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4章 人与环境
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问题探讨
茶卡盐湖
1.人类活动一定会破坏环境吗?
不是,人类活动可能破坏环境,如乱砍滥伐、乱捕滥杀、填湖造地、生物入侵等:也可能改善环境,如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建立自然保护区等
问题探讨
茶卡盐湖
2.怎样才能既发展经济,又不破坏环境?
边发展,边保护,边治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生态足迹
1.概念: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一个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
生产这些粮食所需要的的耕地面积
换算
排放的CO2
吸收这些CO2所需要的森林,草地或农田的面积
2.生态足迹示意图
碳足迹
表示扣除海洋对碳的吸收量之后,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CO2等所需的森林面积。
建设用地
表示交通设施、住房、工业建筑物、水电库区等人类基础设施所占用的土地面积。
渔业用地
表示支持水产品生产所需的水域面积。
林地
表示生产木材、纸浆、薪柴等林木产品所需的林地面积。
草地
表示生产肉、奶、毛、皮等畜牧产品所需的草地面积。
耕地
表示用来种植人类消费的作物、油料、橡胶以及生产牲畜饲料等农产品所需的农田面积。
3.生态足迹特点
①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
②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
例如:1.与步行相比,开车出行会____生态足迹
增加的部分既包括汽车对道路、停车场的直接占用面积,也包括吸收尾气所需要的林地面积等。
增大
2.与食用蔬菜相比,吃牛肉会____生态足迹
增大
增加部分包括:生产牛肉所需的草地面积,也包括吸收牛排放的CO2所需的森林,草地或农田的面积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
思考与讨论
资料1 18世纪50年代以来人口增长情况,以及未来几十年的预测情况如左下图;
资料2 有研究显示,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进入生态超载状态。与1961年(数据可采集的第一年)相比,全球生态足迹总量增长了约2倍,而生态承载力总量只提高了30%(右下图)。地球早已进入生态超载的状态。
资料3 175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只有大约0.028%,而2016年,这一数值已经
超过0.04%。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对化石燃料的使用、水泥的生产以及土地利用的变化(如毁林)等。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之一。
资料4 2010年,我国人均生态足迹为2.2全球公顷,约为世界人均值的85%,却是我国人均生态承载力的2倍多。而且,我国许多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均低于全球人均水平,如人均耕地面积仅为全球人均值的1/3;人均淡水占有量只有全球人均值的1/4,等等。
讨论
1.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快、人口增长慢,是不是人均生态足迹就小呢?
不一定,生态足迹与人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方式有关。
2.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全球发展将面临的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全球生态足迹总量的增长远远高于生态承载力的增长,生态赤字增加,地球进入严重的生态超载状态。人口的增长以及人类活动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压力,这将带来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资料3显示的全球变暖就是其中之一。
3.研究表明,目前生态承载力比1961年增长的约30%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的发展,那么,未来可采取哪些措施提高生态承载力?
保护耕地;通过发展科技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生产和消费体系等等。
4.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我国的生态足迹总量位居世界首位。这给我国的发展带来巨大挑战。请与同学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做。
从整体上思考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当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
出现生态盈余
当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
出现生态赤字
我国的人口现状及发展措施
(1)我国的人口现状
①人口基数大
②目前已进入了低生育水平
③依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未来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还将加速
(2)实施措施
处理好人口增长和资源、环境的关系
(例如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推进生态农业,建立自然保护区等)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①全球气候变化
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水泥的生产导致大气中CO2的浓度升高,温室效应加剧,全球变暖,南极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许多生物的生存造成威胁
②水资源短缺
淡水约占地球水资源的3%,但是其中可被人类直接利用的不到1/3.人口剧增以及人类的活动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危机
③臭氧层破坏
由于人类对氟氯烃、哈龙等化合物的使用,大气中臭氧层持续下降,在南北极附近,甚至出现了“臭氧层空洞”。臭氧层变薄意味着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增加,会对人和其他生物的生存造成极大危害
④土地荒漠化
人类活动会导致干旱区,半干旱区等地区的土地退化,甚至完全荒漠化。目前,除了南极洲,其他各洲均存在土地荒漠化
⑤生物多样性丧失
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目前平均每天有一个物种消失,物种灭绝的速率是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
⑥环境污染
最为常见的环境污染是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会导致雾霾,酸雨频发
思考与讨论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与个人生活
(1) 上述环境问题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我们个人的行为习惯与环境问题的形成有怎样的关系呢?
