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19世纪后半期,受铁路建设的影响,运费下降使得美国西部生活和生产成本显著下降、投资环境大为改善,吸引了东部资本、劳动力和大量物资源源不断地流人西部,带动西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这表明( )
A.美国东西经济格局发生逆转 B.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先决条件
C.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D.城市发展不受自然条件影响
2.有学者就18世纪后期英国在南太平洋航海探险活动指出,征服从不是英国的主要目的,占有金银等硬通货也并非英国人制订计划的主要动机……直接的征服和统治都是多余的,对当地的自由贸易和英国自身的经济利益只能起到拖后腿的作用。该论述( )
A.强调自由贸易的重要性 B.夸大了英国的世界影响
C.揭示了英国扩张的动力 D.美化了英国的殖民侵略
3.乔纳森·布朗在《英格兰农业:1870-1947年农场调查》中列举了1871-1875年间至1894--1898年间各种主要农产品价格的下降幅度:小麦51%,羊毛50%,土豆39%,荞麦39%,燕麦38%,猪肉33%,牛肉29%,黄油25%,羊肉25%,这一时期的英格兰农产品价格下降主要得益于( )
A.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 B.城市的消费需求增大
C.农产品进口数量增加 D.殖民地农业发展迅速
4.18—19世纪中期,英国妇女状况发生了一系列改变。 各郡女孩子离家年龄逐渐降低,1700年是17岁,1855—1860年是14.9岁,她们在16—25岁期间竟然能够为自己积聚价值不菲的嫁妆。此外,到1866年还有1500名中产阶级妇女签名请愿,要求妇女选举权。这种状况( )
A.源于技术和产业的革命 B.使妇女获得广泛的政治权力
C.影响产生早期启蒙思想 D.体现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5.钱乘旦评价近代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这种经济的转向使一些村庄湮没、社区解体,农民要么流落城市去寻找出路,要么无业可做。然而,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和财富,则伴随这声声哀鸣在英格兰社会贫富拉大间距的过程中,不可鹅遏止地增长了,这一事件( )
A.体现殖民扩张的两面性 B.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C.助推着工业时代的到来 D.造成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
6.“八小时工作、八小时休闲、八小时睡眠”,曾经是西方工人阶级追求的目标。1866年第一国际日内瓦会议将争取八小时工作制写进决议,由此开始多种形式的斗争;直到20世纪20年代,欧美主要国家普遍完成八小时工作制的立法,并获得了西方企业主的支持。西方企业主态度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立法保障工人阶级的合法权益 B.世界市场的拓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
C.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企业技术革新 D.两大对立阶级的尖锐矛盾逐渐消弭
7.1860年,伦敦市区在铺设的轨道上运营有轨马车,从而大大提高了马车的运输速度与运输量,路面轨道交通的雏形随之产生。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 B.通信系统的发展
C.运输动力革命的推动 D.工业革命的促进
8.19世纪初,“面包加油沥(烤肉时滴下的肥油)”是贫民家庭常见的膳食组合。到19世纪末,工人的餐桌上也出现了肉类,兰开斯特的人均每周肉食量在两磅左右。1881年的一份报告说,英国人的肉食消费大大超过了面包支出,牛奶、禽蛋、黄油、奶酪支出超过了土豆支出。这反映出( )
A.价格革命提升了民众的消费能力 B.经济发展助长了奢侈消费的风气
C.世界市场改变了工人的饮食习惯 D.工业革命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9.下表是全伦敦各等级比例(1889年)
各等级 人数 占比 合计
最穷的一类 37610 0.9% 30.7%处于贫困状态
非常穷的一类 316834 7.5%
穷人 938293 22.3%
生活不错的工人 2166503 51.5% 69.3%生活相当不错
中产阶级或中产阶级以上的人 749930 17.8%
表数据反映出,当时英国( )A.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B.城市贫困问题仍然严重
C.贫富分化得到有效抑制 D.建立工人政权条件成熟
10.1830年第一列火车在法国出现时,诗人写诗攻击它破坏了田园风光,农民担心土地被征用,马车夫担心失去饭碗,当权者纠葛于它的安全和建造费用。这说明,当时法国( )
A.铁路交通运输技术的先进 B.初步实现国家工业化
C.农村地区已向城市化过渡 D.工业化发展存在障碍
11.19世纪二三十年代,英、法、美等发达国家修建了铁路并展现出铁路运输的潜力,此时的德国在经济上明显落后于英、法,但不甘落后的德国人也开始修建铁路。下表是1840—1851年德国从英国和其他国家进口机车数量以及自产机车数量的数据统计表(单位:辆)。图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出( )
A.英国丧失了工业革命领头羊地位 B.德国铁路建设推动了制造业发展
C.德国的制造业已完成了国产替代 D.铁路推动了德国统一市场的形成
12.大宗商品几乎全在交易所成交,现场看货的传统方式让位于凭样品签约,期货交易额增长很快。1852年英国把自由贸易作为基本国策,先后和一些国家签订贸易协定:希腊、土耳其、波斯、中国、日本等,其中大多数是不平等的贸易协定。据此可知当时( )
①商业经营形式出现新变化 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③英国成为了“世界工厂” ④世界贸易呈现多中心新格局
