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14 13:48: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对比唐朝与北宋的版图,二者有何主要区别?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学习目标
课标:认识北宋面临的新形势,了解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1、知道契丹族、党项族的崛起及政权的建立。
2、知道辽与北宋、西夏与北宋的和战等基本史实,思考北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征。
3、分析材料,理解北宋与辽、西夏议和的原因及影响。
4、认识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共同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①隋唐时期,游牧在北方的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
②唐朝末年,北方汉人纷纷逃避战乱,北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
③9世纪后期,契丹族已经有了农耕、冶铁、纺织等产业,开始建筑房屋、城邑。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1、契丹族
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1)兴起:
农耕生活
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转变?这对它建立政权后的治国措施会有怎样的影响?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1、契丹族
(2)建立政权:
①国名:
③时间:
④定都:
契丹(辽)
上京临潢府
耶律阿保机(辽太祖)
10世纪初
②建立者: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1、契丹族
(3)发展:
①措施:发展生产,创制文字
②影响:国力不断增强
尊孔兴教 建章立制
契丹货币
学习汉族文化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2、党项族
党项,汉西羌之别种……世代割据相袭……1038年,李元昊建国,以夏为国号,称“大夏”。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
——摘编自《西夏王国与东方金字塔》
党项羌……其种每姓别自为部落……而拓跋最为强族……畜牦牛、马、驴、羊,以供其食。不知稼薔,土无五谷。 ——《旧唐书》
(1)兴起: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党项族,原属羌族的一支。
游牧生活
(2)建立政权:
④定都:
②建立者:
①国名:
③时间:
西夏
元昊
11世纪前期
兴庆府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2、党项族
(3)治国措施:
③创制了西夏文字。
①政治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
②经济上: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
西夏买牛契约
西夏铜牌
西夏货币
二、辽与北宋的战和
1、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2、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3、宋太宗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才起防御政策。
4、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订立“澶渊之盟”
二、辽与北宋的战和
“澶渊之盟”
材料:“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
内容:
材料一:(宋太宗认为)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需谨此。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尽管澶渊之盟常给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北宋并没有丢太大的面子。且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物品,因而对双方都是划算的。
——齐涛主编《中国政治通史》
思考:北宋打败了辽,为什么还进行议和?
北宋统治者实行守内虚外的政策
宋辽签订和议对双方有好处
实质:辽与北宋力量相对均衡的条件下相互妥协的产物
二、辽与北宋的战和
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观点一:我认为宋辽达成澶渊之盟是好事。
观点二:我认为澶渊之盟对宋朝是屈辱的,对宋朝的百姓也很不利。
你支持哪种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材料一:(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材料二:澶渊之盟以后,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宋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
材料三:规定宋要给辽岁币,每年银10万两,绢20万匹,这些都要由宋朝的百姓负担。“天命陛下为四海神民主,当使四夷即叙。今乃称契丹母为叔祖母,称契丹为叔父。更岁与数十万钱帛,此乃臣之所耻。
①积极:之后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促进了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②消极: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赋税负担。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西夏攻宋:
元昊称帝后,多次率军队进攻北宋。
材料一:元昊称帝后,先后与北宋进行了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之战。
——摘编自《宋史新论》
材料二:1044年,元昊被迫与宋议和,元昊表面取消帝号,由宋朝册封为夏国主,宋则每年要给西夏银7万两,绢15万匹,茶3万斤。
宋在边境设置榷场
2、结果:
北宋与西夏进行和谈,订立了宋夏和约。
①内容:
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②影响:
宋夏边境贸易兴旺。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北宋与西夏为什么会和议呢?
材料二:官私庐舍(房屋)被西夏军队焚毁,人民和牲畜被西夏军队屠掠的,不计其数。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一:元昊虽然多次取胜,但死伤一半人马,众人困乏难以征集,财力不足,国中流传“十不如”的歌谣,表示怨恨。
——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宋史》
②宋朝被动挨打,节节败退,损失惨重。
①西夏立国时间短,人力和物力有限,连年的战争使西夏遭受很大损耗,人民处于困苦之中。
宋夏和议
民族 契丹族 汉族 党项族
政权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重大事件

10世纪初
耶律阿保机
上京临潢府
澶渊之盟
北宋
960年
赵匡胤
开封
陈桥兵变
重文轻武
西夏
11世纪前期
元昊
兴庆府
订立宋夏和约
北宋、辽和西夏建立政权的基本情况
西夏

北宋
时代特点:
民族政权并立
碰撞中的融合
西夏(党项)
1044年
订立和议
1005年
澶渊之盟
辽(契丹)
北宋
建立时间:1038年
建立者:元昊
都城:兴庆
建立时间:916年
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都城:上京
课堂小结
西夏

北宋
1、(2021·湖北黄石·中考真题)“榷场,与敌国互市之所也”这是古代史书中对榷场的描述,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榷场的存在( )
A.使民族间长期争战不休 B.使民族间完全消除隔阂
C.促进了民族交流与融合 D.消除了民族间经济差距
2、(2021·山东东明·二模)有人戏称宋朝为“送朝”,1005年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1141年宋金之间的和议,产生的相同影响是( )
A.促进了黄河流域的开发 B.维持了相当时间的和平局面
C.减轻了中原人民的负担 D.推动了中外经济贸易的发展
3、(2021·湖南长沙·模拟预测)《天龙八部》通过对宋、辽、大理、西夏、吐蕃王国之间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的描写,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生活画卷。小说中所述的历史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 )
A.繁荣与开放 B.民族政权并立 C.经济重心南移 D.政权频繁更迭
C
B
课堂检测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