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专题训练-----《晋书·朱序传》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序,字次伦,义阳人也。序世为名将,累迁鹰扬将军、江夏相。兴宁末,梁州刺史司马勋反,桓温表序为征讨都护往讨之,以功拜征虏将军。长城人钱弘聚党百余人,藏匿原乡山。以序为中军司马、吴兴太守。序至郡,讨擒之。镇襄阳。苻坚遣其将苻丕等率众围序,序固守,贼粮将尽,率众苦攻之。初苻丕之来攻也序母韩自登城履行谓西北角当先受弊遂领百余婢并城中女子于其角斜筑城二十余丈贼攻西北角果溃。众便固新筑城,丕遂隐退。襄阳人谓此城为夫人城。序累战破贼,人情劳懈,又以贼退稍远,疑未能来,守备不谨,督护李伯护密与贼相应,襄阳遂没,序陷于苻坚。坚杀伯护徇之,以其不忠也。序欲逃归,潜至宜阳,藏夏揆家。坚疑揆,收之,序乃诣苻晖自首,坚嘉而不问,以为尚书。太元中,苻坚南侵,谢石率众距之。时坚大兵尚在项,苻融以三十万众先至,坚遣序说谢石,称己兵威。序反谓石曰:“若坚百万之众悉到莫可与敌,及其未会,击之,可以得志。”于是石遣谢琰选勇士八千人涉肥水挑战。坚众小却,序时在其军后,唱云:“坚败!”众遂大奔,序乃得归。后丁零翟辽反,序遣将军秦膺、童斌与淮泗诸郡共讨之。翟辽又使其子钊寇陈、颍,序还遣秦膺讨钊,走之。其后慕容永率众向洛阳,序自河阴北济,与永伪将王次等相遇,乃战于沁水,次改走,斩其支将勿支首。参军赵睦、江夏相桓不才追永,破之于太行。永归上党。序追永至上党之白水,与永相持二旬。闻翟辽欲向金镛,乃还。遂攻翟钊于石门,遣参军赵蕃破翟辽于怀县,辽宵遁。序以老病,累表解职,不许。诏断表,遂辄去任。数旬,归罪廷尉,诏原不问。太元十八年卒,赠左将军、散骑常侍。
(节选自《晋书·朱序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苻丕之来攻也/序母韩自登城履行/谓西北角当先受弊/遂领百余婢并城中女子于其角斜筑城二十余丈/贼攻西北角/果溃/
B.初/苻丕之来攻也/序母韩自登城/履行谓西北角当先受弊/遂领百余婢并城中女子于其角斜筑城二十余丈/贼攻/西北角果溃/
C.初/苻丕之来攻也/序母韩自登城/履行谓西北角当先受弊/遂领百余婢并城中女子于其角斜筑城二十余丈/贼攻西北角/果溃/
D.初/苻丕之来攻也/序母韩自登城履行/谓西北角当先受弊/遂领百余婢并城中女子于其角斜筑城二十余丈/贼攻/西北角果溃/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是奏章的一种,中国封建时代臣子对皇上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此文体,文中“表”作动词,是“启奏,上奏章给皇上”的意思。
B.“拜”,古代表示恭敬的礼节,授给官职或接受任命。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拜相如为上大夫”,《陈情表》中“谨拜表以闻”等。
C.“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D.“太元”是东晋孝武帝司马曜的第二个年号。年号始于汉武帝,一般为了取吉祥之意或为了纪念某件大事等才可能出现更改年号的情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序平息叛乱,屡建战功。梁州刺史司马勋反叛朝廷,长城人钱弘聚众作乱,朱序受命前往讨伐,都成功平定了叛乱。
B.淝水之战,朱序暗中帮助晋军。苻坚派朱序劝降谢石,朱序却提示谢石宜先发制人,并扰乱苻坚军心,成就以少胜多战绩。
