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五下9.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仞、岳、摩”等5个生字,读准多字音“裳”,会写“仞、岳”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能说出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感受古代将士弃家入塞、奋勇杀敌、许身报国、建功立业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语言应用:会写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且背诵三首诗歌。
思维能力: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审美创造:几篇文章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爱国爱民的家国情怀,也希望学生能够有坚强的意志,在任何一个时期都以家国利益为先。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说出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难点:能说出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从军行
课时目标
1.认识“仞、岳、摩”等5个生字,会读“仞、岳、蓟”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从军行》。
3.能说出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品味王昌龄笔下的思乡之情与誓死杀敌的精神。
语言应用: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诗句大意,合理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思维能力:结合注释,借助课外资料和工具书,通过学习,正确理解两首诗的大概意思,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将士们忠心报国的豪情。
审美创造:在了解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的基础上,体会其昂扬蓬勃、奋发豪迈的勇于报国的精神。
课时重难点
能说出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语切入,引入新课
教师导入:清朝爱国将领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这不仅仅是一种家国情怀,更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担当。
今天,我们学习的第9课《古诗三首》,就展现了不同时代背景下诗人心系国家命运的情怀。现在,让我们一起朗读古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那份至诚的赤子之心吧!
二、读三首古诗,整体感知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三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圈点勾画不理解的词语。
(1)我会认
仞岳(rèn yuè) 蓟(jì)北 涕(tì)泪
衣裳(chānɡ) 襄(xiānɡ)阳
指名读,教师正音
(2)我会写
仞(rèn)、岳(yuè)、摩(mó)、遗(yí)、涕(tì)、巫(wū)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仞:左窄右宽,右边是“刃”
巫:两个“人”不要写得太大,捺变成点
遗和摩:注意偏旁的位置和字的间架结构
学习《长歌行》
谈话揭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从军行》,就是一首边塞诗。
(一)解诗题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乐府诗:汉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题目中加上“歌”“引”“吟”“歌行”等的诗大多属于乐府诗。
从军行 注释1: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从军”就是参军。
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居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二)知作者
王昌龄 字少伯,江宁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擅长七言绝句,其七绝与李白齐名,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现存诗一百八十余首,明人辑有《王昌龄集》。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三)诵古诗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1.朗读《从军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三)解诗意
1.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
玉门关: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
楼兰:西域古国名,这里泛指西域地区的各部族政权。
2.读前两句诗,圈画出诗中的景物,借助注释,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1)青海湖、长云铺天盖地、雪山、一座孤城,还看到了玉门关。
2)诗意: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的雪山一片黯淡。驻守边疆孤城的战士,遥望着玉门关。
3)诗句中“暗”给人以沉重压抑之感
4)第一、二句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写边疆地理位置和环境恶劣
通过境界壮阔、环境恶劣的景物描写,衬托戍边将士不畏艰难,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
5)读诗的前两句,读出“望”的动作,读出沉重压抑之感以及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悲壮感。
3.读后两句诗,借助注释,说一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黄沙”形象点出边塞战场的特征。 “百战”极言战事之频繁。
金甲都磨穿了,形容时间之长,战斗之艰苦。以及不把敌人消灭誓不还的决心。
穿:磨破的意思。
楼兰:西域古国名,这里泛指西域地区少数民族政权。
2)第三、四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
3)诗意: 将士们在沙场中身经百战,连铁甲战衣都磨透了,不攻破楼兰始终坚决不回乡。
4.你体会到作者的什么情感?
通过描写边塞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物描写,衬托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和戍边将士不畏艰难、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和责任感。
(四)悟诗情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1.朗读《从军行》,读出感情。
2.诗歌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教师引导:我们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的人生经历想一想:王昌龄早年投身边塞,并写了大量的边塞诗。入仕后,再无出塞赴边的行径。唐代文人,多有赴边的经历,目的在于杀敌报国、扫净边尘,也为立功疆场,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理想。那么王昌龄借助这首古诗,到底想抒发怎样的情感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讨论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
预设:尽管塞外边境乌云密布、雪山暗淡,也尽管将士黄沙百战、铁甲磨穿,以及远离家乡、时间漫长,但是这些忠勇的将士们灭敌信心毫不丧失、报国之志不曾消磨。恰恰相反,他们的决心和意志在大漠风沙以及血雨腥风的洗礼中更加坚定和刚强。
教师小结:通过讨论,我们赞成豪言说——悲中有壮志。本诗表现的是戍边将士马革裹尸、誓死报国的豪迈气概和忠勇精神。
四、布置作业
1.课外练笔:假如你是一名久戍边关的战士,你想说些什么?如果此刻,你就是戍边将士的小孩,你最想对爸爸说些什么?任选一项写下来。
2.搜集并阅读边塞诗。
五、板书设计
从军行
青海孤城 —— 怀念家乡
黄沙 —— 环境恶劣
不还 —— 壮志报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