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过程
【课程标准】
认识工业革命以来城市化以及城市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核心素养】
1、唯物史观:认识城市化对人类类生活的巨大影响,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时空观念:认识工业革命以来中西方城市化演进过程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3、历史解释: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分析城市化造成的问题,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4、家国情怀:认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化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对世界作出的贡献,培养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和问题
难点:城市化的成因及影响
【教法教具】学生自主梳理与教师指导结合、PPT
【导入】
【教学过程】
城市化的演进
1.含义:城市化(城镇化)是从 社会到 社会的漫长过程
2.原因:
表现: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增长
(2)城市数量的增多
(3)城市规模的扩大
(4)城市生活方式逐渐取代农村生活方式;
4.世界城市化
背景:工业革命的展开;
发展历程:①到1851 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之后其
他资本主义国家也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②二战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
③2007年,世界城镇人口已经达到总人口的50.14%;
近现代中国城市化
近代;
①背景: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与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沿海城市上海、天津、广州等成为通商口岸,逐渐发展起资本主义工商业。
②表现:近代化性质的工商业城市陆续出现、发展、壮大,吸引了大量乡村人口进城,开启了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现代:①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化进入新阶段
②1978年后,城市化进程加快;
③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迅猛发展
④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超过总人口的一半
【合作探究一】
【合作探究二】
材料一: 中国城市告别传统城市形态走向近代是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的。与西方资本主义诸国通过提高农业生产力、工业革命和日益增长的商业化等内力作用实行近代城市化和城市近代化不同,中国的城市近代化发轫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一批有别于传统封建市镇的近代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这些通商城市以贸易为中介,并通过强行建立租界等手段,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设与管理、文化样式及价值观念移植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从而使这些城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包围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之旅。
材料二: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香港、青岛等长期为列强占据;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郑州、石家庄等因地处铁路枢纽得到很大的发展。
——摘编自周谷城《现代中国社会变迁概论》
材料三:时至今日,农村破产日益剧烈,农民痛苦日益深刻,……农民莫不纷纷离村,徙居城市。
阅读材料,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原因和特点?
【合作探究三】
居住条件的改善
1、住宅的改善:城市的发展、建筑技术的革新使市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如电梯的发明、钢筋混凝土技术的运用以及集中供暖和制冷的推广,私人卫生间等的快速普及
2、生活服务的改善
(1)社区服务:社区的功能增多,从慈善救济到教育、医疗、服务、娱乐
(2)商业设施:商场超市、购物中心出现,功能整合
(3)文体设施:城市绿化面积越来越大
(4)休闲娱乐:文化、娱乐、体育、休闲场所逐渐增多,生活更加丰富
3、意义:为人们提供极大便利;提高生活质量;建设和谐人居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
【励志策略】
第二课时
基础设施的改善
(一)西方基础设施的改善
1、主要原因:城市经济的发展,规模的扩大以及功能的增加,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2.表现:西方:19世纪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供水 钢铁管道用于水网建设,自来水与排水系统逐渐普及到普通百姓家中
通信 电报、电话的普及,便利了人们的通信联系。
照明 煤气灯、电灯相继出现,为居民提供照明,创造了新的城市生活方式
交通 城市交通呈现多样化、立体化趋势。19世纪末第一条地铁线在伦敦问世,柏林,纽约等城市开始将铁路高架桥纳入交通网络。20世纪以来,电车、汽车等得到普及。
中国基础设施的改善
1、主要原因
2、表现:
四、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1、环境污染.: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导致空气污染;生活与工业废水造成水源污染
贫富差距悬殊,社会矛盾尖锐
交通拥堵
4犯罪率、失业率上升
【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
【励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