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外历史纲要》(下)高考试题分课汇编(学生版+教师版)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A 教师版(试题+解析)
2022年题组
1.(2022.1·浙江高考·17)据载,在佛罗伦萨洗礼堂大门的设计竞赛中失利后,布鲁内列斯奇去罗马潜心研习万神殿等古建筑。1410年,他回到佛罗伦萨,积极投入大教堂穹顶的设计和建造。有建筑师追述,布鲁内列斯奇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学习”,“重新发现了古迹的比例和尺寸……小心翼翼地沿袭古典的法则和样式以及正确的建筑比例”。下列项中,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①经典力学体系推动了建筑革命
②文艺复兴建筑受到古罗马文化影响
③罗马已取代佛罗伦萨成为文艺复兴中心
④布鲁内列斯奇的事迹彰显了人类的勤勉和力量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1687年,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确立经典力学体系,与材料时间不符,故①错误;据材料“布鲁内列斯奇去罗马潜心研习万神殿等古建筑”可知,佛罗伦萨大教堂穹顶受古罗马文化影响,故②正确;16世纪初,罗马取代佛罗伦萨成为文艺复兴的中心,与材料时间不符,故③错误;据材料“不懈的努力和学习”“重新发现了古迹的比例和尺寸……古典的法则和样式以及正确的建筑比例”可知,布鲁内列斯奇在设计竞赛中失利后,通过不懈的努力学习,吸收罗马建筑文化,采用新的施工方法,建造了规模巨大的大圆顶,彰显了人类的勤勉和力量,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答案】B
2.(2022·全国乙卷高考·33)16世纪中叶,法国人帕斯基耶写作《法国研究》时说,“我用俗语(而非拉丁语)写作”;布代的《论钱币》处处流露出捍卫法国文化并与意大利人竞争的意识。有学者因此认为,16世纪是“法国意识”萌发的世纪。据此可知,“法国意识”的萌发缘于
A.人文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 B.新兴阶层摆脱宗教神权束缚
C.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 D.“人民主权”学说深入人心
【解析】据所学,16世纪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时期,人文思想广泛传播的同时,基督教神学思想的影响日益下降,各地区的民族文化意识得到强化,才有了材料中“法国意识”的萌发,故选A项;据所学,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摆脱天主教会控制,建立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宗教——新教,而非彻底摆脱宗教神权束缚,排除B项;据所学,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是在工业革命之后,与材料涉及时间不符合,排除C项;据所学,人民主权是指国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重要思想,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答案】A
3.(2022·湖北高考·12)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期间,英国许多剧院不断上演富有意大利特色的戏剧。据统计,到1650年共有563部意大利戏剧在英国演出。莎士比亚的戏剧《无事生非》就是在意大利故事文本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由此可以看出
A.意大利的戏剧艺术水平高超 B.英国戏剧善于借鉴和创新
C.英国政治变革影响戏剧创作 D.人文主义逐步传播到英国
【解析】据材料可知,意大利戏剧在英国不断演出,莎士比亚也受意大利故事文本的影响,说明从意大利爆发的文艺复兴运动(核心是人文主义)逐渐传播到英国,故选D项;此项只是材料的表层意思,实质是人文主义的传播,排除A项;莎士比亚个人善于借鉴和创新不能推论整个英国戏剧善于借鉴和创新,排除B项;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材料时间内没有发生政治变革,排除C项。
【答案】D
4.(2022·江苏高考·13)在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者认为时间是一种天赋的,神圣的财富,时间不再是“走向永恒过渡”。他们在职业占用的时间之外,勤奋研究古典文艺,把珍惜时间、善于使用时间为座右铭。据此可知,人文主义者
A.追求经济利益 B.专业从事人文研究
C.重视现实世界 D.摆脱宗教信仰影响
【解析】据材料“把珍惜时间、善于使用时间为座右铭”,可知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死后上天堂的观念中解放出来,珍惜现实中的人生,说明其重视现实世界,故选C项;材料只提到人文主义者珍惜时间,无法体现其追求经济利益,排除A项;人文主义者在职业占用的时间之外研究古典文艺,说明并不是专业从事人文研究,排除B项;人文主义者仍然信仰基督教,排除D项。
【答案】C
5.(2022.6·浙江高考·17)没有巨富与极贫,“不大的一块田地,宅旁有一座花园,一个水声潺潺的泉眼,再加上一片小树林”,是他宣示的社会理想。社会底层的生活,使他对大部分国家的政府持批判态度,他认为人类生而自由、平等,他的思想启发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领导者。阅读其作品,感受其思想,他称得上是
①人民主权捍卫者 ②浪漫主义之父
③资产阶级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奠基者 ④文艺复兴先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据材料“人类生而自由、平等,他的思想启发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领导者”可知,卢梭主张“天赋人权”,号召人民向不合理的封建制度开战;提出“主权在民”(即社会契约,人民主权)的主张,当人民的权力被篡夺并被运用以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故①正确;据材料“不大的一块田地……小树林”可知,卢梭认为把理性视为人类行为的向导是不可靠的,应当依靠情感、听任本能和情绪办事,被认为是“浪漫主义之父”,故②正确;孟德斯鸠是资产阶级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奠基者,提出三权分立学说,故③错误;文艺复兴的先驱是意大利诗人但丁,他的代表作是长诗《神曲》,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6.(2022·广东高考·11)从充满智慧的浮力小天平到比萨斜塔自由落体实验的传说,从摆的发现到用望远镜验证哥白尼的日心说。这些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描述的科学家是
A.达尔文 B.牛顿 C.爱迪生 D.伽利略
【解析】文艺复兴以后,近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实验, 1610年,伽利略用自制的天文望远镜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为哥白尼学说找到了确凿的证据,这与材料中“自由落体实验”“用望远镜验证哥白尼的日心说”等信息相符,故D项正确;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创立了生物进化论,与材料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1687年,牛顿把地球上的物体的运动和天体运动概括到同一个理论之中,形成了经典力学体系,与材料信息不符,故B项排除;爱迪生被誉为“世界发明大王”,他发明的留声机、电影摄影机和电灯对世界有极大影响,与材料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
【答案】D
7.(2022·山东高考·12)18世纪的一些英国思想家认为,以自然状态和社会契约理论来描写和设计未来社会的图景,用理性来设计未来的国家体制,是非历史的和荒谬的……未来的社会,应该是每个人都参与到市场交换活动之中,通过市场、法律和道德三大基本要素来实现“文明和改善”的社会。这表明他们
A.否定理性的社会变革 B.反对政府的过多干预
C.倡导发挥人的主体作用 D.强调社会分工的主导性
【解析】据材料“用理性来设计未来的国家体制,是非历史的和荒谬的”“每个人都参与到市场交换活动之中”可知,18世纪的一些英国思想家认为政府不要用“理性”设计的方式干涉市场的交换,应该让其自由发展,即自由主义强调反对政府的过多干预,故选B项;此项只是材料的前半部分,排除A项;材料强调人人参与到市场中,体现人的主体作用,但这只是材料的一部分,不能完整说明材料,排除C项;由于社会分工,每个人自我需要的满足也就无法依赖于个人自身的劳动,而是要依靠市场交换,这也是材料的后半部分,排除D项。
【答案】B
8.(2022·广东高考·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图2 地中海示意图
以“陆地之间”海而著称的地中海被冠以多种称呼:“伟大的海";“堕落的海”“智慧之海”“贸易之海”等,不同的称呼反映了人们对地中海历史的不同理解。
围绕历史上的地中海世界,选择某一称呼或者自拟一个称呼,并运用世界史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以称呼为题,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答案】(略)
【解析】题目要求任选某一称呼或自拟一个称呼为题,并运用世界史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考生可以根据自己较熟悉的知识选择一个称呼进行论述。比如选择“伟大的海”,可结合罗马的扩张以及罗马帝国的建立与发展,以及罗马法从十二铜表法发展到民法大全的历程等史实展开论述,史论结合,最后小结即可; 选择“堕落的海”,可结合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的中世纪的相关历史史实展开论述,但是这块知识相对来说考生比较陌生,不建议选择这个称呼,如果选择了这个称呼,可以结合欧洲封君封臣制、基督教会的统治、罗马教皇、宗教战争、十字军东征、赎罪券等史实展开论述;选择“智慧之海”,建议主要以人文主义这一线索展开,可以结合古希腊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以及近代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以及近代科学的兴起等相关史实进行论述;选择“贸易之海”,可结合古希腊的对外贸易繁荣,罗马帝国的扩展促进了贸易的发展,连接欧亚大陆古代丝绸之路,以及新航路开辟等相关史实展开论述。
2021年题组
