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教学设计
《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教学方案
习作指导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图表记录自己做过的一项小实验。
2.能按顺序将实验过程写清楚,并写下自己在实验时的发现、感受和思考等。
【教学重点】
能按顺序将实验过程写清楚。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习作导入
师:看,花儿在悄悄绽放。听,蜜蜂在窃窃私语……自然界如此奇妙,留心观察,会有新的发现。植物学家通过长期观察,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修建成“花钟”;法布尔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就做了个实验来验证。
在过去的学习和生活中,你做过哪些小实验呢?向大家介绍一下吧。
预设1:爸爸带我做过凸透镜取火的小实验。在阳光强烈的中午,把一张纸平铺在地上,拿一把凸透镜,平握在手里,平放在距离这张纸二十厘米左右的斜上方,让阳光透过凸透镜形成的光点落在纸上。过一会儿,纸面就开始冒烟,再过一会儿,这张纸就会燃烧起来。
预设2:妈妈带我做过让鸡蛋浮起来的小实验。我先将鸡蛋放入清水中,鸡蛋慢慢沉入杯底,然后我在水中一勺一勺地放盐,鸡蛋从杯底开始上升,继续往水中放盐,鸡蛋竟然浮出了水面,真是太神奇了。
预设3:我做过土豆发电的实验。
预设4:我做过纸杯电话的实验。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如果我们像法布尔那样,把实验过程写下来,就会完成我们今天的习作任务——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板书: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设计意图:以课文内容导入,既链接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交流环节既锻炼了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又为接下来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习作要求
引导学生解读教材,明确写作对象及习作要求:(课件出示书中写作要求)
1.这次习作的写作对象是什么?
预设: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2.引导学生从教材中提炼写作要求:
你做过什么小实验?向大家介绍一下。
写之前,可以先借助图表整理小实验的主要信息。
写的时候,添加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的句式,把做小实验的经过写清楚,还可以写一写自己做实验时的心情、实验中有趣的发现等。
写完后,交换读一读,再评一评:实验过程是否清楚?有没有用得不合适的词语?
点拨:想清楚要记录的是哪个实验。本次习作的重点按顺序将实验过程写清楚,还要求将自己的心情和有趣的发现写出来。
具体要求如下:
(1)按顺序将实验过程写清楚。
(2)写一写自己做实验时的心情和有趣的发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明确本次习作的两个要求:(1)按顺序将实验过程写清楚。(2)写一写自己做实验时的心情和有趣的发现。
三、习作指导
合作探究
过渡:那你做过哪些小实验呢?借助这些小实验的图片,打开你记忆的闸门吧。漂浮的回形针、火箭发射、变色的菜叶、土豆发电、纸树开花、自制彩虹水等等,还有我们科学中的溶解、热气球等实验,一个个小实验是不是像一个个小精灵在你的脑海里都活跃起来啦。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1.探究任务
(1)你打算记录哪个实验?
(2)实验前你做了哪些准备?
(3)实验中你做了什么?有什么有趣的发现?自己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4)实验后,你有什么收获或启发?
2.探究活动
(1)师:刚才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不过呀,也许有的同学没有做过小实验,那么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当堂做一个小实验。
(2)师:我们今天做的这个小实验,名字叫作“摩擦起电”。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把它撕成碎屑状;再拿出一把塑料尺备用。好,现在开始做实验。大家先把塑料尺在头发上摩擦几下,然后靠近碎纸屑,观察一下会有怎样的现象发生呢?
(3)学生做实验后,师生交流,加深认识。你观察到了什么?
预设1:将摩擦过的塑料尺靠近碎纸屑的时候,碎纸屑粘在了塑料尺上。
预设2:当塑料尺靠近碎纸屑的时候,碎纸屑立了起来。
师:如果碎纸屑没有什么反应的话,就把塑料尺在头发上多摩擦几下,然后接触碎纸屑,再观察实验现象。如果碎纸屑立了起来,或者粘在了塑料尺上,那就说明通过摩擦,塑料尺上产生了静电。因为带有静电的塑料尺可以吸引轻小的物体。
(4)师:小实验做完了,为了在习作中把实验过程写清楚,我们先借助实验记录表整理一下小实验的主要信息。
(板书:借助图表,整理信息)
实验名称:
实验准备:
实验过程: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实验结果:
(5)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你记录的内容?
