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教学设计(表格式)--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教学设计(表格式)--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13 23:37: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教学设计
史学视野
由于欧洲列强竭力寻求新的殖民地,以确保剩余资本和剩余产品有海外市场,经济上的竞争和国内的困难还激起了对殖民地的争夺。德国人发现,他们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地区都受到了英国辽阔的殖民地的阻挡;他们痛骂英国人是"占着茅坑不拉屎”的自私鬼。然而,殖民地竞争绝不只限于英国和德国。19世纪后期几乎所有的强国都卷入了这场争夺,在一个又一个地区再三发生冲突。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德国的目的是实现世界霸权.....德国还要摧垮英国的海上垄断权,夺取英、法的殖民地。奥匈帝国的目的是奴役巴尔干,使塞尔维亚沦为附属国......英国的目的是保住世界霸主地位,打败最大的竞争对手德国......法国的目的.......树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俄国的目的是摧毀德、奥在土耳其和巴尔干的势力,确立自己在这一地区的统治。
——吳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编(上册)》
肮脏和污秽自然是战壕里的忠实伴侣。有时候,因为浑身脏得实在不行了士兵们即使是在隆冬季节也会不顾寒冷在弹坑里洗澡。那些弹坑常常因为连续下雨而积满了水。...战里到处都是害虫。苍蝇、螨虫、虱子卵、跳蚤、蚊子和甲虫令人心烦,但让人讨厌的主要还是虱子和老鼠。
——莫德里斯·埃克斯坦斯《春之祭》
一般百姓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巨大伤亡和破坏记忆犹新,人心厌战。朝野上下弥漫着和平主义和畏战情绪.....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编(上册)》
欧洲列强的一个集团同另一集团血战到底的惨状不可弥补地损坏了白人主子的威信。白人不再被认为几乎是天命注定的统治有色人种的人了...印度几个师在西线和美索不达米亚作战;许多身着法军制服的非洲人在法国北部作战;大批的中国人和印度支那人在后方的劳动营里服役。不用说,有过如此经历后返回家园的殖民地居民对欧洲领主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恭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大战结束时,全世界进出口总额减少了40%,而美国却猛烈扩大。到1919年,协约国欠美国债务约100亿美元。世界黄金储备40%在美国手中。日本趁火打劫......基本上工业国和债权国。英国的对外贸易联系破坏了......沿着盛及而衰的下坡路跌落下去。法国被德军占领了经济发达的10个省,工农业生产损失严重。沙皇俄国永远从帝国主义列强的名单中勾销了。德国战败,削弱比英法更甚,陷入经济困境。
——宋则行《世界经济史》
赔款2260亿金马克,折合黄金9.6万吨,在42年内必须赔偿完。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不得拥有空军,坦克和潜艇等;海外殖民地全部交给英、法、俄、美、日等国进行“委任统治”。重新划定德国疆界,德国损失领土13%,人口12. 5%,铁矿65%,煤矿45%。
——据《凡尔赛和约》整理
材料综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它们之间已经潜藏着各种各样的深刻危机,各参战国为了本国的利益加入其中,战争一触即发,将人类拖入长达四年之久的世界大战之中。战争带来无尽的伤害与死亡的同时,也激起人们热爱和平、呼唤和平的心声。在大国之间则是掀起了一场新的博弈,这场战争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权力的洗牌及重新划分;与此同时,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这两个国家开始崛起的重要标志,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课标解读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这一课从课标解读来看,要求通过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初期国际秩序的变动。涉及的知识要点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原因、过程和结果;战后的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以及构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从课标所表述的学习层次上来说,学生所要达到的程度是了解和理解本课时内容。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内容部分,虽然只是了解,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间跨度长,内容涉及多,所以需要通过相关的文字材料、图片和史料等加深学生的认知,培养学生阅读提取材料的能力,促进他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有更深的了解。对于战后国际秩序的变动,则是本课的难点,需要在教学中通过材料和教师讲解促进学生对此部分的理解。在学习本课中,不仅需要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有一个总的认识和了解,更需要学生通过自我学习和教师讲解树立起热爱和平和反对战争的意识。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的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在教材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课包括三个子目,分别为: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第一部分作为重点,主要是讲述了一战爆发的背景、原因和导火索;第二部分相比初中内容,有了新增部分,主要是关于一战的过程和结果;第三部分也是本课重点,讲述了战后的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以及构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14课作为本书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承接了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世界大战的爆发离不开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也是其结果。在这一课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一战的爆发的原因和过程等,更学到了战后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为代表的战后国际秩序,这个结果带来的也并不是真正的和平,预示着下一场世界大战,作为后续内容的引入部分。
学情分析
