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1.《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
A.根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离不开政府力量的支持
C.得益于商品经济发展 D.受到宋明理学的推动
2.南朝齐所建慈善机构“六疾馆”,有学者认为当时可用以隔离患病之人。南宋真德秀任职泉州时,鉴于“淤泥恶水,停蓄弗流,春秋之交,蒸为疠疫”,作《开沟告诸庙祝文》,兴工清理沟渠。这说明中国古代( )
A.最早设置专门机构来隔离病人 B.从公共卫生角度防治疫病的意识
C.具有丰富的临床诊疗疫病经验 D.疫情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动
3.宋代建立了以国家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为辅助的疫病防治体系,它将各级政府纳入到疫病防治体系之中,采取了医学措施、经济措施和政治措施等,并对社会民众的救助行为予以规范和指导。据此可知,宋代疫病防治( )
A.发挥社会力量核心作用 B.重视防疫方法的综合运用
C.体现儒家礼乐思想影响 D.受到自然灾害频发的推动
4.中医名著《温疫论》(1642年)原序中说:“崇祯辛巳,疫气流行,感者多,于五六月益甚……”,该著作提出传染病源“疠气”致病的学说,已接近现代人的认识,还创制了“达原饮”等治疗温疫的有效方剂。据此可知( )
A.“疠气”致病学说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B.疫病的爆发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
C.疫病流行客观上促进了中医理论的创新 D.明朝末年社会矛盾尖锐导致了疫病爆发
5.鸦片战争后,西方教会医院在中国大量开设,但人们只有在遇到外科、眼科疾病时,才倾向于向西医求助,而内科疾病一般是在中医诊治多次无效后,才去尝试西医。这从侧面反映了( )
A.中国人“华夷之辨”的心理防线 B.西医的疗效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C.中国人强烈抵制外来侵略的心态 D.“西学东渐”深刻影响国人生活
6.尽管全球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推广疟疾消灭计划,但它依然在制造令人难以想象的苦难。1967年,为治疗疟疾,中国启动专项计划。经过艰苦努力,终于取得了“一种挽救全球数百万生命的医学进步,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这种“医学进步”是指创制出( )
A.人痘接种法 B.青霉素 C.牛痘接种法 D.青蒿素
7.“欧洲人对这场死亡(14世纪欧洲黑死病)的体验是前所未有的……劫后余生者从他人的死亡恐惧之中唤起了对自我生命存在幸福的追求和对生之权利的百般珍惜。于是,不失时机地追求现实享乐便成为人们的生活信念”。欧洲“这场死亡”( )
A.使人第一次成为世界的中心 B.一定程度促进了思想解放
C.直接推动人文主义思想产生 D.推翻了罗马天主教的统治
8.1817年出版的由邱嬉所著的《引痘略》,将英国的牛痘医术与中国传统的中医理论相结合,将上臂种痘部位定为手少阳三焦经的消泺、清冷渊二穴,并以经络脏腑理论作了诠释,促进种痘术在中国的推广。这反映了( )
A.中西方医学根出同源 B.中医药理论更为科学
C.中国传统文化深受尊崇 D.中西医结合成为潮流
9.源远流长的中医药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下列对古今中医药学成就叙述正确的是( )
①《黄帝内经》是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
② 东汉《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临床学基础
③ 唐代孙思邈总结前人经验著成《本草纲目》
④ 屠呦呦团队为人类防治疟疾做出重要贡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王延庆《瘟疫与西罗马帝国的衰亡》一文认为,罗马历史上有三次大瘟疫——塔西佗《编年史》记载的公元65年大瘟疫、公元2世纪中后期的“安东尼瘟疫”(又称“盖伦医生疫病”)和公元250年的西普里安瘟疫。当然,除了这三次大的瘟疫外,还有诸多其他瘟疫发生。这些周期性爆发的瘟疫对罗马帝国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瘟疫也是导致其衰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B.瘟疫导致罗马帝国人口大量减少
C.瘟疫是罗马帝国衰亡的最主要原因
D.瘟疫导致了罗马帝国经济的衰退
11.17世纪,东印度公司的一位牧师患痛风被中国的艾灸治愈,他敏锐地注意到艾灸的价值,迅速收集有关资料并出版书籍,很快引发了欧洲的“艾灸热”,这也使得中医一度成为当时欧洲上流社会养生、治病诊疗的潮流之选。据此可知( )
A.西医治疗效果远远低于中医 B.欧洲国家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交流互通推动了中医的发展 D.中医对近代欧洲产生深刻影响
12.崇宁元年,宋徽宗下诏在各地建立“安济坊”,“以病人轻重而异室处之”,而且厨舍、汤药、饮食也分别置办。这表明宋代( )
A.疫病频发危及民众的安全 B.统治者重视民间疾病预防
C.注重隔离以防止疫情扩散 D.传统中医学取得突出成就
13.中医药是中国文化的宝贵财富,下列对中国古代医药典籍说法正确的是( )
A.成书于东汉的《黄帝内经》阐明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
