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区2023年中小学作业设计案例(样表)
(建议以ppt形式呈现)
申报学校: 昆明市官渡区关锁中心学校
申报学段: 中段
申报年级: 四年级
申报学科: 科学
申报教师:
案例名称(标明单元、课时):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一、设计意图(作业目标分析,学情分析,作业与课程标准、教材融合分析)
(一)、作业目标分析
1.基于观察记录,有依据的描述凤仙花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及规律。说出绿色开花植物通常会经历种子萌发成幼苗、幼苗生长发育、植物开花结果、衰老、死亡的过程。
2.利用多种方式观察研究植物体的外部形态特征。说出绿色开花植物植物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组成;认识这些结构具有帮助植物维持自身生存和繁殖的作用。
3.在解剖、观察、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建模、推理等认识植物器官的结构与功能。认识植物维持生命需要阳光、空气、适宜的水分和温度,根、茎、叶为植物生存提供营养物质;花、果实、种子帮助植物繁殖后代。
4.会用播种的方法栽培植物。认识有的植物通过产生足够的种子
来繁殖后代,有的植物通过根、茎、叶等来繁殖后代。
(二)、学情分析
基础知识:在一年级的《植物》《动物》单元以及三年级的《动物一生》单元,对植物的认识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能力水平:随着年龄的的增加,四年级学生观察事物也更加细致有序。对种植活动兴趣浓厚,但在种植、管理植物的过程中,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
生活经验:对植物的生长变化既熟悉又陌生知道植物与动物的区别。但对植物的结构并没有系统的认识,对植物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功能认识也是比较模糊。
(三)、作业与课程标准
①地球上存在不同的植物,不同的植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种植物也存在个体差异。说出植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列举当地的植物资源,尤其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植物。
②植物具有获取和制造养分的结构, 描述植物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组成,这些部分具有帮助植物维待自身生存的相应功能。
③生物繁殖后代的方式有多种。 描述有的植物通过产生足够的种子来繁殖后代,有的植物通过根、茎、叶等来繁殖后代。
④动物和植物都有基本生存需要, 描述植物维持生命需要空气、水、温度,动物还需要食物,植物还需要光。栖息地能满足生物的基本需求。 举例说出水、阳光、空气、温度等的变化对生物的基本需要。列举动物帮助植物传粉或传播种子等实例。
⑤自然或人为干扰能引起生物栖息地的改变,这种改变对于生活在该地的植物和动物种类、数量可能产生影响。举例说出人类生产、建筑等活动对动植物产生影响。
(四)教材融合分析
本单元以种植绿色开花植物和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活动为主要线索,在实践活动中发现植物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通过观察,认识种子萌发先发育出根、再长出茎和叶,植物生长到一定阶段会开花、结果实和种子。伴随着植物新器官的出现,引领学生观察各器官的形态结构,探究植物体器官的功能,初步书写出结构名称。运用解刨的方法观察果实的结构,分析果实和种子的结构。最后能依据果实的形态结构推测种子的传播方式。能基于观察记录有依据的描述凤仙花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得出植物生长变化规律及生命需求等结论。
本次作业设计在必选作业套餐课堂练习完成的前提下,设计了自选作业套餐,实验探究活动,弥补很多时候在课堂上不能够实现的实验探究经历,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提供学生进行自我锻炼、自我反思的机会。家长也可以参与实践活动,加强家校师联系。
二、作业设计(题型、主要内容及素材出处、作业要求、答案及评价标准)
(一)、题型及主要内容:
情景创设:“小园丁挑战”通过植物生长变化单元的作业练习,一共设立八个关卡,创设贴合学生实际的情境,激发学生对真实问题的探究兴趣,满星100星。将100星星分配到不同题型中,在作业训练中多元化得累计,进行闯关游戏,累计90-100星,评为“优秀小园丁”,
80-89星,评为“良好小园丁”,累计60-79星,评为“合格小园丁”。
《植物的一生》
(争做优秀“小园丁”挑战)
每一课对应每一关,主要题型是:选择题、实验题、填图题、连线题。(二)、素材出处及作业要求
素材来自原创、网络资源或教辅内容。作业设计中有必选套餐作业和自选套餐作业。课中练习必选作业套餐,对每一课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巩固,及时训练。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完成,打分,积累园丁潜质星星。课后作业选择合适的自选作业套餐A或B,进行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依据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分层设计,满足不同学生个体发展需求,在科学群里分享探究得到的实验结果及现象(拍照或者视频形式),班级建群,提前分组6人一组。小组成员之间进行分享,上传图片到群里打卡,小组成员互评,教师、小组成员投票。家长可以参与活动,加强家校联系,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具有激励作用。
三、作业反馈(典型作业批阅展示、班级或小组作业结果统计分析、目标达成度分析)
典型作业批阅展示
必选套餐作业
自选套餐作业
(二)班级或小组作业结果统计分析、目标达成度分析
这项作业的设计,我主要考虑到以下三个方面:
1.设计基础+自主型作业模式,提供选择的机会。
长期以来,科学作业的形式和内容都由教师指定。其实,教师应让学生有机会去思考、选择、决定、感悟和应用所学内容,因为学生对事物的体验和兴趣各不相同。新课程也特别强调要“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所以,设计作业时要考虑各个层次学生的要求,使每个学生在完成不同难度和不同数量的作业中都有所收获。根据这一目的,我就设计了自助餐式的作业,让学生有条件地选择个人喜欢的和力所能及的作业。但是在课后的作业中孩子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不够,导致自选套餐作业的完成度不够乐观,小组评价机制也不完善。
2.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设计创新型作业。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的。他肯定人有七种智能:语言、数学逻辑思维、音乐、运动、人际和自我调节。本次作业情景创设中,我进行了小园丁挑战形式的情景创新型作业,通过植物生长变化单元的作业练习,进行一个单元的闯关,积累园丁潜质星星,争做一个优秀的小园丁,一共设立八个关卡,创设贴合学生实际的情境,激发学生对真实问题的探究兴趣,满星100星。作业结合语文、美术学科进行设计作业,趣味性高,自主性强。大部分同学积极性高,自选套餐中作品设计新颖,实验流程标准,完成度高,但是有部分同学一次都不能完成,对这次挑战的参与度低,没有达到我预期的热度。
3、设计分享型+竞争型作业,交流经验,分享成果。
在科学群里分享探究得到的实验结果及现象(拍照或者视频形式),班级建群,提前分组6人一组。小组成员之间进行分享,上传图片到群里打卡,小组成员互评,教师、小组成员投票。
作业设计、反馈情况反思(针对设计预期、学生作答情况进行分析,聚焦优缺点和改进建议)
本次作业中学生对于必选作业套餐的作业中准确率很高,但是感觉不是很感兴趣。对于自选作业套餐中实践作业的选择就完成度不是很高。在课后的作业中孩子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不够,导致自选套餐作业的完成度不够乐观,小组评价机制也不完善。在群里反馈和交流的难度高,部分学生挑战的参与度低,没有达到我预期的热度。
对此我的改进建议:
(1)对自选套餐实践作业的选择上更加用心。选择一些趣味性高,容易完成的活动。
(2)完善竞争和评价模式。更多元化得考虑到孩子们的完成能力,可以在竞争的前提下学生自主设计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出现更多更有趣的生成。不在单一小组成员评价和教师评价,加入学生自评和家长评价。
(3)形成系统的反馈模式,小组成员选取小组长,负责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实验、活动资料,约定时间进行评价,分享成果。教师支持活动资料的打印、整理。并对活动的完成度、满意度进行评价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