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老山界》第一课时(教学课件)(共19张PPT)-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老山界》第一课时(教学课件)(共19张PPT)-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3 18:56: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老山界
七年级下册
目录
CONTENTS
01
导入新课
02
理清脉络
03
感受精神
PART ONE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导入新课
越城岭
山高三十里,悬崖峭壁,十分险峻,是“五岭”中最险的一座山,也是红军翻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它被称为老山界。
PART TWO
理清脉络



惊惶 军阀 缴租
蜷身 点缀 搀扶
呜咽 咀嚼 澎湃
骨碌 酣然入梦
huáng
fá 
jiǎo
quán
zhuì
chān

jǔ jué
péng pài
hān
gū lu
字词积累
字词积累

( )呜咽
( )咽喉
( )狼吞虎咽

yān
yàn

( )盛饭
( )盛开
chéng
shèng
呜咽:
攀谈:
酣然入梦:
苛捐杂税:
不可捉摸:
低声哭泣或形容凄切的水声或琴声。
闲谈。
甜美、畅快入睡。酣然,喝酒畅快的样子。
指繁重的捐税。捐,赋税。
不能够猜测、预料。
字词积累
理清脉络
①记红军成功翻越老山界;
②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③记红军翻越长征中第一座难走的山。
默读课文,为这篇文章拟写一个副标题,以概括文章内容。
理清脉络
本文以时间的变化、地点的转换为线索。
根据课文内容,划分文章层次,找出文章线索。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决定翻越老山界。
第二部分(第2-32段):记叙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第三部分(第33段):点明翻越老山界的意义。
理清脉络
勾画出文中表示时间变化和空间转移的词语,梳理出红军战士的行踪
时间 地点 人物 活动
下午
傍晚
天黑
夜里
半夜
黎明以后
下午
山沟 红军 沿山沟前进
瑶民家 宣传部同志 攀谈、吃粥、贴标语
山脚 红军 爬山
山腰 红军 露宿
山腰 红军 冻醒观景
山路上 红军 爬山、写标语,帮助伤员
山顶,下山路上 红军 看景致、煮粥
PART THREE
感受精神



感受精神
老山界的 “难”表现在哪些方面?找出相关语句填表。
困难表现 困难情况 战士的态度
走路难 悬崖峭壁,山高路险 打趣逗笑,奋勇登山
睡觉难 路窄不平,寒气逼人 酣然入梦,观赏夜景
吃饭难 粮食奇缺,肚子饥饿 鼓着勇气,继续前进
处境难 敌人追击,枪声密集 毫不畏惧,嘲笑讥讽
感受精神
这体现了红军战士坚强的意志、英勇的精神、乐观的态度等。
红军战士面对困难的态度体现了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
感受精神
老山界本是难以逾越的,但作者说它是“难走的山”,其间洋溢着的是红军的顽强意志和乐观情怀。翻越老山界的困难是够大的,但与长征途中遇到的其他困难相比“还是小得很”,这样就衬托了红军不畏艰险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深化了文章主题。
文章最后说老山界是“难走的山”,翻越老山界的困难“还是小得很”,这该如何理解?
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作者从行军、吃饭、睡觉、处境等方面表现了红军翻山之难和对待困难的态度,凸显了红军的坚强意志和乐观情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正是红军精神的真实写照。凭着这些可贵的精神,红军才能逾越老山界,才能逾越道道险关,创造万里长征的奇迹,开拓中国革命的新天地。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完成分层作业。
课外搜集关于长征的诗词和长征途中发生的小故事。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