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张PPT)
第三节产业转移
第四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课程标准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学习目标
1. 结合材料、区域图,认知东亚、东南亚的产业转移方向、特点。(区域认知)
2. 从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角度,综合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及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综合思维)
3. 通过材料、图像,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培养正确的人地协调观。(人地协调观)
2010年以前,中国是某品牌鞋最大的生产基地,生产份额超过全球40%。但到2015年,越南生产份额最大。21世纪初,美国市场上该品牌鞋基本都是“中国制造”,如今却更多地看到“越南制造”。
思考: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该品牌鞋生产地的变化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0 1
产
业
转
移
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经济现象,通常是由相对发达的区域向欠发达区域转移。
1.产业转移概念
什么是产业转移?
【问题】
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多的收益和利润。
2.产业转移目的
国内产业转移:发生在一国之内的产业转移。
国际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
3.产业转移类型
产业承接区
产业转出区
产业承接区
3.产业转移类型
美国微软公司投资中国北京
以上两种产业转移按产业转移的分类分属
思考:
首钢集团将搬迁至河北唐山市的曹妃甸
4.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纺织工业最早出现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以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为标志;而发展到20世纪60年代左右,纺织技术已基本成熟,纺织业开始由技术型企业向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变,劳动力成本成为决定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产业开始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区转移。
而近年来,随着我国工资水平、人力社保、福利等方面的提升,导致我国人力成本持续上升,制造业低成本优势逐步消失。2017年,中国制造业职工年平均工资已经增长至了6.45万元,而越南的工资仅约为国内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人力成本低曾是国内纺织企业的制胜法宝,但如今却逐渐成为行业发展的桎梏,促使纺织业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越南、柬埔寨、非洲国家等地转移。
(1)劳动力
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在国际范围内流动性很小
不同地区劳动力数量、质量、价格不同,成本差异大
导致
企业在空间
不断转移
转移
劳动力充足,价格低廉、素质高的地区
目的
(1)劳动力
4.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4.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案例探究:汽车工业的转移
近十多年来,我国吸引多家欧美日汽车生产公司在我国投资合作或建厂。
分析图4.25,描述1985年-2015年我国汽车销量的变化特点。
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商机?
目前,汽车的全球化生产已经形成,为什么跨国公司要把汽车组装厂设置在市场广阔的区位?
市场因素
4.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分析图4.25,描述1985年-2015年我国汽车销量的变化特点。
1985年-2015年,我国汽车销量不断增长,其中2000年后的汽车销量增长最为迅速。
案例探究:汽车工业的转移
市场因素
4.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2.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商机?
中国汽车市场潜力巨大
案例探究:汽车工业的转移
市场因素
4.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一是整车运输不便,运费高,接近市场可以降低成本;
二是避开贸易壁垒,迅速占领市场,并可对市场变化作出 及时反应。
3.目前,汽车的全球化生产已经形成,为什么跨国公司要把汽车组装厂设置在市场广阔的区位?
案例探究:汽车工业的转移
市场因素
4.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市场不断变化,因此产业承接地会发生变化。
日本、韩国、欧美的汽车制造企业到我国兴办汽车厂,主要是因为我国有庞大的汽车消费市场。
(2)市场
4.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原因:
产品的国内市场趋于饱和,或者国内市场满足不了其发展壮大的需要,企业就会开辟国际市场。
表现:
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国家政策的不同,一个国家的产品销往另一个国家往往受到多方面的限制(关税壁垒等)。企业为避开跨国销售所面临的各种限制,直接在市场广阔的国家或地区投资建厂。
(2)市场
拓展
关税壁垒
以高额关税作为限制商品进口的一种措施。对外国商品征收高额进口关税,以提高其成本和削弱其竞争能力,从而达到限制这些商品进口,保护本国产品在国内市场上竞争优势的目的。因其像高强壁垒一样把国外商品挡在墙外,从而把国内市场保护起来。
4.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产业转出地:对于产业转出地来说,政府可以通过间接干预的方式调节市场机制,也可以通过项目审批、价格管制、紧缩信贷等方式迫使一些落后产业向外转移。
