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基础训练(含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基础训练(含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13 23:01: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
基础训练
1.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方式在中世纪的西欧乡村逐渐流行开来,成为当时最基本的经济社会组织方式。它是
A.庄园 B.手工工场 C.租地农场 D.奴隶制种植园
2.下图是公元元年——1800年欧洲人口变化图,对不同阶段人口变化解读不正确的是( )
A.①阶段人口略有增长,是罗马帝国前两百年繁荣的写照
B.②阶段人口持续增长,原因是欧洲国家统一、政治稳定
C.③阶段人口锐减,主要受“黑死病”在欧洲流行的影响
D.④阶段人口快速增长,美洲高产作物的传入是重要原因
3.法王腓力二世先后对41个旧城和43个新城颁发特许证,追认它们的特权和准许它们成立自治的公社。1185年他下令修整巴黎市容,用鹅卵石铺路,一位富商竟捐献11000银马克来支持他的行动。这段材料体现了
A.王权在推动市政发展过程中的积极意义
B.市民的支持使等级君主制下的王权提高
C.市民借助王权支持赢得城市自治
D.王权与市民以城市为舞台互相支持
4.“中世纪完全是从野蛮状态发展而来的。……在僧侣手中,政治和法学同其他一切科学一样,不过是神学的分支,一切都按照神学中适用的原则来处理。教会的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词句在各个法庭都具有法律效力。”恩格斯的这段论述意在说明中古时期欧洲( )
A.基督教会广泛影响西欧社会 B.教会法是唯一的法律依据
C.宗教法庭可以审判一切案件 D.宗教伦理和法律合二为一
5.10—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这些城市里的手工业者和商人组成行会或商会,其上层分子把持城市政权,行使城市治理的职责,甚至还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上述城市治理( )
①使城市获得独立主权 ②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③标志资产阶级的产生 ④有利于国王的统一事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博洛尼亚大学处于意大利北部,11世纪时此处过往商旅络绎不绝,商业纠纷时有发生,诉讼案件不断,所以该校一直以研究法学著称,学校内还形成了“法科大学”;此后该校还经常与市政当局和其他市民接触,成立了市民团体。这段材料意在强调中世纪的大学( )
A.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B.得到了封建统治者的支持
C.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出现 D.具有较大的自治权
7.“中世纪西欧庄园的主要产业是农业,同时也有手工业,有木匠,铁匠,庄园自己酿造啤酒,有自己的磨坊和面包师。”这段材料说明
A.庄园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 B.庄园的主要劳动者是奴隶
C.庄园里的居民生活水平很高 D.庄园里的居民居住条件好
8.请阅读下列年表,该年表反映了哪一国家的兴亡
时间 事件
330年 君士坦丁大帝迁都君士坦丁堡
527年 查士丁尼一世成为皇帝
532—537年 查士丁尼一世修建“索菲亚大教堂”
1054年 君士坦丁堡教会和罗马教廷决裂,成为希腊东正教
1204年 十字军东征,君士坦丁堡被十字军攻陷
1261年 迈克尔八世解放君士坦丁堡
1453年 君士坦丁堡沦陷,帝国灭亡
A.西罗马帝国 B.东罗马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帝国
9.与中国古代城市相比较,11世纪后欧洲出现的新兴城市一般都具有的特征是( )
①经济中心 ②政治中心 ③相对自治 ④相对民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中古时期的惯例是,如果一个农奴逃到城市,在那里住了一年零一天而未被捕捉到,他便成为自由人。正如当时的俗话所说的那样:“城市的空气能使人自由。”这表明中古时期的城市( )
A.孕育着自由平等的思想 B.追求自由平等是当时的主流
C.奴隶制已经开始被废除 D.逃离庄园的农奴是其主要居民
11.10世纪前后,城市在西欧封建主的土地上产生并发展起来,后来这些城市逐渐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还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这一现象
A.源于庄园经济的发展 B.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
C.彻底瓦解了封建制度 D.阻碍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12.1891年古文物专家詹姆斯·狄奥多尔·本特写道:“我对这地区(古津巴布韦)的废墟古物没有多少信心。我认为,它们都是本地的。”可在挖出四只皂石鸟后写道:“(这些艺术品)似乎弹奏着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弦音……一句话绝不是非洲的。”本特观点本质上反映了(  )
A.古津巴布韦文化与外来文化没有联系
B.认可外来文明对古津巴布韦文化的影响
