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5张PPT)
第一节
城乡空间结构
1
运用资料,调查附近城市的主要功能区及其分布特点,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教学目标和要求
结合实例,从自然、社会经济因素方面分析形成城市的区位条件,提升综合思维能力
理解城市功能分区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关系,说明为保护城市环境进行合理布局,提升人地协调观能力。
2
3
导入新课:
问:图中分别表示什么地区景观?其景观分别有哪些特点或差异?
乡村和城镇的景观图
根据我国规定,城市是指经国务院批准设市建制的城市市区,镇是指经批准设立的建制镇的镇区,乡村是指城市市区和镇区以外的地区。到 2016 年年底,港澳台暂不计算在内,我国共有城市 657 个,其中直辖市 4 个,地级市 293 个,县级市 360 个,另有建制镇 20883 个。
1.读图 2—1、图 2—2、图 2—3,说一说城市、镇和乡村的景观各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城市的房屋高大,农村的低矮;城市的道路宽敞而平整,农村的道路狭窄而不平;城市的灯光亮度大,农村的亮度小;城市的公共设施数量和类型多,农村的公共设施数量与类型少……镇介于二者之间。
2.你家乡所在的地方,是城市、镇,还是乡村?根据你的观察,描述其空间布局特点。
根据我国规定,城市是指经国务院批准设市建制的城市市区,镇是指经批准设立的建制镇的镇区,乡村是指城市市区和镇区以外的地区。到 2016 年年底,港澳台暂不计算在内,我国共有城市 657 个,其中直辖市 4 个,地级市 293 个,县级市 360 个,另有建制镇 20883 个。
3.从乡村演变成城市,基本动力有哪些?
【参考答案】:在景观和布局上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市场化是城市化的直接动力。
农业用地为主变为非农业用地为主。建筑密度增大,高度增大、层数增多。建筑向高空、地下空间扩展。
平原乡村景观
乡村是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人口分布较为分散的地方。
城市景观
城镇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城市与乡村相比
①具有人口和产业活动密集;
②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高;③各类建筑聚集;
④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的特点。
一、城乡土地利用
1、我国土地的分类:
我国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1)农用地:
一、城乡土地利用
1、我国土地的分类:
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
农田水利用地
耕地
林地
住宅用地
乡村以农用地为主
2)建设用地:
一、城乡土地利用
1、我国土地的分类:
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
工业用地
住宅用地
商业用地
交通用地
未利用地
城镇以建设用地为主
3)未利用地:
一、城乡土地利用
1、我国土地的分类:
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1)城镇土地利用:
一、城乡土地利用
1、我国土地的分类:
①主要组成:指城镇中工业、交通、商业、文教、卫生、居住、绿化等建设用地的状况;
2、乡村和城镇的土地利用:
②意义:反映的是城镇布局形态和空间功能差异。
2)乡村土地利用:
一、城乡土地利用
1、我国土地的分类:
①主要组成: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域占有较大比重,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相对分散。
2、乡村和城镇的土地利用:
②意义:反映农业生产布局、农村居民点以及相关设施的分布状况。
城镇类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不同
工业城镇——工矿用地
风景旅游城镇——绿化用地
ty
读图2—4 ,对乡村、镇、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大城市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分析,完成相关任务。
1. 一般而言,乡村与城镇所占比重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各是什么?说出其原因。
【参考答案】:乡村与城镇所占比重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各是耕地和居住用地,因为乡村的人口数量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城镇的人口已达到一定规模,居住用地承担其最基本的职能,是分布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ty
读图2—4 ,对乡村、镇、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大城市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分析,完成相关任务。
2. 在城镇中,商业用地的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商业用地一般分布在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交叉口),呈点状或条状。
ty