C.朱序多次大败慕容永。慕容永进犯洛阳,朱序在沁水大败部下王次,率军追击慕容永,在太行打败他,又追击到上党的白水。
D.朱序彻底击败翟辽。翟辽反叛,朱序派将与淮泗各郡一起征讨,听说翟辽想进攻金镛,派将在怀县击败他,使得他连夜逃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坚杀伯护徇之,以其不忠也。序欲逃归,潜至宜阳,藏夏揆家。
(2)序以老病,累表解职,不许。诏断表,遂辄去任。
5.朱序是如何“忠君护主”的?请结合文本内容进行概括。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朱序,字次伦,义阳人也。序世为名将,累迁鹰扬将军、江夏相。
兴宁末,梁州刺史司马勋反,桓温表序为征讨都护往讨之,以功拜征虏将军,封襄平子。太和中,时长城人钱弘聚党百余人,藏匿原乡山。以序为吴兴太守。序至郡,讨擒之。事讫,还兖州。
宁康初,镇襄阳。是岁,苻坚遣其将苻丕等率众围序,序固守,贼粮将尽,率众苦攻之。序累战破贼,人情劳懈,又以贼退稍远,疑未能来,守备不谨。督护李伯护密与贼相应,襄阳遂没,序陷于苻坚。坚杀伯护徇之,以其不忠也。序欲逃归,潜至宜阳,藏夏揆家。坚疑揆,收之,序乃诣苻晖自首,坚嘉而不问,以为尚书。
太元中,苻坚南侵。谢石率众距之。时坚大兵尚在项,苻融以三十万众先至。坚遣序说谢石,称己兵威。序反谓石曰:“若坚百万众悉到,莫可与敌。及其未会,击之,可以得志。”于是石遣谢琰选勇士八千人涉肥水挑战,坚众小却,序时在其军后,唱云:“坚败!”众遂大奔,序乃得归。
后丁零翟辽反,序遣将军秦膺、童斌与淮、泗诸郡共讨之。翟辽又使其子钊寇陈、颖,序还遣秦鹰讨钊,走之。其后慕容永率众向洛阳,序自河阴北济,与永伪将王次等相遇,乃战于沁水,次败走。参军赵睦、江夏相桓不才追永,破之于太行。永归上党。序追永至上党之白水,与永相持二旬。闻翟辽欲向金墉,乃还,遂攻翟钊于石门,遣参军赵蕃破翟辽于怀县,辽宵遁。序退次洛阳,使子略督护洛城。序还襄阳。
其后东羌校尉窦冲欲入汉川,安定人皇甫钊、京兆人周勋等谋纳之。梁州刺史周琼失巴西三郡众寡力弱告急于序序遣将军皇甫贞率众赴之冲据长安东钊勋散走。
序以老病,累表解职,不许。诏断表,遂辄去任。数旬,归罪廷尉,诏原不问。太元十八年卒,赠左将军、散骑常侍。
(选自《晋书·朱序传》,有删改)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梁州刺史周琼失巴西三郡/众寡力弱/告急于序/序遣将军皇甫贞率众赴之冲/据长安/东钊/勋散走
B.梁州刺史周琼失巴西/三郡众寡力弱/告急于序/序遣将军皇甫贞/率众赴之/冲据长安东/钊/勋散走
C.梁州刺史周琼/失巴西三郡/众寡力弱告急于序/序遣将军皇甫贞率众赴之冲/据长安东/钊/勋散走
D.梁州刺史周琼失巴西三郡/众寡力弱/告急于序/序遣将军皇甫贞率众赴之/冲据长安东/钊/勋散走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襄平子”,爵名。“子”是中国古代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第四等。自先秦时代开始,已有君主赐封子爵。
B.“河阴”即黄河北岸。中国古代常以阴阳指方位,“阴”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阳”则是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C.“表”,古代文体名,是臣子向皇帝表达陈述、请求、建议的一种奏章,如《陈情表》。这里是用作动词,“上表”的意思。
