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13 23:32: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1921年11月,美国通过《母婴法》。该法案规定联邦层面将设立联邦母婴卫生委员会统筹工作,并有权对各州进行调查和研究。各州卫生委员会下的儿童福利部门每年需就运作和支出情况向联邦方面提交报告。这表明( )
A.联邦政府权力有所扩大 B.美国人口危机日益显现
C.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完善 D.经济危机影响民众生活
2.17世纪,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历任君主力图将法院驯服为王权的政治工具。自1640年长期议会召开起,法官的遴选与任职保障、固定高薪制和司法豁免权等制度相继建立,同时君主的法律特权受到严格限制,由此,普通法法院得以独立于王权。据材料可知( )
A.英国有司法独立的历史传统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动法律制度的发展
C.普遍适用的法律逐步形成 D.英国君主立宪体制逐渐确立与发展
3.1689年后,威廉将国内事务委托玛丽女王与大臣组成的内阁委员会,外交事务则由其全权负责。1701年,享有外交权力的君主必须在内阁建议下进行决策,最终交付议会核准。1702年,安妮女王在位,绝大部分的外交决策实际上由大臣们承担,她也满意于依赖她的大臣。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国王仍旧保留了某些名义权力 B.英国责任内阁制的逐渐形成
C.英国君主立宪政体进一步发展 D.权力之间实现了制约与平衡
4.1780年,俄国发表《武装中立宣言》,宣布中立国船只可以在交战国各口岸之间和交战国沿海自由航行,交战国人民财产,除违禁品外可以自由装载于中立国船只。法国、西班牙、丹麦、瑞典、荷兰、普鲁士、奥地利、葡萄牙等欧洲主要国家相继认可该宣言,欧洲这些国家的行为( )
A.加速了不列颠帝国的衰落 B.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C.拉开了欧洲海外扩张序幕 D.有利于北美独立战争的胜利
5.在《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性别歧视和女权运动》一文中指出,大革命推动了法国女权运动的发展。1791年,玛丽·古兹发表了《妇女与女公民权宣言》,标志着世界上第一场女权运动的兴起。但是,在雅各宾派当权后,妇女完全被排除在政治活动之外。这种政治状况( )
A.是法国开始歧视女性的产物 B.导致性别矛盾加剧社会动荡
C.引发了欧洲反法同盟的干涉 D.其根源是经济水平不甚发达
6.1832年,法国人托克维尔在其游记中写道:“总之在要求执行的快捷或想法的连贯的所有事业上,人们都会感觉到中央集权在美国的缺乏。”这一言论反映出美国( )
A.中央集权制受到严重削弱 B.政府政策缺乏一定连续性
C.行政权力受到了严格限制 D.分权政治影响了行政效率
7.用在俾斯麦身上,“大政治”指的是一种以“铁”和“血”,即现代科技和军事作实力支撑,在列强之间维持巧妙平衡的“强权政治”。在1871-1890年担任德意志帝国宰相期间,俾斯麦强调外交对于内政的优先性。据此可知,俾斯麦的“大政治”( )
A.源于德国君主立宪的优势 B.力求对外扩张以获取生存空间
C.增加德国实现统一的难度 D.运用外交方式实现欧陆的霸权
8.1787年,詹姆斯·麦迪逊在一次辩论中说“在今天的英格兰,如果选举对所有阶层的民众开放,土地所有者的财产将受到严重威胁,很快就会有一个新的土地法被制订出来。如果这些都会成为现实,我们的政府就应该长久地防止这种情况出现。”据此可知,麦迪逊旨在( )
A.防止民主权利的泛滥 B.批判英国的选举改革
C.主张分权制衡的原则 D.维护南方各州的利益
9.明治维新开始后,日本人开始穿西装、侧造鞋、打洋伞、使用人力车及自行车,日本政府还颁布《散发令》提倡理发。但19世纪80年代末以后,日本却开始倡导“日本主义"、树立天皇权威,渲染对外战争。这一转向表明日本( )
A.倡导全盘西化 B.崇尚军国主义 C.重回君主专制 D.放弃文明开化
10.1794年,《普鲁士邦法》颁行。其上编是私法,分人、债、物权各章;下编包括亲属法、商法(票据、保险、海商)以及公法(宪法、行政法、刑法、警察法等)。它一方面确认君主专制、农奴制、警察国家、贵族特权,另一方而也开始采用近代所有权、契约等概念。《普鲁士邦法》的颁行( )
A.受到了拿破仑法典的一定影响 B.谋划了德国统一之后的国家结构
C.践行了启蒙思想家的部分主张 D.实现了工业革命深入发展的要求
11.二战时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约翰王的罪恶,比那些勤劳有为的圣明君主对英国的贡献还要大,正是因为通过很多反对约翰王势力的大联合,我们最重要的通向权利与自由的里程碑得以竖立起来。”。这个“里程碑”指的是( )
A.《至尊法案》 B.《权利法案》 C.《大宪章》 D.1787年美国宪法
12.以近代启蒙思想理论为支撑,美国建国者从历代的相关制度中获得借鉴,并把它们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新的政治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据此可知,美国政体的基本特征是( )
A.联邦制 B.分权制衡 C.总统制 D.政党政治
13.陈晓律教授认为,君主立宪制既有效地削弱了国王的权力,又同时限制了现有政治精英膨胀的野心,使两者之间出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从而使近代初期的英国,成为当时世界最开放、最遵守游戏规则的国家。他意在强调英国( )
A.国王的政治影响力较大 B.制度变革呈现出渐进特征
C.立宪政体适合英国国情 D.国王与政治精英平分权力
14.钱乘旦在分析某两个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时指出:X国的革命是纵向地把社会分开,因此无论哪个阵营获胜,原有的社会结构都会保留下来;Y国革命是横向地把社会切割开,因此,如果王权和贵族这个阵营胜利,那么原有的社会结构会被保留,革命等于没有发生。据此判断,X国和Y国分别指( )