读图2—4 ,对乡村、镇、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大城市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分析,完成相关任务。
【参考答案】: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历史因素、行政因素。
3. 城市由小到大,土地利用构成更加复杂多样(增加了商业、交通、工业、绿化和市政用地),以居住和工业用地为主,交通用地、商业用地增多,耕地、林地比重减小。城镇内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1)城市功能区的的概念:
二、城乡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分区及其特点:
政府机关
用地
住宅用地
商业用地
休憩及绿化
用地
工业用地
交通用地
农业用地
在城市土地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人口和产业在空间上集聚,形成不同性质的功能区。
香港城市功能分区图
香港城市功能分区图
香港城市功能分区图
香港城市功能分区图
香港城市功能分区图
香港城市功能分区图
香港城市功能分区图
居住区
商业区
工业区
中央商务区
行政区
文化区
旅游休闲区
生态区
2)主要功能区:①居住区
二、城乡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分区及其特点:
是城市居民生活、交往、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
2)主要功能区:②工业区
二、城乡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分区及其特点:
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城市内部空间布局的主导因素。
2)主要功能区:③商业区
二、城乡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分区及其特点:
是城市各种经济活动,特别是商品交易和金融流通的中枢。
功能区 形态 特征 位置 居住区
商业区 工业区 占地面积大,呈片状分布
质量上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的分化;
位置上呈背向发展
高级
住宅区
低级
住宅区
城市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联系;
原因:①环境优美;②文化氛围浓,人口素质高;
位于内城、与低地工业区联系;
原因:①便于工人上下班;
②环境质量较差
占地面积小,
呈点状或条状
经济活动最繁忙,
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
建筑物高大稠密。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
原因:①人口稠密、市场广阔;
②交通便捷、便于商品流通
集聚成片
不断向市区外缘迁移,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市区外缘及交通干线两侧
原因:①减轻对市区的污染;
②交通便利;③地价较低,降低成本
3)中心商务区
二、城乡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分区及其特点:
在大城市的核心区域,大多形成一个特殊的商业区——中心商务区(CBD)。
CBD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上海陆家嘴
广州天河区 CBD
香港维多利亚 CBD
日本东京银座 CBD
CBD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纽约曼哈顿
有的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不够明显
高楼大厦林立,公司总部云集
作为城市经济枢纽和观光购物区域
土地利用集约,地价房租甚高
人流汇集,交通繁忙
商贸服务业发达
CBD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3
4
5
1
2
特点
在最充分利用一切资源的基础上,集中合理地运用现代管理与技术,以提高工作效益和效率的一种形式。
高效
一般来说,中心商务区高度集中了一个城市的经济、科技和文化力量,是城市的核心区域,具备金融、贸易、服务、咨询等多种功能,并配以完善的市政交通与通信条件。(P31第1段)
有些大城市因为功能复杂,还会形成其他的功能区
Administrative
Culture area
Ecological area
Tourism and leisure area
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行政区
Washington, D.C., U.S.A
新加坡花园城市生态旅游区
Singapore garden city ecotourism zone
“六看法”判断城镇三大功能区
看面积:
看距市中心远近:
看形态:
看建筑物密度:
看人口变化:
看分布趋势:
一般而言,居住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
一般情况下,距离市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
商业区一般呈团块状、条状,居住区和工业区一般呈片状。
商业区建筑物高大稠密,居住区次之,工业区建筑物密度最小。
商业区昼夜人口差别最大,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居住区与商业区变化相反;工业区人口昼夜差别最小。
居住区、工业区不断向郊外移动,市中心比例逐渐下降;商业区虽也有向郊区交通便捷处移动的趋势,但幅度较小,在市中心上升幅度较大。
1)城市空间结构:①概念
二、城乡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分区及其特点:
城市功能区的布局与组合。
