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度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化 学
说明:本试卷分Ⅰ卷、Ⅱ卷两部分。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请将各试题答案写
在答题卡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Al 27 S 32 Fe 56 Cu 64
第Ⅰ卷 (共45分)
一、选择题(15道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题3分,共45分)
1. 化学史上每一次重大的发现都极大地推进了科学的发展,对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869年发现元素周期律的化学家是
A. 侯德榜 B. 拉瓦锡
C. 门捷列夫 D. 阿伏加德罗
2. 化学与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冬奥火炬中加入钠盐因发生化学变化而产生美丽的焰色,这是利用了金属元素的焰色试验
B.“司南之杓(勺),投之于地,其柢(勺柄)指南”,司南的“杓”中含有Fe3O4
C.活性炭净水的原理和“84”消毒液消毒的原理相同
D.用红外线照射Fe(OH)3胶体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做丁达尔效应
3.下列物质中,既含有氯分子,又含有氯离子的是
A. 氯化钠溶液 B. 新制氯水
C. 漂白粉 D. 液氯
4.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必备知识,准确熟练的掌握和使用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为92,中子数为146的铀(U)原子:U
B.HCl的结构式为H―Cl
C.12C、13C和14C互为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D.CO2的分子结构模型:
5. 下列关于合金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合金的熔点一定比各成分金属的高
B. 生铁的含碳量为2%-4.3%
C. 稀土金属可用于生产合金
D. 在我国使用最早的合金是青铜
6. 下列物质长期露置于空气中会变质且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NaCl
B. NaOH
C. 氯水
D. Fe(OH)2
7. 纯碱和小苏打由于其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需求,是我国较早自主生产的化工产品。在下列性质中,不符合Na2CO3>NaHCO3的是
A.相同浓度两溶液的碱性
B.相同温度下的溶解性
C.两物质的热稳定性
D.相同浓度两溶液分别与相同浓度盐酸溶液反应的速率
8. 10月23日的6:02被誉为“摩尔日”,这个时间的美式写法为6:02 10/23,与6.02×1023相似。通常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在标准状况下,25 mL O2和10 mL NH3所含原子个数比为5∶4
B. 60 g NaOH溶解在1 L 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5 mol/L
C. 22.4 L N2中含有N数目为一定为2NA
D. 20 g D2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 L
9. 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A. 澄清透明溶液中:Mg2+、NH4+、K+、SO42
B. 新制的饱和氯水中:H+、K+、Fe2+、Cl
C. 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的溶液中:Na+、K+、I 、NO3
D. 强酸性溶液中:Na+、Mg2+、Al3+、CO32
10. 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的比较错误的是
A.非金属性:Cl>S>P>Si
B.原子半径:Na>Al>S>Cl
C.酸性:HIO4>HBrO4>HClO4
D.金属性:Na>Mg>Al
11. 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过程中,包含着反应物分子内化学键的断裂和产物分子中化学键的形成
B.CH3COOH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
C.非极性键不是化学键
D.N2的电子式为:
12.下列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相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钠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2Na+Cu2+ = 2Na++Cu↓
B.Cl2通入水中制氯水:Cl2+H2O = 2H++Cl +ClO
C.澄清石灰水与少量小苏打溶液混合:Ca2++OH +HCO3 = CaCO3↓+H2O
D.FeBr2溶液与少量的Cl2反应: 2Br +Cl2 = 2Cl +Br2
13. 富脂食品密封保存往往需要在包装袋内装一小包脱氧剂(有效成分是还原铁粉),某小组为探究脱氧剂中铁粉是否变质,取少量样品溶于稀盐酸,再进行下列实验,下列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说法错误的是
A.若加盐酸时有气体产生,不能证明脱氧剂未变质
