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阅读(精品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阅读(精品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6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3 21:40: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阅读
专题一
古诗词阅读
专题突破
考点点拨
1
福建6年中考聚焦
2
考点点拨
1
· 考点1 字词理解与赏析
· 考点2 主旨与情感把握
· 考点3 意境与画面描绘
· 考点4 写作手法
考点1 字词理解与赏析
解答这类题目,要了解古代诗词的一般常识,了解诗词写作的时代背景,了解诗(词)人的一些生活遭遇。在此基础上,读懂诗词所表达的内容。
答题步骤:
(1)对有典故的诗词,要关注课文中相关注释,掌握典故的原意,再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或思想,揣摩使用典故的意图。
(2)对内容概括题,一要准确读懂诗词,理解内容;二要学会抓关键词进行分析;三要分类概括,分点作答。
典例:(《别云间》)“无限山河泪”包含了诗人流下的哪些“泪”?请简述。
【点拨】这是一道关键字词的理解题,主要考查内容理解。解答这类题,首先要读懂全诗,全面把握诗歌的内容,其次要分类概括,分点作答。需要注意的是,题目要求简述,那么就要依据原文,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答,不能直接罗列原文作答。
【参考答案】①见祖国山河破碎、饱受践踏、满目疮痍而流的悲愤之泪;②为永别故乡、愧对亲人而流的伤心之泪;③为自己身落敌手、壮志未酬、收复河山宏愿落空而流的遗恨之泪。
考点2 主旨与情感把握
“诗言志”,古代诗词一般都表达丰富的思想情感。具体情感分类整合见1讲本P101~105。
答题步骤:
(1)确定诗词类型。通过题目、作者和诗词的题材,明确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词,理解这首诗词写的是什么,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2)抓关键句,体味情感。重点品味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句子(绝句一般是三、四句,律诗一般是首、尾联)。
(3)抓意象和重点词语,弄清诗句含义,特别是“诗眼”的含义,深悟情感。
典例:【2022莆田质检3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运用留白(寓情于景)的手法,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及朋友离去后的无限惆怅之情。
【点拨】这是一首送别诗,描写的是送别归京友人的场景。最后两句体现了中国绘画中的“留白”这一艺术手法,引发读者无尽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及朋友离去后的无限惆怅之情,字字传神,含蓄隽永。
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词、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诗化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词的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答题步骤:
(1)要找全景物(意象)。找出诗(词)句描写的所有景物(意象),添加修饰语,写明句意。
考点3 意境与画面描绘
(2)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展开联想和想象。
(3)有些诗(词)句还需要用生动的语言或恰当的修辞、形容词等进行描绘。
典例:【2021莆田质检3分】《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惊起沙禽掠岸飞”与“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描绘的画面相似,表现的情怀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点拨】画面中的对象都是鸟,两句有一个共同的词“惊”,描绘的都是鸟惊飞。再结合语境,分析其所表达的情怀有什么不同。前者表现了欧阳修辞官退休后在颍州西湖中游玩的安适情怀,后者表现了李清照少女时期醉酒后的欢快心情。
【参考答案】“惊起沙禽掠岸飞”与“惊起一滩鸥鹭”均描绘了鸟惊飞的画面,但前者表达了欧阳修辞官退休后的恬淡安适情怀,后者表达了李清照少女时期无忧无虑的欢快心情。
诗词的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对偶、夸张、排比、设问、双关、互文等;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小见大、借古讽今、反衬、比兴、烘托、渲染、对比、象征等;常见的表达方式有描写、议论、抒情等。
考点4 写作手法
答题步骤:
(1)答题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或表达方式)。
(2)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进行分析。
(3)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典例1:【2021宁德质检3分】《行路难》(其一)“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心愿?请简要分析。
【点拨】本题考查诗句写作手法及诗人的思想感情。“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时,忽然想到两位在政治上开始并不顺利,而最后大有作为的人物:姜尚和伊尹。他们的经历给诗人增强了信心。
【参考答案】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希望像姜尚、伊尹那样得到朝廷重用,施展自己的才华。
典例2:【2022漳州质检3分】《赠从弟》(其二)这首诗与苏轼的词句“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都运用了托物寓意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点拨】首先要准确抓住题目中托物寓意的手法,再分析托什么物、寓什么意。
【参考答案】《赠从弟》(其二)借松柏挺立风中不倒、历经严寒不凋,表明诗人志向之坚贞,对堂弟寄寓了无限期望;“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借孤鸿独宿荒冷沙洲,抒写作者孤独的心境和高洁的志趣。
福建6年中考聚焦
2
01
02
03
1.【2022福建7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各题。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小序写时间、地点及词人出游的独特感受,交代写作缘由。
B. 从“吟啸且徐行”中可以想见沙湖道上词人率性洒脱的情貌。
C. “竹杖芒鞋轻胜马”一句,表达词人对权贵的蔑视与抗争。
D. 这首词以风趣幽默的笔调,写出途中遇雨的所感所思。
【点拨】“表达词人对权贵的蔑视与抗争”不对。
C
(2)“也无风雨也无晴”是词人对天气的态度,更是对生活的态度。请简要分析。(4分)
“风雨”“晴”喻指人生逆境与顺境,不论雨天晴天、逆境顺境,旷达的词人都能坦然接受。
2. 【2021福建6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各题。
卜算子·咏梅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以“卜算子”为词牌的词,形式以五言为主,间或七言,句式富有变化。
B.“驿外断桥边”点明梅的生长环境偏僻,“更着风和雨”突出其处境恶劣。
C. 词中“妒”的意思是“嫉妒”,作者以“妒”写梅,使梅具有了人的情思。
D. 词以独白的抒情方式咏梅,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真实的内心世界。
C
(2)“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是作者的人格写照,请简要分析。(3分)
示例:“碾作尘”喻指作者屡遭挫折,“香如故”突出强调其心志始终如一。这两句是作者以梅自比,彰显不惧厄运、坚持正义的精神。
3. 【2020福建6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各题。
【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 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甲诗开篇写杨花落尽、子规哀啼,渲染暮春冷落、凄凉的气氛。
B. 乙诗“沙似雪”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月下大漠苍茫的景象。
C. “夜郎西”“回乐烽”既表明地点,也能引发对特定情景的联想。
D. 两首诗都从视觉、听觉和嗅觉等角度描写景物,使人如临其境。
D
【点拨】这两首诗只有视觉和听觉描写。
(2)这两首诗都写到“月”,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3分)
甲诗想象奇特,借明月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牵挂;乙诗描写寒月,表现边塞的苦寒,衬托征人思乡的愁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