2、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大城市并非都是依托单一核心发展的,有的城市围绕着几个核心形成中心商务区、市政区、住宅区、工业区,以及相对独立的卫星城镇。城市存在着不同层次、功能各异的发展核心,它们都有各自的吸引范围。
1)城市空间结构:②功能区的联系
二、城乡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分区及其特点:
城市各功能区之间没有绝对的界线,各种功能区相互联系、相互组合。
2、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1)城市空间结构:③合理布局
二、城乡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分区及其特点:
这种分布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的,合理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能够使各功能区之间既相互联系,又避免互相干扰,从而保证城市的各项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同时也使生活、生产、生态空间得到合理利用。
2、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2)城市空间结构模式
二、城乡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分区及其特点:
①较小的城市多表现为同心圆状、扇状和条带状;
2、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同心圆理论模式
①特点:城市形态集中紧凑,城市的功能区围绕市中心呈同心圆状。
②影响因素:地租因素(距离)
③城市:成都、北京、东京
扇形理论模式
特点: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城市各功能区沿交通线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扩展
影响因素:交通
城市:烟台、沈阳、青岛
交通干线对于城市形态具有重要影响,有时形成不同功能的楔形地带。交通干线两侧房地产价格较高。
条带状
特点:城市各部分接近郊区;城市交通集中于某一两个方向,运距较长
成因:沿河流或交通线分布。
城市:洛阳、西宁、延安、兰州
2)城市空间结构模式
二、城乡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分区及其特点:
②较大的城市多表现为多核心状、棋盘格状;
2、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条带状
特点:随着城市不断向外扩展,范围越来越大,原有市中心区由于地价高、交通和居住拥挤等原因。远离市中心的郊区出现新的核心(次一级核心),城市围绕不同的点发展
影响因素:城市规模扩张
城市:重庆、武汉
ty
1.城市土地空间有限,条件好的地段需求量大,地租水平也高。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类经济活动,取决于各类经济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只有付出租金最高的经济活动才可以得到这一土地。
(1)影响城区地租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参考答案】:距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通达度。
(2)就城区来看,不同类型用地的地租变化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参考答案】:相同点:都随距离市中心越来越远,地租水平逐渐下降.
不同点: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地租水平下降速度是不同的,商业区下降最快,工业区下降最慢。
图2—6 某城市各类用地租金水平随距离递减示意
ty
1.城市土地空间有限,条件好的地段需求量大,地租水平也高。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类经济活动,取决于各类经济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只有付出租金最高的经济活动才可以得到这一土地。
(3)如果城市的土地用途由各类用地使用者的
付租能力来决定,那么图中OA、AB、BC 分别最
有可能成为哪一类功能区?
【参考答案】:图中OA为商业区、AB为住宅区、BC为工业区。因为在OA段,商业区的付租能力最高,AB段住宅区的付租能力最高,BC段工业区的付租能力最高。
图2—6 某城市各类用地租金水平随距离递减示意
ty
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成都城市功能区围绕市中心呈同心圆状分布,市中心是商业、行政和居住混合区;居住区、文化区主要分布在二环路以内;工业区较为分散,主要分布在二环路以外。沈阳工业区分布在交通线路两厢,主要位于市区东西两侧;居住区相对集中,位于市中心区及其外缘。北京作为明清时期的都城,其中心是故宫而不是中心商务区,商业中心表现为多核状布局。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成都市的空间结构形成的原因。
【参考答案】:成都属于团块状的城市空间结构。成都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功能区的分布不受地形的阻隔,使之成片分布。
ty
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成都城市功能区围绕市中心呈同心圆状分布,市中心是商业、行政和居住混合区;居住区、文化区主要分布在二环路以内;工业区较为分散,主要分布在二环路以外。沈阳工业区分布在交通线路两厢,主要位于市区东西两侧;居住区相对集中,位于市中心区及其外缘。北京作为明清时期的都城,其中心是故宫而不是中心商务区,商业中心表现为多核状布局。