产业承接地:政府可以通过优惠的土地、税收、区域补贴政策,以及改善公共基础设施、提升政府服务水平等来吸引企业进驻,以降低产业的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政策
近些年,受政策因素推动,我国制鞋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近百家企业在埃塞俄比亚开展业务。
1.为什么我国在埃塞俄比亚建厂的企业多为制鞋等企业
2.为什么新建工厂主要分布在亚吉铁路沿线
3.我国企业去埃塞俄比亚建厂主要受哪些政策因素的影响
20
思考
1.为什么我国在埃塞俄比亚建厂的企业多为制鞋等企业
21
思考
制鞋等企业为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埃塞俄比亚经济发展程度低,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我国在埃塞俄比亚建厂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2.为什么新建工厂主要分布在亚吉铁路沿线
22
思考
分布在铁路沿线,交通便利,且吉布提为沿海国家,已形成海陆联运,有利于拓展欧洲市场。
3.我国企业去埃塞俄比亚建厂主要受哪些政策因素的影响
23
思考
主要考虑欧美国家对产自我国和来自非洲的许多工业产品的政策差异性(如关税政策和限量政策)。
欧美等国对产自我国的许多工业产品征收关税并采取限量措施,而对来自非洲国家生产的工业产品则免关税且无限量措施。近年来,我国面向欧美的制鞋等企业,在埃塞俄比亚开放和推进工业化政策吸引下,相继来到埃塞俄比亚投资办厂。所建工厂主要分布在亚吉铁路(亚的斯亚贝巴-吉布提)沿线。
4.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
原生产区地价昂贵
原材料短缺
运输成本增加
环境污染严重
企业转移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主导因素因产业类型而异。
(4)其他因素
东亚、东南亚的产业转移
02
1.归纳产业转移的一般时空规律。
2.为什么东亚国家或地区工业化之初都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思考】
二战以后,日本大量引进美国先进技术和设备发展轻纺工业,推动了经济发展。自20世纪60年代,日本开始向国外转移产业,推动东亚、东南亚持续、大规模的产业转移。
1.归纳产业转移的一般时空规律。
时间:劳动密集型工业一般转向劳动力数量较多、工资较低的地区; 一般是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 再转移资本密集型产业。
空间: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转移。
【思考】
二战以后,日本大量引进美国先进技术和设备发展轻纺工业,推动了经济发展。自20世纪60年代,日本开始向国外转移产业,推动东亚、东南亚持续、大规模的产业转移。
2.为什么东亚国家或地区工业化之初都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含量低,而东亚国家人口密集,劳动力充足,价格便宜,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的优势,为经济发展积累资金。
【思考】
二战以后,日本大量引进美国先进技术和设备发展轻纺工业,推动了经济发展。自20世纪60年代,日本开始向国外转移产业,推动东亚、东南亚持续、大规模的产业转移。
1、20世纪60年代
产业转出区:日本
产业承接区:韩国、新加坡等国及
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地区。
产业转移类型:纺织等劳动力密集型工业。
2、20世纪70年代
产业转出区:日本
产业承接区:韩国、新加坡等国及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地区。
产业转移类型:钢铁、化工和造船等产业
3、20世纪80年代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凭借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充足劳动力、广阔市场等优势
产业转出区: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地
产业承接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
产业转移类型:家电、服装、汽车、电子等产业
4、21世纪以来
产业转出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以及一些周边国家。
产业承接区:中国中西部地区,以及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等东南亚国家
产业转移类型:服装、制鞋、家电等产业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 River Basin
随着科技的发展,转移的产业除了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外
还包括汽车、电子等在内的已经实现技术标准化的资本密集型和部分技术密集型产业
东亚、东南亚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03
世界各国的经济、科技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创新和新产业往往在少数国家最先发生在国家内部,经济增长、科技创新往往率先从某个区域发生。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思考:1.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日本迁出了哪些产业
思考:2.迁出后日本的工业如何发展,企业迁出对日本产生了哪些影响
日本将轻纺、机电等价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迁到成本较低的亚洲“四小龙”和部分拉美国家
日本重点发展化工、汽车等资本密集型产业和电子、航空航天、生物工程等技术密集型产业;
有利影响包括:腾出发展空间,凝聚创新力量,促进产业升级;减少资源消耗,缓解环境压力,改善民生质量;加速高科技和新型产业的开发。不利影响主要是减少传统的劳动就业人口,可能导致产业“空心化”,即原有产业萎靡萧条,新兴产业又未能发展起来。
37
自1955—1969年,日本用了15年时间建立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等重化工为主的工业结构。韩国从1973年开始转入日本的重化工业,到20世纪80年代初,建立了重化工为主的工业结构,比日本同样的工业化大约少5年时间。
思考:3.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而言,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有什么好处?