本课所涉及的内容与初中世界历史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比,有一些重复的部分,如“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部分、“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大体过程和影响”,这些知识高一的学生在九年级的时候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多停留在感性认知阶段,可能存在些许偏差。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学生间的合作探究,再加以指导,纠正其中的错误概念,活跃学生思维,强化和扩展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
本课增加与提升的内容有,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帝国主义与战争的关系、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和战后建立国际联盟等内容,这是学生没有接触过的,学生需要认识了解的知识点。核心内容一战后的国际秩序,是课堂教学的难点,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意识。
由于初中时的课业安排差异,学生对历史的了解度不够深刻,同时存在后续也有分科情况,所以对历史的学习要求也并不高。初中阶段,学生对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并不能够全面认识,也没有运用的能力,这些都是课堂教学的难点。初中时期,学生学习本课更多的是出于升学的外部动机,高中由于选科要求,学习历史变成了内部动机。初中学生更多的是在老师督促下被动学习,高中生有更多自主性,有更多的探索欲和求知欲,是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的矛盾与冲突,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以文字和图片史料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提取有效信息,探究问题获取知识,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进行合作探究的研究性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老师展示战争图片以及播放相关的影视资料,学生感悟战争所带来的灾难和战争的残酷,认识全人类反对战争,追求和平的愿望,树立起热爱和平的意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3分钟) 教师先提问:这段小短片讲的是什么事件?大家注意留意最后的独白和对话部分内容。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没错,这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我们可以注意到,在独白部分,欧洲人关注到巴尔干半岛的冲突,但他们的态度是——“一点也不担心。”谁也没想到会这将爆发一场规模空前的世界大战。对话的“开战”语气也很轻松,许多上战场的士兵都抱着能在圣诞节之前回到家乡的承诺,但这场战争却长达四年之久......为什么会如此?在其中又发生了什么?这又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影响?这便是今天所讲的内容。 学生看视频感受思考。 学生回答问题。 老师进行讲述,进入课堂学习。 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的视频,并提出问题,激起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进行探讨,并留下后一部分视频,留下悬念。
学习新知 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1.教师展示图1和材料1: 图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世界形势图 材料1 帝国主义发展到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突出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瓜分世界、一些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全部领土瓜分完毕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 ——【苏】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选集》第二卷 教师展示问题:通过上图及所示内容,能得出什么信息?引导学生思考,对学生回答进行评价。 讲述:得出一战的背景: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2和图3: 图2:20世纪初,英、法、美、德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 图3:1914年欧洲部分列强占有殖民地统计表 提问:以上表格说明了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 讲述:得出一战的背景:②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实力对比发生巨大变化,矛盾激化。 3.引导学生观察图4: 图4: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示意图 提问:这分别是哪两个集团? 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讲授:归纳一战的背景:③20世纪初,欧洲形成两大敌对集团,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4.教师展示图片和材料2: 材料2: ......爆发后。俄国外交大臣激动地说:“这就是我们的战争!”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几乎同样激动地说出了相似的话。德国主张,“我们必须彻底征服法国,使他永远不再能够挡住我们的路。”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所说明的事件,找出一战的导火索。 提问:这是什么事件? 讲述:最后得到一战的背景:④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 学生观察图1和阅读材料1。阅读书本83面第一目的正文结合理解。 学生回答出一战的第一点背景。 学生观察图2和图3,阅读书本82面第一目的正文来理解。 思考能看出什么信息。 学生找出一战的第二点背景。 学生观察图4,阅读书本83面第一目的正文内容加以理解。找出同盟国和协约国分别有哪些国家。 学生归纳一战的第三点背景。 学生观察图片、阅读材料,阅读书本83面第一目正文内容理解。 学生讨论问题的答案。 以图片材料和文字史料设计问题。使学生学会提取材料信息,培养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 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思考。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加深学生的印象。 以地图形式让学生更直观看到同盟国和协约国的组成情况,使学生记忆深刻。 以图片配上文字,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书本。 提问:找出一战全面爆发的时间、事件和一战的性质。 同学回答,教师进行总结 讲授:(1)全面爆发:1914年7月28日,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萨尔维亚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性质:列强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战争。 2.教师展示地图图片: 提问:观察上图,找出一战的战线有哪些? 引导学生找到一战的三条战线,请学生回答。 讲授: 教师活动:接下来,同学们继续观看上一个视频的后半部分,记下你们印象深刻的部分,来进行分享。 3.教师让学生阅读书本并回忆视频内容,填写表格缺失部分,学习一战过程。 