B.临床百科全书《千金方》记载针灸铜人教学模型使用
C.《本草纲目》正名为纲,释名为目,集中药学之大成
D.《温疫论》记载时人以牛痘接种法防治天花效果较好
14.宋熙宁八年春,吴地大疫,苏轼在杭州建立很多病坊“以处疾病之人”,即临时隔离处。宋熙宁九年,曾巩任江南西路兵都钤辖(武官名),“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以授病者民”。这说明,北宋政府解决疫病的方法有( )
①建立疫病救治机构②武官出任地方长官
③提前做好药物储备④免收赋税减轻负担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5.1960年卫生部在《关于全国西医学习中医经验交流座谈会情况的报告》中指出,“不少疑难病症如晚期血吸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聋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也有显著的效果,其中有些的治疗效果已高于国际先进水平”。材料旨在说明( )
A.医疗防治体系得以健全 B.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弘扬
C.医学发展需要借鉴交流 D.西医学习中医才能发展
16.《刘消子鬼遗方》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部医学专著,书中详细记载外伤、痈疽(毒疮)湿疹、疥廨的治疗技术,代表着南北朝时期外科医学的较高水平。这反映了该时期( )
A.传染病防治取得突出成效 B.儒学的发展推动医学进步
C.医学的发展契合时代需要 D.中医辨证施治实践的创新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中国中医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先秦、两汉、晋唐、宋元、明清、近现代六个阶段,宋代的发展进步尤为显著。在宋代,学者们冲破经书传统的训话义疏,重视对医药学药物疗效原理的探究,并注重实践。北宋医学家寇宗爽著有《本草衍义》、《嘉枯本草》和《本草图经》等药物学著作。北宋唐慎在其成就的基础上整编为《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其载药共1748种,并汇集多位医者的药物资料,医方更加全面、丰富。此外,政府组织出版了一系列医药典籍——《太平圣惠方》100卷、《圣济录》200卷,对诊断、处方、审脉、用药、针灸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又不断整理,也成为医学界的百科全书。宋慈著有《洗冤集录》,涉及药理学、病理学、尸体解剖学、法医技术等各个方面。这些极大的促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医学科学体系的形成。
——摘编自李彦然《论宋代儒学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中医学的发展进步尤为显著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中医学的发展进步尤为显著的影响。
18.材料 20世纪60年代,由于对抗疟疾的传统药物奎宁疗效减低,疟疾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为此,越南共产党领导人向中国求援。1967年项目启动,60多个科研单位500多名科研人员组成这个科研集体,屠呦呦被任命为课题组组长。到1971年10月,历经190次失败后,在191号青蒿乙醚中,中性提取物样品抗疟实验的结果显示,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100%。
为尽快应用于临床试验,屠呦呦向领导提交了志愿以身试药的报告,并得到同事的响应。1972年7月,屠呦呦等3名科研人员成为首批人体试毒的“小白鼠”。经过一系列试药观察,受试者情况均良好。至此,青蒿素的提取终于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后开发的双氢青蒿素在制药企业投产后,被广泛用于各种疟疾的治疗。
2015年10月6日,接到获诺贝尔奖通知的屠呦呦说:“这不仅是个人的荣誉,更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科学工作者的认可。”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屠呦呦等人体现的时代精神。
1.B
【详解】依据材料“《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可知,唐朝、宋朝、明代政府都对药学的发展给予大力支持,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B项正确;大一统的政治体制对药学的发展有推动作用,但不是根源,排除A项;C项从材料信息看不出来,材料强调的是政府作用,排除C项;宋明理学不仅与材料信息关系不大,且不能说明唐朝药学发展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
2.B
【详解】南北朝时期出现用以隔离患病之人的“六疾馆”,南宋地方官员为防范水灾引发疠疫,兴工清理沟渠等,说明了中国古代已出现从公共卫生角度对疫病防和治,B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中国“最早”出现了专门机构来隔离病人,排除A项;疫情导致了社会政治经济的巨大变动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材料不能说明中医药学具有丰富的临床诊疗的经验,排除D项。故选B项。
