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赤 壁+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语文复习--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赤 壁+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3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3 21:57: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八年级上册
第39首
赤 壁 唐·杜牧
古诗词曲梳理
写作背景
1
重点注释
2
作品主旨
3
理解探究
4
写作背景
赤壁,在今湖北赤壁市西北长江南岸。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孙权与刘备联合在此击败曹操大军。这首诗中所写的赤壁,实为黄州(今湖北黄冈)的赤鼻矶,作者是借相同的地名抒发感慨。
教材原文 参考译文 理解赏析
折戟①沉沙铁未销②,
自将③磨洗认前朝④。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沙中,还没有被销蚀掉,自己拿来磨洗后辨认出是赤壁之战的遗物。 内容理解、写作手法: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件,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从而与古代战争联系起来,暗含岁月流逝和物是人非之感,引出对古人和古事的感叹,为后两句的议论做铺垫。
教材原文 参考译文 理解赏析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内容理解:不从正面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瑜取得了胜利,却反说其事: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
典故:化用“铜雀台”典故,以“二乔”可能的命运来暗指曹、孙双方的“势”与“运”。
教材原文 参考译文 理解赏析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写作手法: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写战争的胜负时,作者并未点破,而是通过大、小乔这两个具有特殊身份的女子的命运来表现设想中东吴战败的结局。
①戟:古代兵器。②销:销蚀。③将:拿,取。④认前朝:辨认出是前朝遗物。前朝,这里指赤壁之战的时代。
重点注释
诗人借对三国史事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抑郁。
作品主旨
1、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中的“东风”指什么。并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理解探究
“东风”指火烧赤壁中的东风,也可以理解为周瑜取胜的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的条件。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只要有机遇,自己也会有所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2、后两句的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
八年级上册
第40首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宋·李清照
古诗词曲梳理
文学常识
1
写作背景
2
重点注释
3
作品主旨
4
理解探究
5
文学常识
渔家傲,词牌名。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宋代婉约派女词人。
写作背景
北宋灭亡后,李清照随难民南渡,后来只身漂泊江南,孤寂困窘。据史料记载,她曾在海上航行,历尽艰险,这首词便与这段真实的生活经历有关。
教材原文 参考译文 理解赏析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①欲转千帆舞。 天上如波涛翻滚的云,连着早晨的雾气。天快亮了,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内容理解:描绘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写天、云、雾、星河,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更富于动态美。
教材原文 参考译文 理解赏析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①欲转千帆舞。 天上如波涛翻滚的云,连着早晨的雾气。天快亮了,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炼字:“接”“连”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转” “舞”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
教材原文 参考译文 理解赏析
仿佛梦魂归帝所②,
闻天语,
殷勤③问我归何处。 梦魂仿佛来到了天帝居住的地方,听见天帝在对我说话,他情意恳切地问我要回到哪里去。 内容理解:写词人在梦中见到天帝,天帝询问词人的去向。“梦魂”是全词的关键。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人民疾苦的天帝形象。
教材原文 参考译文 理解赏析
我报④路长嗟⑤日暮,
学诗谩⑥有惊人句。 我回答说,路途还很漫长,而天色已晚。我学习作诗空自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 内容理解:“路长”“日暮”,反映了词人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
教材原文 参考译文 理解赏析
我报④路长嗟⑤日暮,
学诗谩⑥有惊人句。 我回答说,路途还很漫长,而天色已晚。我学习作诗空自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 炼字:“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样子,表现了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谩”字,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情感:词人在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
教材原文 参考译文 理解赏析
九万里风鹏正举⑦。
风休住,
蓬舟⑧吹取三山⑨去! (我要)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吹到海上的仙山上去吧! 用典:“九万里风鹏正举”化用了《庄子·逍遥游》中的“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个典故表现了词人有大鹏高飞之志。“三山”指神话中的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这个典故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①星河:银河。②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③殷勤:情意恳切。④报:回答。⑤嗟:叹息,慨叹。⑥谩:同“漫”,空、徒然。⑦举:高飞。⑧蓬舟:如飞蓬般轻快的船。⑨三山: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
重点注释
此词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含着词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表现出她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作品主旨
1、“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理解探究
由写梦引出 ( 过渡到 ) 下片词人的抒情。
2、这首词最后三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词人对自由光明的渴望。
3、“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两个字的意蕴,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情态,表明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谩”字流露出词人心中的哀怨惆怅:一是空有诗情诗才,因知音(丈夫)早逝,而无人能会意;二是慨叹自己身逢乱世,有着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含蓄交代了自己向往“三山”的缘由。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