学生回答后 讲授:教师展示正确答案。 4.教师展示一战战后图片: 提问:同学们从图中看到了什么?这些人在干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 讲授:总结出一战的影响:①一战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这场空前惨烈的战争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5.教师展示材料3和材料4: 材料3 战争......德意志帝国被摧毁;奥匈帝国废墟上出现了一系列新独立的国家:土耳其的所有属地被剥夺,处在痛苦的呻吟之中;庞大的俄罗斯帝国寿终正寝,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正在占地球陆地1/6的土地上进行试验;英国的鲜血已流干;法国躺在手术台上。 ——熊伟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遗产》 材料4 大战结束时,全世界进出口总额减少了40%,而美国却猛烈扩大。到1919年,协约国欠美国债务约100亿美元。世界黄金储备40%在美国手中。日本趁火打劫......基本上工业国和债权国。英国的对外贸易联系破坏了......沿着盛及而衰的下坡路跌落下去。法国被德军占领了经济发达的10个省,工农业生产损失严重。沙皇俄国永远从帝国主义列强的名单中勾销了。德国战败,削弱比英法更甚,陷入经济困境。 ——宋则行《世界经济史》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材料。 提问:思考讨论出一战的影响。 讲授:教师总结得出一战的影响:②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③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这两个国家开始崛起的重要标志,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教师活动:视频的最后一句“但当时人们没有想到,还要在‘世界单站’之前,加上‘第一次’”,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阅读书本83面正文内容, 学生总结归纳出答案,回答问题, 学生观察地图和阅读书本83面第二目正文内容。 学生找出一战的三条战线,回答教师问题。 学生观看一战过程的视频,记下深刻的战争和重要事件,进行分享。 学生阅读书本83面第二目正文内容,找出表格中缺失的部分。 学生观察图片。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阅读材料,结合书本87面的正文内容加以理解。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以文字内容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史实。 以直观的地图展示一战战场形式,便于学生直观地分析。 延续视频的后半部分,给学生完整展示一战的整个流程,吸引学生注意力。 通过书本关键的内容文字,回归教材,理解教材的文字表述并结合教学视频,加深了记忆,引导找出重点。 以图片直观地展示一战后的情况,吸引学生兴趣。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材料,培养学生提取信息能力,并回归书本,理解教材的文字表述。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加深学生对一战的影响内容的理解和印象。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1.教师展示图片 提问:这是什么会议,建立了什么秩序。 学生回答。 讲授: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2.教师展示图片: 用巴黎三巨头展示巴黎和会的实质,学生阅读书本理解《凡尔赛条约》的内容。 教师展示课件内容: ①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②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 ③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 ④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 ⑤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3.教师展示材料5-7: 材料5 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 ...... 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列宁 材料6 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的休战。 ——法国元帅 福煦 材料7 第一次世界大战曾经在一个时期内给日本帝国主义以独霸中国的会......1922年美国召开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毛泽东选集》 提问: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 讲授: ①实质: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国际关系的新秩序 ②作用:构成一战后资本主义国际新秩序,使资本主义20年代进入相对稳定时期 ③消极:没有消除大国之间的矛盾,反而埋下更大冲突的种子 4.教师展示图片: 教师引出战后形成的组织——国际联盟。 提问:国际联盟的性质、宗旨、局限性分别是什么? ①性质:国联是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 ②宗旨: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 ③局限性:①国联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无法制止战争发生。 ②国联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③英、法将国联作为维护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 学生观察图片,阅读书本85-86面内容加以理解。 学生得出图中会议、签订的条约和建立的体系。 学生观察图片,识别历史人物。 学生观看、理解课件展示的凡尔赛条约内容。 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 学生小组讨论,尝试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学生观看图片,阅读书本87面相关内容。 学生小组讨论,得出结论,进行回答展示。 通过图片结合书本文字内容,加深学生对战后这两个会议的印象,图文结合,利于学生记忆。 培养学生识别历史人物的能力,对凡尔赛条约的本质有更深刻的了解。 将课本内容直观展示给学生,加以讲述,利于学生理解记忆。 培养学生阅读史料的能力,以及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加深学生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内容的理解。 用国际联盟的标志吸引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的印象。 培养学生阅读书本归纳总结能力。加深对这部分知识的了解。
