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非洲与美洲
学习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了解非洲与美洲地区文明的发展状况。了解中古时期非洲、美洲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的变化‘认识这一时期各区域文明(非洲和美洲)的多元面貌。
知识汇总:一、古代非洲文明
非洲是古代农业一个重要的发生地。
种植业:
西非的班图人培育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农作物。
畜牧业:
驯养了牛,引进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手工业:
掌握了冶铁技术。
公元前后,阿克苏姆王国兴起,并在4世纪时,成为地区强国。
伴随着农业进步、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的传入,东非沿海地区出现了一系列的国家,比较著名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摩加迪沙等。
在西非,8-15世纪,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桑海等国家先后兴起。马里征服加纳后,逐步把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纳入版图,成为西非最强大的国家。____________成为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
桑海原为马里属国,后攻灭马里,成为西非霸主,16世纪达于极盛。它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世纪末,_____________建立了津巴布韦国家。14-15世纪,进入鼎盛时期。
古代美洲文明
古代美洲的______________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独立培育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花生等作物。印第安人在中美洲、南美洲创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印加文明。
在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________________曾非常繁荣。
玛雅人发展了以种植________为主的农业,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建起了多座用于祭祀的_________________。到15世纪中期,玛雅文明衰落。
14世纪,阿兹特克人兴起于________________。16世纪初,阿兹特克人国家进入鼎盛时期。其经济基础是______________,他们发明了______________,扩大了耕地面积。
12世纪,印加人以_______________为都城建立国家,13世纪,逐渐崛起。15世纪末16世纪初,印加国家发展到鼎盛时期。其最高统治者是国王。________和___________,征服编订了详细的人口调查表。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
课后练习:
一、单选题
1.与瘟疫带来的地中海荒凉世界不同,撒哈拉沙漠使这一地区免于瘟疫影响。由于富产黄金而缺乏盐和对穿越沙漠商路的控制,这里的沙漠商队主要从事买金卖盐。1324年该国国王去麦加朝圣逗留开罗时,将大量的金块和金币赠送给当地官员和清真寺,造成当地金价下跌了25%。由此判断,这一地区的国家是( )
A.东非的摩加迪沙 B.西非的马里 C.南非的津巴布韦 D.北非的埃及
2.非洲南部的大津巴布韦遗址曾出土了一些青花瓷,它们原产于15世纪左右的中国。从史料实证的角度进行分析,它们的出现表明( )
A.郑和下西洋到访了非洲 B.麦哲伦船队曾抵达此地
C.中非间存在着贸易往来 D.非洲制瓷业受中国影响
3.“(摩加迪沙)是一座极大的城池……当地出产的布匹,以摩加迪沙布出名,是无上珍品,远销埃及等地。”14世纪伊本·白图泰描述的上述现象出现于( )
A.非洲西部 B.非洲东部 C.非洲南部 D.非洲北部
4.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黑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与外界交往的主要途径不包括( )
A.尼罗河通道 B.撒哈拉沙漠商路 C.印度洋航路 D.阿拉伯帝国征服
5.津巴布韦国家在其鼎盛时期便向外扩张,石建文化迅速向外传播,类似于大津巴布韦的石建出现于高原的东部、西南部、中部和北部。从中可以看出( )
A.战争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B.巨石文化并非津巴布韦独有
C.津巴布韦已经发展到较高文明阶段 D.巨石文明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
6.15世纪的一位埃及人写道,“穆萨国王(马里帝国14世纪上半叶的知名国君)到达埃及境内。前来朝拜安拉的古老寺庙并拜访世人敬仰的先知之嘉……人们说他所辖领土的长度相当于一个人步行3年的里程,而且还有14个属地(藩属国)。”据此可知,14世纪上平叶的马里帝国( )