(2)结合交通运输干线的引导和集聚功能,分析沈阳市的空间结构特点。
【参考答案】:沈阳以组团式的松散布局结构建设,沿三环高速公路向沈山、沈大、沈哈、沈抚、沈丹、沈盘等交通干线放射方向发展。
ty
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成都城市功能区围绕市中心呈同心圆状分布,市中心是商业、行政和居住混合区;居住区、文化区主要分布在二环路以内;工业区较为分散,主要分布在二环路以外。沈阳工业区分布在交通线路两厢,主要位于市区东西两侧;居住区相对集中,位于市中心区及其外缘。北京作为明清时期的都城,其中心是故宫而不是中心商务区,商业中心表现为多核状布局。
(3)大都市中心区地租水平较高,为集约利用土地,通常高楼大厦林立,而北京市故宫附近的建筑都不高,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参考答案】:原有基础很大程度上决定现在的功能区现状。北京是一座具有优秀历史文化传承的古城,如果过分改动故宫周边的环境,会影响它的历史价值,为了保留故宫的文化气息,所以周围都不允许建高层建筑。
3)城市空间结构影响因素
二、城乡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分区及其特点:
2、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城市的空间结构受制于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政策等因素,它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变化。
3)影响因素:①自然地理条件
二、城乡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分区及其特点:
2、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河流、地形等会对城市功能区的发展产生影响。
3)影响因素:②历史文化
二、城乡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分区及其特点:
2、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城市发展初期形成的功能区延续下来,发展成为现代城市的功能区。
3)影响因素:③经济发展水平
二、城乡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分区及其特点:
2、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市中心往往形成商业区
3)影响因素:④交通运输状况
二、城乡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分区及其特点:
2、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河流沿岸、交通干线两侧多为工业区;多条交通干线相交处附近多商业区。
3)影响因素:⑤政策
二、城乡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分区及其特点:
2、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政府通过制订政策和进行城市规划,合理引导或明确划定不同的功能区。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北京市适时调整空间结构,将市一级政府部门搬迁至近郊通州,并带动中心城区相关功能及部分人口向通州疏解,将通州建设为北京市的副中心
1)乡村土地利用方式较为简单
二、城乡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分区及其特点:
2、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3、乡村空间结构特点:
生产区
乡村中心
居住区
公共空间
村镇驻地以居住、工业、商业、交通、行政等用地为主,其外围则以农用地为主。
2)聚落空间形态与城市明显不同
二、城乡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分区及其特点:
2、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3、乡村空间结构特点:
乡村聚落空间形态与城市明显不同。从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来看,主要有密集型、分散型和半聚集型等,受到当地地理环境的深刻影响。
密集型
分散型
半聚集型
阅读Reading
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
密集型乡村聚落是一种规模较大、房屋高度密集的乡村聚落,多分布于人口稠密的旱作农业地区。村落格局大而紧凑,但村民住房排列杂乱无章,村中道路较为弯曲,这类村落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密集型乡村聚落可分为街道式、团块式和棋盘格式等村落。
阅读Reading
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
分散型乡村聚落是一种呈点状松散布局的村落,多分布于地形复杂或特殊的生产类型地区,如水稻生产地区。由于水稻在生产过程中,各发育阶段对水的要求有所不同,对不同地块的排、灌及水的深度都要认真管理,因此,往往在一定面积的水稻田中间,就有一户或几户农户住在地势较高处,以便就近管理周围的农田,从而形成分散型乡村聚落。
阅读Reading
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
半聚集型乡村聚落是一种规模不大、村民住房排列较为松散的乡村聚落。最典型的是山区小村,一个村只有十几户人家,各家彼此排列都不太靠近。还有一种村落是沿一条陆路或水道交通线排列,但各农户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彼此不连接在一起。