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转出的国家或地区:原产业向外转移,可使区域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条件。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国际产业转移使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或地区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选择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国际产业分工和合作。
产业转移还通过企业把转移国和承接国对同一产品的生产活动联系起来,形成产品生产过程的分工与合作。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思考】按照不同国家在产品生产环节价值链的分工,发展中国家总是落后于发达国家。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发展中国家在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时候应注意什么问题
①将研究与开发一起引进;
②加强产品设计,树立品牌意识;
③加强市场营销,打入国际市场;
④提高劳动力素质;
⑤国际产业转移的利弊,特别要关注环境污染。
3.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转出国或地区:减少国内的就业机会,常常引起失业人口的增加。
转入国或地区:缓解就业压力。
例如,20世纪90年代日本产业大规模向外转移,导致失业率不断升高。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 River Basin
对于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富,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活动●分析棉纺织工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分析新疆承接东部棉纺织业转移的有利条件。
2.说出“东锭西移”对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3.新疆大力发展棉纺织业,会面临哪些困难 请你试着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由于粮棉争地的矛盾,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采取限制东中部主要棉花产区发展的政策,并针对纺织业提出了“东锭西移”,目前新疆是我国最大的产棉基地,2014年七月以来,新疆连续出台多个文件,如《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规划纲要(2014-2023年)》,以促进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并且布局了多个纺织城或工业区。另外,“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打通新疆与周边国家贸易往来的通道。
▋活动●分析棉纺织工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分析新疆承接东部棉纺织业转移的有利条件。
①新疆作为优质棉花重要产区,生产原料充足,原料运输成本低;
②新疆种植棉花的优势自然条件——光照充足、 昼夜温差大、地形平坦;
③社会经济有利条件:政策优势,劳动力、土地等成本低。
▋活动●分析棉纺织工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说出“东锭西移”对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①纺织业向外转移,可使区域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
②可以减少外来务工人员涌入东部发达地区,降低城市人口压力 。
▋活动●分析棉纺织工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新疆大力发展棉纺织业,会面临哪些困难 请你试着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①基础设施的完善问题,产业链发展需要相关基础实施的配套完善;
②缺乏相应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员;
③产业基础比较薄弱,生产技术等需要提高;
④相应的政策及政府服务需要完善。
市场
社会经济影响
政策
经济水平
劳动力
产业结构影响
产业转移
技术条件
利弊影响
分工与合作
区域共同发展
区域差异
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案例:东亚、东南亚产业转移
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向经济欠发达区域转移
向劳动力廉价区域转移
向广阔有潜力市场区区转移
向政策优惠区域转移
表
现
影
响
课堂小结
3.
当堂检测
台湾省某集团是世界知名品牌N的代工企业。图左示意该企业在各地发展的时间路径,图右是2019年该业各地工厂产量占比。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企业主要产品可能是( )
A.钢铁 B.芯片 C.汽车 D.运动鞋
2.越南近年依靠承接制造业转移迅速崛起,招商引资增幅屡创新高。其优势区位因素是( )
①地理位置②市场③劳动力成本④政策⑤科技水平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D
B
3.D.退田还湖
肯尼亚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非洲的重要支点。2017年7月,由中国和肯尼亚两国企业合建的珠江经济特区在肯尼亚西部城市埃尔多雷特举行奠基仪式。随着肯尼亚珠江经济特区的建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进肯尼亚。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向埃尔多雷特转移,是因为埃尔多雷特( )
①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②科技力量雄厚
③经济发达,市场广阔 ④优惠的政策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4.我国众多企业转移到肯尼亚珠江经济特区,对两国产生的影响有( )
①对我国:促进制造业发展 ②对肯尼亚:带动就业,提高收入
③对我国:利于产业结构优化 ④对肯尼亚:缓解人地矛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C
B
。
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