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专题训练:化学材料背景题【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专题训练:化学材料背景题【word,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3-13 21:07: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化学材料背景题
1.
嫦娥四号发射成功,我国探月走上新台阶
  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一子级和二子级上部是装有液体四氧化二氮(N2O4)的氧化剂箱,下部是装有液体偏二甲肼(C2H8N2)的燃烧剂箱,三子级上部是装有液氢的燃烧剂箱,下部是装有液氧的氧化剂箱。
在此次航天任务中,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承担了热控涂层、难熔合金高温抗氧化涂层等关键材料的研制工作。在热控涂层中,研制了不锈钢高吸收化学转换热控涂层、锂离子电池等有效载荷黑色阳极氧化热控涂层等十余种无机热控涂层。其中一些涂层是为“嫦娥”特制的,而且首次在航天器上采用。
嫦娥四号是世界上首颗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的航天器。
分析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锂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和它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
锂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锂离子的符号为    。
(2)偏二甲肼与四氧化二氮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水、二氧化碳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不锈钢能有效防止铁制品锈蚀,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还有    (答一点即可)。
(4)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的三子级中发生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该反应过程中能量转化形式是        。
2.柔性机器人
近年来,不少科学家发明出一大批奇形怪状、未来感十足的机器人,如哈佛大学的科学家借助过氧化氢经催化分解产生的氧气及可以自我反馈的微流体控制系统制造出世界首个完全软体的且自我驱动的机器人,外形类似小章鱼;英国机器人专家最新研制出一种可通过吞噬有机物质获取能量,能够有效地消化一些活体微生物的软体机器人,同时这种自立型“机器人清道夫”可用于清除污水或者藻华等,这些发明无一不挑战着我们传统思维中对机器人发展方向的设想。
科学家不但研制出柔性机器人,而且还能使它的结构呈现出色彩变化。镓基液态合金具有优异的导热性和导电性、低黏度、良好的流动性和生物相容性,显示出一定条件下可以变形和运动的能力。镓基液态合金一直是以银白色的金属光泽示人,但这种液态金属表面在牺牲金属或电场的刺激下可产生变色现象,使得液态金属具备类似章鱼等头足纲动物的柔软、可变形变色的特点。镓基液态合金的变色是由于其表面产生了百纳米厚的氧化镓介孔薄膜,其色彩来源于两种截然不同的光学过程,当被放置在石墨基底上并与电解质溶液中的铝箔混合时,由于氧化镓薄膜的散射和薄膜——金属界面出现的微纳米空腔,液态金属表面上出现银白色到金色最后到黑暗的颜色变化。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写出过氧化氢经催化分解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2)镓基液态合金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其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写两条)。
(3)镓基液态合金能够变色的原因是                       。
3.
碳纤维复合材料
在复合材料大家族中,纤维增强材料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自玻璃纤维与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的玻璃钢问世以来,碳纤维、陶瓷纤维以及硼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相继研制成功,性能不断得到改进,使复合材料领域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
碳纤维主要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一种特种纤维,其含碳量随种类不同而异,一般在90%以上。碳纤维具有一般碳素材料的特性,如耐高温、耐摩擦、导电、导热及耐腐蚀等,但与一般碳素材料不同的是,其外形有显著的各向异性、柔软、可加工成各种织物,沿纤维轴方向表现出很高的强度,碳纤维比重小,因此有很高的比强度。
  碳纤维的主要用途是与树脂、金属、陶瓷等基体复合,制成结构材料。由碳纤维和环氧树脂(环氧树脂泛指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环氧基团的一类聚合物的总称)结合而成的复合材料,由于其比重小、刚性好和强度高而成为一种先进的航空航天材料。
综合分析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碳纤维的主要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其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环氧树脂胶黏剂属于      材料。
(3)环氧树脂与碳纤维结合而成的复合材料,常用作航空航天领域的原因是      (任写两种)。
(4)碳纤维与金属基体复合后属于    (填“化合物”或“混合物”)。
4.