B.若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变化,再滴加氯水显血红色,则证明脱氧剂未变质
C.若滴加KSCN溶液,溶液显血红色,则证明脱氧剂已变质
D.若加入铜粉充分反应后,溶液呈蓝色,则证明脱氧剂已变质
14.利用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 B.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HCl C.制备Fe(OH)2 D.测量Cl2的体积
15. 13.6 g Fe和Fe2O3的混合物,加入150 mL足量的稀硫酸,在标准状况下收集到1.12L H2,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不变红。为中和过量的H2SO4,并使Fe元素恰好全部转化为Fe(OH)2沉淀,恰好消耗了200 mL 3 mol/L的NaOH溶液(忽略溶液体积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混合物中Fe2O3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B. 混合物中Fe的物质的量为0.5 mol
C. 原硫酸的浓度为2 mol/L
D. 与固体粉末反应的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6 mol
第Ⅱ卷 (共55分)
二、非选择题(3道题,共55分)
16.(20分)下表列出了A~R 9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9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 ,金属性最强的是 。(以上两个空均填元素符号)
(2)D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A和G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
(3)A、B、C三种元素按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 (用离子符号表示)。
(4)F元素简单氢化物的化学式是 ,该氢化物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 ,该氢化物在常温下与B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H元素与A元素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是 ,高温灼烧该化合物时,火焰呈 色。
17.(20分)已知氯气与强碱溶液反应时,生成的产物受温度的影响。实验室中利用如图1装置(部分装置省略)制备KClO3和NaClO,并探究其氧化还原性质。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2)装置A产生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B中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该装置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C采用的加热方式是______,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E的作用是 ,可选用试剂______。(填标号)
a. NaCl溶液 b. NaOH溶液 c. 稀硫酸
(6)探究KClO3和NaClO的氧化能力(图2)
操作:向1号(KClO3)和2号(NaClO)试管中,滴加中性KI溶液。
现象:1号试管溶液颜色不变,2号试管溶液变为棕色。
结论:该条件下氧化能力KClO3______ NaClO。(填“大于”或“小于”)
(7)工业上常用氯碱工业来制备氯气,其原理为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氯气的同时还可得到氢气和烧碱,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5分)某化学实验小组欲从Al2O3、CuO、Fe2O3的混合物中分离得到Al2O3、单质铜、绿矾晶体(FeSO4·7H2O)产品。已知A、B为中学常见的化学试剂,实验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操作2所需的玻璃仪器为 。
(2)溶液3中的阳离子为 (填离子符号);固体4所含成分的化学式为 。
(3)检验溶液4中金属阳离子的操作方法是 。
(4)溶液3中加入过量试剂A时,同种元素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操作3和操作4的方法相同
b.试剂B可以是盐酸或稀硫酸
c. 欲用纯净的绿矾晶体配制1000 mL0.1mol/L的FeSO4溶液时,需称量绿矾15.2g
(6)若该小组同学取Al2O3、CuO、Fe2O3的混合物样品10.0g进行实验,假设实验过程中物质均无损失,并且流程涉及的固体均为干燥的物质。实验结束时,称得固体3为2.0g,固体5为3.2g,所得绿矾为44.48g,则初始混合物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吉林市普通中学2022—2023学年度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化学参考及评分标准
各位老师:
关于本次阅卷,做如下相关说明:
1、本次测试阅卷一定要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进行,尤其是学生的主观题答案,不能随意给分。希望各位老师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认真批阅每一张试卷,给予学生最大的公平。
2、本次阅卷要求在3月3号下午三点之前结束,辛苦大家!
