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十二课 台阶/ 李森祥
6
大时代折射下父亲的复杂形象
第三单元《台阶》
1.通读全文,梳理情节,概括故事的大意。
2.运用批注的方法品读细节描写,欣赏“父亲”的形象。
3.体会“台阶”的含义,把握小说的主题。
任务一:通读课文,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概括故事的大意。
任务二:运用批注的方法品读描写父亲的细节,想想你从这些细节里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父亲”。(至少选择三处细节进行品读,并用精彩的语言做批注)
任务三:查阅本文的写作背景资料,思考以下问题。
1.你喜欢文中的这位“父亲”吗?为什么?
2.本文的题目能否换成“父亲”?为什么?
3.文章结尾写道:“好久之后,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这人怎么了?’”“怎么了呢,父亲老了。”你如何理解这一结尾?
前置学习
今天,我们学习本单元的一篇小说《台阶》,这是一篇自读课文,那么,该如何自读呢?请同学们阅读课后的“阅读提示”,找出自读的方法。
导入新课
解读人物形象
解读小说主题
品味细节描写
1.同学们在“前置学习”中就是运用了这样的阅读方法。阅读小说首先要读懂小说所写的故事,下面我们开始交流,请同学们展示你们的自读成果。
2.交流展示“任务一:梳理小说情节,概说故事”。
梳理情节
故事情节:父亲想修有高台阶的新屋—一为修高台阶的新屋做准备——修建有高台阶的新屋—一建成有高台阶的新屋。故事概要:老实厚道的父亲想修建有高台阶的新屋,经过漫长的准备工作,终于建成了新屋,父亲却感到若有所失。
父亲为什么想要修建有高台阶的新屋?为此,他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高。父亲想修有高台阶的新屋以提高自己的地位。
为此,他起早贪黑,用了大半辈子来做准备,但等新屋修好了,父亲也老了。
1.小说塑造人物形象,一般会把人物放到故事中去,通过事件中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品读细节描写来欣赏人物。下面我们交流展示“任务二”,看看同学们对人物赏析得怎么样。
2.交流展示“任务二:批读描写父亲的细节,赏析‘父亲形象”。
赏析人物
①他的脚板宽大,裂着许多干沟,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父亲的这双脚是洗不干净的,他一般都去凼里洗,拖着一双湿了的草鞋唿嗒唿嗒地走回来。大概到了过年,父亲才在家里洗一次脚……盆水冒着热气,父亲就坐在台阶上很耐心地洗。因为沙子多,父亲要了个板刷在脚上沙啦沙啦地刷。后来父亲的脚终于洗好了,终于洗出了脚的本色,却也是黄几几的,是泥土的颜色。我为他倒水,倒出的是一盆泥浆,木盆底上还积了一层沙。(第5自然段)
父亲的脚板开裂成沟,“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体现了父亲劳动的艰辛。
“父亲的这双脚是洗不干净的”,即使洗干净了,脚的本色“也是黄几几的,是泥土的颜色”,我为他倒水,“倒出的是一盆泥浆,木盆底上还积了一层沙”,说明父亲的脚很脏,写出了父亲劳作的辛苦。
父亲在凼里洗脚后,穿着草鞋“唿嗒唿嗒”地走回家,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穿着湿草鞋走路时发出的声音;穿草鞋,说明家境贫穷,生活艰难。父亲用板刷“沙啦沙啦”刷脚的声音,说明父亲的脚粗糙、泥沙多,能看出父亲一年到头都在劳作,凸显出父亲的勤劳。
②父亲坐在绿荫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第13自然段)
父亲那专注的目光里,有对别人家高台阶的羡慕,也有对修建高台阶新屋的执着。
父亲看着别人家的高台阶,也许在想——我什么时候才能建成别人家那样的高台阶呢,也许在想一我一定能建成别人家那样的高台阶,让别人也羡慕我。