南海——我们的“聚宝盆”
  南海是中国四大海域中最大、最深、自然资源最为丰富的海区。近30年来,菲律宾、越南等五国已经与西方200多家石油公司合作,在南海海域合作钻探了约1380口钻井,年石油产量达5000万吨。相当于大庆油田最辉煌时的年开采量。
材料1 油气资源:南海中南部油气地质资源量占53%,可采资源量占66%,若被他国掠夺,中国海域将失去约的可采油气资源。西沙群岛、中沙群岛的水下有上千米的新生代沉积物,是大有希望的海底石油和天然气产地。
材料2 矿产资源:南海蕴藏5万亿吨以上的锰、约3100亿吨镁、170亿吨锡和铜、29亿吨镍及锰、8亿吨钴、5亿吨银、800万吨金、60亿吨铀等,比陆地矿产资源丰富得多。
材料3 水产资源:南海海洋鱼类有1500多种,大多数种类在西、南、中沙群岛海域,很多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海龟、海参、龙虾、螺、贝、海带等都很丰富。
综合分析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南海丰富的资源中,油气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对石油加热炼制时,根据各成分的    不同可得到的产品有            (写一种)。
(2)天然气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其变化          。
(3)材料2中所述锰、镁、铜等是指    (填“元素”或“原子”)。
(4)海洋鱼类、海参、龙虾富含的营养素是    。
(5)南海自古就是中国的!我们要捍卫祖国的领土、领海和资源的完整。在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你的一点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炼草成油不是梦
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会产生大量CO2,同时产生一些有污染的烟气,威胁全球生态。
为了有效改善生态,有的国家利用富含纤维素的草本植物、可食用作物(包括玉米、大豆、甘蔗)为原料,制造草油。用可食用作物制造生物燃料是最简单可行的,但是并非长久之计,因为没有足够的耕地来满足发达国家对液态燃油的需求。其实,可转化为草油的原料有很多,从木材废料到农业废弃物,再到“能源生物”,这些原料耕作成本低、产量大。这些植物都能够在农田的边际土地上快速生长,它们的种植不会干扰和危及粮食作物的生长。放眼全球,每年可利用上述物质能转化的生物燃料相当于340亿~1600亿桶原油,已超过全球每年30亿桶原油的消耗量。
纤维素类草本植物能转化成任何类型的燃料,如乙醇、普通汽油、柴油甚至航空燃油。在2011年,第一个商业化生物燃料炼制厂已建成。人类历史上的能源新纪元——草油时代就要到来。
(1)开发清洁可再生的能源是当今能源发展方向,其原因是                   
(写一条)。
(2)生物燃料的能量来源于自然界中的    能。
(3)纤维素类草本植物能转化为乙醇,乙醇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草油的大量使用可缓解温室效应”的说法是错误的,原因是            
(写一条)。
(5)推动草油业的发展,可提高周边农户的收入,给出你的建议        (写一条)。
6.氢能源
目前使用较多的是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而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不仅会消耗现有资源,还会污染环境。山西是典型的资源型经济省份,曾“因煤而兴”。煤燃烧时,产生的有害气体会形成酸雨。酸雨不仅会腐蚀某些建筑物和金属制品,还会危害人体健康,而且在未来的某一天,化石燃料将会被用完。这就需要寻找一种不依赖化石燃料、储量丰富的新能源,氢能就是这种能源之一。
氢能是通过氢气和氧气反应所产生的能量,氢在地球上主要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是宇宙中分布最广泛的物质,它构成了宇宙质量的75%。工业上生产氢的方式很多,常见的有水电解制氢、煤炭气化制氢、重油及天然气催化转化制氢等。其中水电解制氢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氢作为能源,有很多优势。氢气本身无毒,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约为同质量汽油的3倍,且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空气;氢燃料性能好,点燃快,与空气混合时有广泛的可燃范围,燃烧速度快;氢可以以气态、液态和固态金属氢化物的形态出现,能适应各种应用环境的不同要求。
但是,在生活和生产中大量使用氢能源还存在一定的困难。由于氢气的制取成本高和贮存困难,作为燃料和化学电源暂时还未能广泛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对氢能源的开发已取得了很大进展,氢能终将会成为主要的能源之一。
根据上述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1)酸雨能腐蚀某些建筑物是因为其中含有   (填离子符号)。
(2)根据材料中的微观示意图可知,水电解的微观实质为________,     还能获得的信息是          (写一条)。
(3)“氢可以以气态、液态和固态金属氢化物的形态出现”,氢气可在加压、降温下变为液态,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其变化:           。
(4)目前,开发利用氢能源的困难之一是            。
(5)除了氢能,还能缓解化石燃料面临枯竭的新能源有       (填一种)。
7.温室效应
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地面,而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的作用形成了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甲烷、一氧化氮、氯氟代烷、臭氧等30多种。
如果二氧化碳含量比现在增加一倍,气候将明显变暖,全球气温将升高3 ℃~5 ℃,两极地区可能升高10 ℃。气温升高,将导致某些地区雨量增加,某些地区出现干旱,飓风力量增强,出现频率也将提高,自然灾害加剧。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气温升高,将使两极地区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许多沿海城市、岛屿或低洼地区将面临海水上涨的威胁,甚至被海水吞没。
为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一方面需要人们尽量节约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的燃烧,使用清洁能源。另一方面保护好森林和海洋,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
让我们一起来保护我们的地球吧!