D.“赠”也称追赠,或追封、追晋。指古代帝王在有功者、官员及其亲属死后授予死者某种官职或勋位。如赠官、赠谥等。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序屡立战功。先后指挥平司马勋,讨钱弘,抗苻坚,讨翟辽,驱慕容永,战窦冲,南征北战,御敌平乱,为保卫东晋作出了巨大贡献。
B.朱序机智有谋。襄阳被俘潜逃未果后,自首潜伏,后苻坚派他劝降谢石,他趁机为谢石出谋划策,并扰乱苻坚军心,致使苻坚军仓皇败走。
C.朱序个性鲜明。因为年老多病,他多次上书请求朝廷免去自己的职务,当朝廷拒不接受其请求解除职务的奏表时,他就自行卸任离职。
D.朱序骁勇善战。慕容永进犯洛阳,朱序先在沁水打败其部将王次,后率军追击慕容永,破敌于太行,又追至上党的白水,与其相持二十天。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序乃诣苻晖自首,坚嘉而不问,以为尚书。
(2)若坚百万众悉到,莫可与敌。及其未会,击之,可以得志。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朱序,字次伦,义阳人也。序世为名将,累迁鹰扬将军、江夏相。兴宁末,梁州刺史司马勋反,桓温表序为征讨都护往讨之,以功拜征虏将军,封襄平子。太和中,迁兖州刺史。时长城人钱弘聚党百余人,藏匿原乡山。以序为中军司马、吴兴太守。序至郡,讨擒之。事讫,还兖州。
宁康初,拜南中郎将、梁州刺史,镇襄阳。是岁,苻坚遣其将苻不等率众围序,序固守,贼粮将尽,率众苦攻之。初,苻丕之来攻也,序母韩自登城履行,谡西北角当先受弊,遂领百余婢并城中女子于其角斜筑城二十余丈。贼攻西北角,果溃,众便固新筑城。丕遂引退。襄阳人谓此城为夫人城。序累战破贼,人情劳懈,又以贼退稍远,疑未能来,守备不谨。督护李伯护密与贼相应,襄阳遂没,序陷于苻坚。坚杀伯护徇之,以其不忠也。序欲逃归,潜至宜阳,藏夏揆家。坚疑揆,收之,序乃诣苻晖自首,坚嘉而不问,以为尚书。
太元中,苻坚南侵,谢石率众距之。时坚大兵尚在项,苻融以三十万众先至。坚遣序说谢石,称己兵威。序反谓石曰若坚百万之众悉到莫可与敌及其未会击之可以得志。于是石遣谢琰选勇士八千人涉肥水挑战。坚众小却,序时在其军后,唱云:"坚败!"众遂大奔,序乃得归。拜龙骧将军、琅邪内史,转扬州豫州五郡军事、豫州刺史,屯洛阳。
后丁零翟辽反,序遣将军秦膺、童斌与淮泗诸郡共讨之。其后慕容永率众向洛阳,序自河阴北济,与永伪将王次等相遇,乃战于沁水,次改走,斩其支将勿支首。参军赵睦、江夏相桓不才追永,破之于太行。永归上党。时杨楷聚众数千,在湖陕,闻永败,遣任子诣序乞降。序追永至上党之白水,与永相持二旬。闻翟辽欲向金墉,乃还,会稽王道子以序胜负相补,不加褒贬。
序以老病,累表解职,不许。诏断表,遂辄去任。数旬,归罪廷尉,诏原不问。太元十八年卒,赠左将军、散骑常侍。
(选自《晋书·朱序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序反/谓石曰/若坚百万之众/悉到莫可与敌/及其未会/击之/可以得志
B.序反谓石曰/若坚百万之众/悉到莫可与敌/及其未会/击之/可以得志
C.序反谓石曰/若坚百万之众悉到/莫可与敌/及其未会/击之/可以得志
D.序反/谓石曰/若坚百万之众悉到/莫可与敌/及其未会击之可/以得志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臣子向皇帝陈述已见的一种奏章。“陈情表”中的“表”即为此意。
B.“宁康”是古代年号纪年法中的年号,皇帝即位一般要改元纪年。“元和十年”“辛未三月”即是此类。