A.①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1810年10月15日,法兰西第一帝国正式颁布《关于工厂释放不卫生或妨害安宁的气味的帝国法令》,其立法理念对于法国环境法具有奠基性意义。这一法令颁布的背景是: ( )
A.法国大革命的推动 B.拿破仑帝国的覆灭
C.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 D.环保意识普遍提高
14.1900年以后,机器导致的力量革命使男人相对于女人在生产领域的力量优势变得无足轻重,“女性与男性第一次平等地站在机器面前”。这可以说明: ( )
A.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 B.工业革命促进产业结构变化
C.工业革命为妇女地位提高创造条件 D.男女平等基本实现
15.有学者指出,近代产业革命的直接后果就是确立产业资本对商业资本的统治,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主题已由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而为了榨取产业利润或剩余价值展开了压低成本的大比拼,这需要产业家追逐产业利润的环境。这说明( )
A.贸易保护主义迎合了早期工业化要求 B.工业革命催生了自由主义思潮
C.商业革命一定程度上阻碍生产力进步 D.资本积累是工业时代独有特征
二、材料分析题
16.劳作方式变革、生产技术进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田庄一般以农业为主,兼营林、牧、渔各业,还从事某些手工业或进行商业和高利贷活动,生产和生活资料能自给自足,田庄以宗族为核心聚族而居,宗族、宾客、徒附、部曲、奴婢,在庄因里所处地位不同,对庄园主有极强的依附性,有严格的长幼尊卑之序,为了守卫田庄,设立玛壁,组织部曲私共。西欧中世纪庄因的起源要追溯到罗马帝国时期,是农业生产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
——摘编自张竹云《汉代田庄与西欧庄园比较研究》
材料二 一种新型的工业组织形式就出现了,它的本质不在于使用机器,而是创造了一种新的工作场所,在这里,工人们听从机器指挥,随机器的转动有节奏地劳动。在工业革命中,“工厂化”是一个重大的变化,没有工厂化,工业革命就不会那么彻底。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三 自强运动推行者亲眼目睹西洋坚船利炮之精良,建立翻译馆、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发展军工企业,开办轻工业,成立水师,由于过度专注船炮,对西方政治制度和文化相对漠视,自强的努力仅仅触及了现代化的表皮,而没有获得工业化的突破,在甲午战争中的败绩,更是确凿无疑地证实了自强运动的失败。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田庄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中世纪西欧庄园的性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近代工厂的开端,分析“工厂化”对工业革命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自强运动的目标,并结合所学,列举近代航运业的相关史实,实证自强运动触及了“现代化表皮”,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分析自强运动“失败”的原因。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史学素有“食货之学”的传统,“食”代指生产,“货”代指流通,正史多列有《食货志》,即为经济史专篇,复写、记录了中国历代经济制度、经济政策等经济活动和发展脉络。以《明史》食货志为例,其条目如下:食货一:户口、田制、屯田、庄田;食货二:赋役;食货三:漕运、仓库;食货四:盐法、茶法;食货五:钱钞、坑冶、铁冶、铜场、商税、市舶、马市;食货六:上供、采造、采造柴炭、采木、珠池、织造、烧造、俸饷、会计。
——据《明史》(1739年修成)等编写
材料二 本书的第一卷就在研究劳动生产力得到改善的原因,以及劳动产出在社会各阶层与不同条件的人民之间,自然而然分配的次序;本书第二卷将说明资本的性质,资本逐渐积累的方式,以及资本使用方式不同,所推动的劳动数量又会有何不同;自从罗马帝国覆亡之后,欧洲各国的政策对手工艺业、制造业和商业等城市产业有利的程度,一直优于农业这种乡村产业。本书第三卷将尝试说明这种政策的由来;在本书第四卷,我将尽可能周详解释这些不同的学说(如重商主义、殖民思想),以及他们在不同时代与国家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本书第五卷,则是讨论君主或政府的收入。
——据[英国]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年出版)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与《国富论》相比中国古代“食货之学”有何特点,并对此作出自己的解释。
(2)结合材料二,说明亚当·斯密撰写《国富论》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其历史影响。
18.美国学者大卫·克里斯蒂安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视角出发,将历史的发展分为了8道门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11章跨越第8道门槛(公元1700~1900年),目录如下:
11.1门槛8:现代世界 门槛8的理论基础 为什么是英国和西欧 全球背景 11.2英国的社会、农业和工业革命 社会关系的变化,农业变化、工业中的革命 11.3工业革命的传播 西欧、美国、日本和俄国 11.4政治革命:现代国家的兴起 法国:第一个现代国家 其他地方的现代国家(英国、美国、德意志) 11.5两个世界的出现一发达世界和发展中世界 正式和非正式的殖民地 西方的安抚思想 阐释帝国主义和两个世界 11.6工业革命的其他影响