1.(2021·河北高考·12)意大利人阿尔贝蒂(1404—1472年)在《论绘画》中写道:“我不知道完美的绘画作品在镜子里看起来是如何优秀;但值得注意的是,作品中的每一个缺点在镜子里看起来格外明显。因此,取自自然中的作品应该根据镜子的建议加以修正。”这表明,当时
A.艺术创作注重展现内心世界 B.现实主义画派渐趋成熟
C.绘画技法追求光和色的结合 D.理性意识影响艺术发展
【解析】据材料“取自自然中的作品应该根据镜子的建议加以修正”可知,文艺复兴时期,阿尔贝蒂认为使用镜子可以更清楚地感知作品的缺点,体现的是自然科学理性意识对艺术创作的影响,故选D项;浪漫主义艺术创作注重展现内心世界,出现于18世纪后半叶,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现实主义画派兴起于19世纪的欧洲,通过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剖析社会问题的本质,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印象派绘画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追求光和色的结合,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
【答案】D
2.(2021·重庆高考·11)15—16世纪,佛罗伦萨一年有数十个宗教节日。在这些节日里,人们戴着各种假面具扮演各种宗教神话中的角色,进行奇迹剧的演出和游行,沉浸在如痴如醉的欢乐中,类似的“狂欢节”活动在意大利风行一时。这反映出当时的意大利
A.狂欢演出成为娱乐主流 B.教会引导市民文化品味
C.节日庆典巩固宗教信仰 D.世俗精神融入宗教活动
【解析】由材料“人们戴着各种假面具扮演各种宗教神话中的角色,进行奇迹剧的演出和游行,沉浸在如痴如醉的欢乐中”可知人们在宗教节日戴着面具扮演宗教角色,在演出和游行活动中享受狂欢和欢乐,说明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把世俗精神融入宗教活动,故选D项;“成为娱乐主流”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中的“狂欢节”是民众的自发行为,不是教会的引导,排除B项;这些节日活动是人文主义发展的体现,与巩固宗教信仰无关,排除C项。
【答案】D
3.(2021·广东高考·12)15世纪下半叶,德国艺术家逐渐减少了从圣徒中选择创作主题。骑士、商队、城市市场、大学生活、土兵行军和野营等场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作品中。这反映德国
A.理性主义的产生 B.人文主义的兴起
C.宗教改革的开始 D.浪漫主义的发展
【解析】材料表明15世纪下半叶,德国艺术家从宗教主题为主转换到描绘日常场景和普通人的生活,这是人文主义在德国地区复兴的体现,故选B项;之所以出现材料中这些现象,主要在于此时西欧正处于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创作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而理性主义是启蒙思想的核心内容,兴起于17世纪的英国,时间不符,排除A项;宗教改革的核心是信仰得救,开始于16世纪的德国,时间不符,排除C项;浪漫主义文艺出现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西欧,时间不符,排除D项。
【答案】B
4.(2021·湖北高考·12)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人发明的玻璃镜风靡欧洲。相比之前的铜镜,玻璃镜让人们能够看清自己,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极大地影响了个人的自我认同,这反映了
A.禁欲观念的消亡 B.实用主义的流行 C.人文主义的兴起 D.启蒙思想的传播
【解析】据材料“玻璃镜……极大地影响了个人的自我认同”可知,玻璃镜的出现使人们正确地认识自我,促使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的人文主义的兴起,故选C项;“消亡”说法错误,且材料也不涉及禁欲观念,排除A项;实用主义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一切以效果、功用为标准,与“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极大地影响了个人的自我认同”不符,排除B项;文艺复兴时期,启蒙思想还没有传播,排除D项。
【答案】C
5.(2021·辽宁高考·12)15世纪,意大利兴办了一种寄宿学校,学校的学生以贵族子弟为主,也招收并资助有才华的贫苦学生,男女同校。教学内容包括拉丁文、希腊文、教会法规、数学、几何、历史、音乐、体操、舞蹈、游泳等。这表明意大利
A.建立了近代化教育制度 B.科技革命与社会进步相互影响
C.教育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D.思想解放与教育变革相互促进
【解析】据材料可知,15世纪,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思想,促进了寄宿学校的兴起,有利于教育向世俗方向变革,而教育的变革又为文艺复兴提供人才支持,进一步促进思想解放,故选D项;近代化指资本主义化,15世纪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没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建立”说法错误,排除A项;科技革命是对科学技术进行全面的、根本性变革,而材料是教育变革,排除B项;学习“教会法规”说明没有摆脱宗教的束缚,排除C项。
【答案】D
6.(2021·山东高考·11)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热情讴歌充满人性要求和感性魅力的生活态度,并追求现世幸福和享乐,西欧宗教改革思想家们却将这视为奢靡和不道德。然而,二者却又共同推动了西欧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的过渡。这是因为他们都
A.重新审视人,冲破了传统的束缚 B.提升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C.反对神学,重构了人与神的关系 D.沉重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
【解析】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对人性和生活态度的讴歌和对现世生活享乐的追求肯定了人的地位和作用,贬低了神的地位和作用,西欧宗教改革提倡因信称义,反对天主教会的因行称义,否定了天主教会的地位,肯定了人的信仰的力量,二者都在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所以推动了西欧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故选A项;文艺复兴并没有提高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宗教改革有利于提升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排除B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不肯定神学的存在,而不是反对其存在,排除C项;宗教改革沉重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文艺复兴并没有这样的作用,排除D项。
【答案】A
7.(2021.1·浙江高考·17)一位启蒙思想家论证了人民的革命权,提出了“多数原则”,认为社会大多数人的同意即可被视为全体人民的同意,政府可以根据大多数人的意见管理国家——正是这些思想,奠定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基础。这位思想家
A.创立了自然神论
B.系统提出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C.论述了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D.影响了英国等国家反对封建专制暴政的斗争
【解析】材料是洛克的“多数原则”思想,为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也对其他国家反对封建专制暴政的斗争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故选D项;自然神论主要是回应牛顿力学对传统神学世界观的冲击,这个思想认为上帝创造了宇宙和它存在的规则,在此之后上帝并不再对这个世界的发展产生影响,而让世界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下去,由17世纪英国思想家赫尔伯特始创,排除A项;孟德斯鸠系统提出了三权分立的原则,排除B项;卢梭论述了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排除C项。
【答案】D
8.(2021·全国乙卷高考·34)青年时代的普朗克曾被告诫,物理学是一门已经完成了的科学,不会再有多大的发展。1900年,物理学家开尔文也断言:“在已经基本建成的科学大厦中,后辈物理学家只能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由此可知在当时
A.物理学领域的问题已全部解决 B.物理学对微观世界的思考尚未开始
C.经典物理学仍然处于统治地位 D.量子力学得到物理学界的普遍认可
【解析】“物理学是一门已经完成了的科学”、“只能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说明当时人们普遍认为牛顿经典力学体系是相对完善的权威,是不会被突破的,故选C项;“后辈物理学家只能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说明还有些小问题没有解决,A项中的“全部”说法不符合史实和材料,排除A项;1900年普朗克已经提出了量子概念,这是对微观世界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排除B项;量子力学是在20世纪20年代才建立的,D的说法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
【答案】C
9.(2021·湖南高考·13)伏尔泰提出人类历史上有四个“值得重视”的时代:伯利克里时代、奥古斯都时代、文艺复兴时代和路易十四时代,并将路易十四时代作为最辉煌灿烂的黄金时代大加赞颂。 伏尔泰的观点
A.体现历史进步的信念 B.肯定君主享有至高无上权威
C.强调历史的延续不断 D.反映启蒙运动天赋人权思想
【解析】伏尔泰认为理性是历史前进的动力,这四个时代是理性彰显和值得赞美的时代,尤其是路易十四时代,伏尔泰带着民族自豪的情感认为人类的理性这时已臻成熟,即文明进步史观,故选A项;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反对君主专制,排除B项;四个时代并不是连续的,排除C项;材料只是提及伏尔泰赞颂四个“值得重视”的时代,并没有提及天赋人权,天赋人权是人拥有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权,这些自然权利既不能转让,也不能被剥夺,排除D项。