C.“河阴”即河之阴。一般向阳的地方为阳,背阴的地方为阴。山之南、河之北为“阳”,山之北、河之南为“阴”。
D.“赠”也称“追赠”,或作追封、追晋,在人死后授予某种官职或称号,即加封死者的官职、勋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序屡立战功。平定司马勋叛乱,升职为征虏将军;讨钱弘,官至中军司马、吴兴太守;淝水之战中,献计击败苻坚军队。
B.朱序机智灵活。苻坚派他劝降谢石,他却为谢石出谋划策;并在战中趁苻坚军队稍稍后撤时大喊“苻坚败了”,致使苻坚军队仓怕奔逃。
C.朱序讲究节义。藏匿在夏揆家里时,得知夏揆因自己连累而被捕,朱序便主动到苻坚府中自首,苻坚赞许朱序的义气未作追究。
D.朱序个性鲜明。当朝廷拒不接受其请求解除职务的奏表时,他就自行卸任离职,结果被送交廷尉治罪,好在最后朝廷赦免其罪未加追究。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序累战破贼,人情劳懈,又以贼退稍远,疑未能来,守备不谨。
(2)闻翟辽欲向金墉,乃还,会稽王道子以序胜负相补,不加褒贬。
答案
1、A 句意:起初,苻丕来攻城,朱序的母亲韩氏亲自登城巡视,说西北角将会首先出问题,就率领一百多名婢女和城中女子在这个角上斜着修筑了二十多丈城墙。贼兵攻打西北角,果然攻破城防。
“履行”是“登城”的目的,关系紧密,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
“西北角”是“攻”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
2.B “‘拜’,古代表示恭敬的礼节,授给官职或接受任命。……《陈情表》中‘谨拜表以闻’等”错误。“谨拜表以闻”中的“拜表”合成词,表达“上奏”的意思,“表”属于敬辞。
3.C “率军追击慕容永,在太行打败他”错误,张冠李戴。由原文“参军赵睦、江夏相桓不才追永,破之于太行”可知,参军赵睦、江夏相桓不才追击慕容永,在太行击败了他。由此可知,不是“朱序”打的,而是“参军赵睦、江夏相桓不才”,张冠李戴了。
4.(1)(苻)坚杀(了)李伯护来示众,因为他不忠贞。(朱)序打算逃回,秘密到了宜阳,藏在夏揆家中。
(2)(朱)序因年老多病,多次上奏章请求解除职务,朝廷不同意。皇上搁置了他的奏章,于是他离职了。
5.朱序“忠君护主”的三个层面如下:
①在军事上:朱序多次平息反叛(或平定叛乱),屡建战功;
②在语言上:蛊惑军心,暗中帮助晋军,取得以少胜多的战绩(例);
③在心理上:主动自首,保全实力,伺机归晋,不被利益所诱惑。
参考译文:
朱序字次伦,是义阳人。朱序为当世名将,多次升迁任鹰扬将军、江夏相。兴宁末年,梁州刺史司马勋反叛,桓温上表举荐朱序为征讨都护前往讨伐司马勋,因功被任命为征虏将军。长城人钱弘聚集党羽一百多人,躲藏在原乡山。朝廷任命朱序为中军司马、吴兴太守。朱序到吴兴郡,讨伐擒获了钱弘。(朱序)镇守襄阳,苻坚派他的部将苻丕等率兵围攻朱序,朱序坚守(襄阳),贼兵粮草将要用完,率兵加紧攻城。起初,苻丕来攻城,朱序的母亲韩氏亲自登城巡视,说西北角将会首先出问题,就率领一百多名婢女和城中女子在这个角上斜着修筑了二十多丈城墙。贼兵攻打西北角,果然攻破城防。众人就固守新修筑的城。苻丕于是率军撤走了。襄阳人称这座城为夫人城。朱序接连作战破敌,人心劳顿松懈,又认为贼兵退去渐渐地远了,怀疑不会再来了,守备不严,督护李伯护暗中与贼兵接应,襄阳城就沦陷了,朱序落入苻坚手中。苻坚杀掉李伯护来示众,因为他不忠诚。朱序打算逃回,秘密到了宜阳,藏在夏揆家中。苻坚怀疑夏揆,逮捕了他,朱序就到苻晖处自首,苻坚嘉赏他而没有追究,任命他为尚书。