材料二 为什么是英国和西欧?全球背景视角1推动英国开启工业化的重要因素,就是正在变化的全球气候。大约1250年到1900年间,即通常所说的小冰期,世界许多地区温度下降,原因似乎是普遍的火山喷发以及大气中二氧化碳和甲烷含量的减少。为了取暖,世界各地的人们只得烧掉更多木材,英国人耗尽了小岛上的森林,被迫想办法更加有效地开采煤炭。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国学者大卫·克里斯蒂安《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该书“第11章”重新拟写一个主题,并从“11.2~11.6”中任选两节目录进行阐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视角1与英国迈向工业化的关系,并从其他视角再举一例说明英国开启工业化的原因。
19.社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以来,铁农具是古代中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工具。它的产生标志着石器时代的彻底终结。铁农具是原始农业向传统农业过渡的决定性因素,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铁农具为兴修大型水利工程提供了物质上和技术上的基础;第二,铁农具促进了粗放农业向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转化;第三,铁农具为封建帝国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总之,铁农具伴随着人类社会从远古走来。
——摘编自徐旺生《中国饮食文化与晚近农业结构关系探析》
材料二 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爆发出了巨大的能量,驱动了经济可持续增长,促使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彻底改弦易辙。机器的发明、动力资源的变更和新材料的供应推动了劳动生产率史无前例的增长,与人均收入、人口总量、知识、投资及技术创新形成了正反馈机制,从而突破了“马尔萨斯陷阱”。
——摘编自(英)M.M.波斯坦、H.J.哈巴库克《剑桥欧洲经济史》
材料三 美国现代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已经走过了70个年头,它植根于美国现代经济机制,已经成为影响美国现代化进程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它起着美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护器作用、稳定美国社会需要的安全阀作用和美国各阶层及利益集团调整关系的调节器作用。另一方面这一制度在运行中积累的弊端也日益显露。
——节选自《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世界上率先掌握冶铁技术的人,并从耕作方式、土地制度、劳作方式这三个角度分析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出现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机器的发明”所带来的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并简析工业革命在社会生活方面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最终确立的标志,并概述“这一制度在运行中积累的弊端”。
参考答案:
1.C
【详解】根据材料“受铁路建设的影响”“带动西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路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交通改善为美国西部带来资本、劳动力等,从而推动城市化进程,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美国西部城市化,没有涉及美国东西经济格局转变,排除A项;美国西部城市化进程受益于交通改善,但交通只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因素之一,非先决条件,排除B项;工业革命使得城市发展减少自然条件的限制对其的影响,但是影响还在,排除D项。故选C项。
2.C
【详解】材料“……直接的征服和统治都是多余的,对当地的自由贸易和英国自身的经济利益只能起到拖后腿的作用”强调的是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要求自由贸易是推动其扩张的主要动力,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英国扩张的动力,非强调自由贸易的重要性,排除A项;材料与夸大英国的世界影响无关,排除B项;材料并未美化英国的殖民侵略,排除D项。故选C项。
3.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英国农业发展的特点是农业人口所占比例降低,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这会导致农产品价格大幅下降,A项正确;1871-1875年间至1894-1898年间英国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消费需求增大应导致物价上涨,排除B项;从18世纪70年代起英国由粮食出口国转变为粮食纯进口国,农产品依赖进口严重,不会在1871-1875 年间至1894-1898 年间出现各种主要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的现象,排除C项;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始,殖民地农业开发思潮在英国国内逐渐兴起,英国人开始加强对殖民地农业开发的关注,这与题干所列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4.A
【详解】根据材料“18—19世纪中期”可知这种状况发生的时代大背景是工业革命,根据材料“各郡女孩子离家年龄逐渐降低”“她们在16—25岁期间竟然能够为自己积聚价值不菲的嫁妆”,结合所学可知这种状况源于技术和产业的革命,A项正确;材料只体现了中产阶级妇女要求妇女选举权,并没有体现是否获得了广泛的政治权力,排除B项;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与该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5.C