A.势力范围较为广国 B.尚未实现中央集权
C.重视睦邻友好关系 D.以基督教为国教
7.下图是非洲阿尔及利亚地区壁画(约5000~6000年前)中人民放牧的情景。该情景可用一说明当时非洲( )
A.原始畜牧业的出现 B.成为人类文明发源地
C.原始艺术的抽象 D.进入阶级社会的标志
8.据如表可知,班图人大迁徙( )
路线 班图人迁徙概况
西线 西迁后建立的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国家先后兴起。
南线 抵达南非,建立了津巴布韦国家。
东线 抵达东非沿海地区,一部分人同移居的阿拉伯人、印度人、波斯人混合,形成斯瓦希里人。
A.促使西非文明呈现混合型特点 B.促进非洲文明朝多样性演进
C.确立了桑海在东非的霸主地位 D.导致了南非地区的四分五裂
9.西非人在9世纪左右掌握了铁器和青铜的冶炼技术,能够铸造青铜人像和工具。东非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与阿拉伯地区和中国都有贸易往来。中部和南部非洲较多保留了黑人传统文化,大津巴布韦遗址由石块垒砌而成。下列选项对材料所述解读最准确的是( )
A.中国和非洲交往源远流长 B.古代非洲城市发展水平较高
C.非洲文化地域性特征明显 D.古代非洲对外贸易比较发达
10.大津巴布韦是南部非洲古代文明的杰出代表,它得名于( )
A.金字塔建筑 B.地处非洲东部
C.笈多帝国文明的一部分 D.石头城建筑
11.印加帝国每两省建立相互援助的对应关系。如某一省因干旱、冰雹、寒冻导致农作物减产,那么挂钩的省应马上拿出剩余产品,救济对方。当然,受灾省本身也有一些剩余产品,储藏在各省国库,受灾时,这些产品无疑要取出来应急。上述举措( )
A.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B.形成了完善的社会保障
C.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D.体现了救济手段多样化
12.印第安人中的阿兹特克人来到墨西哥的特斯科科湖畔,并在湖中的小岛安家落户。他们从特斯科科湖中捞起淤泥,堆积在固定水中的木排上,形成“浮动园地”,促进了人口的增长。由此推断,“浮动园地”的用途是( )
A.居住用地 B.城市道路 C.农业种植 D.桥梁设施
13.“浮动园地”(如下图所示)是一种创造性扩大耕地面积的方法,耕种者每年可以从园地中获得 7 次收成,直到今天某些地区仍然使用这种耕作方式。发明这一做法的是( )
A.玛雅人 B.阿兹特克人 C.印加人 D.班图人
14.2018年,考古学家在危地马拉北部发现复杂的高架道路网,连接这一区域所有的玛雅城市,就算是雨季也能方便通行,而且路幅够宽。专家还发现“惊人的防御设施”,包括围墙、防御墙和堡垒。这说明当时玛雅( )
A.商品经济非常发达 B.车辆人员往来不绝
C.城市之间战争频繁 D.形成中央集权国家
15.印加王利用中央级言员和巡视员监察地方官员。监察内容包括:是否忠实执行上级命令,是否玩忽职守等。地方官员在登记村社社员财产时“一双草鞋也不能遗漏”,在分配土地时不能不平均,在组织灌溉时不能忘记通知有关社员;否则,一切后果(例如社员因饥饿而盗窃)由该地方官员负责,即受到相应处罚。这一做法( )
A.提升了官员素养 B.增强了国家治理能力
C.实现了吏治清明 D.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威
16.阿兹特克人建造的太阳金字塔,与古埃及金字塔有异曲同工之妙。特诺奇蒂特兰城,这座阿兹特克人的水城威尼斯(意大利的一座城市),更是设计精美、工程浩大。 对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A.古代文明具有共同的源头 B.印第安人的聪明才智令人赞叹
C.美洲文明发展程度高于欧洲 D.阿兹特克人国家的地域广阔
17.下列文字系统中,来自于美洲的是( )
A.楔形文 B.象形文 C.玛雅文 D.甲骨文
1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阿兹特克人粗野好战,他们发明了“浮动园地”。“浮动园地”是一些在湖底从生的杂草上铺垫湖土、由生长的杂草固定在湖底的浮岛。“浮动园地”的大量修建( )
A.推动了国家扩张 B.加强了军事防御
C.形成了农耕文化 D.有助于人口增长
19.位于今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羽蛇神金字塔,由玛雅人于10世纪左右建成。每年春分及秋分两日的日出和日落时分,在太阳的映照下,在金字塔一侧的阶梯上会形成了三角形的阴影,酷似一条大蛇的影子。据此推知,古代玛雅人( )
A.自然崇拜占据主流地位 B.借鉴了古埃及人的技术
C.具备一定的天文学知识 D.编制出世界最早的历法
20.在农业和贸易发展的基础上,印第安人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其中位于南美洲的印第安文明是( )
A.玛雅文明 B.印加文明 C.阿兹特克文明 D.阿克苏姆文明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津巴布韦古城位于哈拉雷东南,是撒哈拉以南最大的,最重要的古代文明纪念馆。它主体建筑位于山下的平地,被称为椭圆形大围墙,围墙里面建有圈锥形石头高塔、石碑、地客、水井和一些石崖的废基,像是古代宫廷的遗迹。围墙附近还有许多小的房屋,这些低矮的颓垣残壁可能是一般官员或者黎民百姓的住宅区。后来,人们在它的周围发掘出大量的文物。其中有奇怪的生产工具、锋利的作战武器和精美的装饰品等,还有一些是来自遥远的中国的陶瓷碎片、波斯的彩色瓷器、印度的佛教念珠等。