太元年间,苻坚南侵,谢石率军抵抗。当时苻坚大军还在项城,苻融率三十万兵先到,苻坚派朱序劝降谢石,称述自己的军威。朱序反而对谢石说:“如果苻坚百万大军全部赶到,就没有谁能与他对抗了,趁他们还未会合,攻击他们,可以取胜。”于是谢石派谢琰挑选八千名勇士渡过淝水挑战。苻坚军稍稍向后退了一点,这时朱序在军队后部,大声呼喊:“ 苻坚战败了!”于是众军大败奔逃,朱序才得以返回。后来翟辽反叛,朱序派将军秦膺、童斌及淮、泗各郡兵一起讨伐他。翟辽又派他的儿子翟钊进犯陈、颍二城,朱序回兵派秦膺讨伐翟钊,使翟钊败逃。后来慕容永率军进攻洛阳,朱序从河阴北渡河,与慕容永伪将王次等相遇,于是在沁水交战,王次败逃,朱序斩了他的偏将勿支的头。参军赵睦、江夏相桓不才追击慕容永,在太行击败了他。慕容永逃回上党。朱序追击慕容永到上党的白水,与慕容永相持二十天。听说翟辽想进攻金墉,才撤回,于是在石门攻打翟钊,派参军赵蕃在怀县击败翟辽,翟辽连夜逃跑。朱序因年老多病,多次上奏章请求解除职务,朝廷不同意。皇上搁置了他的奏章,于是他就离职了。几十天之后,廷尉要治罪,朝廷下诏宽赦不加追究。太元十八年去世,追赠为左将军、散骑常侍。
6、D 句中“遣”的宾语“巴西三郡”,由此判“郡”后要停顿,这就排除了B、C两项;由各句主语变换分析,可知“据长安东”的主语是“冲”,这样可以排除A项。
7.B “河阴”,指黄河南岸,“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阳”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8.D “后率军追击慕容永,破敌于太行”错,原文是“参军赵睦、江夏相桓不才追永,破之于太行”。
9.(1)朱序便到符晖府中自首,苻坚赞许朱序而不作追究,并任命他做尚书。
(2)如果苻坚百万大军全部赶到,就没有谁能与他对抗了。趁他们还未会合,攻击他们,可以取胜。
【参考译文】朱序字次伦,是义阳人。朱序一生都是名将,多次升迁,任鹰扬将军、江夏相。
兴宁末年,梁州刺史司马勋反叛,桓温上表朝廷举荐朱序为征讨都护前去征讨司马勋,(朱序)因战功拜授征虏将军,封爵襄平子。太和年间,当时长城人钱弘聚集党羽一百多人,躲藏在原乡山。朝廷任命朱序为吴兴太守。朱序到吴兴郡,(率兵)征伐并擒获了钱弘。事情结束后,返回兖州。
宁康初年,朱序镇守襄阳。这一年,苻坚派其部将符丕等率兵围攻朱序,朱序坚守襄阳,贼兵粮草将要用完,(因而)率兵竭力攻城。朱序率兵连续作战,击退贼兵,人劳累松懈,又认为贼兵退得逐渐远了,好像贼兵不会再来,(因而)守备不严密。督护李伯护暗中与贼兵接应,襄阳城便沦陷敌手,朱序落入苻坚手中。苻坚杀掉李伯护,并将其示众,因为他不够忠贞。朱序想回(东晋),秘密地到了宜阳,藏在夏揆家中。苻坚怀疑夏揆,逮捕了他,朱序便到符晖府中自首,苻坚赞许朱序而不作追究,并任命他做尚书。
太元年间,苻坚向南侵犯(东晋), 谢石率军抵抗。当时苻坚大军还在项城,苻融率三十万兵先到。苻坚派朱序劝降谢石,称述自己的军威。朱序反而对谢石说:“如果苻坚百万大军全部赶到,就没有谁能与他对抗了。趁他们还未会合,攻击他们,可以取胜。”于是谢石派谢琰挑选八千名勇士渡过淝水挑战。苻坚部众稍稍向后撤退了一些,这时朱序在秦军后面,长声高呼:“苻坚战败了!”苻坚部众于是仓皇奔逃,朱序才得以返回(东晋)。
后来丁零、翟辽反叛,朱序派将军秦膺、童斌与淮泗各郡共同征讨他们。翟辽又派其子翟钊进犯陈、颍二城,朱序回兵派秦膺征讨翟钊,击退翟钊。后来,慕容永率部众向洛阳而来,朱序从黄河南岸向北岸渡河,与慕容永伪将王次等相遇,就在沁水交战,王次败逃。(朱序的)参军赵睦、江夏相桓不才追击慕容永,在太行击败了他。慕容永逃回上党。朱序追击慕容永到上党的白水,与慕容永相持二十天。听说翟辽想攻打金墉,(朱序)才撤兵回援,于是在石门攻打翟钊,派遣参军赵蕃在怀县击败翟辽,翟辽在夜里逃跑了。东序退回驻扎洛阳,让儿子朱略视察保护洛阳。朱序回到襄阳。