③冬天,晚稻收仓了,春花也种下地,父亲穿着草鞋去山里砍柴。他砍柴一为家烧,二为卖钱,一元一担。父亲一天砍一担半,得一元五角。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门墙边。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第15自然段)
柴“一元一担”,“父亲一天砍一担半,得一元五角”,说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很低,挣钱很难,修建新屋的难度可想而知。
鸡叫三遍时出发,黄昏时归来,说明父亲一天劳作的时间很长,劳作很辛苦。
磨穿了底的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说明父亲一个冬天都在劳作,凸显出父亲的勤劳和辛苦;冬天穿的竟是草鞋,“我们家”的家境之贫穷可见一斑。
④然而,父亲的精力却很旺盛,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在屋场上从这头走到那头,给这个递一支烟,又为那个送一杯茶。(第17自然段)
精力旺盛,脸带笑容,父亲修建高台阶新屋时的心情是多么舒畅啊!他似乎看到了新屋落成后的幸福正在向他招手。
“走”“递”“送”等动作描写,写出了父亲对帮忙修建新屋的农民兄弟的尊重和殷勤,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父亲修建高台阶新屋的理想即将实现时的兴奋。
⑤父亲磨好了“刀”。去烟灰时,把烟枪的铜盏对着青石板嘎嘎地敲一敲,就匆忙地下田去。(第14自然段)
他坐在最高的一级上。他抽了一筒,举起烟枪往台阶上磕烟灰,磕了一下,感觉手有些不对劲,便猛然愣住。他忽然醒悟,台阶是水泥抹的面,不经磕。于是,他就憋住了不磕。(第26自然段)
当台阶是三级的青石板台阶时,父亲可以随意用烟枪敲击台阶,敲击时发出的“嘎嘎”声显出父亲坐在青石板上抽烟是多么自在啊!当台阶变成高高的九级台阶时,父亲连敲击台阶的自在也失去了,高台阶已经建成了,但幸福感并未如期而至。
⑥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第19自然段)
“浮”字非常形象地写出了由于雾大,父亲的身影朦胧地隐在雾里的情状,说明父亲很早就起来踏黄泥了,他对高台阶是多么地渴望啊!他为修建新台阶付出的劳动又是多么艰辛啊!
“飘”“挑”“滚”等词语,表面看是写露珠,实则是写父亲在晨雾中踏黄泥的辛苦和快乐。你看,父亲踏黄泥的节奏是“一起一伏”,那是他心中的快乐在舞蹈啊!
⑦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第21自然段)
本应骄傲而高兴的父亲为什么却露出尴尬的笑呢?也许是父亲一辈子都低眉顺眼惯了,卑微已深入他的骨髓,高傲已与他绝缘。
⑧有一天,父亲挑了一担水回来,噔噔噔,很轻松地跨上了三级台阶,到第四级时,他的脚抬得很高,仿佛是在跨一道门槛,踩下去的时候像是被什么东西硌了一硌,他停顿了一下,才提后脚。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第28自然段)
身体不适应九级台阶,闪了腰;心理也不适应九级台阶,很失落;倔强的父亲不服老,但是,他的老腰却与他唱起了反调。
那毛竹扁担“嘎叽”地惨叫,多像父亲强忍痛苦时憋在心中的呻吟啊!
⑨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第30自然段)
父亲用一生的时间,实现了人生目标,可他并未感到快乐,反而因失去了奋斗目标而迷茫,那“灰白而失去了生机”的短发多像父亲那干瘪的生命啊!
有目标时干劲十足,实现了目标以后反而若有所失,这是很多人的一种共同心理。为什么会这样呢?这给读者留下了回味与思索的空间。
通过品读细节,我们读出了一个老实、卑微、勤劳、倔强、富有追求的父亲,也读出了一个实现人生目标后迷茫、衰老的父亲。
细节描写能反映时代背景,折射父亲心理,反映父亲性格,留下回味空间。
语文即生活,学习即生长
YU WEN JI SHENG HUO XUE XI JI SHENG Z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