思维拓展 展示一段材料: “一战起源的另一层面:民族主义在西方恶性发展。” 20世纪初期,民族主义情绪和爱国主义精神也因工业化所导致的民族国家发展而得到了加强。伴随高度物质文明而产生的西方民族的优越感同普遍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结合,使欧洲社会文化和心理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暴力观和战争观。正如列维亚金所说:“无疑,有关为了社会(民族的、阶级的和国家的)利益而使用暴力是正确的和合法的观点,促使欧洲列强的政府和社会舆论用军事手段解决20世纪初期国与国关系中所积累的矛盾。这种观点很大程度上是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的革命、革命战争和民族战争经验的影响下形成的,并且到20世纪初期已经深深地融人欧洲各民族的文化和精神中......典型的是,在1914-1918年,所有的国家都是在保卫祖国和民族解放的口号下进行战斗的。它们中谁也没有称自己参战的目的是掠夺,谈论的是“生存空间”、自古以来的土地或某种类似的东西。为了满足自己的要求,它们中谁也不尊重对手的权力。” 总之,把战争当作解决国家问题的手段和工具,在世纪之初已经得到欧洲社会的广泛认同,它反映了欧洲社会文化精神中军国主义的狂热和沙文主义的猖獗,也为后来全民接受和参加对外战争铺平了道路。 ——张盛发《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若干思考——写在一战爆发100周年之际》 展示一段关于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起源的材料。拓展书本以外的内容,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脱离书本,以新视角来看待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宽知识面,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也有了进一步的思考。
归纳小结 让学生用思维导图总结本课所学的知识,构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请一些同学展示自己的思维导图并进行讲解。 教师展示自己的的思维导图并进行解读: 用思维导图连接本课学习的知识点,将零散的知识归纳入完整的知识体系之中,便于学生的复习和记忆。
教学评价
当堂检测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重新分割世界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下列属于三国同盟的是( )
英、法、美
英、法、俄
德、意、奥
德、意、日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知识点,应把握三国同盟的核心国家。依据题干信息“重新分割世界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结合所学知识,伴随着帝国主义国家矛盾的加剧,一战前,以德国为核心,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了三国同盟。故属于三国同盟的是德意奥匈三国。故此题选择C。
2.此役是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双方伤亡近100万人。由于伤亡惨重,战场被称为‘绞肉机’‘屠场’‘地狱’。”材料中双的“此役”是指( )
凡尔登战役
索姆河战役
斯大林格勒战役
诺曼底登陆
答案:A
解析:据“此役是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双方共投入近100万人。由于伤亡惨重,故此役有‘绞肉机’之称”可知,“此役”发生在凡尔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历时十个月,双方伤亡七十多万人,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故此题选择A。
3.《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法国元帅福煦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这主要是因为《凡尔赛和约》( )
引发了欧洲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企图扼杀俄国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导致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
没有消除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材料及联系已学史实可知福煦的话表明《凡尔赛和约》只是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但它建立的是一个不稳定的世界秩序,隐含着各种矛盾。巴黎和会中对德国的削弱,为战争埋下复仇的种子,导致20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故此题选择A。
4.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法国每3名军人里面,恐怕只有一人能够毫发无损地打完这场大战。
英国整整失去了一代——50万名30岁以下的男子在大战中身亡一其中尤以上层阶级损失最重。1914年从军的牛津、剑桥学生,25岁以下者半数不幸为国捐躯。
德国损失人数虽然远超过法国,但由于它军事年龄总人口高出更多,死亡比例就比较小了——13%。比起来,美国的损失显然少得多(美军阵亡入数11.6万名,英国近80万,法国160万,德国180万),但同样可以证明西线战事的残酷,因为这是美军唯一参与的战区。
——摘自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1914-1991》
材料二:美国从战前欠外债30亿美元到战后协约国欠美国债务100亿美元,它掌握世界黄金储备的40%以上:华尔街已成为世界另-个金融中心。经济实力的增长使美国的政治野心随之膨胀,美国要领导世界。
——徐蓝《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
材料三:
材料一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什么特点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教材,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
综合上述材料,如何看待战争
答案:
(1)残酷性、伤亡惨重
(2)①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②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③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3)不好战,不怯战。战争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法门,恪守和平共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理念与实践,将是对世界和平作出的切实贡献。
教学反思
本课是部编本《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一课的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分别为:第一次世界爆发的背景、原因和导火索;一战的过程和结果;战后的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以及构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教师认真分析了学习者已经掌握了的知识,补充了新知识。整节课利用了丰富的图片、地图、文本史料等多媒体资料与多媒体手段,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增长了学生兴趣。注重学生的自主思考,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和补充,师生共同交流,教师及时总结。整节课下来,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又体现了老师的主导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