后来,东羌校尉窦冲想进入汉川。安定人皇甫钊、京兆人周勋等人密谋接纳他入境。周琼丧失了巴西三郡,人数少力量弱,向朱序告急,朱序派将军率军队前往四川援救。
朱序因年老多病,多次上表请求解除职务,朝廷不允许。诏令拒绝接受其所上的表章,朱序于是就离开自己的职位。几十天后,朱序被送交廷尉治罪,朝廷降诏赦免其罪,不加追究。太元十八年,朱序去世,朝廷追封他为左将军、散骑常侍。
10、C 本题中标志性的词语有“若”“莫可”“及”“击之”“可以”。“反谓”意思是“反过来说”,不要断开;“悉到”作前句的谓语,后面断开;“可以”修饰“得志”,不要断开。
11.B “辛未三月”不是年号纪年,属于干支纪年。
12.C “得知夏揆因自己连累而被捕”只是怀疑夏揆,想要抓捕。选项将其未然说成了已然。
13.(1)朱序所部连续作战多次击退贼兵,将士心理疲惫不堪,戒心松懈,又因(认为)贼兵退去稍远一些,估计不会再来,所以守备不严。
(2)听说翟辽准备进攻金墉,于是便撤兵回援。会稽王道子认为朱序胜负相抵,因而对朱序既不嘉奖,也不惩处。
参考译文:
朱序,字次伦,义阳人氏。朱序终生为名将,他自己累迁鹰扬将军、江夏相。兴宁末年,梁州刺史司马勋叛乱,桓温上表朝廷举荐朱序为征讨都护,进兵讨伐司马勋,以战功升职为征虏将军,封襄平子。太和年间,朱序改任兖州刺史。其时长城人氏钱弘聚集党羽百余人,出没原乡山。朝廷以朱序为中军司马、吴兴太守。朱序到吴兴郡,率兵讨伐并生擒了钱弘。事毕,返回兖州。
宁康初年,朝廷任命朱序为南中郎将、梁州刺史,镇守襄阳。这一年,苻坚派其部将苻丕等率兵围攻朱序,朱序固守襄阳,贼兵粮草将尽,因而率兵攻城更加迅猛。起初,苻丕率部来攻城,朱序的母亲韩氏亲自登城巡视,认为城的西北角将会首先被攻破,便率领百余名婢女以及城中女子于城西北角内建了一堵二十余丈长的斜角新城。贼兵攻打西北角,果然攻破城防,守城兵士便固守新筑城台。苻丕久攻不克便引兵退去。襄阳人因此称此城为夫人城。朱序所部连续作战多次击退贼兵,将士心理疲惫不堪,戒心松懈,又因(认为)贼兵退去稍远一些,估计不会再来,所以守备不严。督护李伯护暗中与贼兵勾结,里应外合,襄阳城便沦陷敌手,朱序为苻坚所俘。苻坚杀掉李伯护悬首示众,原因是他不忠其主。朱序打算逃回东晋,偷跑到宜阳,藏匿在夏揆家中。苻坚怀疑夏揆,逮捕了夏揆,朱序便到苻晖府中自首,苻坚赞许朱序的义气不作追究,且任命他为尚书。
太元年间,苻坚大举侵犯东晋,谢石率部抵抗。当时苻坚大军尚在项城,苻融率三十万部众先到。苻坚派遣朱序劝降谢石,夸耀前秦兵威。朱序反而对谢石说:“如果苻坚百万之众全部赶到,恐怕难以制敌。趁其大军还未会合,先出兵攻击他们,可以取胜。”于是谢石派谢琰挑选精壮士卒八千人渡过淝水挑战。苻坚部众稍稍后撤,朱序在其后阵,大声叫道:“苻坚败了!”苻坚部众仓惶奔逃,朱序乘混乱逃回东晋。任命为龙骧将军、琅琊内史,又转任扬州豫州五郡军事、豫州刺史,驻兵镇守洛阳。
后丁零人翟辽叛乱,朱序派将军秦膺、童斌及淮泗各郡兵马共同讨伐翟辽。其后慕容永率部进攻洛阳,朱序从河阴北渡黄河,与慕容永部将王次等相遇,便交战于沁水,王次败逃,朱序斩其偏将勿支之首。朱序参军赵睦、江夏相桓不才追击慕容永,于太行大败慕容永。慕容永逃回上党。朱序追击慕容永到上党的白水,与慕容永相持二十天。闻知翟辽准备进攻金墉,便撤兵回援。会稽王司马道子认为朱序胜负相抵,功罪互补,因而对朱序不加褒贬,无赏无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