3.B
【详解】结合材料信息“以国家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为辅助的疫病防治体系,它将各级政府纳入到疫病防治体系之中,采取了医学措施、经济措施和政治措施等,并对社会民众的救助行为予以规范和指导”可知宋朝建立了完备的疫情防治体系,采取医学措施、经济措施和政治措施等对社会民众救助进行规范和救助,说明宋代重视防疫方法的综合运用,B项正确;发挥社会力量核心作用、儒家礼乐思想影响、自然灾害频发的推动对材料信息反映不完善,AC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
4.C
【详解】依据材料“该著作提出传染病源‘疠气’致病的学说,”,可知体现了瘟疫的流行之后中医提出了传染病源‘疠气’致病的学说,说明疫病流行客观上促进了中医理论的创新,C项正确;材料只提到了中医理论的创新,体现不出世界地位,排除A项;材料主旨体现不出巨大社会灾难,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到疫情爆发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
5.A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近代社会民众偏向中医,对西医有所抵触。从侧面反映了中国人固有的华夷之辩的心理,A项正确;材料反映人们相信西医的疗效,排除B项;西方医学不是外来侵略,排除C项;材料反映近代中国人仍有传统的华夷之辫心理,没有涉及西学对国人的深刻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6.D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967年,为治疗疟疾,中国启动专项计划,70年代发现了青蒿素。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材料,排除ABC项。故选D项。
7.B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4世纪欧洲黑死病“唤起了对自我生命存在幸福的追求和对生之权利的百般珍惜”、“追求现实享乐”,这对欧洲中世纪所宣扬的禁欲主义是重大冲击,B项正确;古希腊“人是万物的尺度"观点的提出,把人类第一次置之于世界的中心,排除A项;“直接”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材料依据不足,排除C项;推翻了罗马天主教的统治的表述与事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8.C
【详解】材料反映了邱嬉在《引痘略》中介绍英国牛痘医术,但借助了中国的传统中医理论进行诠释,这说明中国传统医学文化影响深远、深受尊崇,C项正确;中西方医学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并非根出同源,排除A项;材料没有对中西医进行比较,不能说明中医药理论更为科学,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当时中西医结合已经成为朝流,排除D项。故选C项。
9.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帝内经》为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东汉《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基础和屠呦呦团队为人类防治疟疾做出重要贡献三个说法正确,说法①②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唐代孙思邈的著作是《千金方》,总结前人经验著成《本草纲目》的是明朝的李时珍,说法③不符合题意,排除与之组合的ACD三项。故选B项。
10.C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罗马帝国的衰亡是经济、军事、政治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瘟疫虽然是罗马帝国走向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把瘟疫作为罗马帝国衰亡的唯一或者最主要原因是错误的。C项符合题意;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瘟疫导致罗马帝国人口大量减少和人们体质下降,因为大量人口的死亡,严重削弱了罗马的军事实力;瘟疫造成罗马帝国.政局的动荡和混乱,瘟疫也是导致其衰亡的重要因素之一,A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瘟疫导致罗马帝国人口大量减少和人们体质下降,B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因为大量人口的死亡以及经济秩序的混乱,所以罗马的经济衰退,D项说法正确,排除D项。故选C项。
11.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与艾灸相关的资料和书籍被介绍到欧洲,中医一度影响到欧洲上流社会的养生和治病诊疗等,反映出交流互通推动了中医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并未对比中西医治疗效果,排除A项;仅有“艾灸热”和中医一度流行不能说明欧洲国家崇尚东方生活方式,排除B项;中医对近代欧洲产生了深刻影响与“中医一度成为当时欧洲上流社会养生、治病诊疗的潮流”等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2.C
