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课件(共35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课件(共35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14 00:08: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第四套人民币上的少数民族元素——人物篇
一角:高山族和满族 两角:朝鲜族和土家族 五角:苗族和壮族 一元:侗族和瑶族 两元:维吾尔族和彝族 五元:藏族和回族
背面文字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为:汉语拼音、蒙文、藏文、维文、壮文
第五套人民币上的少数民族元素——文字篇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课标要求】了解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意义。
民族政策是指国家和政党为调节民族关系,处理民族问题而采取的相关措施、规定等的总和,是对境内各民族所采取的政策。
我国的民族政策概括地讲,就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核心,也是我国民族政策的支柱。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民族政策的实现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民族区域自治是党和国家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国家基本的政治制度之一。
概念解析:民族政策
▲ 2015年8月9日,56个民族火炬手共同点燃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主火炬
5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的一项政治制度。
实施前提
设置依据
自治权限
目录
1
追本溯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起源与实践
2
3
与时俱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居安思危——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认识与展望
一.起源与实践 1、背景
材料1: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它(中华民族)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往、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
——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1)历史渊源: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有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
特点: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
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
材料2: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各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总体上说,比汉族落后了很多。……奴隶主、农奴主、地主、牧主占人口极少数,却掌握着……主要生产资料和财富……广大农牧劳动者及从事各种生产劳动的为……绝大多数人,却只占有极少量的生产资料……(他们)政治上被歧视、被统治;经济上被剥削、被奴役;精神上被束缚、被愚弄;生活极贫穷,文化极落后。
——摘编自杨建新《论我国民族问题的“变”与“不变”》
一.起源与实践 1、背景
带手铐脚镣劳作的西藏农奴
材料3:蒋介石的民族观,是彻头彻尾的大汉族主义。在名义上,他简直将蒙、回、藏、苗等称为边民,而不承认其为民族。在行动上,也实行民族的歧视和压迫。——《周恩来选集》
(2)现实情况:我国人口、资源分布和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旧中国民族压迫、民族歧视的政策。
材料4: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的110年间,中国屡遭帝国主义侵略、欺凌,中国各族人民陷入被压迫、被奴役境地。在国家四分五裂、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御外侮,为维护国家主权统一、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特别是抗日战争(1937-1945年)时期,中国各民族进一步联合起来,同仇敌忾,抗击侵略,保家卫国。回民支队、内蒙古抗日游击队等许多以少数民族为主的抗日力量,为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 (2005年)
(3)政治基础:近代中国各民族都面临着反帝反封建、民族解放的共同任务,在长期斗争中,各民族形成了牢固的政治认同。
一.起源与实践 1、背景
材料5:历代在民族事务治理理念上,既强调天下一统、又强调因俗而治。这种维护一统而又重视差别的治理理念,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至关重要。……历代中央政府在民族地区实行有别于内地的管理体制也构成了我们今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渊源。
——中国民族报《坚定不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015)
(4)历史经验:历史上历代政府对民族地区的治理理念和政策,为新中国处理民族关系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一.起源与实践 1、背景
1927年:提出“用自由联邦制,统一中国本部、蒙古、西藏、回疆,建立中华联邦共和国。
1931年:承认中国境内少数民族的自决权,一直承认到各弱小民族有同中国脱离,自己成立独立的国家的权利。
1938年:允许蒙、回、藏、苗、瑶、夷、番各民族与汉族有平等权利,在共同对日原则下,有自己管理自己事务之权,同时与汉族联合建立统一的国家。”
1946年2月:内蒙古的工作,根据和平建国纲领中关于民族平等自治的要求,不应提独立自决口号。
1945年10月:提出在内蒙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建立自治政府。
1947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长期探索、反复比较、逐步推行
1941年:建立蒙、回的民族自治区。
民族自决-独立建国和民族自决-自治邦-联邦制
明确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单一制国家方案,完全放弃民族自决-自治邦-联邦制国家方案
国内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战争时期
民族区域自治-单一制国家方案
解放战争时期
一.起源与实践 1、背景
一.起源与实践 1、背景
材料6:在对民族自决和民族区域自治两种政策的反复比较和权衡中,逐渐倾向于民族区域自治,并最终形成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主张。在领导抗日战争的过程中,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深切感受到深受日本帝国主义压迫的中国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必须团结一致,并肩作战,从而形成了中国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成员的认识;另一方面,所领导的革命力量在抗日战争中迅速壮大,从而使中国共产党有了问鼎全国政权的实力和气魄。另外,在个别地区进行的民族区域自治的试验取得的成效也强化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民族区域自治的认识。 ——周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中国的形成和演进》
(5)党的探索: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民族问题,逐步明确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3)政治基础:近代中国各民族都面临着反帝反封建、民族解放共同任务,在长期斗争中,各民族形成了牢固的政治认同。
一.起源与实践 1、背景
(1)历史渊源: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多元一体格局。
(2)现实情况:我国人口、资源分布和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旧中国民族压迫、民族歧视的政策。
(5)党的探索: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民族问题,逐步明确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4)历史经验:历史上历代政府对民族地区的治理理念和政策,为新中国处理民族关系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3)1947年5月1日,在刚刚解放的内蒙古地区成立内蒙古自治区,新中国成立后,它成为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自治区。
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毛泽东语)至于内蒙古,那是汉人和蒙人合居的地方,我们一定要把日本从那里赶出去,帮助内蒙古建立一个自治的政府。 ——《红星照耀中国》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一.起源与实践 2、建立过程
(1)1941年,《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
(2)1945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内蒙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区域自治。
(4)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
第五十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反对帝国主义和各民族内部的人民公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反对大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禁止民族间的歧视、压迫和分裂各民族团结的行为。
第五十一条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反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一.起源与实践 2、建立过程
(5)确立标志:五四宪法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基本政治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五四宪法)规定: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各自治机 关都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一 级地方政权机关, 依法行使规定的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自治区的建立
1947.5,成立内蒙古自治区。新中国成立后,内蒙古自治区成为我国第一个省级的自治区。
1955.10,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8.3,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10,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
1965.9,成立西藏自治区。
一.起源与实践 2、建立过程
一.起源与实践
特别提醒:民族乡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是与乡、镇平级的行政单位。
观察左图,民族区域自治在层次设置和地区分布上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1)从行政层级上看: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2)从地区分布上看: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西南等地。
表现1:立法
立法: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实施,以基本法律的形式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固定下来。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
第二条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第三条 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国家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二.发展与完善 1、发展
意义: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此被纳入法制轨道。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自治地方进行了有关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的制定工作。
第十九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第二十条 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批示,如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可以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
立法自治权
变通执行权
第二十五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根据本地方的特点和需要,制定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和计划……
第三十七条 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班级)和其他教育机构,有条件的应当采用少数民族文字的课本,并用少数民族语言讲课;根据情况从小学低年级或者高年级起开设汉语文课程……
文化管理自治权
经济自治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使自治区获得了哪些自治权?
