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七年级下册
第10篇
陋室铭 唐·刘禹锡
文言文梳理
文学常识
1
作品主旨
2
字词梳理
3
重点句子
4
文学常识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教材原文 参考译文(重点翻译用铺底标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显得神异了。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说说笑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
教材原文 参考译文(重点翻译用铺底标识)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可以弹琴,阅读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它好比)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作品主旨
本文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和歌颂,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字词梳理
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重点句子
宾语前置,按照“有何陋”的语序翻译
七年级下册
第11篇
爱莲说 北宋·周敦颐
文言文梳理
文学常识
1
作品主旨
2
字词梳理
3
重点句子
4
文学常识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教材原文 参考译文(重点翻译用铺底标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只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它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它)洁净地挺立(在水中),(人们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啊。
教材原文 参考译文(重点翻译用铺底标识)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应当人很多了。
作品主旨
本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
字词梳理
1.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2.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译: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重点句子
宾语前置,也可翻译为“喜爱菊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