选择题答案:1-5 CBBBA 6-10 BDAAC 11-15 ACBDC
16(20分)答案:
(1)Ar(2分,写汉字不给分) K(2分,写汉字不给分)
(2)Al(OH)3+3H+=Al3++3H2O(2分)、Al(OH)3+OH-=AlO2-+2H2O(2分)
(不配平给1分,写化学方程式不给分)
(3)K+>Na+>Mg2+(2分,顺序反了不给分)
(4)H2O(2分) 共价键(或极性共价键)(2分)
2K+2H2O =2KOH+H2↑(2分,写离子方程式也可以,不配平给1分,不写气体符号不扣分)
(5) (2分,全写小黑点也对) 黄(2分)
17、(20分)
(1)分液漏斗(2分)
(2)MnO2+4HCl(浓) MnCl2+ Cl2↑+2H2O(2分,不配平给1分,条件不写或不写“浓”字扣1分,不写气体符号不扣分,写离子方程式也可以)
(3)饱和食盐水(2分,不写“饱和”不给分);用于除去Cl2中的HCl(2分)
(4)水浴加热(2分);2OH-+ Cl2= Cl-+ClO-+H2O(2分,不配平给1分,写化学方程式不给分)
(5)吸收尾气氯气(2分,只写吸收尾气给1分) b(2分,写大写字母不给分)
(6)小于 (2分,写“<”不给分)
(7)2Cl-+2H2O Cl2↑+H2↑+2OH-(2分,不配平给1分,不写气体符号不扣分,条件不写扣1分)
18、(15分)答案:
(1)烧杯、漏斗、玻璃棒(3分,每个仪器1分)
(2)Fe3+、Cu2+、H+ (2分,缺少1个扣1分,扣完为止); Fe、Cu(2分,每个1分)
(3)取少量溶液滴入试管中,先加入KSCN溶液无现象,再加入适量氯水后,溶液呈现红色,说明溶液含有Fe2+。(2分,红色部分是采分点,缺少两处扣1分,缺两个以上0分;或者“滴入铁氰化钾溶液,生成蓝色沉淀”,“滴入高锰酸钾溶液,溶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也可以)
(4)Fe + 2Fe3+ = 3Fe2+(2分,不配平给1分)
(5)a(2分,大写不得分)
(6)28.0 (2分,小数点精确错误扣1分)
【部分试题解析】
1. 【答案】C
【解析】1869年发现元素周期律的化学家是门捷列夫
2. 【答案】B
【解析】
A.金属元素的焰色试验是物理变化,没有发生化学变化,A错误;
B.“司南之杓(勺),投之于地,其柢(勺柄)指南”,司南的“杓”中含有磁性Fe3O4,B正确;
C.活性炭净水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84”消毒液消毒是利用次氯酸的强氧化性,二者原理不同,C错误;
D.红外线是不可见光,无法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D错误。
3.【答案】B
【解析】
A.氯化钠溶液中没有氯分子,A错误;
C.漂白粉中没有氯分子和氯离子,C错误;
D.液氯中没有氯离子,D错误;
4.【答案】B
【解析】
A.质子数为92,中子数为146的铀原子的质量数为238,即U,A错误;
C.12C、13C和14C互为同位素, C错误;
D.碳原子的半径比氧原子的半径大,D错误。
5. 【答案】A
【解析】
A.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各成分金属的低,有些合金没有固定熔点,A错误;
B.含碳量在2%-4.3%之间的铁合金属于生铁,含碳量在0.03%-2%之间的铁合金属于钢,B正确;
C.稀土金属可用于生产合金,如Nd-Fe合金、稀土铝合金,C正确;
D.在我国使用最早的合金是青铜,D正确。
6. 【答案】B
【解析】
A.NaCl在空气中不易变质,A错误;
B.NaOH在空气中能吸收CO2,生成Na2CO3和水,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B正确;
C.氯水中发生Cl2与H2O反应生成HCl和HClO,HClO光照分解生成HCl和O2,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
D.Fe(OH)2在空气中被O2氧化生成Fe(OH)3,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
7. 【答案】D
【解析】
A.相同浓度Na2CO3溶液的碱性大于NaHCO3溶液,A错误;
B.相同温度下,Na2CO3的溶解性大于NaHCO3,B错误;
C.Na2CO3粉末加热时不易分解,而NaHCO3固体在加热时分解生成Na2CO3、CO2和H2O,因此热稳定性:Na2CO3>NaHCO3,C错误;
D.与相同浓度盐酸溶液反应时,Na2CO3溶液的反应速率小于NaHCO3溶液,D正确。
8. 【答案】A
【解析】
A.A正确;
B.缺少溶液体积,不能计算溶液浓度,B错误;
C.缺少气体所处的外界条件,因此不能根据体积计算其物质的量及有关微粒数目,C错误;
D.D2O在标准状况下是非气态,因此不能计算其体积,D错误。