【答案】A
10.(2021·江苏高考·13)18世纪,英国学者约翰逊编写《诗人列传》,旨在探求诗的正确原则,正如他编撰其他一切著作旨在探求举世皆通、古今变化的道德原则一样。这反应出,在当时英国
A.道德成为评判一切的标准 B.牛顿力学体系影响广泛
C.文学创作已转向现实主义 D.生物进化思想深入人心
【解析】由材料“旨在探求诗的正确原则”、“旨在探求举世皆通、古今变化的道德原则一样”可知随着自然科学的研究,在牛顿经典力学阐述自然物体运行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学术创作向着科学、理性、探求规律的方向发展,说明牛顿理学影响深远,故选B项;“评判一切的标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现实主义文学出现在19世纪中期,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C项;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标志生物进化论的诞生,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项。
【答案】B
11.(2021.1·浙江高考·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早在14、15世纪,资本主义已经出现在意大利沿海城市,这个时期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都鲜明地表现出新的时代精神。如文艺复兴初期“三杰”之一的彼特拉克就在作品中写道:“你就应该是你自己的主宰”“我只是凡人,我只希望得到人世间的幸福”。
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初,文艺复兴开始在西班牙和英国等国盛行,特别是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达到它的顶峰。人的伟大和卓越在莎士比亚的笔下得到最崇高的颂扬:“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摘编自徐新《西方文化史》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写出文艺复兴的先驱,比较初期“三杰”与莎士比亚歌颂人性的不同表现形式。(5分)
【考点】(1)神权下的自我——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三杰”、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
【解析】(1)第一小问先驱:结合所学得出文艺复兴的先驱是但丁。第二小问形式:据材料一“你就应该是你自己的主宰”“我只是凡人,我只希望得到人世间的幸福”结合所学得出初期“三杰”肯定人的欲望,歌颂自然的人性。据材料一“人的伟大和卓越在莎士比亚的笔下得到最崇高的颂扬:‘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结合所学得出莎士比亚歌颂人间的仁爱和友谊,提升人性的高尚和尊严。
【答案】(1)先驱:但丁。
形式:肯定人的欲望,歌颂自然的人性。歌颂人间的仁爱和友谊,提升人性的高尚和尊严。
12.(2021·北京高考·19)(9分)“自写真”
15—17世纪,伴随着中、西方社会的变化,传统绘画有了新突破。
中国古代自画像称为“自写真”,最早记载于《后汉书》。宋元始有零星作品传世,但多将人物融入山水背景或群像中。明清时期,部分士人挣脱“无我”枷锁,画中人物也从背景中独立出来。画家借助像赞、题记表达自我。苏州人沈周的自画像呈现了眼睛、额头、皱纹和老年斑等更为个性的面部特征。绍兴人徐渭在自画像上写道,“吾年十岁手植青藤”“流光荏苒,两鬓如霜”“合作此图,寿藤亦寿吾”。江南画家唐寅、陈洪绶等也有自画像传世。
西方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出现少量自画像。15世纪以来,意大利人热衷于古典文化,并效法古罗马人定制艺术品以获得不朽荣誉,自画像作为一个独立门类发展起来。画家多在宗教、历史等场景中插入自己的形象。威尼斯人改进了制镜技术,阿尔伯蒂的《论绘画》分析了数学、几何学与绘画的关系,推动了自画像写实风格的发展。画中人物脱离场景,独立呈现。丢勒、提香等人绘制了多幅自画像。丢勒在自画像上写道:“我,丢勒,在28岁时用永不褪色的颜料画下了我自己。”16、17世纪后,欧洲出现自画像收藏热潮,伦勃朗一人就创作了70余幅自画像,莱奥波尔多 德 美第奇则收藏了79幅自画像。
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结合所学,阐释15—17世纪自画像的发展所折射出的中、西方时代特征。(9分)
要求:信息提取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考点】15—17世纪的中、西方时代特征;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唯物史观
【解析】在作答本题目时,首先要明确“时代特征”,即中、西方自画像的发展都折射出商品经济发展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在进行具体阐释时,我们要把在15到17世纪,中国和西方在自画像方面所出现的新变化进行明确。对中国而言,明清时期,自画像数量增多,写实风格明显,画中人物独立呈现,画家追求表达自我;对西方而言,15—17世纪的西方,自画像数量增加,出现自画像收藏热潮,画中人物独立呈现,写实风格突出,借助签名强调自我;然后再结合当时中国和西方在社会方面所出现的新面貌与材料中所述的新变化之间的联系进行具体阐释。对中国而言,这(材料中的新变化)折射出明清商品经济发展,江南地区经济发达,市民工商业者经济实力增强,出现了冲破传统束缚、追求个性发展的社会思潮;对西方而言,这(材料中的新变化)与制镜技术和绘画理论进步密切相关,折射出意大利等地工商业城市兴起,新兴的资产阶级经济实力增长及文艺复兴解放思想,肯定人的价值的时代特征。说到底,本题目主要考查“一定时期的文化是特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这一唯物史观。
【答案】参考答案示例
中、西方自画像的发展都折射出商品经济发展和自我意识的觉醒。
明清时期,自画像数量增多,写实风格明显,画中人物独立呈现,画家追求表达自我。这折射出明清商品经济发展,江南地区经济发达,市民工商业者经济实力增强,出现了冲破传统束缚、追求个性发展的社会思潮。
15—17世纪的西方,自画像数量增加,出现自画像收藏热潮。画中人物独立呈现,写实风格突出,借助签名强调自我。这与制镜技术和绘画理论进步密切相关,折射出意大利等地工商业城市兴起,新兴的资产阶级经济实力增长,及文艺复兴解放思想,肯定人的价值的时代特征。
13.(2021·天津高考·17)(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末期起,一些来自人们刚刚知道的地方的“奇物”出现在欧洲,刺激了学者们的研究欲望和收藏家们的好奇心。与此同时,在思想解放浪潮冲击下,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初步形成了自然科学的分类和科学实验方法。
17世纪,一些思想家和科学家纷纷倡议建立博物馆,认为博物馆将会“达到教化民众的目的,成为发明家集结与交换心得的场所”。18世纪40年代起,英、法等国相继建立起自然史博物馆。当时的博物馆追求珍奇物品和标本的齐全,陈列繁杂。
——摘编自《博物馆的历史》
材料二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后,博物馆的布展开始突出展品演化的时序和内在联系。博物馆的海量收藏品形成一个巨大资料库,为世界各国的学者展开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并帮助他们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
1820年,法国建立国立科学技术博物馆,以展示机器和制造技术为主,免费向公众开放。1909年,英国成立伦敦科学博物馆,接收了1851年、1876年两次世界博览会的一些机械展品,收藏了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和史蒂芬孙发明的机车等。来自不同地区的游客在各大博物馆参观,各博物馆之间的展品巡回展览也逐渐增多。
——摘编自《博物馆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博物馆建立的历史背景。(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在欧洲历史发展中博物馆所发挥的作用。(10分)
【考点】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欧洲博物馆建立
【解析】(1)据材料一“15世纪末期起,一些来自人们刚刚知道的地方的‘奇物’出现在欧洲”结合所学得出新航路开辟,美洲物品的传入;据材料一“与此同时,在思想解放浪潮冲击下”结合所学得出文艺复兴的出现;据材料一“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初步形成了自然科学的分类和科学实验方法”结合所学得出自然科学分类和科学实验方法的推广;据材料一“17世纪,一些思想家和科学家纷纷倡议建立博物馆”得出启蒙运动的发展,启蒙思想家的倡导;据材料一“一些来自人们刚刚知道的地方的‘奇物’出现在欧洲”结合所学得出西欧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和掠夺。
(2)据材料一“18世纪40年代起,英、法等国相继建立起自然史博物馆。当时的博物馆追求珍奇物品和标本的齐全,陈列繁杂”、材料二“博物馆的布展开始突出展品演化的时序和内在联系”得出记录和保存了人类文明进程的物证;据材料二“博物馆的海量收藏品形成一个巨大资料库,为世界各国的学者展开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得出存放大量世界各地的珍奇物品、古物等;据材料二“法国建立国立科学技术博物馆,以展示机器和制造技术为主……收藏了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和史蒂芬孙发明的机车等”得出收藏了工业革命时代的重要物品;据材料一“达到教化民众的目的,成为发明家集结与交换心得的场所”结合所学得出提供了科学普及、教育研究的场所及资料;据材料二“博物馆的布展开始突出展品演化的时序和内在联系”得出博物馆的布展呈现了事物发展的内在联系;据材料二“海量收藏品形成一个巨大资料库,为世界各国的学者展开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并帮助他们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得出学者们利用博物馆的丰富资料,取得了重要成果;成为不同文化交流的窗口;据材料二“来自不同地区的游客在各大博物馆参观,各博物馆之间的展品巡回展览也逐渐增多”结合所学得出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在博物馆了解、感受异域文化和多种文明发展的历程。