依据短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
(2)除二氧化碳外,再写出一种能够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       (填化学式)。
(3)一种清洁能源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X+3O2 2CO2+3H2O,该清洁能源的化学式是   ,反应过程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是O和   (填元素符号)。
(4)海洋帮助减缓温室效应后,海水的pH会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8.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有关问题。
酸奶,你喝对了吗?
酸奶不仅保留了牛奶的所有优点,而且某些方面还扬长避短,更适合人类保健。其一,酸奶在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单糖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更易于人体吸收。其二,酸奶中的脂肪易于消化,且其中的磷脂肪能促进脂肪乳化,从而调节胆固醇浓度。其三,酸奶发酵后,牛奶中的钙被转化为水溶形式,更易被人体吸收利用。
Tip1:区分酸奶和酸奶饮料
发酵型酸奶因含有活性益生菌,从生产到销售都必须冷藏完成。酸奶饮料是在牛奶中加入水、糖或甜味剂,经人工调酸制成的饮料,其营养只有酸奶营养的。
Tip2:注意冷藏和保存时间
如果保存条件不好,酸奶中的活性乳酸菌会不断繁殖,产生的乳酸使酸度不断提高,口感变得过酸,甚至会变质。因此要注意保存温度和时间,尤其夏天需冷藏。
Tip3:注意饮用方法和时机
可在饭后2小时饮用,因为饭后胃液的pH值上升,这种环境很适合乳酸菌生长,能让酸奶的营养充分发挥;别空腹喝酸奶,酸奶中活性乳酸菌只有pH值在4以上才能生长,而空腹时乳酸菌会被胃酸杀死,营养价值大打折扣;不要加热喝,如果温度过高,酸奶中的益生菌会失去活性。
更健康的酸奶饮用方式,你学会了吗?
(1)酸奶很适合正在发育的青少年饮用是因为酸奶中含有    。
(2)酸奶与酸奶饮料相比,营养价值更高的是       。
(3)酸奶需冷藏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体空腹时胃液的pH范围是    ,吃饭后,胃液的酸性    (填“增强”“减弱”或“不变”)。
9.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灭火弹”是一种常见的灭火器材,主要分为沙石灭火弹和干粉灭火弹。目前市场上的灭火弹主要以干粉为主。超细干粉灭火剂是目前国内外已查明的灭火剂中,灭火浓度最低,灭火效能最高,灭火速度最快的一种。超细干粉灭火剂单位容积灭火效率是哈龙灭火剂的2~3倍,是普通干粉灭火剂的6~10倍,是七氟丙烷灭火剂的10倍以上,是二氧化碳的15倍;超细干粉灭火剂对大气臭氧层耗减潜能值(ODP)为零,温室效应潜能值(GWP)为零,对人体皮肤无刺激,对保护物无腐蚀,无毒无害;超细干粉灭火剂灭火后残留物易清理,不会造成火场中人员中毒或窒息死亡。同时,超细干粉灭火剂储存期限可达10年,不需频繁更换及维护。
“灭火弹”具有两种引爆方式供使用者选择,一种是拉发式(又称主动式),用力拉出拉索后延时七秒钟即爆炸;另一种是引燃式(又称被动式),使用时只需撕开封皮掏出超导热敏线用力投入火场即可。
在扑灭森林大火时,由于人员多,接受灭火弹使用方法培训的专业人员少,因而应该选用引燃式超细干粉灭火弹,这种灭火弹只要投入火场,成功率几乎是百分之百,能显著减少扑救人员的伤亡。而在应用于其它方面的灭火,则可根据现场情况选用,比如一些狭小场所或投掷不准的失火点、火灾场所会导致灭火弹滚动而不易被火苗点燃灭火弹的情况,适宜于使用拉发式灭火弹。
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常见灭火弹主要分为沙石灭火弹和    。
(2)请写出一个超细干粉灭火剂的优点            。