——摘编自姜锐明《马绍纳人的津巴布书》
材料二 玛雅文明的所谓城市实际上首先是宗教活动的中心,是祭司们进行农业、历法、文字等科学研究的地方,是发展建筑、雕刻、绘画等艺术的活动场所,它们对玛雅社会的发展,对玛雅文明水平的提高是起了积极推动作用的。但是后来它们逐渐演变成了主要是祭司统治阶级至高无上权威的象征和被压迫被剥削的奴隶与平民阶级苦难的根源。各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融合,是促进文化发展与更新的重要条件。玛雅文明长期缺乏对外交流、固步自封、停滑不前,最终导致其衰亡。
——摘编自胡春洞《谈玛雅文明的起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非洲大津巴布韦文明的社会经济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玛雅文明取得的成就。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非洲和美洲文明的认识。
22.玛雅文明曾是地球上最灿烂、也是最神秘的文明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现今人们对玛雅的认识建立在100多年来对墨西哥东部、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和伯利兹等地玛雅遗址考古发掘和记录的基础上。20世纪初,一些博物馆和调查机构对玛雅文明进行了当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玛雅的建筑、艺术史、考古研究、古文字破译等都是热门研究领域。目前为止,借助古文字破译的成果,我们已基本能理解玛雅历史文献中80%的内容,并能用玛雅语进行朗读。玛雅古文字学者的研究目标已经不仅仅是释读文字,更多的是关注玛雅文字所包含的文化意义,如象征和隐喻等。
——摘编自孙妙凝《玛雅文明为何“神秘”消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图中建筑和文字体现的玛雅文明的特点,并指出玛雅人创造的文化成就。
(2)根据材料二,指出玛雅文明研究借助的主要载体,说明当代对玛雅文明研究呈现出的新趋向。
参考答案:
1.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曼萨·穆萨是马里最为知名的国王,1324年他去麦加朝圣逗留开罗时,将大量的金块和金币赠送给当地官员和清真寺,造成当地金价下跌了25%,B项正确;东非的摩加迪沙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排除A项;津巴布韦是南部非洲文明的代表,排除C项;北非埃及农业生产相对发达,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C
【详解】根据“非洲南部的大津巴布韦遗址曾出土了一些青花瓷,它们原产于15世纪左右的中国。”可得出非洲出现了中国的商品,这能够说明中非间存在着贸易往来,C项正确;材料并不能证明就一定和郑和有关,排除A项;麦哲伦船队是否抵达此地,与有中国商品没有关系,排除B项;材料中的文物是中国的瓷器,并不是非洲的瓷器,不能证明受到中国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3.B
【详解】根据材料“摩加迪沙是一座极大的城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摩加迪沙位于索马里地区,属于非洲东部,是位于东部非洲偏北的印度洋岸海港城市,B项正确,非洲西部、非洲南部、非洲北部都不正确,排除A项、C项和D项。故选B项。
4.D
【详解】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黑非洲的对外交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征服了北非,没有征服到撒哈拉沙漠以南,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黑非洲通过尼罗河通道与外界交往,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黑非洲通过 撒哈拉沙漠商路与外界交往,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黑非洲通过印度洋航路与外界交往,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5.A
【详解】根据材料“津巴布韦国家在其鼎盛时期便向外扩张,石建文化迅速向外传播”可以看出津巴布韦对外扩张推动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其它地区的石建文化,无法得出巨石文化并非津巴布韦独有,排除B项;石建文化属于低级文明阶段,排除C项;巨石文明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说法过于绝对,夸大地理环境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A项。
