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
第一课时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这些人物虽然平凡,且有弱点,但在他们身上又常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guāng huī],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其实,普通人也一样可以活得精彩,抵达某种人生的境界[jìng jiè]。
本单元的学习注重熟读精思,要注意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还要从开头、结尾、文中的反复及特别之处发现关键句,感受文章的意蕴[yì yùn]。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单元提示语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导入新课
《朝花夕拾》中有哪几篇文章写到了阿长?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五猖会》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积累文中的字词以及相关常识,初步感受阿长的人物形象。
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以及详略得当的写法。
3.理清线索,感受作者情感变化过程,体会欲扬先抑的效果。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等专集。其中,《狂人日记》是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鲁迅(1881—1936)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背景资料
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但又受到守旧势力的排挤,作者不愿意面对现状,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写点文章聊以自慰,于是写出了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本文就是其中一篇,回忆了童年时期自己与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
三·一八惨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字词积累
读准字音
zhì
搁( ) 竹竿( ) 烦琐( ) 憎恶( )
掷( ) 土匪( ) 诘问( ) 菩萨( )
脐( ) 哀悼( ) 茉莉( ) 胸脯( )
掳( ) 书斋( ) 震悚( ) 疮疤( )
辫( ) 粗拙( ) 守寡( ) 霹雳( )
suǒ
gé
gān
dào
zēng wù
fěi
jié
pú sà
qí
xiōng pǔ
zhāi
lì
zhuō
chuāng bā
lǔ
sǒng
guǎ
biàn
pī lì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字词积累
震悚:
粗拙:
面如土色:
莫名其妙:
深不可测:
情有可原:
理解词义
指身体因为恐惧或者过度兴奋而颤动。
指粗疏拙劣,不精美。
说不出其中的奥妙。指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
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形容极端惊恐。
深得无法测量。比喻对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按情理,有可原谅的地方。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理解文题
阿长与《山海经》之间有什么联系?(阿长买《山海经》)为什么鲁迅先生不把题目写成“阿长买《山海经》”呢?这个“与”字,有什么奥妙呢?
《阿长与<山海经>》中“与”表示并列关系。即鲁迅写了阿长,也写了《山海经》。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初识阿长其人
根据课文内容和《长妈妈其人》,制作阿长个人简历。
阿长简历
姓名:
籍贯:
外号:
职业:
文化程度:
家庭状况:
婚姻状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初识阿长其人
梳理文中与阿长发生联系的事,用“阿长与 ”的句式来回答。
阿长其事
作者是如何安排详略的?为什么如此安排?
阿长与名字,阿长与小风波,阿长与床位,阿长与福橘,阿长与规矩,阿长与故事, 阿长与隐鼠,阿长与《山海经》等
详写:摆成“大”字睡相;元旦的古怪仪式;讲长毛的故事;阿长为我买《山海经》,其中阿长为我买《山海经》最为详细。
这样安排详略得当,突出表现长妈妈真诚、善良、富有爱心的一面,也表现出幼小的鲁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初识阿长其人
从这些事情中,你感受到了怎么样的一个阿长?
用“从 中,我看到了一个 的阿长”回答。
阿长其人
示例:
从摆成“大”字睡相中,我看到了一个粗俗、不拘小节的阿长;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体会情感之变
在这些事件中,“我”对阿长的态度与情感是怎样的呢?
切切察察——讨厌
大字睡觉——无法可想
古怪仪式——不耐烦
长毛故事——特别敬意
谋害隐鼠——憎恶怨恨
买《山海经》——新的敬意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体会情感之变
在情感变化的过程中,作者究竟要突出对长妈妈的哪种情感呢?那么前文为什么要用如此多的笔墨去写如何“憎恶”“讨厌”阿长呢?有什么作用?
欲扬先抑
辩论:如果阿长是你的保姆,你喜欢她吗?在课文空白处做好批注,以正反方形式展开小型辩论。
正方观点:我喜欢阿长,因为……。
反方观点:我不喜欢阿长,因为……。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课后作业
1.积累课后“读读写写”的字词。
2.查找《山海经》相关资料。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板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
第二课时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分析阿长形象,体会作者对阿长的怀念、赞美、愧疚之情。
2.体会回忆性散文两种叙述语调交替使用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3.理解和体会文中略带夸张的语句,感受文章所包含的意蕴。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了解一本图书
“这是一本 的书,文中这样写道: ”的形式表达。
“书”中寻宝
【助读资料一】
《山海经》是中国一部记述古代志怪的神话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历来被认为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了解一本图书
远房的叔祖:有书,疏懒,寂寞,和我玩,不给我找书。
“我”:有钱,没有机会买。
先生:不会回答我,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情的。
父亲:不会给我买。这是闲书,只能读《鉴略》之类的书。
随“书”识人
【资料助读二】
“先生,‘怪哉’ 这虫,是怎么一回事 ”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 ——《二十四孝图》
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
——《五猖会》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了解一本图书
“我”:唉,怎样才能弄到《山海经》呢?
长妈妈:哥儿,你在念叨着什么?
“我”:没什么,说了你也不懂。
长妈妈:哦……
……
长妈妈: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你瞧是也不是?
“我”:别烦了,什么呀?
长妈妈:“三哼经”,有画儿的?
“我”:什么?!《山海经》,真的!
长妈妈:我不知道是《山海经》还是“三哼经”,反正在这里了,喏!