(3)某种干粉灭火剂的主要成分是NaHCO3,遇热时NaHCO3会分解生成Na2CO3并放出CO2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狭小场所或投掷不准的失火点灭火时,适用于使用   (填“拉发式”或“引燃式”)灭火弹。
(5)“森林防火,人人有责”。请你对预防森林火灾提一条建设性意见       。
10.运城盐湖在低温下湖面上绽放出美丽的“硝花”(如图1)。
图1
材料一:“硝花”是晶体结晶在盐板上的一种特有的现象,温度低至0 ℃或0 ℃以下时,析出硫酸钠晶体(俗称芒硝),低于-5 ℃时,硫酸镁晶体也会析出,形成形状多样的“硝花”。
材料二:该盐湖中含有氯离子、钠离子、镁离子、硫酸根离子等,它们会随着温度变化自由组合,结晶出不同的化合物。氯化钠等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图2
材料三:一年四季,盐湖变换着不同的景色。春、秋两季碧波万顷,湖水清澈;夏季气温高达42 ℃,水位下降,湖底析出氯化钠晶体,生长的藻类使湖水变成了红色;冬季湖面上盐花丛生,洁白如雪。
根据短文回答问题:
(1)硝花是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盐湖中含有的阴离子是    (写一种,用符号表示)。
(2)上述景色变换中包含的过程有    (填序号)。
①蒸发  ②蒸馏  ③结晶  ④升华
(3)入冬,随着温度的变化,该盐湖开始先析出NaCl。NaCl先析出的原因是        ,若NaCl中混有少量Na2SO4,写出除去Na2SO4的化学方程式: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运城盐湖中还可能析出氯化镁晶体
B. 芒硝是白色晶体
C. 硫酸镁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
D. 该盐湖析出氯化钠主要是蒸发结晶,而析出硫酸镁晶体主要是降温结晶
参考答案   
1. (1)6.941 Li+
(2)C2H8N2+2N2O4 2CO2↑+4H2O+3N2↑
(3)涂油(或刷漆、保持干燥等合理即可)
(4)化合反应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2. (1)2H2O2 2H2O+O2↑ 分解反应
(2)混合物 优异的导热性和导电性(或低黏度或良好的流动性等合理即可)
(3)在镓基液态合金表面产生了百纳米厚的氧化镓介孔薄膜
3. (1)C C+O2 CO2
(2)有机合成(或合成)
(3)比重小、刚性好(或强度高)
(4)混合物
4. (1)混合物 沸点 汽油(或柴油或石蜡或沥青等合理即可)
(2)压强增大,分子间间隔变小
(3)元素
(4)蛋白质
(5)合理开发(或谨慎开采或有计划开采等合理即可)
5. (1)化石能源不可再生且大量使用会新增大量温室气体 CO2(合理即可)
(2)太阳
(3)可再生 C2H5OH+3O2 2CO2+3H2O
(4)草油燃烧也会产生CO2
(5)在农田的边际土地上多种植能制作草油的作物(合理即可)
6. (1)H+
(2)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或分子由原子构成等合理即可)
(3)(压强增大,温度降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4)制取成本高(合理即可)
(5)太阳能(或潮汐能或地热能等合理即可)
7. (1)化石燃料的燃烧
(2)CH4(或NO、O3等合理即可)
(3)C2H5OH C
(4)减小
8. (1)钙
(2)酸奶  (3)防止乳酸菌繁殖  (4)<4 减弱
9. (1)干粉灭火弹
(2)灭火效能最高(或灭火速度最快或对大气臭氧层耗减潜能值为零等合理即可)
(3)2NaHCO3 Na2CO3+H2O+CO2↑
(4)拉发式
(5)禁止带火种(严禁烟火等合理即可)
10. (1)混合物  Cl-(或SO)
(2)①③
(3)氯化钠浓度最大,最先达到饱和
Na2SO4+BaCl2=== BaSO4↓+2NaCl
(4)ABD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