【答案】(1)新航路开辟,美洲物品的传入;文艺复兴的出现;自然科学分类和科学实验方法的推广;启蒙运动的发展,启蒙思想家的倡导;西欧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和掠夺。
(2)记录和保存了人类文明进程的物证。存放大量世界各地的珍奇物品、古物等;收藏了工业革命时代的重要物品。提供了科学普及、教育研究的场所及资料。博物馆的布展呈现了事物发展的内在联系;学者们利用博物馆的丰富资料,取得了重要成果。成为不同文化交流的窗口。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在博物馆了解、感受异域文化和多种文明发展的历程。
14.(2021·辽宁高考·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
1486年以后,德意志开始了新一轮帝国层面的国家构建。
1517年,马丁·路德拉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1521年,帝国议会通过决议,禁止在德意志传播路德的思想。同时,颁布法令,规定帝国内部实行永久性和平,帝国成员间的纠纷不得通过武力解决。查理五世皇帝和各等级达成一致:整个帝国设10个行政区,重组帝国最高法院,除由皇帝任命的大法官外,帝国最高法院共有24名陪审法官,其中,皇帝可以独自任命6名,其他法官由教会选侯与行政区、世俗选侯与行政区、皇帝与帝国各等级联合任命。帝国各等级同意根据“税收和军事摊派相综合”的方式,由选侯和世俗侯爵、伯爵、男爵、大主教、主教、高级教士、帝国女修道院院长和帝国城市组建帝国军队。
从1520年到1599年,帝国议会每10年召开的次数依次为9次、3次,8次、4次、5次、3次、1次、2次。
——摘编自马克斯·布劳巴赫《德意志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近代德意志帝国国家构建取得的进展。(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改革运动对德意志帝国国家构建的影响。(5分)
【答案】(1)进展:召开帝国议会,颁布和平法令,重组帝国最高法院,组建帝国军队。(8分)
(2)影响:构建获得空间;构建环境复杂化;延缓帝国统一进程。(5分)
【解析】(1)据材料“帝国议会每10年召开的次数依次为9次、3次,8次、4次、5次、3次、1次、2次”得出召开帝国议会;据材料“颁布法令,规定帝国内部实行永久性和平……解决”得出颁布和平法令;据材料“重组帝国最高法院……帝国各等级联合任命”得出重组帝国最高法院;据材料“选侯和世俗侯爵……帝国城市组建帝国军队”得出组建帝国军队。
(2)据材料“1517年,马丁·路德拉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结合所学得出宗教改革使德意志摆脱了罗马教廷的控制,使德意志帝国的构建获得民族发展的空间;据材料“皇帝可以独自任命6名……由选侯和世俗侯爵、伯爵、男爵、大主教、主教、高级教士、帝国女修道院院长和帝国城市组建帝国军队”结合所学得出宗教改革引起了政治力量的重组,使构建环境复杂化;结合所学可知,宗教改革后,德意志出现罗马天主教、路德教和加尔文教共存局面,造就了不同教派的社会文化传统,文化和社会的分裂,延缓帝国统一进程。
2020年题组
1.(2020·全国Ⅰ卷高考·33)16世纪的思想家蒙田从教育要培养“完全的绅士”理念出发,强调要注重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完整的人”,即不仅体魄强健、知识渊博,而且具有良好的判断力和爱国、坚韧、勇敢、关心公益等优秀品质。蒙田的教育主张
A.体现了文艺复兴思想对人的认识 B.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
C.反映了启蒙运动生而平等的理念 D.摆脱了宗教观念的长期束缚
【解析】材料蒙田的教育主张“强调要注重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完整的人’”,体现了14—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肯定,故选A项;蒙田的教育主张是人文主义的体现,没有体现其政治诉求以及对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排除B项;启蒙运动开始于17世纪,不符合时间限制,排除C项;蒙田的教育主张体现出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肯定,没有反映出对宗教观念的否定,排除D项。
【答案】A
2.(2020·全国Ⅱ卷高考·33)15世纪中叶,西尔维乌斯在《论自由教育》一文中,强调培养身心俱健的人,要求通过体育、军事训练与合理饮食来强健身体,通过文学、哲学和文艺的学习来丰富精神世界,使人拥有信仰、美德、知识和智慧。这一主张
A.丰富了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 B.重申了启蒙运动的思想内容
C.强调信仰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D.奠定了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
【解析】由材料“通过文学、哲学和文艺的学习来丰富精神世界,使人拥有信仰、美德、知识和智慧”可知15世纪中叶的教育重视个体身体素质和精神世界的全面发展,推动人文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故选A项;启蒙运动的时间为17、18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教育培育人才的目的,并不是强调信仰对教育的决定作用,排除C项;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是神学思想,排除D项。
【答案】A
3.(2020.1·浙江高考·16)右为欧洲文艺复兴地图。图中某地被誉为“鲜花之城”,布鲁内列斯奇在此创造了大圆顶设计建设的奇迹。这里也哺育了认为“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的文学大家和创作出“神秘的微笑”等传世名作的艺术巨匠。该地位于
( http: / / www. /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鲜花之城”指的是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布鲁内列斯奇在此创造了大圆顶设计建设的奇迹。薄伽丘、达芬奇都是此地人。由地图信息可知,该地位于①,故选A项;②是罗马,排除B项;③是德国的科隆,排除C项;④是法国的巴黎,排除D项。
【答案】A
4.(2020·全国Ⅲ卷高考·32)1549~1560年,约4776名法国逃难者进入加尔文派控制下的日内瓦,其中1536人是工匠。他们将技术和资金由奢侈品行业投入普通的钟表业,日内瓦逐步发展成为世界钟表业的摇篮。这反映出,当时
A.人文主义传播缓和了社会矛盾 B.经济发展不平衡促进技术转移
C.工匠精神决定了城市生活面貌 D.宗教改革助推日内瓦经济发展
【解析】据材料“约4776名法国逃难者进入加尔文派控制下的日内瓦……日内瓦逐步发展成为世界钟表业的摇篮”结合所学加尔文教派主张发财致富,支持商业可知宗教改革助推日内瓦经济发展,故选D项;材料体现的是经济发展不是社会矛盾,排除A项;据材料“法国逃难者进入加尔文派控制下的日内瓦”可知是逃难促进了技术转移,并不是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排除B项;由材料“将技术和资金由奢侈品行业投入普通的钟表业”可知是技术与资金带来经济发展不是工匠精神,且“决定”过于绝对化,排除C项。
【答案】D
5.(2020.1·浙江高考·17)1753年,法国第戎学院举行题为“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起源为何?其是否为自然律所认可?”的征文比赛。受到该题目的刺激和启发,有思想家说:“学院竟然有此胆量提出”,“我即刻着手探讨了”。据此判断,这位思想家及其撰写的作品是
A.伏尔泰《哲学通信》 B.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C.康德《实践理性批判》 D.赫背黎《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解析】根据材料“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起源为何?其是否为自然律所认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位思想家是撰写《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的作者卢梭,故选B项;A项未涉及人与人不平等的起源,排除A项;C项未涉及人与人不平等的起源,排除C项;赫胥黎是生物学家,该书出版于1863年,排除D项。
【答案】B
6.(2020·天津高考·11)1751~1780年,法国学者狄德罗等主持编撰的《百科全书》陆续出版。该书编撰的经济来源,不是通常的资助人出资,而是约4000位订购者的预付款。到1789年,该书售出两万多册,创造了上百万里弗的利润。由此可以看出
A.启蒙思想家得到了全社会的追崇 B.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发挥重要作用
C.思想文化领域的大变革即将开始 D.资本主义剩余价值学说深入人心
【解析】据材料“不是通常的资助人出资,而是约4000位订购者的预付款”可知,该书的编撰采取了不同于以往的方式,生产经营方式发生变革,故选B项;A选项“全社会的追崇”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据所学启蒙运动的知识可知,思想文化领域的大变革即启蒙运动,其兴起于17世纪,18世纪已在法国达到高潮,排除C项;资本主义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容,诞生于19世纪,排除D项。
【答案】B
7.(2020·山东高考·11)启蒙运动中,一些思想家提出,“世界可以根除一切邪恶,因为任何邪恶的存在……仅仅是不良环境的产物,而这种环境是人类创造的,人类也可以改变它”。这反映出他们已经理性地思考
A.宗教改革运动的缺陷 B.社会的改造问题
C.科学的价值与作用 D.人类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解析】根据材料“仅仅是不良环境的产物,而这种环境是人类创造的,人类也可以改变它”可知此时的启蒙思想家已经理性地思考人与外部社会环境的关系,主张人可以改造社会环境,故选B项;宗教改革运动的缺陷是存在宗教迫害,与材料所述主旨“人与外部社会环境的关系”不符,排除A项;根据材料“仅仅是不良环境的产物,而这种环境是人类创造的,人类也可以改变它”可知此时的启蒙思想家已经理性地思考社会环境的价值与作用,并非“科学的价值与作用”,排除C项;根据材料“仅仅是不良环境的产物,而这种环境是人类创造的,人类也可以改变它”可知此时的启蒙思想家主张人可以改造社会环境,并未涉及“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并非阐述二者的“辩证关系”,排除D项。
【答案】B
8.(2020·上海高考·12)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人民让渡的权利,这一观点反映了何种思想?