C.对非洲文明存在种族歧视的错误倾向
D.时代和阶级局限性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
13.中世纪的西欧,大学初创时一般都拥有教皇和君主颁发的特许状,这说明当时
A.教会和君主不反对大学创立 B.大学教育具有宗教性质
C.大学创立目的是为政治服务 D.大学教师社会地位很高
14.10~13世纪,西欧新建了140多个城镇,其中一半是集市中心,另一半则建在农村。由此可知,西欧
A.庄园经济已经彻底解体 B.工业技术较发达
C.农村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D.基本实现城市化
15.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不包括
A.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君提供兵役服务等
B.封臣有效忠封君的义务,封君对封臣则没有义务
C.封君与封臣的关系带有严格的等级性,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D.“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估计,古希腊城邦的面积在50至100平方公里之间,公民人数在625至1250人之间。亚里士多德说:“若干公民集合在一个政治团体之内,就成为一个城邦。”在城邦内,公民之间是平等的,公民可以不同程度地参与讨论和决定城邦内政、外交、诉讼、立法和选举公职人员等事务,此外公民也可以担任公职。在希腊人看来,有了城邦,就有了公民个人的一切。不仅妇女、儿童和奴隶被排除在公民共同体之外,被释奴隶或者从希腊其他城邦移民来的自由人及其子女都被视为外人。农业是城邦的经济支柱,是公民的命脉。在希腊城邦中,城市和农村之间尚未形成明显的对立。
——摘编自杨共乐《古代希腊城邦特征探析》
材料二 在中世纪的西欧,每座城市都建有完全封闭的城墙,并严格把守城门,一方面是为了抵御外敌,另一方面是用来将它同周围的农村分离开来。中世纪的城市是一个自治团体,形式上,城市的自由是通过城市同封建领主之间订立的宪章或条约来确定的,城市必须向封建领主纳税,但后者放弃了对城市的统治权和司法权,“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城市中,市民是享有公民权的城市居民,市民的公民权赋予了他们参与城市事务和城市管理的权利。古代原始社会、古典社会乃至基督教义中传承下来的平等、自主、理性等观念,或多或少地影响着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建立。
——摘编自徐芳亚《浅论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条件及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城邦的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希腊城邦相比,中世纪西欧城市有何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兴起的原因。
17.西欧城市自治运动
【史料】12世纪,西欧具备了自治城市形成的必要条件,更多的行业集中到城市,这刺激了商业和贸易的繁荣。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新的市民阶层,他们摆脱了对土地的依赖,固定于土地上的人身依附关系也随之消失。争取人身自由开始成为城市斗争的主要内容。许多已形成的城市通过举行起义、成立公社、谈判妥协,开始实行城市自治。正如亚当 斯密在《国富论》中所说:“当西欧封建社会的乡村耕作者仍然受到贵族的种种迫害时,在城市中已经建立了秩序和良好政府,确保了人民的自由与安全……每个人以他的城市为骄傲,并且自觉地献身于城市的繁荣。”西欧的商人打破了封建等级依附关系的纽带,建立起在城市中全新的个人法律地位,逐步形成了与封建社会有很大反差的市民文化,它崇尚民主参与和自由平等、强调私有和尊重法律、注重契约和权利、关注世俗利益,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升华而形成近代市民阶层精神,即现代法治精神。
——摘编自鲁蒙娜《中国与西欧城市发展影响因素浅析》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城市自治运动的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参考答案:
1.A2.B3.D4.A5.C6.A7.A8.B9.D10.A11.B12.C13.A14.C15.B
16.(1)特征:小国寡民;公民是城邦的核心;直接民主;农业是城邦经济的支柱;城邦利益至上;公民范围狭窄。
(2)不同之处:兴起于封建主的领地上,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城市与农村分离;市民群体是城市的公民群体;工商业是城市的支柱。
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平等、自由、理性等观念的影响;王权与割据势力斗争的需要。
17.提示:特点:以新兴市民阶层为主体;斗争形式多样;争取自由和法治;在斗争中逐步形成了新的市民文化。历史影响: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促进了封建制度的瓦解;形成近代市民阶层精神即现代法治精神;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转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