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教案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教案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2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13 22:59: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课程标准】
认识20世纪以来贸易、金融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核心素养】
1、唯物史观:认识科技对经济、贸易、金融和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时空观念:认识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3、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认识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脉络与特点,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历史解释: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分析贸易、金融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5、家国情怀:认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对世界作出的贡献,培养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20世纪以来人类社会贸易、金融的变化
难点:贸易、金融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法教具】学生自主梳理与教师指导结合、PPT
第一课时
【导入】
【教学过程】
在曲折中发展:世界经济
【思考】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曲折发展”体现在哪里?
(一)资本主义世界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1)时间:20世纪初。
(2)表现:垄断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根本原因)
(3)结果: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1)特点:资本主义经济虽然有所发展,但是资本主义制度的 犹存。
(2)结果: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3)影响: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遭受重创;美国通过 扭转危机;
德国、意大利、日本走上 道路,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知识回顾】 1.罗斯福新政内容
2.资本主义国家三大经济思想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1)条件:①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经济计划、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以及福利政策等,将政府 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② 的进步。
(2)结果:①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②促进了 产业的发展与传统产业的生机,极大提高了各部门的生产效率。
局限:并 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固有矛盾。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贫富分化加剧,经济危机时有发生,波及范围更大。
(二)社会主义世界
1.苏联:
中国:
曲折探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曲折探索,
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工业基础。
改革开放:①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
②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建立起 制(21世纪初),成功开辟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济飞速发展。
③2010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 经济体。
【思考】概括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开放在解决“原有经济模式不完美”问题上的不同做法和
共同之处。
材料: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开放都是对原有经济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就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不同
共同之处
(三)新兴民族独立国家
(四)21世纪以来
世界:
深入发展,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
(2)经济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增长动能不足, 日益严重。
2.中国:面对挑战,中国坚持对 的基本国策,倡议推动“ ”国家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流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材料:经济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改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合作探究】思考点P48,根据所学,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
相结合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之一。
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增强。
(3)世界经济朝 、 方向发展
(4)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阻挡,世界经济发展呈现 趋势。
(5)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不断 ,经济危机时有发生。
(6) 等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升。
【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
【励志策略】
第二课时
【知识回顾】纲要下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二、在发展中进步:国际贸易
(一)关贸总协定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异同点
中国与世贸
1.过程:
2.影响:使中国经济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参与 和竞争的有利位置,从而得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对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产生深刻影响,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 。
(三)20世纪后期以来,国际贸易体系的新发展
1.贸易形式发生变化:商品贸易同国际投资、技术贸易、劳务承包等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更多样的经济合作方式。
2.交易手段发生变化:电子商务兴起后,人们利用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进行商品、技术和服务交换,突破了时空障碍,极大提高了商业效率,降低了相关成本,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三、在扩张中波动:国际金融
(一)国际金融体系的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二)国际金融体系的发展
1.主导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资本流动全球化、 一体化和 全球扩张。
2.表现:(1)非银行金融机构迅速发展, 的融资规模不断扩大。
(2)不同金融机构的业务界限被打破,银行、证券和保险的产品日益趋同并相互融合,
大型金融集团和 企业不断涌现。
3.存在风险:金融风险一旦失控,就会导致大范围金融波动,甚至引起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4.中国发展:作为迅速崛起的新兴经济体,中国在国际金融中的影响力逐步提升。
(1)2009年,中国政府开始推进人民币
(2)2010年,中国成为 组织第三大成员国。
(3)2015年,中国发起成立 。
(4)2016年,人民币成为主要的 之一。
(三)电子金融与网络金融日益普及
1. 原因: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
表现:
(1)20世纪70年代末期, 取款机开始投入使用。
(2)20世纪末,信用卡公司实现了国际 体系的联网。
(3)21世纪以来, 金融已逐渐成为人们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人们利用电脑、手机等网络终端,就能办理转账汇款、投资理财、贷款兑换等业务。
【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
【励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