(2) 绿色出行、多吃植物性食物、少吃肉类等,都可以缩小生态足迹。还有哪些可以缩小生态足迹、减少环境污染的生活方式?
环境问题与每个人的行为习惯息息相关,例如,节约用水要从点滴做起,绿色出行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等。
不浪费食物,节约用水、用电,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不必要的消费等。
应对措施
正确处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践行经济、社会和生态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1)正确理念:
(2)基本国策: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思维训练
辨别“偷换概念”
几年前,某地建起一家金属冶炼厂,此后,工厂周边的水稻产量明显下降。农民认为冶炼厂排放的废气导致了农作物减产。环境工作者的研究表明,冶炼厂周围的大气透明度明显下降。
冶炼厂方面认为,水稻产量下降的责任不在他们,因为他们排放的废气是经过处理的,检验报告显示,这些废气不会毒害人体,更没有证据表明他们排放的废气对水稻有毒害作用。
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思维技能,反驳冶炼厂方面的观点。
使农作物减产不一定要“毒害”农作物,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条件也可引起农作物减产;不毒害“人体”的废气不一定也不危害水稻。
联系与应用
一、概念检测
1,我们既要关注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也要注意人口停止增长或负增长带来的问题,请在左右两栏之间画上适当的连线。
人口增长过快
人口停止增长或负增长
劳动力不足
资源短缺
人口老龄化
交通拥挤
环境恶化
2. 我国南极科学考察队员发现,南极地区的部分海冰正在逐年融化,使企鹅的栖息地越来越少,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 水土流失 B. 温室效应
C. 大气污染 D. 海洋污染
3. 近年来,我国绿色发展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不断升级提速,带来更多蓝天白云、绿水青山。下列举措不利于改善环境的是 ( )
A. 进行垃圾分类
B. 大力植树造林
C. 工厂废气经净化处理后排放
D. 沿海兴建化工厂,污水直接排入海洋
B
D
二、拓展应用
1. 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尽量少地消耗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大气污染,保护环境。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响应低碳生活的号召?请举两个例子说明。
(1) 绿色出行:骑自行车或步行出行。
(2) 节约用电:使用节能灯泡照明,随手关灯,休息时关闭电脑,夏天空调温度不要调太低,根据能耗标识选用能耗低的电器。
(3) 避免浪费:纸张双面使用,尽量少用一次性用具(如塑料袋、纸杯、木筷等)。
2.“国家节水标志” 由水滴、人手和地球的图案组成。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JS”的变形, 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自己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又像一 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手接着水珠, 寓意“接水”,与“节水”音似。
举例说明,作为中学生,我们能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节约用水?
国家节水标志
(1) 生活中一水多用:用洗菜水浇花,用洗衣水拖地,用洗碗水冲厕所,等等。
(2) 洗手时随时关闭水龙头。
3. 有些企业的生产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但企业缺乏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停产又将影响职工的收入和产品的供应。这样的两难处境,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请你查阅资料,找一找摆脱这类困境的办法。
地方政府可以适当集中财力、智力和技术力量,建设功能性园区,按照标准搞好基础设施以及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引导企业入园实行标准化生产;通过宣传教育使各级行政负责人、企业负责人、全体职工以及当地居民树立起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新思维以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观念。
4. 亚洲象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南部。据2017年的一项研究显示,西双版纳地区共有228~279头亚洲象,但它们分布于5个互不连通的地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亚洲象的栖息地处于隔离状态,请你分析导致隔离的原因。
人类活动,如开垦农田、修建公路和住房等,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环境,使亚洲象的栖息地处于隔离状态。
(2)我国已经启动了亚洲象生态保护走廊的调査规划和建设项目,请你谈谈这项措施的意义。
亚洲象生态保护走廊可以打破亚洲象种群之间的隔离,促进种群间的基因交流、有利于亚洲象的繁行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