6.A
【详解】依据材料“人们说他所辖领土的长度相当于一个人步行3年的里程,而且还有14个属地(藩属国)”,可以看出当时的马里帝国势力范围非常之广,A项正确;材料体现所辖领土以及藩属国,可以看出已经实现中央集权,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对睦邻的重视,排除C项;材料不能看出国教为何,排除D项。故选A项。
7.A
【详解】根据材料“非洲阿尔及利亚地区壁画(约5000~6000年前)中人民放牧的情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从侧面上体现了非洲地区原始畜牧业的出现,A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涉及人类文明发源地的信息,无法得出非洲是否成为人类文明发源地,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非洲原始放牧的场景,无法体现非洲地区原始艺术的抽象,排除C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非洲阶级社会,并且也无法判断非洲是否进入阶级社会,排除D项。故选A项。
8.B
【详解】班图人项东西南三个方向迁徙,形成不同的国家,这促进了非洲文明的多样化,B项正确;材料列举的还是班图人迁移引发的结果,并非混合,排除A项;材料只提出了桑海国家建立的原因是班图人的西迁,并不能得出当时桑海是东非的霸主,排除C项;殖民者入侵导致了南非地区四分五裂,排除D项。故选B项。
9.C
【详解】本题考查古代非洲文化。材料描述了西非、东非、南非各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反映了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文化地域性的特点,C项正确;材料中出现的交往并不一定是中非交往,排除A项;公园9世纪才西非才出现铁器;东北出现城市国家;中南部非洲还在使用石块都说明城市发展水平不高,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对外贸易的发达,排除D项。故选C项。
10.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津巴布韦文化是南部黑非洲古代文明的杰出代表,得名于一组古代巨石建筑群遗址,D项正确;金字塔建筑属于埃及的文明成就,排除A项;大津巴布韦地处于非洲东南部内陆,排除B项;笈多帝国是印度人创建的一个大帝国,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1.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每两省即建立相互援助的对应关系,平时均储藏剩余产品,灾荒时用于自救和援助,有利于稳定印加帝国的社会秩序,C项正确;相互援助的两省,储藏的剩余产品用以自救和救济,不能直接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排除A项;储藏剩余产品用以自救和救济,不能说明古代印加扶贫制度完善,排除B项;相互援助的两省要自助和援助,不能说明印加帝国救济手段多样化,排除D项。故选C项。
12.C
【详解】根据材料“来到墨西哥的特斯科科湖畔,并在湖中的小岛安家落户”、“形成‘浮动园地’,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可以看出,随着人口的增长,岛屿变得非常拥挤,于是因地制宜,建造“浮动园地”来扩大耕地面积,发展农业,促进了人口的增长,C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建造“浮动园地”是为了扩大耕地面积,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城市道路的建设,排除B项;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3.B
【详解】通过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最先采用“浮动园地”耕作的是阿兹特克人,B项正确;玛雅人并未发明“浮动园地”,排除A项;印加人并非“浮动园地”的发明者,排除C项;班图人与发明“浮动园地”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4.C
【详解】材料表明玛雅城市有复杂的高架道路网,且路幅够宽,可以连接这一区域所有的玛雅城市,同时存在防御设施,说明出于防范战争的需要,玛雅城市修建了便利的交通网络,C项正确;交通便利不代表当时商品经济非常发达,排除A项;根据题干材料不能得出车辆人员往来不绝的结论,排除B项;题干材料也未强调所有的玛雅城市是否有统一的中央领导,因此不能得出形成了中央集权国家,排除D项。故选C项。
15.B
【详解】印加王利用中央级言员和巡视员监察地方官员,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控力度,有利于增强国家的治理能力,B项正确;对地方官员的监察不能提升官员素养,排除A项;材料中的做法有利于吏治清明,但无法得出“实现了吏治清明”这一结论,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地方治理,与君主权威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16.B