A.俄国、美国 B.美国、德国 C.俄国、英国 D.英国、法国
15.1295年,爱德华一世为筹集军费召开国会。1297年,国会正式获得了批准赋税的权力。14 世纪初,国会又获得了颁布法律的权力,同时成为王国的最高法庭。英国国会从1341年起分为上、下两院。由此可知,英国政治运行体现的原则是( )
A.法律至上 B.议会主权 C.民主共和 D.有限王权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各种因素和力量的推动下,1864年11月,沙皇颁布法令展开司法改革。在刑事审判制度领域,建立了对抗式的诉讼模式,司法权和行政权分离;引入了西方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否定了官僚贵族对案件裁判权的垄断:完善了检察制度,明确了检察官的基本职责;打破了等级式法院体系,法官主要由选举产生,复杂的上诉体制被简化,司法工作效率提高。由此构建起了一套全新的、具有鲜明俄国特色的刑事审判制度。但未解决“限制专权、立法在民”这些法律现代化进程中的根本问题,也未将农民融入统一的国家成文法律体系,以致社会危机时政府无法获得他们的支持。
——摘编自杨莹《亚历山大二世时期刑事审判制度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沙俄刑事审判制度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沙俄刑事审判制度改革。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革命 在17世纪中期英国内战的背景下,“革命”延续了以往的含义,意指一种政治变动。它不是发动革命,而是阻止革命;没有损害君主制,而是大大强化了它。革命最重要的后果同时也是革命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国家政权、社会结构、意识形态等各方面发生的全面的、彻底的、剧烈的变革。
法国大革命 自1789 年以来,"变化"已经成为现代革命观念的一个核心内涵,变化意味着新时代、新纪元的到来,也意味着与过去的断裂和重新开始等意象。“变”、与“新”的意涵,最终赋予法国大革命及后来的所有革命一种时间向度,即革命是向前发展的,指向了未来。不过,对于法国大革命及其所孕育的现代革命的普遍原则的大多数理解,基本都是在民族国家的框架内展开的。
海地革命 海地革命的真正贡献在于它为现代革命提供了全新的内涵。它是历史上唯一成功的奴隶起义,是第一场黑人推翻白人统治者的斗争,是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先声。这不仅是以往发生在民族国家内部或具有“内战”性质的革命所不具备的,而且也伴随着革命影响的扩散,成为 19 世纪以来发生在欧洲各帝国内部以及欧洲之外的革命的基本原则。
——摘编自张旭鹏《“革命”的内涵与变形:一项全球思想史的考察》
(1)结合世界近代史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中革命内涵的变化。
(2)如果让你续写20世纪革命的内涵与变形,谈谈你的设计和理由。
18.【留学教育与近代中国】
材料一 甲午战争的惨败、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签订、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激起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战争促使晚清留学教育结束了20多年的徘徊局面,以异常迅猛的态势展开。……留日学生从1896年的13名迅速增加到1904年的2400余人、1906年的12000多名,形成了规模空前的留日热潮。留日热潮的产生归结起来,一方面与清政府“以敌为师”“师日制日”的留学政策有关,另一方面与日本政府推行的“吸引”政策有关。洋务派的张之洞在1898年《劝学篇》中专设《游学》一章,论述游学日本的必要性。他指出,日本迅速强盛的原因在于有一批出洋留学的人才,他还列出了留学日本的五大优点。……与此同时,日本政府以“倍敦友谊”“代培人才”为幌子,采取“吸引”中国留学生的政策,以达到逐步控制中国的目的。
材料二 晚清大规模的留学日本热潮进一步打破了文化教育上的封闭状况,通过日本输入西学,介绍了先进文化和思想,促进了中国教育变革。更重要的是,一批有理想、有抱负的留日学生组织了政治群体,成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他们为推翻腐朽的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作出了卓越贡献。可以说,1911年之前留学教育的最大成果来自留日浪潮,它直接为辛亥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留日学生邹容、陈天华的著作《革命军》《猛回头》等为反清革命提供了精神武器,黄兴、宋教仁等成为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人物。此外,陈独秀、李大钊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鲁迅成为著名思想家,他们在新文化运动中贡献卓著。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蒋凯、徐铁英《近代以来中国留学教育的历史变迁》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留日热潮”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留日教育”对近代中国的历史意义。