A.社会契约 B.人文主义 C.唯物主义 D.开明专制
【解析】社会契约是某一社会全体成员就该社会行动的基本准则取得的一致协议,统治者运用社会契约来维持统治,意即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于人民的共同约定,故选A项;人文主义强调人、肯定人性、注重人的尊严和价值,不涉及到政府和社会,排除B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相对立,是一种哲学概念,是思考关于万事万物的起源问题的一种理论,与国家和统治无关,排除C项;开明专制是指专制的统治者采取相对开明和顺应潮流的政策,其权力来源是世袭的,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
【答案】A
9.(2020·江苏高考·23)(13分)
文艺复兴的主要成果是“人和世界的发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文艺复兴开始,“再生”和新生的思想就作为一种纲领和追求,伴随出现在文艺复兴运动的各个方面……“再生”这个概念所肯定和颂扬的东西,却恰恰是重新返回对古代、古典、希腊和罗马价值观的有计划研究。文艺复兴开始,文化的觉醒就首先表现在从艺术到文明生活的各个领域里对人、对人的价值的重新肯定。所以,从初始阶段起,作家和历史学家们最关心的题材就是人、人的世界和人们在世界上的活动……在这样的现实中人的历史、人的命运、人的形象和人的身体成为关注的中心。
——(意)欧金尼奥·加林《文艺复兴时期的人》
材料二 在谈到文艺复兴的主要成果时,恐怕没有比“人和世界的发现”这句话说得更为精辟了。它是150年前由法国史学家米什莱首先提出来的……在此卷(《法国史》第7卷)开头明言:“16世纪是从哥伦布到哥白尼,从哥白尼到伽利略,从地球的发现到天上的发现。人还发现了他自己,探测了他自己的深奥复杂的人性。”此言一出,立即传遍欧洲,成为赞誉文艺复兴最响亮的口号……文艺复兴作为人类历史上空前伟大的变革乃至革命的意义,也就可用“发现”两个字代表了。
——刘明翰等《欧洲文艺复兴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中“再生”概念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4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米什莱在研究文艺复兴时提出的“人和世界的发现”写一篇小论文。(9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考点】(1)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的含义
(2)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的含义及其历史影响;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及其历史背景和影响
【解析】(1)第一小问(内涵),据材料一“却恰恰是重新返回对古代、古典、希腊和罗马价值观的有计划研究”得出是指复兴古典文化。第二小问(背景),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阶级、宗教的压迫等方面归纳,得出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的发展;宗教文化对思想的压制。
(2)首先明确观点,材料中“人和世界的发现”分别指的是文艺复兴宣扬人文主义,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 根据这两个历史事件提炼观点,如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共同推动欧洲的历史进步,结合相关史实进行论证,从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方面进行分析论证。
【答案】(1)内涵:复兴古典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历史背景: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市民和世俗知识分子(新兴资产阶级)的成长;教会压抑人性(宗教文化钳制思想)。
(2)略。
2019年题组
1.(2019·海南高考·15)文艺复兴时期,透视、人体比例、解剖学等受到艺术家们的广泛关注。达·芬奇称画家是一切看得见的自然景物的模仿者。这表明,在文艺复兴运动中( )
A.绘画不再以宗教为主要题材 B.绘画多表现当时的日常生活场景
C.画家运用科学知识表现真实 D.画家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的万物
【解析】据材料“透视、人体比例、解剖学等受到艺术家们的广泛关注”和“一切看得见的自然景物的模仿者”表明文艺复兴时期画家用科学知识表现真实,故选C项;材料主要是绘画和技法的变化不是题材变化,据所学,此时仍旧是宗教题材,排除A项;材料“自然景物”说明不是日常生活场景,排除B项;捕捉光和色之下的万物是印象画派,排除D项。
【答案】C
2.(2019·天津高考·4)文艺复兴时期,很多画家以希腊神话中的情节为素材进行创作。在描绘天神宙斯用一阵“黄金雨”吸引人们时,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的代表人物提香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提香的这一表现方式( )
A.带有画家生活环境的烙印 B.突出了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
C.附和了教会宣扬的道德观 D.体现了神韵写意的绘画风格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十四五世纪,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的资产阶级主张追求现世的享乐,表现在威尼斯画派代表提香身上就是“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进行创作,这种创作方法是受到了其生活环境的影响,故选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是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不能“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排除B项;通过题干中“提香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这反映出其否定教会所宣扬的道德观,排除C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神韵写意属于中国画的特征,排除D项。
【答案】A
3.(2019·江苏高考·15)美国学者约翰·梅里曼认为,古罗马诗人维吉尔长篇史诗《埃涅阿斯纪》的主人公埃涅阿斯是罗马公民理想人格的典范,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此进行神学解读,他们将埃涅阿斯的旅程诠释成基督徒的灵魂之旅。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
A.推崇罗马神权统治 B.利用宗教表达诉求
C.否定天主教会教义 D.主张灵魂自我救赎
【解析】“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此进行神学解读,他们将埃涅阿斯的旅程诠释成基督徒的灵魂之旅”表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利用宗教表达诉求,故B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是反对罗马神权统治,故A项错误;否定天主教会教义是宗教改革的内容,不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内容,故C项错误;主张灵魂自我救赎是宗教改革的内容,不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内容,故D项错误。
【答案】B
4.(2019.4·浙江高考·18)高举着“人文主义”旗帜,有人说:“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有人说:“我创造了我自己。”还有人说:“我几乎愿意再年轻几岁,这是因为我相信在最近的将来一个黄金时代就要来临。”上述言论旨在表达( )
A.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
B.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C.把人从专制和等级的藩篱中解放出来
D.依靠情感恢复人类本善的天性
【解析】根据材料“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我创造了我自己”,是人理性的一种体现,使人逐渐从宗教神学束缚中摆脱出来,故选B项;材料不能确定为人类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开始觉醒的标志,排除A项;专制等级更多强调外在的束缚,“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我创造了我自己”,更多强调精神领域的束缚,排除C项;材料的主旨是人文主义及人性的解放,非本性的善恶排除D项。
【答案】B
5.(2019·全国Ⅲ卷高考·32)16世纪,英国自上而下地进行宗教改革,国王成为英国国教教会唯一的首脑。17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宣布实行宗教自由,强调英国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此举旨在( )
A.促进信仰自由 B.巩固君主立宪
C.强化专制统治 D.落实《权利法案》
【解析】“国王成为英国国教教会唯一的首脑”“强调英国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内容说明均是强化了君主的地位,故选C项;“17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宣布实行宗教自由,强调英国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可见其重点是突出君主权利,而非信仰自由,排除A项;“16世纪”英国尚未确立君主立宪的政体,排除B项;《权利法案》颁布于1689年,属于17世纪后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答案】C
6.(2019·全国Ⅱ卷高考·34)法国史学家索布尔认为,从某种角度而言,法国大革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历次革命,包括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法国大革命( )
A.创建了民主共和政体 B.以暴力为革命主要方式
C.根除了专制复辟危险 D.以社会平等为首要目标
【解析】由材料“法国大革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历次革命,包括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可知在启蒙思想家关于人民主权、社会契约、三权分立等思想的指导下,法国大革命更注重于追求社会平等,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法国大革命的开创性,美国已经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排除A项;材料强调法国大革命较之英美的不同点,美国和法国通过暴力革命建立民主政治,排除B项;“根除了”表述过于绝对化,且法国大革命后多次出现封建王朝的复辟,排除C项。
【答案】D
7.(2019.4·浙江高考·19)有学者指出,法国大革命的根本目的,无非就是要打破王公贵族的政治垄断,要在一种新的思想基础上重建政治统治的合法性。这次革命也因此获得了自己的正当性乃至神圣性。这种“新的思想”是( )
A.三权分立 B.君主立宪 C.人民主权 D.君主制
【解析】根据材料“打破王公贵族的政治垄断……重建政治统治的合法性”,结合所学,打破等级森严的贵族对政治的垄断,以社会契约论为基础,建立人民主权的政治统治,故选C项;三权分立仅是实现民主的一种方式、手段,排除A项;君主立宪是实现近代民主的一种政体形式,排除B项;君主制是法国传统等级制度体现,排除D项。
【答案】C
8.(2019·北京高考·40)(16分)古往今来,社会关怀是一个重大议题。
16世纪上半期,德国许多地区和城市颁布法令,进行济贫改革。萨克森的莱斯尼希市设立济贫公共基金,将关闭的修道院的资产以及信徒捐给教会和修会的财物转入公共基金。公共基金的日常管理由10位民主选举产生的世俗人士负责。他们还接管了城市的济贫事务,统筹管理,对接受救济的对象进行资格审查,避免了教会和修会救济的弊端。
(1)概述16世纪上半期德国济贫改革的内容及主要特点。(6分)
【考点】宗教改革——16世纪德国济贫改革
【解析】第一小问内容,由材料“设立济贫公共基金”得出设立济贫公共基金;由材料“公共基金的日常管理由10位民主选举产生的世俗人士负责”得出世俗人士负责救济事务;由材料“对接受救济的对象进行资格审查,避免了教会和修会救济的弊端”得出实施资格审查。第二小问特点,由材料“萨克森的莱斯尼希市设立济贫公共基金,将关闭的修道院的资产以及信徒捐给教会和修会的财物转入公共基金。公共基金的日常管理由10位民主选举产生的世俗人士负责。他们还接管了城市的济贫事务,统筹管理”得出济贫由教会主导转向世俗主导。
【答案】内容:设立济贫公共基金;世俗人士负责救济事务;实施资格审查。
特点:济贫由教会主导转向世俗主导。
2018年题组
1.(2018.11·浙江高考·30)【加试题】斯多亚学派创始人芝诺认为一切事物都与自然为一体,宇宙国家不分种族与阶级,人皆平等。塞内卡亦认为“奴隶的灵魂中,同样有其他人所具有的自豪、荣誉、勇敢、高尚等品性”。上述哲学家及其主张所表达的思想( )
①成为近代天赋人权思想的重要来源 ②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
③继承了古希腊理性主义的思想传统 ④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A.①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根据材料“宇宙国家不分种族与阶级,人皆平等”、“奴隶的灵魂中,同样有其他人所具有的自豪、荣誉、勇敢、高尚等品性”,这种自然法精神对近代天赋人权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故①正确;材料突出人性平等的一面,不体现人民主权原则,故②错误;斯多亚学派自然法精神延续了古希腊理性主义的传统,故③错误;康德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2.(2018.4·浙江高考·19)针对中世纪经院哲学家推崇教会文本的权威,崇拜圣徒,有学者批判道:他们“轻视人的本质,不知道我们生下来是为了什么、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这反映了该学者主张( )
