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鸦片战争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以五大核心素养为据、结合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根据史料,讨论战争爆发前中英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状况的差异,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提高自身时空观念的能力。 在把握林则徐禁烟等事件的基本史实上,能够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历史是必然与偶然的结果。 结合战争形势图,梳理两次鸦片战争条约的影响制作表格,增强自身的时空观念。 根据材料提取关键信息,理解鸦片战争具体条款的影响,提高史料实证的能力,论从史出的方法。 参照课本,将林则徐、魏源、徐继畲的主要功绩梳理成直观表格,感受先驱心志,培养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结合史料,讨论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民族危机与民族觉醒);认识以林则徐为代表的士大夫阶层为挽救危局所做的努力及局限性。 【教学难点】 梳理中英战前各方面的差异状况,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认识中英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导入 导入新课:“hello ”打招呼 讲述:今天大家见面hello(手势),那在清朝人们见面怎样打招呼呢?——满族男子打千礼,汉族作揖;满族女子蹲安礼,臣子见皇帝更是行跪拜之大礼。那洋人如果要来见清朝皇帝,跪还是不跪呢?这是个问题。 叩门无果 跪?不跪?——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任务一:以英国为例,对比中西方在政治、经济、思想、军事和对外关系的不同。 投影:图片材料对比,学生完成学案表(1) 思考:分析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社会状况,思考中国在当时国际格局中的处境。 社会状况(见上表),处境:中国已落伍于世界潮流,世界主要殖民主义国家都把矛头指向中国。 二、破门而入 (一)虎门销烟成为战争的直接原因 展示鸦片战争还有三种称呼,思考:时代、立场影响历史解释 播放视频,了解鸦片战争的过程 签?不签?——鸦片战争的影响 任务二:展示《南京条约》等涉及条款,学生思考其具体影响。 思考:鸦片战争对中国最大的影响在于?——社会性质的变化 见?不见?——第二次鸦片战争 展示英国女王和首相的对话,引发学生思考没有充分打开中国市场的原因是自然经济的抵制,推断列强会进行的下一步动作——第二次鸦片战争。 任务三,对比两次鸦片战争的具体影响,体会更猛烈的中西碰撞更加深的民族危机。 三、开门见山 (一)分析道光和士大夫对《南京条约》的看法,体会清朝统治阶级对鸦片战争的反映。 (英国)拨发军士讨求伸理……大皇帝准为偿补…… 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道光曾要求用“赏借”一词) 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 引导:道光沉浸在“天朝上国”的旧思维 “道光年间的中国人,完全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所以他们争所不当争,放弃所不应当放弃的” ——蒋廷黻,什么是“不应当放弃的”? 引导:士大夫计较短期的利益得失 (二)变?不变?——开眼看世界 学生阅读教材,明确基本信息。 任务四,分析开眼看世界先驱的经历和观点。 思考:开眼看世界的先驱,有什么相似的经历? (对外交往一线) 林则徐:在广州时与英美官员交涉鸦片烟土需要国际知识…… 魏 源:林则徐被贬官后,他收到林组织编译的涉外资料。 徐继畬:鸦片战争中参与福建防御,战后在福建处理对外交涉事务。 思考:开眼看世界的先驱,有何局限性? (没有具体的方案) 华盛顿,异人也。......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 ——徐继畬 课后探究:蒋廷黻认为,战后中华民族失去了二十年的光阴;也有人说,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帷幕就此拉开。究竟是沉沦还是新生? 四、结束 古今对望,180年前的鸦片和今天的“精神鸦片”,历史惊人的相似。以史为鉴,我辈当如何?——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 以现实生活中熟悉的对话场景拉近与同学们的距离,从而引发共鸣。而通过一系列的问句启发学生思考,自然过渡到课程讲述。 运用图片的对比,增强直观感受。与此同时,引发学生对两国在同一历史时期不同的政治礼节产生疑问,自然过渡到中英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对比,培养其时空观念。 通过对同一历史事件的四种不同称呼,感知到历史解释会受到时代、立场等因素的影响,帮助学生建立起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 表格梳理,直接明了的展示、分析条款对中国各方面的危害。史料实证,帮助学生体会,鸦片战争对中国最大的影响在于社会性质的改变。 两个皇帝的选择,两次战争的对比,直观的体会民族危机的逐渐深化。 史料实证,展示清朝统治阶级封闭、愚昧、腐朽的形象,引出看眼看世界先驱们的可贵。 明晰地主阶级抵抗派在鸦片战争后的作为,思考其相似经历,体会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 通过徐继畬对华盛顿和美国的评价,思考在向西方学习以自强过程中的不足,提高辩证思维。 古今对比,感受近代史厚重下提升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