19.世界各国政治制度都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因其国情不同各有其独特性和不同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教皇制度和封建制度,是中古历史的中心点。教皇制度是欧洲的一个合力,它把全欧洲统率在一个主权之下,使各地的人民奉同样的教主。封建制度所代表的,却是一个分力,它把欧洲分之又分。在这两个相对势力之下,便可以明白,列国之兴,乃是黑暗中的一点光明。列国制度,对于封建制度是一个合力,但在教皇的眼光中,列国的成立却是妨害欧洲的统一。列国的君主,一方面要打倒国内分权的诸侯,一方面又要从教皇手中把政教各权分夺过来,他们终于得胜了这两个中古历史的主要制度。
——整编自陈衡哲《西洋史》
材料二 近代以来,克服专制王权的斗争如此复杂,它使欧洲各国经历了不同的道路,前进中有易有难、发展中有快有慢、结局上有成功有失败,使各国的政治现代化呈现出各种不同的特色。政治近代化的完成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国能不能(或能多快)完成向现代化转变这一历史任务,谁先克服个人对国家的专制,谁才能先完成最伟大的变革—由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欧洲各国在“起飞”时间上的差异,往往就是由这个因素决定的。
——整编自钱乘旦《思考中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西欧“中古历史”的基本特征。简述14-17世纪法国君主“得胜这两个中古历史的主要制度”的过程。
(2)概括材料二的两个主要观点。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用英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建立和成熟的相关内容,选择其中一个观点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参考答案:
1.A
【详解】根据题干在1921年美国通过的《母婴法》中规定联邦政府设立专门机构对各州的母婴工作和儿童福利工作进行统筹安排、调查和研究,同时各州部门要向联邦政府提交报告,体现了联邦政府权力的扩大,A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在母婴问题的统属关系,并没有涉及具体的母婴政策和儿童福利政策,不能体现美国人口危机和社会保障制度是否更加完善,排除BC项;题干并未体现经济危机对民众生活的影响,且1921年美国经济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并未爆发经济危机,排除D项。故选A项。
2.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自1640年长期议会召开起,英国法律制度不断发展,君主的法律特权受到严格限制,结合所学知识1640年长期议会召开是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标志,因此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动法律制度的发展,B项正确;英国有司法独立的历史传统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项;材料中只说明法律制度发展,普通法法院得以独立于王权,不能推断出普遍适用的法律逐步形成,排除C项;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材料中未体现君主立宪制的的确立与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
3.C
【详解】依据材料“1701年,享有外交权力的君主必须在内阁建议下进行决策,最终交付议会核准。1702年,安妮女王在位,绝大部分的外交决策实际上由大臣们承担”可知,英国君主虽享有外交权,但外交决策由内阁制定,最终须交付议会核准,这就终结了君主独揽外交的局面,推动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发展,C项正确;当时英国君主仍然掌握一些实权,而且某些名义权力,而且材料强调的是英国君主外交权的削弱,排除A项;18世纪中叶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英国君主外交权的削弱,不是权力之间的制约与平衡,排除D项。故选C项。
4.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780年俄国发表的《武装中立宣言》得到欧洲大陆主要国家的认可。结合所学可知,从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英国与西班牙、荷兰、法国进行争霸战争,最终英国确立了殖民霸主,但破坏了欧洲的均势。1774年北美独立战争爆发,英军与北美大陆军的战争正酣。材料反映欧洲大陆主要国用《武装中立宣言》来间接支持北美大陆军,抵制英国,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北美独立战争的胜利,D项正确;18世纪中期英国确立殖民霸主,还未衰落,排除A项;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形成,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拉开了欧洲海外扩张序幕,排除C项。故选D项。
5.D
【详解】依据材料“但是,在雅各宾派当权后,妇女完全被排除在政治活动之外”,表达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性别不平等问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社会生活习俗的根源,D项正确;“开始”,表述错误,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具体时间,排除A项;社会动荡主要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法国和外国矛盾所致,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反法同盟的状况,排除C项。故选D项。