A.人性解放 B.政治启蒙 C.禁欲主义 D.与上帝对话
【解析】该学者批评教会“轻视人的本质”,肯定人的价值,体现出人性的解放,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该学者的政治观点,故B项错误;该学者批评教会“轻视人的本质”,反对禁欲主义,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该学者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与主张与上帝对话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A
3.(2018.11·浙江高考·19)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需要巨人并且产生巨人”的群星闪耀的时代,这个时代是以一位“大人物”(恩格斯语)的名字作为开始的标志。他采用梦幻文学的形式,通过幻游三界过程的描写,抨击教会的贪腐,歌颂自由的理性和求知的精神,成为那个时代的先驱。他是( )
A.但丁 B.彼特拉克 C.薄伽丘 D.莎士比亚
【解析】意大利诗人但丁创作的《神曲》采用中世纪文学特有的幻游形式,通过与地狱、炼狱以及天堂中各种著名人物的对话,将自己钦佩和厌恶的人物分别纳入各个部位,将教皇甚至他痛恨的一些佛罗伦萨人全打入地狱,表达了执着地追求真理的思想,以此来谴责教会的统治,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4.(2018·海南高考·15)意大利艺术史家瓦萨里在1550年出版的人物传记中,记述了13~16世纪意大利许多杰出的建筑师、画家和雕刻家。欧洲北部城市的一位读者在写给瓦萨里的信中说:虽然我未到过意大利,但感谢上帝,我已经能阅读您的大作了。这表明( )
A.浪漫主义艺术在欧洲各地盛行 B.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觉醒
C.人文主义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 D.理性原则获得了普遍认同
【解析】浪漫主义艺术在欧洲兴起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讲述意大利一些人物传记的流传,没有体现出冲破教会的精神独裁,与宗教改革无关,故B项错误;据材料“我已经能阅读您的大作了”,可得出欧洲北部城市的民众对自身价值的肯定,人文主义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故C项正确;17—18世纪启蒙运动中理性原则获得了普遍认同,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
5.(2018.11·浙江高考·20)英国艺术家1795年的画作《牛顿》,表现了一颗伟大的头脑正在规划世界。牛顿力学所反映的宇宙规律是( )
A.自由落体定律 B.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
C.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 D.热辐射过程中的能量分布规律
【解析】自由落体定律由伽利略发现,故A项错误;反映“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是20世纪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故B项错误;牛顿经典力学所反映的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故C项正确;反映“热辐射过程中的能量分布规律”是20世纪普朗克的量子力学,故D项错误。
【答案】C
6.(2018·江苏高考·15)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这些谚语( )
A.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 B.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C.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 D.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解析】1517年,罗马教皇以筹资修缮教堂为名,出售赎罪券,马丁·路德在当地教堂门口贴出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列举兜售赎罪券的种种谎谬,从此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材料中“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表明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但非不信仰上帝,故A项错误;近代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是文艺复兴,而材料中“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反映了宗教改革运动,故B项错误;1517年,马丁·路德在德意志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与材料中“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相符,故C项正确;17世纪时,英国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18世纪中叶,法国涌现出了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一大批启蒙思想家,推动启蒙运动进入高潮,与材料中“16世纪”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
7.(2018·天津高考·3)16世纪,西班牙医生赛尔维特因解剖人体进行血液循环研究,被宗教裁判所火刑处死。而达尔文在19世纪中期相继发表《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虽遭教会激烈反对,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迫害,其原因在于( )
A.进化论已被人们普遍接受 B.教会失去原有权威
C.进化论被证明是科学理论 D.教会实行宽容政策
【解析】题干提及的是赛尔维特与达尔文研究生物学时的不同命运,且“普遍”一词不妥,故A项错误;题干中16世纪赛尔维特被火刑处死,而19世纪达尔文《物种起源》发表时教会虽激烈反对,但未对其进行人身迫害,结合教会权威遭到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特别是启蒙运动的冲击,教会已经失去了原有权威,故B项正确;进化论在今天已经拥有越来越多的受众,但依然存在相当多的质疑,例如突变论(寒武纪大爆发),以至于今天对进化论存在激烈的争论,在《物种起源》发表时不可能迅速被证明为科学理论,故C项错误;题干中“遭教会激烈反对”,推知教会对进化论非常不支持,并不是实行宽容政策,故D项错误。
【答案】B
8.(2018.4·浙江高考·20)“理性是激情的奴隶”——抱持这样的认识,形成于18-19世纪的欧洲浪漫主义极大地丰富了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下列项中属于这一时期浪漫主义思潮的内容是( )
①人的情感 ②人的个性 ③尊重自然 ④宽容心态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浪漫主义对西方人文精神的贡献和影响是:它极大地丰富了人文精神的内涵,凸显了人的情感和个性,故①、②正确;它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密切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帮助人类重新确立了对自然的尊重态度,故③正确;它让人们对不同文明保持一种宽容的心态,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9.(2018·全国Ⅲ卷高考·33)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这表明( )
A.启蒙思想逐渐流行 B.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
C.专制主义已经衰落 D.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
【解析】材料中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知识分子通过沙龙聚会的形式,纷纷发表各自的见解,宣传“科学”“自由”和“平等”的思想,启蒙思想逐渐流行,故A项正确;材料沙龙讨论社会问题,而非传承宫廷文化,故B项错误;材料18世纪前半期,法国仍然存在封建王朝统治下,专制主义还未衰落,故C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沙龙聚会促进启蒙思想传播,没有反映出贵族与平民地位的变化,故D项错误。
【答案】A
10.(2018·全国Ⅰ卷高考·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宾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小岛是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宗教改革
【解析】首先提取情节,根据小说梗概可提取的情节主要有鲁滨逊在巴西开办种植园,并贩卖黑奴;鲁滨逊遇险漂流到海岛上,在那里进行开发,建立了自己的领地;鲁滨逊自学《圣经》,获取精神动力;等等。其次指出该情节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注意情节与历史现象之间的关联性,结合世界近代史相关知识可知开办种植园、贩卖黑奴,在海岛上建立领地等情节反映了近代早期西欧的殖民扩张;自学《圣经》反映了宗教改革;等等。最后进行概述和评价,概述时要注意时间、过程、代表性事件等基本要素完整准确,如概述近代早期西欧的殖民扩张,需要指出它的时间(始于新航路开辟)、地域(亚非拉地区)、方式(武力掠夺、贩卖黑奴、商品贸易等)等要素;最后评价时要全面合理,辩证评价。
【答案】评分标准:
分值评分要素 4分 3分 2分 1分
(1)提取的情节和反映的历史现象 ———— 情节提取于小说,与历史现象具有关联性,历史现象属于该时代。 只符合三项要求的二个。 只符合三项要求的一个。
(2)对历史现象的概述 时间、过程、代表性事件等基本要素完整准确。 时间、过程、代表性事件等基本要素比较完整准确。 时间、过程、代表性事件等基本要素不够完整准确。 时间、过程、代表性事件等基本要素缺少,表述不准确。
(3)对历史现象的评价 ———— 评价全面合理。 评价较全面合理。 评价不够全面合理。
(4)历史现象的概述与评价的逻辑关系 ———— ———— 历史现象的概述与评价的逻辑关系一致。 历史现象的概述与评价的逻辑关系部分一致。
示例:
情节:鲁滨逊遇险漂流到海岛上,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领地。
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近代早期的西欧殖民扩张。
概述和评价:近代西方殖民扩张始于新航路开辟,在亚非拉地区依靠武力等方式强占殖民地,掠夺财富,进行移民,开展贸易。殖民扩张掠夺的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资本主义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给遭受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极大灾难,客观上带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11.(2018·北京高考·40)(18分)中国和意大利都有悠久的历史,两国文化交往源远流长。
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既是歌剧的发祥地,更是文艺复兴的重镇。
(2)简述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和意义。(8分)
【考点】文艺复兴
【解析】第一小问背景,结合所学从当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及意大利保留了大量的古希腊罗马文化遗产的角度进行分析;第二小问意义,主要从对天主教会的冲击,思想解放和对后世的影响的角度分析。
【答案】背景:意大利保存了大量古罗马文化的遗存;十四十五世紀资本主文萌芽在意大利产生;新兴资产阶报强调人的价值与尊严。
意义:文艺复兴运动装扬了人文主义精神;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学思想;为后世留下了大量文化遗产。
2017年题组
1.(2017·海南高考·15)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一个人哭时看起来是什么样;笑的时候,身体内在的情形——肌肉、骨头和筋——又是什么样子。于是,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这表明,达·芬奇( )
A.旨在进行实验科学研究 B.刻意表现奔放情感
C.探求对人体的理性认识 D.否定天主教神学理论
【解析】达·芬奇是画家,其实验的目的是为了绘画的需要,不是探究人体结构的科学研究,故A项错误;材料中达·芬奇在绘画时思考人的表情与身体内部结构的关系,是理性的思考,与奔放情感无关,故B项错误;达·芬奇的实验旨在探求人的表情与身体内部结构的理性认识,故C项正确;对人的表情与身体内部结构的探求,并没有否定神创说,因此也没有否定天主教神学理论,故D项错误。
【答案】C
2.(2017.4·浙江高考·18)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兴办的精英教育学校,女性数量很少,她们学习为教土所反对的“一文不值的事物——古典学”,也被鼓励掌握历史,学习骑马、跳舞、唱歌以及诗歌鉴赏等,但是她们不能学习算术和修辞。这类学校兴起于( )
A.古罗马时期 B.文艺复兴时期
C.启蒙运动时期 D.工业革命时期