“我”:阿妈,你这是从哪弄来的呀?耶,果然是它,《山海经》,我有《山海经》了。
“书”拙情长
角色朗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了解一本图书
比读: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哥儿,买“三哼经”,可难了,我跑了很多地方,花了很多的口舌,费了不少的钱,才给你买回来。
“书”拙情长
还原现场
《山海经》三个字,长妈妈说错两个,她是怎么买书的呢?同桌之间一个演长妈妈,一个为店员,还原买书现场。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了解一本图书
示例:
半生保姆,一生艰辛。照看提携,护我成人。言语粗浅,爱意深沉。唯愿地母,永安魂灵。
“书”拙情长
写墓志铭
斯人已去,人间再无阿长;怀念渐深,地下永安魂灵。请你以作者的口吻,为阿长写一则墓志铭。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感受两种视角
《“我”的日记》①
今日,读到- -本有关民俗的书,书中提到江浙地区确有过年吃福橘的民俗。因其色泽艳红、果香汁甜,又与“福、吉”谐音,所以有纳福招吉、福寿吉祥之意。这使我想起了阿长的元旦仪式,原来那日阿长执意让我吃福橘是因为她相信 ,而她也希望我能够 。突然之间,我心中涌起了对阿长的 之情。
请体会“我”在成长道路上每每想起“阿长的元旦仪式”时,不同的印象和态度,任选一则,完成“我”的日记。
《“我”的日记》②
近日,与多位农民朋友交流,谈及“迷信”,其中一位直言,自己并不曾相信 菩萨能保佑自己- -生平安,只是祖辈传下来的习俗,且在农闲时无事可做,为何不 在一些求神拜佛的仪式中聚在一起热闹热闹, 在谈笑中畅想未来的幸福生活,也是一种快乐。这又使我想起了我的长妈妈,原来她在元旦那日 的行为,也只是一个平凡的底层妇女对 的渴求与向往。突然之间,我心中涌起了对阿长的 之情。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感受两种视角
请分别找出代表“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的一些语句,体会文中“成年的我和童年的我”两种叙述视角的不同。
关于“写作时的回忆”,如“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点,就是我的保姆”,这里“已经说过”很明显地表明作者是站在“成年的我”的角度来叙述的;再如“此外,现在大抵忘却了,只有元旦的古怪仪式记得最清楚”,“现在”也鲜明地表明作者是站在“成年的我”的角度来叙述的。
关于“童年的感受”,如“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这里就是从“童年的我”的角度来叙述的。
“童年的我”视角下蕴含了“成年的我”对往事的温暖回忆。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体会多重情感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吧。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资料助读三】
“阿长死于光绪己亥即-八九九年”“夫家姓余,过继的儿子名五九,是做裁缝的,家住东浦大门楼”“推想总在五十六十之间吧。平常她有羊癫病即是癫痫,有时要发作”。 ——周作人《鲁迅的故家》
“我在读《朝花夕拾》的时候,有一句话,每读一次,都会感到心灵的震撼。《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安魂曲’。” ——钱理群
假设长妈妈还活在人世,听说了这篇文章后,会对鲁迅说些什么呢?紧扣课文内容与人物性格特征,展开想象,写出长妈妈的话。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品味关键语句
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说说两句中“伟大的神力”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两处“伟大的神力"指代的对象以及感彩不同:
第一处指攻城时抵挡大炮的神力。“伟大的神力”包含着荒诞和调侃的意味,表现了阿长的无知可笑。
第二处指没有文化的阿长竟然帮“我”买来绘图的《山海经》,而这是“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这里的“伟大的神力”虽带夸张意味,却是作者以孩童口吻发出的最热烈、最真诚的赞美。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品味关键语句
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为什么要用“憎恶”“谋死”这样的词语呢 )
鲁迅儿时曾养过一只隐鼠,后来这只隐鼠“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踏死了。阿长的举动本是受惊后的正常反应,而“我”却认为阿长故意害死了“我”的宠物、玩伴。“憎恶”“谋死”大词小用,符合儿童的心理,表达了“我”对阿长的不满和愤怒。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品味关键语句
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
(这里用“空前”来修饰“敬意”,给你什么感觉 你怎么理解“敬意”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过去“我”厌恶阿长,但阿长讲了“长毛”的荒诞故事,儿时的“我”信以为真,相信阿长的确具有抵挡大炮的“伟大的神力”,不仅对她由厌恶转为尊敬,而且这种尊敬达到“空前”的程度。作者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了儿童的天真心理,也包含着成年的“我”在写时对阿长迷信的调侃。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品味关键语句
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
(作者是否真的认为“情有可原”,“应该我退让” 你的理由是什么 )
用“当然”“倒” 这样的词语来表达调侃的语气,由此可以看出作者不是真的认为“情有可原”,“应该我退让”。当然,这是站在“成年的我”的角度来看的。如果站在“童年的我”的角度看,那确实“情有可原”,“应该我退让”。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课堂总结
作者通过回忆童年时与阿长相处的一些生活片段,生动地刻画了旧中国一位迷信愚昧、不拘小节,但真诚,善良,渴望平安并热爱关心孩子的劳动妇女的形象。抒发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激、怀念和敬佩之情。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课后作业
1.在你的成长经历中,是否也有一件意义老物件?请以“老物件里的回忆”为主题,讲述故事。
2.拓展阅读:《大堰河——我的保姆》和《感伤的故事》。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