【详解】依据材料“阿兹特克人建造的太阳金字塔,与古埃及金字塔有异曲同工之妙”结合所学可知阿兹特克人是印第安人,表明他们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水平,印第安人的聪明才智令人赞叹,B项正确;“共同的源头”表述错误,排除A项;材料不能得出美洲与欧洲文明程度的高低,排除C项;材料只是说明他们的建筑水平高,不能得出阿兹特克人国家的地域广阔,排除D项。故选B项。
17.C
【详解】玛雅文来自美洲玛雅文明,C项正确;楔形文字来自两河流域,排除A项;象形文字来自埃及,排除B项;甲骨文来自中国,排除D项。故选C项。
18.D
【详解】“浮动园地”的建造,扩大了耕地面积,有利于人口和财富的增长,D项正确;“浮动园地”与军事扩张和战略防御无直接关系,排除A、B两项;阿兹特克人原来就是农耕文化,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19.C
【详解】根据材料“每年春分及秋分两日的日出和日落时分”、“形成了三角形的阴影,酷似一条大蛇的影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玛雅人在修建金字塔时有一定的天文学知识,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自然崇拜,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玛雅人借鉴了埃及人的技术,排除B项;古代埃及人编制出世界最早的历法,排除D项。故选C项。
20.B
【详解】依据材料“在农业和贸易发展的基础上,印第安人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加文明是位于南美洲的印第安文明,B项正确;玛雅文明位于中美洲,排除A项;阿兹特克文明也位于中美洲,排除C项;阿克苏姆文明是非洲文明的代表,排除D项。故选B项。
21.(1)特征:城市建筑水平较高;社会出现了贫富分化;农业有了一定发展;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发达。
(2)成就:玛雅人培植了玉米、西红柿、南瓜等许多农作物;使用复杂的历法纪年,并采用20进位制,也知道了“零”的概念;发明了独特的玛雅文字;城市建筑精美繁多,修建了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制造了大量精美的陶器。
认识:世界历史发展具有多样性,呈现出多元的文明格局;不同文明都对人类历史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文明在交流中发展,在闭塞中衰亡。(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1)
特征:根据“它主体建筑位于山下的平地,被称为椭圆形大围墙,围墙里面建有圈锥形石头高塔、石碑、地客、水井和一些石崖的废基,像是古代宫廷的遗迹。”得出城市建筑水平较高;根据“围墙附近还有许多小的房屋,这些低矮的颓垣残壁可能是一般官员或者黎民百姓的住宅区”得出社会出现了贫富分化;根据“其中有奇怪的生产工具、锋利的作战武器和精美的装饰品等”得出农业有了一定发展;根据“还有一些是来自遥远的中国的陶瓷碎片、波斯的彩色瓷器、印度的佛教念珠等。”得出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发达。
(2)
成就:根据所学可得出主要有玛雅人培植了玉米、西红柿、南瓜等许多农作物;使用复杂的历法纪年,并采用20进位制,也知道了“零”的概念;发明了独特的玛雅文字;城市建筑精美繁多,修建了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制造了大量精美的陶器。认识:结合所学可得出世界历史发展具有多样性,呈现出多元的文明格局;不同文明都对人类历史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文明在交流中发展,在闭塞中衰亡。
22.(1)建筑:梯形结构;同时作为神庙、天文台和坟墓使用。文字:方块图形。
文化成就:金字塔庙宇、精美的陶器、独特的文字、复杂的历法纪年、20进制等。
(2)载体:玛雅遗址的考古发掘和文字记录。趋向:研究领域的扩大化;文字研究的深入化。
【解析】(1)
建筑: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及玛雅文明建筑可知,建筑特点是梯形结构;同时作为神庙、天文台和坟墓使用。
文字:根据图片可知,文字特点是方块图形。
文化成就: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金字塔庙宇、精美的陶器、独特的文字、复杂的历法纪年、20进制等。
(2)
载体:根据材料二中的“现今人们对古玛雅的认识建立在100多年来对墨西哥东部、危地马拉……古玛雅遗址考古发掘和记录的基础上”可分析得出玛雅遗址的考古发掘和文字记录。
趋向: 根据材料“玛雅的建筑、艺术史、考古研究、古文字破译等都是热门研究领域”可分析得出研究领域的扩大化;根据材料“玛雅古文字研究者的兴趣已经不仅局限于释读文字,而更多关注其包含的文化意义”结合所学可分析得出文字研究的深入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