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一
教学背景分析
二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三
教学过程
四
教学设计特点与反思
五
目 录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建构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探究型学科课程
指导
思想
课程
理念
教学
立意
帮助学生拓展国际视野
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一、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教学背景分析
课标分析
学情分析
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
(2)单元分析
(3)课内分析
(1)整体情况
(2)已有基础
(3)特殊情况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一、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二、新航路的开辟
三、其他航路的开辟
探究与拓展
结合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推动
促 成
①新航路为什么被称为“新航路”?
②能在地图上画出15世纪中后期奥斯曼帝国的大致区域吗?
③你知道航海家们去东方寻找什么吗?
④葡萄牙和西班牙位于什么半岛?能在地图上指出它们的位置吗?
⑤15世纪的中国为什么未能开辟新航路?
特殊
优势
困惑
初中已经学过 《探寻新航路》一课,基础比较扎实。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参与课堂的热情度较高。
对于历史事件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浅显的阶段,对于知识的理解还停留在文字表面,时空观念相对较差。
线上学习,学生容易出现学习动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
对“新航路开辟”了解情况调查
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能够从历史发展规律的角度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理解人类历史的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理解全球联系的建立。
通过对历史地图和史料的分析,认识新航路开辟的时代根源,理解西欧资本主义萌芽是引发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动因。
能够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建立多方面联系,认识中国的科技发明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对比分析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总结历史经验,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激发时代使命感。
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动因
难点: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一、新航路的奠基者——亨利王子
二、新大陆的发现者——哥伦布
三、新时代的开创者——西欧人
导入
思考1:15世纪,西欧人具备了哪些向远洋进发的条件?
思考2:15世纪,西欧人具备了哪些向远洋进发的动力?
思考3:为什么不是中国人,而是西欧人,成为了新时代的开创者?
总结与反思
2
1
3
四、教学过程
导入
设计意图:
形成视觉冲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回顾以往所学,建立知识间的联系。
13-14世纪东西方交通
15-17世纪全球海上航路
新航路开辟,是1500年前后,由于各种现实动机和航海技术的不断进步,欧洲的航海家们进行的一系列航海活动。
架构逻辑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让这段遥远的历史生动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问题链,架构课堂的逻辑,提高学生积极性。
纪念碑上王室、航海家、科学家、传教士这四类人为新航路开辟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为什么新航路开辟从15世纪开始?
为什么要另辟蹊径寻找新的航路?
为什么是西欧人成为了新时代的开创者?而大明王朝却与这次历史机遇擦肩而过?
发现者纪念碑
设计意图:
利用时空轴的方式,通过展现地图与改进的航海设备图片,构建起葡萄牙航海史。便于学生归纳新航路开辟的条件,涵养历史解释素养。
1406年
托勒密
《地理学指南》
萨格里什
航海学校
1443年
博哈多尔角
1459年
毛罗地图
一、新航路的奠基者——葡萄牙亨利王子
1394年
葡萄牙
里斯本
想一想:是什么原因驱使葡萄牙最先走上海外探险之路?
设计意图:
通过图文史料,学会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归纳总结,进而形成历史解释。
一、新航路的奠基者——葡萄牙亨利王子
思考1:
15世纪,西欧人具备了哪些向远洋进发的条件?
航海经验积累
地理知识丰富
航海技术完善
王室大力支持
……
认识世界的视野
改变世界的能力
世界观
生产力
二、新大陆的发现者——哥伦布
为什么15世纪西欧人如此渴求黄金
设计意图:
深入挖掘“黄金热”背后的时代原因,将香料、珍珠、金银等具体物质,提升为商品、市场、资本等资本主义发展的要素,帮助学生理解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是根本驱动力这一难点。
财富象征
资本主义萌芽
自然经济瓦解
金银货币成为普遍交换手段
新兴资产阶级扩充资本
封建贵族王室奢华享受
想一想:真正令西班牙王室心动的是什么?
二、新大陆的发现者——哥伦布
设计意图:
通过课上评价反馈,掌握历史解释的方法。总结梳理,强调时代根源,构建知识框架。
思考2:15世纪,西欧人具备了哪些向远洋进发的动力?动力背后的时代根源是什么?
VS
设计意图:
通过中西方的对比,理解人类历史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的重要节点,养成全局眼光和国际视野,激发时代使命感。
反思感悟
为什么郑和之后,再无第二之郑和?
为什么1500年以后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三、新时代的开创者——西欧人
思考3:为什么不是中国人,而是西欧人,成为了新时代的开创者?
设计意图:
通过问题链厘清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构建知识框架,形成历史解释,提升教学立意。
小结
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外在条件
为什么能开辟?
① 航海经验积累
② 地理知识丰富
认识世界的视野
改变世界的能力
③航海技术完善
④王室大力支持
思考1:
西欧人具备了哪些条件?
社会转型驱动力
精神驱动力
商品
市场
资本
(根本)
(直接)
奥斯曼帝国控制旧商路
资本主义萌芽
传播基督教
文艺复兴
内在动因
为什么要开辟?
思考2:
西欧人具备了哪些动力?
思考3:
为什么不是中国人,而是西欧人,成为了新时代的开创者?
教学环节
问题引领
学生活动
教学结构逻辑清晰
探究思考步步深入
核心素养五大方面
历史解释素养有待强化
线上教学限制
特点
反思
五、教学设计特点与反思
望不吝赐教
谢谢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