6.C
【详解】根据材料“总之在要求执行的快捷或想法的连贯的所有事业上,人们都会感觉到中央集权在美国的缺乏”及所学知识可得知,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地方有一定的权力,由于地方分权的分权政治,中央不能直接插手地方事务,使需要快速执行的事务受到拖延,影响了行政效率,从材料也可以得出政府政策缺乏一定的连续性,C项正好从本质上全面、准备地反映了这些结论,C项正确;材料强调地方分权政治下行政效率受到影响,并非中央集权被削弱,排除A项;B、D两项既是表面现象,也是片面结论,可以被包括到C项中,所以排除B、D两项。故选C项。
7.D
【详解】依据材料“现代科技和军事作实力支撑,在列强之间维持巧妙平衡的‘强权政治’”,可知德国俾斯麦凭借科技和军事的优势,实现了国家的统一。统一后,德国宰相俾斯麦维续凭借科技和军事的优势,运用外交手段,巧妙平衡西方列强之间利益,实现和维护德国在欧洲大陆的强权政治,D项正确;俾斯麦的“大政治”,是建立在德国现代科技和军事的基础之上的,特别是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上的优势,而君主立宪政体,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其劣势,排除A项;德国统一后,俾斯麦强调外交对于内政的优先性,平衡西方列强之间利益,利用外交维护其在欧洲的利益,并没有立刻推行对外扩张的道路,排除B项;1871年,德国已经统一,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8.A
【详解】依据材料“如果选举对所有阶层的民众开放,土地所有者的财产将受到严重威胁,很快就会有一个新的土地法被制订出来。如果这些都会成为现实,我们的政府就应该长久地防止这种情况出现”推断出美国詹姆斯·麦迪逊言论的中心大意是反对大众民主政治,强调资产阶级精英政治,防止民主权利的泛滥,A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对选举改革的批判,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反对大众民主政治,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维护南方各州的利益,排除D项。故选A项。
9.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日本明治维新后,依然渲染对外战争,说明其崇尚军国主义,B项正确;西化只能体现前半段材料,排除A项;明治维新后日本建立了君主立宪,排除C项;日本宣扬日本主义的同时,并未放弃文明开化,排除D项。故选B项。
10.C
【详解】根据题干在1794年颁布的《普鲁士邦法》中采取了近代的所有权、契约等概念,对于私有财产的保护和公法的立法,践行了启蒙思想家的部分主张,C项正确;拿破仑法典颁布的时间为19世纪初,早于《普鲁士邦法》,排除A项;根据题干内容《普鲁士邦法》中并未谋划德国统一的问题,排除B项;此时德国工业革命尚未开始,排除D项。故选C项。
11.C
【详解】根据材料“正是因为通过很多反对约翰王势力的大联合,我们最重要的通向权利与自由的里程碑得以竖立起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15年6月15日金雀花王朝国王约翰王(1199—1216在位)在大封建领主、教士、骑士和城市市民的联合压力下被迫签署。该文件把王权限制在了法律之下,确立了私有财产和人身自由不可被随意侵犯的原则。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大宪章被利用作为争取权利的法律依据,并被确定为英国宪法性文件之一。所以这里的“里程碑”指的是《大宪章》,C项正确;《至尊法案》是1534年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促使国会通过的有关宗教改革的法令,改革后的英国教会摆脱罗马教皇的控制,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项;《权利法案》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确立了议会所拥有的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开始在英国建立,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1787年美国宪法使美国成为一个由各个拥有主权的州所组成的联邦国家,而材料涉及的是英国的《大宪章》,排除D项。故选C项。
12.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政府确立的是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因此是“有限政府”,B项正确;联邦制、总统制及政党政治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13.C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又抑制了统治者权利的膨胀,使得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这说明立宪政体适合英国国情,C项正确;国王的权力是被限制的,排除A项;题干信息没有呈现制度变革的渐进特征,排除B项;英国国王统而不治,没有平分权力之说,排除D项。故选C项。
14.D
【详解】根据“原有的社会结构都会保留下来”可知X国是保留了原有的社会结构;根据“如果王权和贵族这个阵营胜利,那么原有的社会结构会被保留,革命等于没有发生”可知Y国是推翻了原有的社会结构,废除了王权。所以X国应该是保留了原有的君主的英国,Y国是推翻了封建王权的法国,D项正确;美国没有经历过封建王权的阶段,排除AB项;英国是保留了原有的社会结构,没有推翻,排除C项。故选D项。