预设1:本次小实验的目标是---研究摩擦是否能够产生静电,所以实验名称是“摩擦起电”; “实验准备”是有玻璃棒、塑料棒、毛料布、纸巾; “实验过程”就是实验的步骤,本次小实验可以分为以下几步——
第一步,将纸巾撕碎,用毛料布摩擦玻璃棒,然后将玻璃棒靠近纸屑,观察能否将纸屑吸起来。
第二步,用同样的方法摩擦塑料棒,然后将塑料棒靠近纸屑,观察现象。
第三步,用头发摩擦塑料棒,然后将塑料棒靠近纸屑,观察现象。
“实验结果”就是我们通过实验得出来的结论,本次小实验的结论是——塑料棒通过摩擦可以产生静电,玻璃棒通过摩擦不可以产生静电。
设计意图:实验记录是本次习作的一个关键因素,只有结合本次习作的要求,指导学生做好实验记录,才能帮助他们积累习作素材,这是写好本次作文的第一步。
(7)师:我们通过做实验和观看实验过程,已经有了丰富的实验经历;我们通过整理实验的主要信息,更加清楚地知道了实验的详细经过;我们通过交流和分享,丰富了习作的内容;那么,我们在习作中讲述实验经过的时候,运用怎样的方式,才能够讲得更清楚、更具有条理性呢?
预设1:我们可以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的句式来把实验经过写清楚。
预设2:我们可以用“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的方式把实验经过写清楚。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在写作文时,当我们确定了文章的主题和内容之后,就要选择恰当的句式来表达,只有这样,我们的表达才会具有条理性,具有了条理性,我们就可以把自己想要说的事情写清楚了。
(教师板书:明确步骤,清晰表达)
(6)师:同学们,观看小实验时,你有什么发现或思考吗?在观看实验的过程中,你有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预设1:我发现摩擦过的玻璃棒不能把纸屑吸起来,摩擦过的塑料棒却能把纸屑吸起来。我就想,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预设2:当我看到摩擦过的玻璃棒不能把纸屑吸起来的时候,我产生了疑惑,心想,难道摩擦不能产生静电吗?
预设3:当我看到摩擦过的塑料棒把纸屑吸了起来的时候,我觉得非常神奇,当时我心里一阵惊喜。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摩擦起电是一种物理现象,其中的原理我们将来学习物理这门课的时候就会知道了。在今天的习作中,同学们除了要把小实验的经过写清楚,明确实验的步骤,还可以写一写自己做实验时的心情、实验中有趣的发现和思考等。
(教师板书:表达心情,添加启发)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习作旨在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习惯,感受到观察的乐趣,就会慢慢成为生活的有心人。我们在这一环节设置这样的两个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实验过程中的观察所得,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实验体验和实验思考,从而引导他们关注到自己观察的乐趣。同时让他们懂得,把自己实验过程中的体验、实验中有趣的发现或思考写进文章里,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丰富。
(8)欣赏作文片段,小组合作交流:这段话是怎样把实验写清楚的?
今天比较空闲,妈妈说:“宝贝,咱们一起来做个小实验吧?”“好!好!”我拍手鼓掌,带着兴奋期待的心情。
实验需要的材料是塑料尺、圆珠笔、铅笔、一张白纸。
实验开始咯。我们先把一张白纸一点一点地撕成纸屑,然后把塑料尺放在头上摩擦,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大概一分钟不到,摩擦好了。我们又把塑料尺放在离纸屑大约一厘米的上方,你猜怎么着?纸屑竟然跳起舞来,争先恐后地往塑料尺上粘,塑料尺好像有魔力一般,真是太不可思议了。我又用圆珠笔的一头在头皮上摩擦,纸屑竟然也跳起舞来。
后来又用铅笔的一头在头皮上摩擦,却没有被吸起来,这是为什么呢?我又困惑又着急。妈妈告诉我:“塑料尺和头皮的摩擦产生了静电,是静电把小纸屑吸了起来。而木制的铅笔摩擦不会产生静电,所以才不会被吸起来。”
“哦!原来如此。”我明白了。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小实验。
师:这段话是怎样把小实验写清楚、具体的?
点拨:小作者在妈妈的带领下做实验,用上了“先……然后……”等连接词,过程描写清晰。作者表达了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心情,最后通过妈妈的话语解释科学原理。
设计意图:学生从分析示例,到应用经验,展示例段习得方法,由点及面,由扶到放,层层推进,学以致用,让学生在多重的探究活动中,逐步学会了从多个角度不同描写的方法,从而达到“能按顺序将实验过程写清楚”的目标,还为下一步的习作理清了大致思路,搭建了大体的框架。
3.交流分享
学生先分小组讨论,再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分享:具体说说自己打算记录哪个实验,怎样把实验过程写清楚。
交流提示: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第一部分:你打算记录哪个实验?实验前你做了哪些准备?
