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青山处处埋忠骨》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0《青山处处埋忠骨》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4 11:51: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蝶恋花·答李淑一
毛泽东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杨开慧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毛主席
彭德怀
拟定
参谋毛岸英
踌躇
特殊
奔赴 黯然
móu
chóu chú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两天后的6月27日,美国入侵朝鲜干涉朝鲜内政。美军战机日夜轰炸朝鲜的同时,竟以误炸为名,频频将炸弹投到中国一侧,破坏我国东北的机场和工业基础设施。战火已经烧到了家门口。
1950年10月1日,朝鲜金日成向毛泽东写下了一封求援信,请求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助朝军作战。自此,抗美援朝战争开始。
司令部电报
岸英牺牲
默读课文,画出另两封电报的内容,思考:
司令部电报
岸英牺牲
司令部来电
朝鲜来电
毛主席批示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司令部电报
岸英牺牲
司令部来电
朝鲜来电
毛主席批示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是否归葬
葬在朝鲜
毛主席惊闻噩耗
毛主席艰难抉择
学习要求
默读课文第一部分,圈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随文批注,揣摩毛主席的内心世界;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整整一天没说
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毛岸英是毛主席和妻子杨开慧的长子。8岁时,母亲杨开慧被捕,他和母亲一起入狱,目睹了母亲与敌斗争并牺牲。后来他和弟弟来到上海,流浪上海街头整整五年,其间毛岸英做过学徒,捡过垃圾,卖过报纸,推过人力车。因此毛主席对儿子充满了愧疚。毛岸英被地下党的同志找到后,去了苏联留学。留学回国后,毛主席又把毛岸英送到了条件艰苦的农村锻炼。农村锻炼回来,毛岸英又奔赴朝鲜。
聚少离多
岸英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毛主席在他身上倾注了无限的父爱。
毛泽东和毛岸英
毛泽东与毛岸英交谈
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
心理描写
“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噩耗传来,让这位久经沙场的老战士悲痛不已,他整整一天——(接读)没有说话。
老来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年近60的毛主席失去了最心爱的儿子,他整整一天——(接读)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毛主席怎能不肝肠寸断呢?他整整一天——(接读)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岸英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毛主席在他身上倾注了无限的父爱。所以当听到岸英牺牲的噩耗时,他不敢相信,更不愿意相信。只能在心里一遍遍地反问自己——(接读)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默读课文第二部分,用横线画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想想主席的内心。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
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
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
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资料一
据中朝双方于1953年8月14日通过报纸、电台宣布的数字,共歼敌109万人,约有18万志愿军长眠于朝鲜。
资料二
12年后,岸英的妻子思齐第一次赴朝鲜为岸英扫墓时,此时主席已年近七十。七十岁的老人这样说: “思齐,到了那儿,要告诉岸英:你也是代表我去给他扫墓的。告诉他,我们去晚了。告诉他,我无法去看他,请他原谅。告诉他,爸爸想他……”
资料三
2019年4月4日,中国驻朝鲜大使馆在平壤的友谊塔举行活动,祭奠中国人民志愿军先烈,深切缅怀志愿军英烈忠魂。
毛主席作为一位父亲,他多么想见儿子最后一面,但作为一位国家领袖,他要从大局考虑,以身作则,不搞特殊。他最后选择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这表现出了一位伟人宽阔的胸怀和国际主义精神。
岸英在世时,他们聚少离多,就这样把岸英留在朝鲜,他该有多么内疚啊!他自言自语着:“儿子活着——(接读)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可是当他想到那么多志愿军战士都长眠在了朝鲜,他决定——(接读)“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岸英从小吃了很多苦,作为父亲,他多想对儿子做点补偿啊!他现在能做的仅仅是让他魂归故里,他自言自语着——(接读)“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可是当他想到那么多牺牲的战士的父母也无法见到自己的儿女,他决定——(接读)“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岸英是杨开慧同志留下的骨血,自己非但没照顾好岸英,现在还要让岸英永远留在朝鲜,他该多么愧疚啊!他自言自语——(接读)“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可是当他想到那些把志愿军战士当成亲骨肉的朝鲜人民,他决定——(接读)“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
战士们把一切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从“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中可以体会到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的丧子之痛,再加上做这个决定很艰难,毛主席一夜未眠,为失去爱子,为不能见爱子最后一面哭了整整一夜。
毛主席既是父亲也是主席,他深爱着自己的儿子,也深爱着自己的国家。悲痛中、矛盾中,他选择了国家,这是一个平凡的父亲,这是一位伟大的主席。
在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内,一块一米高的花岗岩石矗立在墓前,正面刻着“毛岸英同志之墓”,背面刻着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撰写的一段碑文:
毛岸英同志原籍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是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同志的长子,一九五〇年他坚决请求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于一九五〇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毛岸英同志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将永远教育和鼓舞着青年一代。毛岸英烈士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