15.D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国会正式获得了批准赋税的权力”“国会又获得了颁布法律的权力”和“英国国会从1341年起分为上、下两院”可知,英国君主的权力受到一定的限制,体现有限王权的原则,D项正确;题干体现的是对国王权力的限制,并非法律至上,排除A项;议会主权的确立是在《权利法案》颁布之后,排除B项;此时英国为君主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
16.(1)原因:农奴制废除后,俄国经济结构、阶级关系巨变,社会治理更趋复杂;沙皇决心改变落后现状、克服危机;西方司法制度的影响。
(2)简评:地主阶级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推进了俄国法制现代化和社会进步;维护专制统治为根本目的,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危机。
【详解】(1)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奴制改革以后,俄国进入了资本主义阶段,改革既没有改变封建专制政权的阶级实质,也没有改变地主土地占有制。农民的分化进一步破坏了自然经济,农村和市场的联系也日益频繁,这些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随着资本主义在工农业中的发展,国内市场的扩大,铁路的修建也迅速增长。由于统治阶级实行的这次改革是很不彻底的,因而不可避免地保留了封建农奴制残余。根据材料“在各种因素和力量的推动下,1864年11月,沙皇颁布法令展开司法改革。”可知沙皇决心改变落后现状、克服危机。根据材料“引入了西方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可知西方司法制度的影响。
(2)简评:根据材料“1864年11月,沙皇颁布法令展开司法改革。”“引入了西方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可知地主阶级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根据材料“完善了检察制度,明确了检察官的基本职责;打破了等级式法院体系,法官主要由选举产生,复杂的上诉体制被简化,司法工作效率提高。”可知推进了俄国法制现代化和社会进步。根据材料“但未解决‘限制专权、立法在民’这些法律现代化进程中的根本问题,也未将农民融入统一的国家成文法律体系,以致社会危机时政府无法获得他们的支持。”可知维护专制统治为根本目的,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危机。
17.(1)①近代以来,源于欧洲的革命一词不断的发展变化。当时处于资本主义发展早期,英国的光荣革命延续了以往政治变动的革命含义,增加了国家全面的、彻底的、剧烈变革的新内涵。英国革命最后是以温和的形式完成了变革,保留了君主制等传统,英国成为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具有现代革命的内涵。②法国大革命时资本主义进一步,启蒙思想广泛传播。现代革命的内涵基本具备,即强调变化、新时代、革命是向前发展的,与过去的彻底决裂。大革命以猛烈的斗争,不断的革命,较为彻底地破坏旧的社会,建设全新的资本主义社会。同时与英国革命一样,这一时期革命的还是指民族国家内部的革命。③随着欧洲的对外扩张,民族解放运动掀起高潮。其中较早的海地革命在原有革命的基础上为现代革命提供了全新的内涵,就是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帝国主义、反对种族主义的革命理念。这次革命是由于欧洲对外殖民扩张引起的民族解放运动浪潮。这一新内涵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说明:从三个国家对革命内涵的丰富发展的角度回答,要结合史实并加以说明)
(2)20世纪以来,社会主义革命不断发展,首先在俄国取得成功。革命在资产阶级革命的基础,增加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新内涵。进入20世纪,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斗争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说出社会主义革命,列出一条史实,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变化:结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关知识可知①近代以来,源于欧洲的革命一词不断的发展变化。当时处于资本主义发展早期,英国的光荣革命延续了以往政治变动的革命含义,增加了国家全面的、彻底的、剧烈变革的新内涵。英国革命最后是以温和的形式完成了变革,保留了君主制等传统,英国成为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具有现代革命的内涵。结合法国大革命相关知识可知②法国大革命时资本主义进一步,启蒙思想广泛传播。现代革命的内涵基本具备,即强调变化、新时代、革命是向前发展的,与过去的彻底决裂。大革命以猛烈的斗争,不断的革命,较为彻底地破坏旧的社会,建设全新的资本主义社会。同时与英国革命一样,这一时期革命的还是指民族国家内部的革命。结合海地革命相关知识可知③随着欧洲的对外扩张,民族解放运动掀起高潮。其中较早的海地革命在原有革命的基础上为现代革命提供了全新的内涵,就是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帝国主义、反对种族主义的革命理念。这次革命是由于欧洲对外殖民扩张引起的民族解放运动浪潮。这一新内涵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2)设计和理由: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社会主义革命兴起,可知20世纪以来,社会主义革命不断发展,首先在俄国取得成功。结合社会主义革命的特征可知革命在资产阶级革命的基础,增加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新内涵。进入20世纪,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斗争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