【详解】根据材料“‘以病人轻重而异室处之',而且厨舍、汤药、饮食也分别置办。”表明宋代注重隔离以防止疫情扩散,C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表明疫病频发危及民众的安全,排除A项;材料信息无法表明统治者重视民间疾病预防,排除B项;材料信息无法表明传统中医学取得突出成就,排除D项。故选C项。
13.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本草纲目 》全书首列总目、凡例、附图。卷一卷二为序例,主要介绍历代诸家本草及中药基本理论等内容,《本草纲目》正名为纲,释名为目,集中药学之大成,说法正确,C项正确;《黄帝内经》成书于先秦至汉,排除A项;《千金方》中没有记载针灸铜人教学模型使用,排除B项;《温疫论》中没有记载牛痘接种法防治天花,排除D项。故选C项。
14.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吴地大疫,苏轼建立病坊隔离感染疫病的人,曾巩命各级地方官储药用以医治病人等,说明北宋政府通过建立疫病救治机构,提前做好药物储备等方法解决疫病,说法①③符合题意,B项正确;苏轼和曾巩均为文官并非武将,材料并未体现北宋政府为解决疫病,免收赋税减轻负担,说法②④不符合题意,排除与之组合的ACD三项。故选B项。
15.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我国中西结合治疗许多疑难杂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主要说明了医学的发展需要借鉴交流,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我国的医疗防治体系,排除A项;材料主要是中医与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不仅是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排除B项;“才能发展”说法错误,材料主要是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排除D项。故选C项。
16.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南北朝时期外科医学具有较高水平,是因为这一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医学发展契合了时代需要,C项正确;材料强调该时期医学的发展契合时代需要,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儒学对医学发展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该时期医学的发展契合时代需要,未体现辨证施治等相关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17.(1)封建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相对宽松;儒学思想的影响;印刷术的发展;教育和科举制度的发展;统治阶级的“重文”政策;政府对医学的重视;医学家们勇于质疑、敢于突破传统、不断实践的品质。
(2)推动古代中医药学和法医学的发展,改善人们的健康;促进中医学科学体系的形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医学家们的优秀品质和医学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但不可避免地受到封建儒学的礼教思想的制约。(从积极、消极两个角度)
【详解】(1)主要原因:根据材料“学者们冲破经书传统的训话义疏”可以得出医学家们勇于质疑、敢于突破传统、不断实践的品质;根据材料“政府组织出版了一系列医药典籍”可以得出政府对医学的重视;再结合宋代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发展,可以得出封建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相对宽松;儒学思想的影响;印刷术的发展;教育和科举制度的发展。
(2)影响:回答影响类的设问要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回答。积极:对医学本身而言促进中医学科学体系的形成;对身体而言改善人们的健康;对传统文化而言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后世而言医学家们的优秀品质和医学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消极方面主要是封建儒学的礼教思想的制约。
18.时代精神:潜心科研;治病救人;埋头苦干,锲而不舍;改革创新;勇于牺牲;社会责任感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详解】根据材料中“疟疾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开发的双氢青蒿素在制药企业投产后,被广泛用于各种疟疾的治疗”可得出治病救人,社会责任感强;根据材料“1967年项目启动,……到1971年10月,历经190次失败”可得出潜心科研,埋头苦干,锲而不舍;根据材料“屠呦呦向领导提交了志愿以身试药的报告,并得到同事的响应”可得出勇于牺牲,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结合所学,屠呦呦创新性地采用了低温萃取方法提炼出了可以治疗疟疾的青蒿素,是整个20世纪下半叶人类伟大的医学创举之一,可得出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