3)集市流通和地方服务功能相对突出
二、城乡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分区及其特点:
2、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3、乡村空间结构特点:
村镇多为所在地区的物资集散地,一般建有学校、卫生所、邮局等服务设施。
1)概念:
二、城乡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分区及其特点:
2、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3、乡村空间结构特点:
城乡是一个由城市与乡村多种要素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有机统一整体,不能封闭起来发展乡村,也不能单靠城市解决乡村问题。只有城乡发展一体化,才能相互支撑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4、城乡发展一体化:
2)意义:
二、城乡空间结构
4、城乡发展一体化:
①能够集约节约用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②节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费用,提高这些设施的运行效率。
③促进城镇与周边地区和谐发展,减少城镇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④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合村并居:
随着我国农业人口大量向非农业人口转移,乡村“空心化”现象日益突出。基于此,我国多地行政部门规划提出“合村并居”的理念,即在适当的位置选地,建设高密度村居,采用增加绿地、广场以及完善基础设施等措施来对冲高密度建筑的负面影响,以此来营造绿色、宜居的现代化宜居场所。
美丽乡村建设:
习近平指出:城镇化要发展, 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也要发展,同步发展才能相得益彰,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具体要求。
阅读Reading
合理利用城市空间
合理利用城市空间与乡村空间不同的是,城市空间集聚了更多的非农产业活动,高楼鳞次栉比,道路纵横交错,居民出行频繁。城市规模不可能无限制扩大,"摊大饼"式的盲目扩张,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需要确定不同时期城市扩张的边界,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和城市开发边界。
阅读Reading
合理利用城市空间
对城市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比如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市政区、生态区等,协调处理好功能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工业区与其他功能区的关系。工业企业需要纳入工业园区发展,一方面发挥企业的集聚互补效益,另一方面统一处置工业"三废”。
阅读Reading
合理利用城市空间
提出不同的城市规划方案,通过缜密的比较、分析和论证,不断提高用地组织、功能分区和整体设计的科学性。在城市用地配置中,工业用地的比重不能过高,生态用地的比重不宜过低。想办法让城市漂亮起来,比如保留原先的山体水体,适当多种一些树木,多造一些水面,多修建一些公园和广场,在适宜的地区尽量把水泥森林变成海绵城市。保护城市的蓝天碧水,保持市民的美好心情。
阅读Reading
合理利用城市空间
减少交通运输对于城市生活的不利干扰,但又要确保居民出行便捷。小汽车太多并非好事,交通拥堵、尾气污染、车位紧张令人头痛。提倡公交优先,引导绿色出行,显然是必要的。再就是构建综合交通枢纽,提高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换乘效率。
阅读Reading
合理利用城市空间
城市的开发建设,要从平面变为立体,向城市的地下要空间,向城市的上空要空间,通过老城区的更新改造,置换出更多的发展空间。想办法让城市变聪明,关键在于把人的智慧变成城市的智慧,把市民的向往变成城市的行动,构建智能政府、智能社区、智能设施,提供体贴入微的智能化服务。
1)区位概念:
三、城乡区位分析
1、区位、城镇区位的概念:
指某一事物的地理位置,又指该地理事物与其他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
2)区位常见类型:
三、城乡区位分析
1、区位、城镇区位的概念:
①农业区位
②工业区位
③交通区位
④城镇区位
3)城镇区位选择:
三、城乡区位分析
1、区位、城镇区位的概念:
指需要考虑城镇与外部的自然、社会、经济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
1)自然地理因素:
三、城乡区位分析
1、区位、城镇区位的概念:
2、影响城镇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
自然
因素
气候
地形
水文
1)自然地理因素:①地形
三、城乡区位分析
1、区位、城镇区位的概念:
2、影响城镇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
我国百万人口大城市主要分布在第三级阶梯。因为第三级阶梯以平原丘陵为主。
1)自然地理因素:①地形
三、城乡区位分析
1、区位、城镇区位的概念:
2、影响城镇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
巴西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因为在热带地区,巴西高原海拔高,气候凉爽。
1)自然地理因素:①地形
