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课标要求】
(1)了解古代的水陆交通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
(2)认识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著名的人工道路及运河
2、了解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及新航路的开辟
3、掌握工业革命对交通的促进作用
4、理解交通改进对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重难点】
1、重点
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
2、难点:交通与社会变迁,突出交通的改进对国家发展、城市变迁和信息传递的影响
【教法教具】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结合、PPT
【时空坐标】
第1课时
【导入】
【教学过程】
从天然到人工: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一)天然交通的起源
1.原始人在自然界中打猎、捕鱼、采集食物,其 足迹就形成了路。
2.人类转向 以后,以住地为中心的交通进一步发展,但运输物品依赖的仍然是 的道路与河流。
3.生产的发展推动了人工道路的铺设。
(二)人工交通的变迁
根本原因: 推动了人工道路的铺设。
1.古代陆路交通:
【合作探究1】根据材料及所学,分析秦帝国与罗马帝国交通体系异同点?古代道路建设的影响?
材料: 秦始皇时代,中央政府以极大的决心建立全国的交通道路网。凭借统一国家强大的组织力和雄厚的财政实力,秦朝很快建立起以公路交通为主,辅以运河运输的交通体系。在六国自身交通体系的基础上,这一体系呈现出统一、静态、闭合的特点。与秦帝国修建道路以维护自身统治不同,罗马修筑道路与其大规模的对外侵略战争有直接关系,通过在战争中大肆掠夺,罗马积累了大量财富,这又为修筑道路提供了充分的财力支持。最后罗马帝国形成了以地中海海运为主动脉、以公路交通为血管的交通体系,呈现出囊括性、开放性的特征。
——摘编自牛秋实、葛臻明《秦汉帝国与罗马帝国的交通及社会比较研究》
不同点:
相同点:
影响:
2.古代水路交通:
【合作探究2】隋炀帝修建大运河的目的?
材料1:运河水,荡悠悠。隋炀皇帝下扬州,一心只把琼花看,万里江山一旦丢。 ——隋代民谣
材料2:(通济渠和邗沟开通后)水面网四十步,通龙舟,......自京师至江都,离宫四十余所。(江南河开通后)八百余里,水面阔十余丈,又拟通龙舟,并置驿官草顿。
——《大业记》
材料3:将兴辽东之役,自洛口开渠达于涿郡,以通运漕。
——《隋书》卷六八《阎毗传》
①个人:满足隋炀帝自身的巡游 的欲望
②军事:为运输 和 以北征高丽
③经济:沟通南北
④政治:加强对 的控制,巩固隋王朝的统治。
【思考】元大运河改道的原因及意义。
二、从区域到全球:对海洋事业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一)对海洋的探索
1.古代中国:
(1)概况:已经形成了联通中国与东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的“ ”。
(2)探索过程:
①西汉:初步形成东、南两条航线,东线通向朝鲜半岛和日本,南线通向印度洋。
②宋元: 工艺和 技术有了重大进步,使中国海船能够持续航行。
③明代:从1405年至1433年, ,其规模历史罕见。
【合作探究3】依据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海洋航运事业发达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中国有悠久的海洋航运史,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就出现了航海活动。春秋战国时期,激烈的战争对海洋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沿海贸易快速发展。秦朝航海事业进一步发展,大一统的局面,也使开辟海上航线成为可能。汉朝和唐朝造船和航海技术都有了进一步,宋元更是有了重大突破。元朝为了补充河运不足,开创了大规模海运漕粮。明前期,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开创了15世纪世界大规模航海,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壮举。
——王崇焕《中国古代交通》
古代世界:
(1)波利尼西亚人:很早就在 诸岛活动。
(2)腓尼基人:首次横渡 。
(3)维京人:在 和 地区探险。
(4)阿拉伯人:在 开展繁忙的海上贸易。
【合作探究4】古代西方对海洋的探索的特点?