【解析】古罗马时期没有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故A项错误;她们学习为教土所反对的“一文不值的事物——古典学”表明当时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该学校兴起于文艺复兴时期,故B项正确;启蒙运动时期不是学习为教土所反对的“一文不值的事物一一古典学”,而是反对封建制度,构建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故C项错误;她们学习为教土所反对的“一文不值的事物——古典学”是在文艺复兴时期,不是工业革命时期,故D项错误。
【答案】B
3.(2017·江苏高考·15)英国哲学家培根倡导一丝不苟地记录经验性的实验,促进科学的发展;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主张用数学法则作为表述人类理性的最高法则,从事科学研究。17世纪一位科学家承袭了他们的传统,他创立的理论体系( )
A.揭示了基本的宇宙法则 B.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
C.确立了太阳中心说理论 D.阐明了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
【解析】17世纪的一位科学家承袭了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进行科学研究的是牛顿,他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揭示了基本的宇宙法则,故A项正确,奠定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的是20世纪的量子论和相对论,故B项错误;确立太阳中心说理论的是16世纪的哥白尼,故C项错误;阐明时间空间本质属性的是20世纪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故D项错误。
【答案】A
4.(2017.11·浙江高考·22)爱因斯坦曾说,“不让任何人猜测这一点,牛顿的伟大成就真的会被其他的什么理论所代替。他伟大而明晰的思想将永远作为我们整个现代概念构架的基础而保留下来”。这句话旨在强调( )
A.牛顿力学被狭义相对论所取代的意义 B.牛顿力学是近代物理学最先成熟的体系
C.牛顿学说对科学发展具有独特的意义 D.相对论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框架
【解析】牛顿力学被狭义相对论所取代的意义与材料强调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独特地位不符,故A项错误;牛顿力学是近代物理学最先成熟的体系与材料的内容强调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独特地位不符,故B项错误;“不让任何人猜测这一点,牛顿的伟大成就真的会被其他的什么理论所代替。他伟大而明晰的思想将永远作为我们整个现代概念构架的基础而保留下来”表明牛顿经典力学具有独特的作用,故C项正确;相对论构成现代物理学的基本框架与材料的内容强调牛顿经典力学的独特地位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
5.(2017·天津高考·3)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仰而得救。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 )
A.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 B.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
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D.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解析】从材料“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可知与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压迫,维护信仰自由的目标不同,因而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表述不够准确,故A项错误;材料不仅体现了贵族政治权力扩大,也体现了广大农民、手工业者和下层僧侣的宗教改革要求,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不是对材料的全面概括,故B项错误;宗教改革对于促进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有积极作用,但材料中没有体现与民族国家形成相关的王权加强,民族意识产生等内容,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从农民、手工业者、下层僧侣到王公贵族都支持了宗教改革,可知材料的主旨是宗教改革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故D项正确。
【答案】D
6.(2017·江苏高考·23)(14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近代史上两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们提出并发展了人文主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材料二 科学的人文主义是在保持和光大旧人文主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给它注入旧人文主义所匮乏的科学要素和科学精神。其新颖之处在于:明白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以此作为安身立命的根基之一;对激进的唯意志论和极端的浪漫主义适当加以节制;依靠科学自身的精神力量和科学衍生的物质力量,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自我完善;科学理应是而且必须是为人的和属于人的,为的是人的最高和长远的福祉。没有人文情愫关怀的唯科学主义是盲目的和莽撞的。
——以上材料摘编自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7分)
(2)据材料二,概括“科学的人文主义”的内容。(4分)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科学的人文主义”。(3分)
【考点】(1)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启蒙运动——启蒙运动在人文主义思想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2)科学的人文主义;近代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现代科学技术
(3)科学的人文主义
【解析】(1)第一小问差异,据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得出文艺复兴强调人性但未摆脱舍神学的羁绊,据材料一“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得出启蒙运动强调科学和理性;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差异的原因是政治上,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经济上,资本主义的发展,科学方面,自然科学的发展。
(2)据材料二“科学的人文主义是在保持和光大旧人文主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给它注入旧人文主义所匮乏的科学要素和科学精神”得出科学的人文主义要树立科学的自然观,据材料二“其新颖之处在于:明白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以此作为安身立命的根基之一”得出尊重自然规律,据材料二“对激进的唯意志论和极端的浪漫主义适当加以节制;依靠科学自身的精神力量和科学衍生的物质力量,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自我完善”得出坚持科学的发展理念,据材料二“科学理应是而且必须是为人的和属于人的,为的是人的最高和长远的福祉。没有人文情愫关怀的唯科学主义是盲目的和莽撞的。”得出提倡科学的人性化。
(3)结合材料一二得出科学的人文主义要防止科学的滥用,人文主义要有科学的指导,但两者不能对立起来,科学主义要有人文精神。
【答案】(1)差异:文艺复兴:强调人性;未摆脱神学观。
启蒙运动:强调理性;强调科学。
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自然科学的发展。
(2)内容: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宇宙观);尊重自然规律和科学法则(反对享乐主义和过分强调人的作用);坚持科学的发展理念;提倡科学的人性化。
(3)评析:消除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之间的对立;防止滥用科学;赋予科学主义以人文精神(情愫)。
7.(2017·上海高考·22)卢梭与他的启蒙思想(20分)
拟写一篇题为“卢梭与他的启蒙思想”的小论文,首先需要收集、辨析史料。
HYPERLINK "http://www." INCLUDEPICTURE "../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247529061/QQ/WinTemp/RichOle/HWZ8O@KZI2(F(UM4KE9YZ%256.png" \* MERGEFORMAT
(1)从以上三则史料中选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填写字母)。(6分)
阅读雷蒙特鲁松《卢梭传》一书中的叙述:
1794年10月,卢梭的灵柩运到巴黎,受到当地民众的隆重欢迎,有人举着“《社会契约论》是立法者的指路明灯”的牌子。后来的评论者认为《社会契约论》是民主主义的基本教科书,也有人说他是各种专制主义的依据,还有人认为卢梭是法西斯主义的鼻祖。所有这些说法,无论是褒是贬,都断章取义地发挥,不符合它的整体思想。我们应当说他是一个真正的民主主义者。
(2)选取并概括作者的事实陈述。(8分)
(3)你是否同意作者对卢梭学说的评价?说明你的理由。(6分)
【考点】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卢梭,最激进的启蒙思想家
【解析】(1)A图是雷蒙特鲁松为卢梭写的人物传记,故为研究卢梭的第二手史料,B图是卢梭本人描述人和社会关系的著作《社会契约论》,故为研究卢梭的第一手史料;C图是位于先贤祠的卢梭的棺椁,故为研究卢梭的第一手史料。
(2)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阐述了“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思想。他宣称“人生而自由的,可是现在他却处处戴着镣铐”,封建专制就是束缚自由的镣铐。他认为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他同人民签订的契约,如果他违反了民意.人民就有权推翻他。卢梭还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由此得出结论,卢梭是一个真正的民主主义者。
(3)第一小问是否同意,依据材料结合学知识得出同意;第二小问理由,依据材料结合学知识,卢梭发展了社会契约学说,他认为自由、平等是人的天性,是自然赋予每个人的权利,他提出“主权在民”的主张,认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权力的表现和运用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当人民的权力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
【答案】(1)一手:BC; 二手:A
(2)事实陈述:卢梭天赋人权的理论认为: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卢梭批判该制度;
结论:是一个真正的民主主义者;
(3)卢梭发展了社会契约学说,提出主权在民,认为人民是政治共同体的主权者,政府是由人民所同意的人组成的;人民可以对政府加以限制等;
8.(2017·全国Ⅰ卷高考·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表4
时间 中国 外国
14~15世纪 朱元璋在位期间,与占城、爪哇、暹罗等30余国进行官方贸易。废除丞相制度。郑和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和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史上的壮举。 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最早的印刷机。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佛罗伦萨200余家纺织工场雇佣3万余名工人。
16世纪 张居正进行赋役合一、统一征银的“一条鞭法”改革。李时珍《本草纲目》刊刻。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汤显祖出生,代表作《牡丹亭》表现男女主人公冲破礼教束缚,追求爱情自由。 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中国,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莎士比亚出生,代表作《哈姆雷特》。
17世纪 朱子学在日本为官方推崇,成为显学。茶叶大量输往欧洲。宋应星《天工开物》刊刻。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郑成功收复台湾。 英国入侵印度,英属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开展殖民活动。英国早期移民乘“五月花号”到达北美。
——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