三、城乡区位分析
1、区位、城镇区位的概念:
2、影响城镇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
青藏高原的城市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因为河谷地区水源充足,热量充足。
1)自然地理因素:②气候
三、城乡区位分析
1、区位、城镇区位的概念:
2、影响城镇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
世界六大城市群都分布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因为中纬度地区温度适宜,降水适中。
1)自然地理因素:③水文
三、城乡区位分析
1、区位、城镇区位的概念:
2、影响城镇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
河流为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有利条件。因为河流具有供水、运输和军事防御等功能。
1)自然地理因素:③水文
三、城乡区位分析
1、区位、城镇区位的概念:
2、影响城镇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
有的城市是河运的起点或终点(如宜宾和赣州),有的城市位于两条河流的交汇处(如重庆和武汉),有的城市位于河口位置(如上海)。
2)社会经济因素:
三、城乡区位分析
1、区位、城镇区位的概念:
2、影响城镇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
人文
因素
资源
交通
政治
军事
宗教
文化
2)社会经济因素:①资源
三、城乡区位分析
1、区位、城镇区位的概念:
2、影响城镇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
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出现了一批新兴城市,因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工矿业的发展而形成城市。
2)社会经济因素:②交通
三、城乡区位分析
1、区位、城镇区位的概念:
2、影响城镇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
在沿海、沿江、沿铁路干线、沿高速公路可形成城市轴线;因为这些地方客货流量大,对外联系便捷而形成城市。
2)社会经济因素:③政治
三、城乡区位分析
1、区位、城镇区位的概念:
2、影响城镇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
政治中心的设立或转移,如美国的首都华盛顿,巴西现在的首都巴西利亚。
里约热内卢
巴西利亚
2)社会经济因素:④军事
三、城乡区位分析
1、区位、城镇区位的概念:
2、影响城镇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
军事要塞为完成军事任务而兴建的城市,例如古代的嘉峪关,现在的三沙市。
2)社会经济因素:⑤宗教和文化
三、城乡区位分析
1、区位、城镇区位的概念:
2、影响城镇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
宗教活动中心吸引人口,如沙特阿拉伯的麦加,耶路撒冷,拉萨。
阅读Reading
城市空间布局指向
效率指向 城镇布局能够促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制造和服务业的集聚,有利于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最大化。
社会公平指向 城镇注重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等设施的相对均衡布局,提供大量的就业、发展和交流机会,利于不同收入人群共享社会福祉。
滨水指向 沿河、沿湖、沿海,城镇数量多。干支流交汇处、河流入海口,利于形成大城市。
地形指向 平原利于建城镇,山区丘陵建设投入大,低洼区建城镇应加强排水设施建设。
避灾指向 城镇选址应尽量避开地震频发区,避开滑坡、崩塌、泥石流易发地及地质断裂带。
交通指向 交通枢纽处,往往形成较大城市。
文化指向 历史文化胜地、旅游地、教育科研机构较多处,往往形成文化中心和旅游城市。
环境指向 城市所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良好,居住区布置在工业区上风向或城区河流的上游。城市周围植被良好,有大面积水域更好。
3)影响城镇区位因素的变化
三、城乡区位分析
1、区位、城镇区位的概念:
2、影响城镇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城镇区位的主要因素也在不断变化。
阅读Reading
乡村聚落分布特点
从总体上看,自然条件好的地方乡村聚落多或者规模大,自然条件差的地方乡村聚落少或者规模小。一般情况下,从地势地貌来看,平原盆地乡村聚落多、规模大,山地高原乡村聚落少、规模小。从气候条件而论,湿润温暖的地方乡村聚落多、规模大,酷寒酷热或干旱缺水的地方乡村聚落少、规模小。
乡村聚落具有明显的亲水型指向,多靠近水源丰富、水运方便的地方,这样有利于居民的生产生活。乡村聚落趋向于交通运输便利的地方。较大的村落往往靠近交通要道,聚落发展与商贸活动互为促进。
西欧东南部的村庄,多为不设围墙、相对开放的集村。多数村落坐落在平原盆地,或河流湖泊之畔,或道路通衢之处,建有教堂和广场。在干旱地区的村庄,如阿拉伯的传统村落,多位于河流或泉水附近,以清真寺为核心,形成较大广场。广场周围的房屋相对密集,配套有商贸饮食行业。
一部分乡村聚落拥有地方特色显著的历史文化。庙宇、道观、教堂附近,家族祠堂所在地,旅游地,都有助于乡村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ty
1.世界上的大城市和人口,为什么多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在滨海平原、滨河平原、河口三角洲,为什么城市和人口相对密集?