18.(1)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刺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日本明治维新改革的成功;先进的中国人积极推动;日本企图控制中国的战略需要。
(2)意义:推动了西学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推动了近代民主革命的发展,为民主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奠定基础。
【详解】第(1)问原因:根据材料“甲午战争的惨败、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签订、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激起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刺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根据材料“清政府‘以敌为师’‘师日制日’的留学政策有关”和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这一政策是受到日本明治维新改革成功的刺激;根据材料“洋务派的张之洞……五大优点”可知,当时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的中国人也在积极推动;根据材料“日本政府……逐步控制中国的目的”可知,日本企图控制中国。
第(2)问意义:根据材料“通过日本输入西学,介绍了先进文化和思想,促进了中国教育变革”可知,“留日教育”进一步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和促进中国教育发展与变革;根据材料“留学教育的最大成果来自留日浪潮,它直接为辛亥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可知,“留日教育”极大地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根据材料“陈独秀、李大钊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鲁迅成为著名思想家,他们在新文化运动中贡献卓著”可知,“留日教育”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转型,促使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转变。
19.(1)基本特征: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的权力长期并立;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
史实:14世纪初,法国国王与教皇对抗召开三级会议,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有利于进一步强化王权:16世纪,法国国王规定,法国法律文件必须用法语用撰写,法语成为法国的官方语言,强化民族认同,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路易十四把各地贵族邀来凡尔赛宫居住,进一步削弱贵族势力,
(2)主要观点:欧洲各国政治近代化的道路各有特色;政治近代化影响一国现代化尤其工业化进程。
参考点:观点1.(即英国政治近代化道路有自身特色)
【详解】(1)基本特征:依据材料“教皇制度是欧洲的一个合力,它把全欧洲统率在一个主权之下,使各地的人民奉同样的教主”、“列国的君主,一方面要打倒国内分权的诸侯,一方面又要从教皇手中把政教各权分夺过来,他们终于得胜了这两个中古历史的主要制度”可知,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的权力长期并立;结合中古时期西欧的封建制度在政治和经济上的表现可知,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史实:抓住题干时间“14—17世纪”,结合法国王权加强的过程解答,即14世纪初,法国国王与教皇对抗召开三级会议,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有利于进一步强化王权:16世纪,法国国王规定,法国法律文件必须用法语用撰写,法语成为法国的官方语言,强化民族认同,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路易十四把各地贵族邀来凡尔赛宫居住,进一步削弱贵族势力。
(2)主要观点:依据材料“它使欧洲各国经历了不同的道路,前进中有易有难、发展中有快有慢、结局上有成功有失败,使各国的政治现代化呈现出各种不同的特色”可知,欧洲各国政治近代化的道路各有特色;依据“政治近代化的完成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国能不能(或能多快)完成向现代化转变这一历史任务”可知,政治近代化影响一国现代化尤其工业化进程。观点及其论证:属于开放性题,没有固定的答案。结合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和发展过程可以得出观点是英国政治近代化道路有自身特色。然后结合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和发展完善过程、内容特征等角度进行论证。言之有理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