材料:8至10世纪,维京人在北欧海域称霸,他们所使用的船型船体狭长,两端高高向上翘起,船首有蛇形或龙头形雕像,船尾有橹无舵。这种船吃水较浅,航行起来速度比较快。维京海盗使用这种船穿越了大西洋,从地中海到达黑海,令当时的欧洲人闻风丧胆。
——菲利普《极简海洋文明史》
(二)全球航路的建立
1.海上航线的建立(15世纪末16世纪初)
影响:全球海路大通,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 ,环球交通网络逐渐形成。
2.运河的开通
(1)苏伊士运河: 年开通的苏伊士运河,连接了 和 ,成为西欧和南亚、东亚之间最近、最直接的水上通道。
(2)巴拿马运河: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路最初要通过美洲南端的麦哲伦海峡。 年巴拿马运河通航,极大地缩短了 和 之间的航行距离。
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励志策略:
第二课时
三、从传统到现代:工业革命与交通发展
1.西方交通的发展
【合作探究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原因。
材料:早在1800年前,英国的矿山已经使用“铁路”(铁轨),马拉的货车,将煤运到运河或者海边。1829年,利用蒸汽机做动力的火车在新建成的铁路上行驶,达到令人印象深刻的时速16英里。当时,有铁路公司的董事们指出“用机车牵引比用马力牵引可节省经费百分之三十”。到1835年底,议会相继通过了五十四项各式各样的铁路条例。到19世纪中期,通车的铁路整整五千英里。此时的欧洲正处于建设铁路的时代。
——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合作探究6】19世纪初,在“海上及陆地上的交通”分别发生了什么革命性的事件?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交通运输业的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材料:如果海上及陆地上的交通没有同时发生革命,工业和农业就不可能如此迅速发展。……在铁路与运河沿线出现了新的工业区,铁路与运河能将产品运往遥远的市场。港口扩大了,以应付贸易的发展。1851年,在伦敦举行了第一届万国博览会,此时在全世界的铁路中,在全世界海洋上的远航船中,有一半属于英国。
——德尼兹·加亚尔等《欧洲史》
事件:
影响:
2.中国交通的发展
(1)19C60D中期,中国人制造的“ ”蒸汽汽船试航成功。
(2)1872年,官督商办的 在上海成立。
(3) 年,唐胥铁路(中国人在自己国土上修建的 )
(4) 年,京张铁路(中国人自行 的第一条铁路)竣工
【问题探究7】阅读教材,结合所学,分析铁路建设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若地势阻隔,不能相通,故必铁路成,则万里之外,旦夕可至;小民生业,靡不流通;朝廷法旨,靡不洞达;山川之产,靡不尽出;风俗之陋,靡不尽除。使中国各省铁路全通,则国家气象大变:商民货物之蕃息,当增十倍;国家岁入之数,亦增十倍。至于调兵之捷速,可省多营;转漕无阻,可备海梗;民间无差徭科派之困,官吏无驿站办差之累。
——张謇《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张謇全集》第1册
积极:
①经济:打破了中国内地的封闭状态,加强了沿海与内地、城市与乡村的联系,
加速了小农经济的瓦解,推动了商品经济的扩展。
②城市化:推动了中国城市化,一大批近代城市在铁路沿线兴起。
③交通:推动了铁路工业及相关的近代工矿业的发展
④政治:加速了近代中国的一体化,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⑤社会: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陋习
(2)消极:
四、影响:交通与社会变迁
1.交通的改进,加强了各地的沟通,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2.交通的改变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加速了近代中国和世界的城市化发展;
(1)清江浦因京杭大运河的疏通而崛起,又因漕运路线的改变和津浦铁路的开通而衰落。
(2)京汉与陇海两大铁路开通后,郑州发展态势超越了洛阳与开封两大古都。
(3)美国的伊利运河将纽约与五大湖和中西部地区联系起来,推动纽约发展成为国际化商贸中心。
(4)通海运河的建成,使曼彻斯特迅速成为英国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3.交通的改善方便了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
【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励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