【详解】据材料“这种经济的转向使一些村庄湮没、社区解体,农民要么流落城市去寻找出路,要么无业可做。然而,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和财富,则伴随这声声哀鸣在英格兰社会贫富拉大间距的过程中,不可遏止地增长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英国的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农村扩展,助推着工业时代的到来,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殖民扩张,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圈地运动的影响,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D项反映的是工业革命的影响,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6.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因此这一时期欧美主要国家纷纷进行立法改革,改善工人的待遇状况,C项正确;国家立法是材料的表象,排除A项;世界市场的拓展与早期殖民扩张有关,排除B项;阶级矛盾消弭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
7.D
【详解】根据“大大提高了马车的运输速度与运输量,路面轨道交通的雏形随之产生”可知,伦敦城中有轨马车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应对运输能力不足的问题,而运输任务的大量出现则主要是工业革命的出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D项正确;有轨马车的出现是为了解决交通运输的问题,并不是由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和通信系统的发展,排除AB项;运输动力革命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8.D
【详解】根据材料“……到19世纪末,工人的餐桌上也出现了肉类……1881年的一份报告说,英国人的肉食消费大大超过了面包支出”可知当时工人的生活得到较大程度改善,说明工业革命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D项正确;价格革命发生在新航路开辟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并不能说明工人过上奢侈生活,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世界市场对工人生活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
9.B
【详解】根据材料“30.7%处于贫困状态”和“69.3%生活相当不错”可知,1889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伦敦仍然30.7%的穷人,反映城市贫困问题仍然严重,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经济危机,排除A项;材料仍然有比较严重的贫富分化,排除C项;材料只提到伦敦穷人较多,不能得出工人阶级政权的建立成熟,排除D项。故选B项。
10.D
【详解】根据材料法国出现火车后诗人、农民、当权者都对它持怀疑态度,可知当时法国工业化发展存在障碍,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法国出现火车后诗人、农民、当权者都对它持怀疑态度,不涉及铁路交通运输技术的先进,排除A项;法国在1830年才有第一列火车还没有实现国家工业化,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人民对火车出现的态度不体现农村地区已向城市化过渡,排除C项。故选D项。
11.B
【详解】根据1840—1851年的时代背景可知,此时处于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之间,资本主义国家都在大力发展铁路运输业。结合图表信息,1840—1850年德国机车自产量很低,主要依赖从英国等国家进口,但到了1851年,德国机车自产量猛增接近700辆,超过了进口总量,这一变化反映出德国铁路建设推动了制造业的发展,B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且图表信息得不出该结论,排除A项;1851年,德国依然进口了大量机车,C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德国铁路建设推动了制造业发展,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2.A
【详解】根据材料1852年英国把自由贸易作为基本国策,可知①商业经营形式出现新变化正确,根据所学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成为了“世界工厂”③正确,A项正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不符合材料的时间,②错误,排除B项;世界贸易呈现多中心新格局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而材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④错误,排除C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不符合材料的时间,②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
13.C
【详解】根据材料“1810年10月15日,法兰西第一帝国正式颁布《关于工厂释放不卫生或妨害安宁的气味的帝国法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10年,法国颁布了关于工厂排放气体的法令,表明法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法国大革命,排除A项; 拿破仑帝国1815年覆灭,排除B项;D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14.C
