙号机车(中国火箭号)
加强各地区之间的联系
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促进政令畅通
利于破除封建陋习
推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
有利于军事调动
推动交通运输业发展
政治
经济
社会
文化
军事
(1)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
(2)1812年英国人制造的汽船试航成功。
(3)蒸汽机以及后来的内燃机逐渐成为驱动船舶的主要动力,吨位大、速度快、航距远的轮船出现了。
3、轮船与航运业的发展——轮船的产生与发展
富尔顿(1765~1815),美国人,工程师,发明家,轮船的发明者。
4、轮船与航运业的发展——近代中国航运业的发展
(1)19世纪20年代,西方的轮船开到中国。
(2)19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人建造的蒸汽动力轮船“黄鹄号”试航成功,揭开了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序幕。
(3)1872年,官督商办的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正式成立,成为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里程碑。
“黄鹄号”模型图
徐寿(1818年—1884年),清末著名科学家,中国近代化学的启蒙者,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先驱。
华蘅芳(1833—1902年)清末数学家、科学家、翻译家和教育家,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
5、动力升级: 西方汽车的发明
1885年德国人发明了世界上最早内燃机汽车。但20世纪前还不够普及。
卡尔·本茨和他的“奔驰1号”汽车
卡尔·弗里德里希·本茨
(汽车之父)
动力:
①工业革命推动交通运输方式变革;
②西方国家加紧在华投资;
③洋务派、清末新政、北洋政府,积极兴办近代交通,推动近代化,巩固统治;
④先进中国人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交通业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阻力:
①封建顽固势力阻挠;
②经济落后,技术薄弱;
③思想观念陈旧,
④西方列强控制中国交通。
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特点
(1)起步:开端艰难,起步晚,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
(2)发展:有一定的发展,但发展缓慢。
(3)分布:不平衡,大多分布于东南沿海沿江地区,尤其是通商口岸发达地区发展较快,城市比乡村发达。
(4)作用:逐步与国际接轨的趋势,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四、交通与社会变迁
(一)交通的改进促进各地区之间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秦朝“车同轨”政策和道路建设,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不同地区的经济往来,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交通的改变影响了城市的发展。清江浦因京杭大运河的疏通而崛起,又因漕运路线的改变和津浦铁路的开通而衰落。京汉与陇海两大铁路开通后,郑州发展态势超越了洛阳与开封两大古都。美国的伊利运河将纽约与五大湖和中西部地区联系起来,推动纽约发展成为国际化商贸中心。通海运河的建成,使曼彻斯特迅速成为英国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三)交通的改善方便了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唐朝最盛时水驿260个,陆驿近1300个,主要邮路7条,从事驿务的人员2万多名。明代出现了民间通信机构民信局。1878年,天津海关书信馆对公众开放邮寄业务。1897年创办的大清邮政官局,是近代中国国家邮政的开端。晚清时,电报、电话传入中国。
水陆交通的变迁
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中国
西方
丝绸之路与运河
罗马道路与运河
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中国
西方
上古时期
西汉
宋元
明朝
新航路开辟前
新航路开辟后
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
西方工业革命对交通的影响
中国受工业革命影响之后的交通发展
交通与社会变迁
加强沟通,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促进城市的发展
方便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
【典例研析】 (2017·天津·高考真题)1830 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困扰。1880 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这段材料重在说明( )
A.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B.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
C.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 D.统一的时间有利于国家管理
【答案】B【详解】依据材料“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可知,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不得不依据规定的标准时间,可见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活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制约,B项正确
【典例研析】 (2022·辽宁·高考真题)目前考古发现的唐代瓷窑遗址有河北的定窑、河南的巩县窑、浙江的越窑、湖南的岳州窑等数十处,它们或临永济渠、江南河,或临黄河、长江、赣江、湘江、钱塘江等自然河流。这体现了( )
A.南北经济差距的拉大 B.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水运的重要经济地位 D.瓷器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
【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瓷窑多建在运河或自然河流附近,体现了当时水运的发展及其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唐朝南北经济差距的拉大,排除A项;直到明朝时期,私营手工业才占据主导地位,排除B项;唐代瓷窑选址优先运河和自然河流附近,不能说明瓷器对外贸易规模扩大,排除D项。故选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