表现2:三个离不开
意义:深刻阐述了中国各民族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血肉关系。对中国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个离不开”精辟地概括了我国56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休戚与共、互助合作的紧密关系,反映了我国民族关系历史构成的客观事实——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三个离不开”思想既充分考虑了我国民族关系的历史,全面反映了我国民族关系的生动现实,又着眼于我国民族关系的长远发展,充分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发展的共同愿望,是新形势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指导原则。
——人民网
二.发展与完善 1、发展
内容:1990年, 中共中央提出“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表现3:确立为基本政治制度
内容:1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确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加强民族工作,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 ——中共十五大报告
二.发展与完善 1、发展
背景: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推进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2)“五个认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
——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讲话
二.发展与完善 2、完善
(1)“两个共同”: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要求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
表现1:民族工作的主题 中共十八大以来(2012年--)
表现2: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共十九大以来(2017年--)
(2)地位:被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赋予民族工作新的内涵和重大历史使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民族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
56个民族是石榴籽,中华民族是整体的石榴。我们是一个中华民族共同体,要同舟共济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习近平庆祝西藏和平解放七十周年考察讲话
(1)提出: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二.发展与完善 2、完善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势/意义
(1)有利于维护国家的集中统一。
(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
(3)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有利于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国家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时,充分尊重和照顾民族自治地方的特点和需要,根据全国发展的整体布局和总体要求,将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摆到突出的战略位置。为加快西部地区和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中国政府于2000年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国5个自治区、27个自治州以及120个自治县(旗)中的83个自治县(旗)被纳入西部大开发的范围,还有3个自治州参照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族区城自治》白皮书(2005年2月)
1.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体现了民族平等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之一。
2.前提是国家统一领导。作为国家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必须服从中央统一领导,执行国家法律和大政方针,行使宪法规定的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
3.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享有一定的自治权,这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国家保证宪法、法律赋予的管理本民族地区自治权的实施。
4.国家统一领导和享有民族自治权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5.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是单纯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结合。
①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
②坚持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
③坚持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相结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
2020年8月12日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再回出生地那曲,参观后表示家乡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取得的,是通过各族群众团结一心所取得的。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千方百计分裂中国的达赖
①民族分裂主义破坏了国内社会稳定,威胁国家的经济安全。
三.认识与展望 1、隐患
乌鲁木齐7·5事件
材料:今天,我国少数民族各个方面虽然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由于原有基础太薄弱,生态环境很恶劣,存在许多不利因素和困难,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仍然比较落后和脆弱,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仍然较慢,而且很不平衡,科学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仍严重不足。
——杨建新《论我国民族问题的“变”与“不变”》
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仍然比较落后和脆弱;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科学教育文化事业发展仍严重不足
三.认识与展望 1、隐患
三.认识与展望 2、应对
①制度保障:完善立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和自治地方的合法权利,巩固和发展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1984年5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2001年2月,根据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 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作出了修改。
2005年5月,国务院第八十九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
……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对党章作出部分修改,其中就包括增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张来明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当前我国民族问题中最迫切最突出的,仍是发展问题。发展既可以解决面临的许多问题,也为所有民族问题的解决,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基础。
三.认识与展望 2、应对
②经济保障:加快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③思想保障:加强文化认同和民族文化交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2014年5月28日至29日,习近平总书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在各族群众中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2015年8月24日,习近平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必须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三.认识与展望 2、应对
比较民族区域自治区、经济特区和港澳特别行政区的异同点
项目 民族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经济特区
不 同 点 设立区域 少数民族聚居区 港、澳、台 沿海特定区域
指导原则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国两制” 特殊经济政策
权限 一定的自治权 拥有除外交、国防外的高度自治权 不享有自治权,只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管理体制
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解决问题 稳定社会,解决民族问题 为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率先发展起来,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
相同点 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行政区域, 都要接受中共的统一领导。
1941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全国政协通过《共同纲领》
1949
1966
1978
《民族区域自治法》
1984
1947
内蒙古自治区
1954
基本政治制度
中共提出
“三个离不开”
1990
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1997
2012
中共提出
“五个认同”
小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进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5
1958
宁夏回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1965
中共提出
“两个共同”
2018
确立
发展
完善
遭到
破坏
探索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举”,它是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充分考虑历史渊源和现实依据、政治条件和经济条件的基础上,成功地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新中国的民族政策是最好的,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们的民族政策也是最成功的。
——江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