【参考答案】:中低纬度地区的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人类居住。滨海平原、滨河平原、河口三角洲的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且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所以城市相对密集。
ty
2.纽约位于哈得孙河注入大西洋的河口处,是世界著名的大都市,读图2—13,从地理区位的角度,分析纽约成为世界著名大都市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①地处温带,气候宜人;②地形平坦;③航空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等交通方式多元,交通便利。
ty
3.深圳位于广东省南部,原为一个小渔村。1980 年 8 月设置经济特区,迅速发展成为举世闻名的现代化大都市。读图 2-14、图 2-15,想一想,深圳的崛起与地理区位有哪些关系?深圳与香港两个城市应当怎样互相促进和协调发展?深圳与香港两个城市应当怎样互相促进和协调发展?
【参考答案】:深圳崛起的主要原因:①地理位置优越;②改革开放政策支持。
协调发展:①香港和深圳应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②利用港珠澳大桥实现更为便利的交流和沟通。
ty
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长江三峡工程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综合效益。三峡大坝长3035米,高185米,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年发电能力约 1000 亿千瓦·时。三峡工程可增加长江中游航道枯水季节流量,改善重庆到武汉的通航条件。对削减长江上游洪水流量,保障中游地区的防洪安全,三峡工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长江是我国的黄金水道,但是目前长江航运面临着通航连续性差、通达性差和航运设施落后等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议一议,如何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黄金效益?
【参考答案】不论我们位于地球上的哪一个地点,都只能观察到银河系的两边。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将无生命的星空赋予了凄美的爱情故事,并借用自然景观,通过诗人的咏叹,抒发了钟情男女的哀怨与离恨。
如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城镇的功能区分布示意图(数字代表等高线数值。单位:米)。a、b、c表示三种不同的功能区,该城镇是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形成的。读图,完成1~2题。
1.若图中三种功能区是商业区、
工业区和居住区,则a、b、c分别
代表的功能区是( )
A.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
B.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
C.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
D.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
A
如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城镇的功能区分布示意图(数字代表等高线数值。单位:米)。a、b、c表示三种不同的功能区,该城镇是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形成的。读图,完成1~2题。
2.下列叙述中,不属于功能区c区位优势
的是( )
A 滨江临海,水运条件好,交通便利
B 水源充足,地势平坦
C 位于城镇河流的下游,对城镇的污染
较小
D 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
D
读我国某城市某功能区不同时段人口流动状况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 该功能区最可能是( )
A.住宅区 B.工业区
C.商业区 D.行政区
4.该功能区( )
A.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形式
B.发挥光照优势,扩大农作物种植
C.有向市区边缘和交通干线移动的趋势
D.货物运输量大
A
A
早晨人口流出,黄昏人口流入→居住区
下图为某城市工业、商业、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城市中心距离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5 ~6题。
5. 图中可以形成商业区的有( )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④⑤ D.①②③
6. 在③处I类型功能区付租能力有所提高的原因最有可能是该处( )
A.商品丰富 B.居民购买力大 C.交通发达 D.环境优美
A
C
付租能力最高,最可能获得该地段用地
影响城市地租的因素:离市中心远近、交通通达度
7.分析海口市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地理区位?
气候:低纬地带,温暖湿润.
20°N
地形:地处海南岛北部沿海平原地区,地势地平,有利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水源:位于海南岛上最大河流南渡江的入海口,水源充足。
武汉市交通发达
1、长江和汉水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
2、京广线、汉丹线、武大线经过铁路交通便利。
资源丰富
丰富的水资源和矿产资源。
8.分析武汉市的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经济地理区位?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