表4为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考点】14~17世纪中外重大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解析】首先,分析材料信息,确定选题角度,如经济科技、思想文化、中外交往等,并根据选题角度拟出相应论题,如中外思想文化发展、中国与西方之间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中国与西方对外关系等,其次,根据论题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如从中国与西方对外关系中可提取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从中外思想文化发展中可提取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等,最后,根据提取的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表述成文。阐述时注意题目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答案】略
9.(2017.4·浙江高考·34)(10分)【加试题】资本主义是西方近代以来发展的一条主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1851年的世界博览会显示了联合王国在世界市场上的优势。同期英国通过议会制度改革,推动了民主化运行机制,以促进民众的和平、安全和公共福利。所有这些都表明了英国向自由主义迈进的趋势。这一趋势得益于英国社会经济、法律政治和思想观念的长期发展,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源于17、18世纪经济社会生活的思想观念发挥着超越历史时空的发酵作用。
——摘编自摩根《牛津英国通史》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指出并分析17、18世纪创造联合王国“优势”的“思想观念”。(6分)
【考点】(2)专制下的启蒙——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的主要政治主张
【解析】(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治上的思想观念主要是启蒙思想,提出三权分立学说,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思想;经济上,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是由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主张国家不对经济进行任何干预,依靠市场,完全自由放任。
【答案】(2)政治:启蒙思想。反对君主专制,提出分权学说。(3分)
经济: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反对国家对经济的任何干预,主张经济自由放任。(3分)
10.(2017.11·浙江高考·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1762年,隐居在巴黎近郊的卢梭完成了他最为人知的著作——《社会契约论》,这部著作以“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开头,阐发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建立于人与人之间的契约关系,一个完美的社会是为人民的“公共意志”所控制的重要观点。……卢梭还正式出版了一部关于道德问题的充满激情的感伤小说《新爱洛绮思》,似乎欧洲的所有妇女和一半男人都为之落泪。人们常说,浪漫主义伴随着这部小说而诞生。
——摘自[美]克里斯蒂安松《文件中的历史》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7、18世纪体现人文主义发展的启蒙思想内容。(4分)
【考点】(1)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启蒙思想的内容有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理性主义,社会契约,追求人本身的彻底解放等。
【答案】(1)内容:人生而自由、思想自由;主权在民;尊崇理性,呼唤人本身的彻底解放;充满个性的浪漫主义。(4分)
2016年题组
1.(2016·上海高考·13)绘画是历史的一面镜子,能够折射出思想文化的变迁。右侧绘画最早可能作于( )
( http: / / www. / )
A.古典时代 B.中世纪前期 C.文艺复兴时期 D.启蒙运动时期
【解析】材料中的画作凸显现实中人体的美,展示人的性格和个性,是人文主义的代表画作。古典时代的绘画仍然是宗教题材,故A项错误;中世纪前期的绘画也是宗教题材,故B项错误;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宣扬人文主义思想,肯定人的价值,故C项正确;启蒙运动时期的绘画突出的是理性,故D项错误。
【答案】C
2.(2016.4·浙江高考·16)薄伽丘的《十日谈》因充满“可怕的人欲”而为教会所不容,该书所反映的人文主义的内涵是( )
A.批判古典主义 B.追求伦理道德
C.讴歌自然的人性 D.反对专制王权
【解析】据所学可知,文艺复兴是复兴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故A项错误;薄伽丘为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三杰”之一,文艺复兴初期的“人文主义”核心是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等,没有涉及到追求伦理道德,故B项错误;《十日谈》中的故事大多揭露教会虚伪丑恶本质,并鲜明地表现对人性解放的肯定,故C项正确;反对专制王权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主张,故D项错误。
【答案】C
3.(2016·海南高考·11)英国天主教神甫威廉·廷得尔因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而将其翻译成英文,结果于1524年被控有异端嫌疑,被迫流亡。由此可知,他( )
A.维护教皇权威 B.主张圣像崇拜 C.倡导信仰自由 D.支持宗教改革
【解析】由“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可知,他反对教皇单独解释《圣经》,故A项错误;四五世纪时,圣像崇拜完成了对文化程度较低的一般民众的宗教教育,这对于基督教的广泛传播功不可没,到7世纪时,圣像已经普遍进入普通教堂和一般信徒家中,十字架、福音书、圣物和圣像等组成了一个象征体系,把以神有关的东西神圣化,与自由阅读的作法不符,故B项错误;题中只是谈到能自由阅读圣经,是对信仰的强化,故C项错误;由“自由阅读《圣经》”,主张自己亲自与上帝沟通,与宗教改革的精神相符,故D项正确。
【答案】D
4.(2016.10·浙江高考·19)2005年,英国皇家学会进行的一次“谁是科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民意调查中,牛顿被认为更具影响力。牛顿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其经典力学体系初步建立于( )
A.英国圈地运动早期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C.英国工业革命时期 D.英国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时期
【解析】英国圈地运动早期是在14、15世纪,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初步建立于17世纪,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经典力学体系初步形成,故A项错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时间是1640年到1688年,处于17世纪,牛顿经典力学建立于17世纪,故B项正确;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故C项错误;英国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D项错误。
【答案】B
5.(2016·江苏高考·15)某学者认为:他们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惧,但是仍然对神表现出尊敬的态度。他们嘲笑六天创造世界的观念,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设计的完美结合的机器,是人类永久居住的场所。“他们”是( )
A.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 B.宗教改革的发起者
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 D.进化理论的倡导者
【解析】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主要是通过文学的形式对教会和贵族的虚伪进行猛烈批判,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与材料“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涉及的完美结合的机器”强调理性不符,故A项错误;宗教改革的倡导者主要是打击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传播和发展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与材料强调理性主义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他们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惧,……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涉及的完美结合的机器”反映了启蒙运动期间反对教权主义和倡导理性主义的思想,故C项正确;进化理论的倡导者有力地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与材料“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涉及的完美结合的机器”内容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
6.(2016·上海高考·12)“一般的法律是人类的理性,各国的法律是人类理性在特殊场合的适用”。持以上观点的启蒙思想家是( )
A.伏尔泰 B.狄德罗 C.卢梭 D.孟德斯鸠
【解析】材料观点认为法律是理性的体现,强调其重要性。伏尔泰批判专制王权和教会,与这一观点无关,故A项错误;狄德罗宣传科学理性,反对迷信专制,与这一观点无关,故B项错误;卢梭强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与这一观点无关,故C项错误;孟德斯鸠专注对法律研究,强调法律是理性的体现,故D项正确。
【答案】D
7.(2016.4·浙江高考·27)【加试题】有学者认为:“在康德那个时代,启蒙意味着一种觉醒,从自然王国中发现真理,用真理取代宗教迷信;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启蒙意味着一种背叛,要求砸碎几千年以来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封建纲常礼教的枷锁。”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 )
A.欧洲启蒙运动源于对宗教神权的“觉醒”
B.新文化运动旨在“背叛”封建纲常礼教
C.启蒙思想家因“觉醒”与“背叛”的矛盾而求索
D.思想启蒙的历史蕴涵着“觉醒”与“背叛”的变奏
【解析】材料即提到欧洲启蒙运动在宗教迷信中“觉醒”,又提到中国新文化运动砸碎封建纲常礼教的“背叛”,A项表述只谈到欧洲的启蒙运动,没有涵盖中国的启蒙,故A项不符题意;B项表述只涉及到中国的启蒙,没有涵盖欧洲的启蒙,故B项不符题意;题干中讲的是中西两条线,一是欧洲启蒙的“觉醒”,另一是中国启蒙的“背叛”,没有讲这两线的交织与矛盾,故C项不符题意;据材料可知,思想启蒙的历史既蕴含了欧洲启蒙运动的“觉醒”,也蕴含了中国思想启蒙的“背叛”,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8.(2016.10·浙江高考·34)(10分)【加试题】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在世界文明史上留下了不灭的光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斯廷小教堂的两幅壁画:
HYPERLINK "http://www." INCLUDEPICTURE "../../70/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247529061/QQ/WinTemp/RichOle/17%25X_%5b_6Z04Y71%60T7%5bLOSOO.png" \* MERGEFORMAT
材料二 对于赎罪券的抨击,有如一粒火种落在火药桶里,立刻燃起燎原之火。农民和平民把路德的反教会论纲当成是起义的信号,认为同一切压迫者算账的时候到了。市民则到处传颂“九十五条论纲”。斯特拉斯堡的市民把九十五条论纲贴在教堂大门上。人文主义者热烈欢呼……贵族,甚至一部分诸侯,希望由此打破罗马教会的控制,没收教产。……用拉丁文写的这份论纲,被人们译成德语,争相传播,不胫而走,两星期内传遍德意志兰,一个月内传遍基督教世界。
——摘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1)材料一中的壁画内容分别源于什么故事?各自表现了怎样的人文主义追求?(4分)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宗教改革对人文主义发展的主要贡献。综合材料一、二,指出这一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6分)
【考点】(1)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西斯廷小教堂中的著名壁画作品
(2)神权下的自我——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解析】(1)第一小问故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雅典学院》源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图2源于《圣经》里的故事;第二小问追求,结合所学知识,图1《雅典学院》是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建的雅典学院为题,以古代七种自由艺术——即语法、修辞、逻辑、数学、几何、音乐、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