【详解】材料中提到“女性与男性第一次平等地站在机器面前”,说明工业革命的开展使妇女的地位得到提高,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对生产力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与产业结构变化无关,排除B项;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依然存在,D项说法不准确,排除D项。故选C项。
15.B
【详解】本题考查自由主义与工业革命。该学者认为由近代早期的商业革命向产业革命即工业革命过渡过程中,对商业利益的追逐转为对产业利益的追逐,而重商主义已不适应工业化时代倾销商品的需求,自由竞争的市场才能为产业家追逐产业利润提供环境,这些都促成了重商主义过渡到自由竞争,B项正确;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由主义思想的产生,贸易保护主义不利于工业化发展,排除A项;材料反映出商业革命下的重商主义在工业化时代阻碍生产力进步,而非商业革命的弊端,排除C项;资本原始积累开始于近代早期,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16.(1)特点:经营方式多样;自给自足:宗族色彩浓厚,等级严格:拥有私人武装。性质: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也是主要的基层单位。
(2)开端:1771年阿克莱特开办第一家水力纺纱厂。
影响:有利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挖掘工人劳动潜质,产生更大经济效益。(答使工业革命更为彻底亦可给分)。
(3)目标:自强、求富。
史实:创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成为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里程碑。
原因:只是引进资本主义国家军事和生产技术,是在封建制度基础上的修修补补。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一“汉代田庄一般以农业为主,兼营林、牧、渔各业,还从事某些手工业或进行商业和高利贷活动,生产和生活资料能自给自足”可归纳出经营方式多样;自给自足:根据“田庄以宗族为核心聚族而居,宗族、宾客、徒附、部曲、奴婢,在庄因里所处地位不同,对庄园主有极强的依附性,有严格的长幼尊卑之序,为了守卫田庄,设立玛壁,组织部曲私共。”可归纳出宗族色彩浓厚,等级严格:拥有私人武装。性质:根据材料一“西欧中世纪庄因的起源要追溯到罗马帝国时期,是农业生产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结合所学知识可归纳出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也是主要的基层单位。
(2)开端:根据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工厂的开端是1771年阿克莱特开办第一家水力纺纱厂。影响:根据“在这里,工人们听从机器指挥,随机器的转动有节奏地劳动。在工业革命中,‘工厂化’是一个重大的变化,没有工厂化,工业革命就不会那么彻底。”可归纳出有利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挖掘工人劳动潜质,产生更大经济效益。
(3)目标:根据材料三“自强运动推行者亲眼目睹西洋坚船利炮之精良,建立翻译馆、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发展军工企业,开办轻工业,成立水师,由于过度专注船炮,对西方政治制度和文化相对漠视,自强的努力仅仅触及了现代化的表皮,而没有获得工业化的突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自强运动是洋务运动,目标是自强、求富。史实:创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成为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里程碑等体现了自强运动触及了“现代化表皮”。原因:根据“由于过度专注船炮,对西方政治制度和文化相对漠视,自强的努力仅仅触及了现代化的表皮,而没有获得工业化的突破,在甲午战争中的败绩,更是确凿无疑地证实了自强运动的失败。”结合所学知识可归纳出只是引进资本主义国家军事和生产技术,是在封建制度基础上的修修补补。
17.(1)特点:系统记录了经济制度和政策等(系统性);历朝历代均有编修(延续性);具有材料汇编性质;重实务,轻理论;地位较低(政治史附庸);记述国家经济管理政策为主(范围较窄);侧重国家治理经验总结;忽视对经济规律研究;缺失理论指导;重视国计,忽略民生;思想高度与学术深度不足;体现农本商末观念(或不重视工商业)等。解释:官修史书由政府组织编写,目的在于总结国家治理经验,服务于王朝统治;古代以儒家思想为主体,读书人大多专注于经学与道德;农业是封建王朝的统治基础,农本商末思想占主流;传统史学以政治史为主体等。(说明:考生如所答特点及解释的原因超出参考答案范围,只要答案合理)
(2)背景:英国开始工业革命(或资本主义发展),社会急剧变革,需要经济理论创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逐步确立资本主义制度;英国开展殖民扩张,成为“日不落帝国”;启蒙运动推动思想解放等。影响: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了系统总结;实现了经济理论创新,推动了经济发展;形成了自由主义学说,推动了自由贸易发展;奠定了资本主义经济理论基础;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之一。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正史多列有《食货志》,即为经济史专篇,复写、记录了中国历代经济制度、经济政策等经济活动和发展脉络”可以得出系统记录了经济制度和政策等(系统性)、历朝历代均有编修(延续性)、具有材料汇编性质;食货志内容大多数是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经济事务,而《国富论》“研究劳动生产力”“劳动产出在社会各阶层与不同条件的人民之间,自然而然分配的次序”“资本的性质,资本逐渐积累的方式,以及资本使用方式不同”“解释这些不同的学说(如重商主义、殖民思想)”等,通过对比可以得出中国古代的“食货之学”重实务轻理论、侧重国家治理经验总结、忽视对经济规律研究、缺失理论指导、重视国计忽略民生、思想高度与学术深度不足;结合所学可知,经济史专篇地位较低(政治史附庸)。