第二部分:实验的过程是怎样的?有什么有趣的发现?自己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第三部分:实验后,你有什么收获或启发?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班级分享的形式,帮助学生扩大习作视角,梳理自己的习作思路。
4.方法小结
习作前,引导学生梳理习作步骤,再次明确习作要求,简单总结本次习作的方法。
习作时,我们要明确实验的步骤,用上连接词清晰地表达出来。
也可以加上自己实验时的心情和感受及启发。
四、习作演练
1.出示习作要求,学生独立习作,教师巡视。
习作要求:
有过程,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写清楚实验的过程。
有发现,你能写出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也就是把事物发生的变化写出来。
有描绘,你能对观察到的现象或进行联想或进行猜测,或者也可以用比喻、拟人等手法进行描绘。
有思考,你能对实验中看到的现象进行思考,提出你的疑问或看法。
有感受,用上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方式写出自己做实验时的心情、感受。
2.教师关注到写得比较精彩的习作,为下节课的讲评、修改做准备。
设计意图:根据习作要求,进行习作训练,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板书设计】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借助图表,整理信息
明确步骤,清晰表达
表达心情,添加启发
《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教学方案
评改指导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要求与同学互评习作。
2.能尝试运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重点】
能够评价、修改同学和自己的习作。
【教学准备】
学生已完成自己的习作。
【教学过程】
一、习作导入
1.问题导入: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文章写完之后要进行修改,修改也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因此,本节课我们一共有两项任务。第一项任务,按要求互评作文。第二项任务,运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作文。(板书课题: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二、评改指导
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明确本次习作的评价标准及修改方向。
提示:先分小组讨论,再派代表在班级交流分享。
2.探究活动
(1)结合习作要求,师生共同明确评价标准。(板书:明确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①按顺序将实验过程写清楚。
②写一写自己做实验时的心情和有趣的发现。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评价表
评价标准
1.有过程。 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写清楚实验的过程。 ☆
2.有发现。 你能写出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也就是把事物发生的变化写出来。 ☆
3.有描绘。 你能对观察到的现象或进行联想或进行猜测,或者也可以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描绘。 ☆
4.有思考。 你能对实验中看到的现象进行思考,提出你的疑问或看法。 ☆
5.有感受。 用上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方式写出自己做实验时的心情。 ☆
过渡:在大家的妙笔之下,“一项小实验”可以让我们锻炼各个方面的能力,也可以让我们进入自由自在的天地。下面这些小实验能吸引你吗?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根据评价标准,讨论一下本次习作的具体修改方向吧!(板书:评改指导、明确修改方向)
(2)结合习作片段,小组阅读、评议习作,并讨论修改意见。
①展示学生习作。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朋友们,你们知道吗?这个世界上有一种气球,用火烧,也烧不破。你相信吗?如果不信请和我一起做一项科学小实验。
首先,我们要将一些清水倒进气球里,然后给气球吹起,让它鼓起来。这个时候,我们抓紧气球口,让我们的爸爸妈妈或者朋友帮忙将口系好。
接下来,我们就要点燃蜡烛啦。接着我们就把气球放上去了。
你会发现,好长好长时间气球没有一点点要爆炸的迹象。气球为什么烧不破呢?其实不是气球有多厉害,而是气球里的水很厉害。蜡烛将热传给气球,水吸收了热量,让气球的温度始终处在燃点之下,自然就烧不破了。
在外探险的人有时候会用塑料袋装满水当锅在火上烧水,水烧开了,塑料袋也不会破。多么神奇的现象啊!
②引导:你认为这个片段过程写得怎么样?
预设1:作者按实验准备、第一步、第二步、实验现象、实验原理,记录自己的实验过程,但是习作所写的实验过程不详细,不具体。
预设2:作者观察到了实验过程中的现象。
预设3:没有写出自己做实验时的心情、感受。
预设4:有实验过程1颗★,有发现1颗★,有思考1颗★,共计3颗★。
③引导:根据上面提出的问题,你会给出怎样的修改建议?
预设1:能对观察到的现象或进行联想或猜测,也可以用比喻、拟人等手法进行描绘。
预设2:用上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方式写出自己做实验时的心情、感受。
(板书:有过程、有发现、有描绘、有思考、有感受)
④尝试运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回忆学过的修改符号:改正 增补 删除
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⑤展示修改后的学生习作。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朋友们,你们知道吗?这个世界上有一种气球,用火烧,也烧不破。你相信吗?如果不信请和我一起做一项科学小实验。
我们要准好一个气球、一根蜡烛,当然还要有一些清水。准备好之后,我们的实验就开始啦!