9. 【答案】A
【解析】
A.四种离子不反应,可共存,A正确
B.新制的饱和氯水中含有Cl2,Cl2能将Fe2+氧化,B错误;
C.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Fe3+,Fe3+、I- 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单质,不共存,C错误;
D.强酸性溶液中, CO32-与H+反应放出CO2,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10. 【答案】C
【解析】
C.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Cl>Br>I,酸性由强到弱:HClO4>HBrO4>HIO4,C错误;
11.【答案】A
【解析】
A.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所以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分子内的化学键断裂,产物分子内的化学键形成,A正确;
B.CH3COOH中只含有共价键,B错误;
C.共价键分为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所以极性键是一种化学键,C错误;
D.N2的电子式为:,D错误。
12.【答案】C
【解析】
A.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Na+Cu2++2H2O = 2Na++Cu(OH)2↓+H2↑,不能置换出胆矾溶液中的铜,A错误;
B.Cl2通入水中制氯水反应产生HCl、HClO,HClO是弱酸,应该写化学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B错误;
D.少量氯气先氧化亚铁离子,D错误。
13. 【答案】B
【解析】
A.若加盐酸时有气体产生,说明样品中还有铁粉,不证明脱氧剂未变质也可能部分变质,A错误;
B.若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加入盐酸后的溶液中没有Fe3+,这可能时Fe+2Fe3+=3Fe2+,再滴加氯水显血红色,故不能证明脱氧剂未变质,B正确;
C.若滴加KSCN溶液,溶液显血红色,说明加入盐酸后的溶液中含有Fe3+,所以证明脱氧剂已变质,C错误;
D.若加入铜粉充分反应后,溶液呈蓝色,说明加入盐酸后的溶液中含有Fe3+,发生Cu+2Fe3+=Cu2++2Fe2+,证明脱氧剂已变质,D错误。
14.【答案】D
【解析】
A.容量瓶不能用于溶解固体、稀释浓溶液以及长时间贮存溶液,A错误;
B.二氧化碳和氯化氢气体都能和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应,应把饱和碳酸钠换成饱和碳酸氢钠,即可除去CO2中混有的HCl,B错误;
C.试管A中铁和稀硫酸反应制取硫酸亚铁,打开止水夹a反应时产生的氢气应从试管A中短管处排出试管A内空气,经过止水夹通入试管B中,再排尽试管B内空气,然后关闭止水夹a,试管A内产生的氢气将试管A中的硫酸亚铁通过长导管压入试管B内,由于装置中导管没有插入溶液中,故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错误;
D.氯气难溶于饱和食盐水,可用排饱和食盐水测定其体积,则图中装置可测定氯气的体积,D正确。
15. 【答案】C
【解析】
反应后不能使KSCN溶液显色说明生成FeSO4,还生成H2,n(H2)=0.05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有:n(Fe)=n(Fe2O3)+0.05mol,由固体总质量可得:56g/mol×n(Fe)+160g/mol×n(Fe2O3)=13.6g,可得:n(Fe)=0.1mol,n(Fe2O3)=0.05mol,用氢氧化钠中和过量的H2SO4,并使Fe元素恰好全部转化为Fe(OH)2沉淀,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钠,根据硫酸根守恒有:n(H2SO4)=n(Na2SO4)=1/2 n(NaOH)=1/2 ×0.2L ×3mol/L=0.3mol,c(H2SO4)=0.3mol/0.15L=2mol/L,根据原子守恒有:n(FeSO4)=n(Fe)+2n(Fe2O3)=0.1mol+0.05mol×2=0.2mol,与固体粉末反应的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2mol,综上所述C正确。
★绝密·启用前★
高一化学 第 10 页 (共 1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