解释:结合所学可知影响类试题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历史传统等方面作答,即官修史书由政府组织编写,目的在于总结国家治理经验,服务于王朝统治;古代以儒家思想为主体,读书人大多专注于经学与道德;农业是封建王朝的统治基础,农本商末思想占主流;传统史学以政治史为主体等。
(2)背景:结合所学可知背景一般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作答,根据材料“1776年出版”“研究劳动生产力得到改善的原因”“资本的性质”“重商主义、殖民思想”等,可以得出经济上英国开始工业革命(或资本主义发展),社会急剧变革,需要经济理论创新;政治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逐步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对外关系是英国开展殖民扩张,成为“日不落帝国”;思想上启蒙运动推动思想解放等。
影响:根据材料“自从罗马帝国覆亡之后,欧洲各国的政策对手工艺业、制造业和商业等城市产业有利的程度”“本书第三卷将尝试说明这种政策的由来;在本书第四卷,我将尽可能周详解释这些不同的学说(如重商主义、殖民思想),以及他们在不同时代与国家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可以得出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了系统总结;结合所学可以从《国富论》对经济学理论本身和资本主义经济的促进方面作答,即实现了经济理论创新,推动了经济发展;形成了自由主义学说,推动了自由贸易发展。结合所学可知该经济思想成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之一。
18.(1)示例:通向现代化的突破。选取11.4、11.6两节目录。
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社会的工业化历程,也推动了政治上的变革。法国大革命后,逐渐走上了民主共和道路。英国通过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日益参与到国家政权,现代化的民族国家日益成熟。工业革命也推动了社会变革。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初等教育不断推广,文化素质逐渐提高;也推动了妇女解放,地位日益提高。
(2)材料二从全球气候变化的角度,分析了英国大规模开采煤炭的客观因素;煤炭的开采为工业化提供了能源,并在客观上推动了机器的发明、推广。
其他视角:三角贸易,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为工业化积累资金;17世纪,通过英荷战争,逐渐控制了海上贸易。(或濒临大西洋,成为大西洋贸易体系的枢纽);争夺世界殖民地,建立“日不落帝国”;中国实行海禁(或闭关锁国),逐渐退出东南亚市场(或印度洋贸易)。
【详解】(1)依据材料时间“公元1700~1900年”并结合所学可知,可以拟写主题为通向现代化的突破,选取11.4、11.6两节目录,阐述主要从工业革命对政治上的影响、推动社会变革、城市化进程加快、推动妇女解放、工业资产阶级地位不断提高等方面进行论述。
(2)关系:依据材料“大约1250年到1900年间,即通常所说的小冰期,世界许多地区温度下降”“英国人耗尽了小岛上的森林,被迫想办法更加有效地开采煤炭”可知,从全球气候变化的角度,分析了英国大规模开采煤炭的客观因素;煤炭的开采为工业化提供了能源,并在客观上推动了机器的发明、推广。
其他视角:可以从三角贸易、英荷战争胜利控制海上贸易、建立“日不落帝国”、中国实行海禁(或闭关锁国)等当面进行分析。
19.(1)人:赫梯人。
作用:铁犁牛耕出现;土地私有制产生;农业家庭式劳作(一家一户的个体劳作)成为可能。
(2)变化:出现工厂制度。
积极影响:工业革命促进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人们的生活空间;交通运输业的进步,便利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乡村的改变;生活节奏加快,时间观念增强;初等教育不断推广,人们的文化素质逐渐提升;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工人待遇有所改善。
(3)标志: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
弊端:加重国家财政负担;易助长懒惰行为;影响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
【详解】(1)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赫梯人率先掌握冶铁技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铁农具的出现使铁犁牛耕出现和不断推广,土地私有制产生,一家一户的个体劳作出现。
(2)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机器使用促使工厂出现。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城市化、交通出行、人民生活环境和状态、教育、思想等角度进行分析。
(3)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标志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最终确立。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加重国家财政负担,易助长懒惰行为,影响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