首先,我们要将一些清水倒进气球里,然后给气球吹起,让它鼓起来。我们用力地吹,气球渐渐地鼓起来,刚开始像个小鸡蛋,慢慢地就成了大葫芦啦。这个时候,我们抓紧气球口,让我们的爸爸妈妈或者朋友帮忙将口系好。
接下来,我们就要点燃蜡烛啦。注意一定要远离煤气、酒精等易燃物,我是让爸爸在一旁保驾护航的。蜡烛点燃后,火苗跳跃,显得十分高傲,它好像想要一下子烧破气球。接着我们就把气球放上去了。
如果你没做过这个实验,你肯定担心气球突然爆炸吓你一跳,同时将里面的水洒你一身。但是,现在你就放心地将气球放在火焰上烧吧。你会发现,好长好长一段时间气球没有一点点要爆炸的迹象。这时候,我们真的要为这个气球鼓掌了。
气球为什么烧不破呢?其实不是气球有多厉害,而是气球里的水很厉害。蜡烛将热传给气球,水吸收了热量,让气球的温度始终处在燃点之下,自然就烧不破了。
在外探险的人有时候会用塑料袋装满水当锅在火上烧水,水烧开了,塑料袋也不会破。多么神奇的现象啊!
预设:作者按实验准备、第一步、第二步、实验现象、实验原理,记录自己的实验过程,过程完整,层次清晰。在描述实验现象的时候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让气球火焰也有了人物性格,非常生动有趣。文章最后,小作者解释了现象背后的原因,语言简洁、准确,能揭示背后的科学道理,显示其很高的科学素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习作片段的具体修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明确修改方向,同时也欣赏了佳作,拓宽了阅读视野。
三、习作分享
互评互改,分享习作。(板书:习作交流分享)
1.学生对照评价标准,小组合作:评价、修改自己和同学的习作。
点拨:出示习作评价表及评价提示,供学生交流讨论时参考。
2.学生修改完习作后,小组推荐佳作或精彩语段,在班级交流分享。
小结:要把一个实验写得引人入胜,首先把实验步骤写清楚,再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也就是事物发生的变化写明白,适当可以用上一些修辞手法把现象描绘得更生动,还可以写观察后的思考,你当时有什么疑问都可以写出来,还可以写写你做实验时的心情等。
四、佳作赏析
1.出示与本次习作主题“我做了一项小实验”相关的习作例文供学生阅读。
范例: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最近我的手指具有了“超级能力”,只要放入漂着胡椒粉的清水中,就能让胡椒粉远远躲开。你是否想和我一样拥有超能力呢?快来和我一起做一个实验吧!
实验前准备好一个大碗、一包胡椒粉,还有神秘的透明液体——洗洁精,如果你没有,用肥皂水、洗衣液都可以。
首先我们准备一个大碗,碗口越大越好,这样我们的超能力才能更明显。然后倒入适量清水,不要太满,否则,手指放进去后,会让水溢出来。接着我们就要倒进去胡椒粉,要注意,我们不是像爸爸妈妈那样烧汤,所以不能搅动,而要让胡椒粉均匀地浮在水面上。飘着的胡椒粉,就像是一只只水上昆虫,看上去还真不错呢!
胡椒粉撒好后,我们的食指均匀地沾上洗洁精,薄薄的一层即可,就像是带了一个隐形的手套。我们将食指对准大碗中间,垂直插进水里。这时奇迹出现了,那些铺满水面的胡椒粉,马上躲向碗边,就像是手指会气功一样。
这是怎么回事呢?是不是我们的手指真的有超能力呢?当然不是啦!让我们拥有超能力的是手指上那一层看不见的清洁剂。清洁剂增强了水的表面张力,推动着胡椒粉散向四周。
也就是靠着表面张力,洗洁精将油渍从盘子上“赶”下来,帮助我们洗掉油渍。你说我们是不是要感谢这个表面张力呢?
2.师生合作,简单分析范例,教师对这篇范例进行整体评价。
总评:小作者以设问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接着清晰明了地写出了实验步骤,并解释科学原理。内容完整,语言流畅,几个比喻的运用更是让文章想象力十足,充满趣味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优秀作品,帮助学生扩大阅读面,同时在赏析活动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鉴赏能力。
五、布置作业
1.再次修改、誊抄自己的习作。
2.把誊抄好的习作读给同学听,听听同学的感受和建议。
小结:通过这次习作评改课,我们明确了本次习作的评价标准,了解了习作的修改方向,在互评互改,分享习作的活动中,欣赏了同学们的精彩作品。一篇好习作里面的小实验一定会吸引着我们去体验。怎么样?你的“小实验”记录好了吗?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