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历史
高中道德与法治(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生物
高中音乐
高中美术
高中体育
高中信息技术
高中通用技术
资源详情
高中数学
人教A版(2019)
必修 第二册
第六章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
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六章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 高考真题挑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章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 高考真题挑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3-14 08:45:46
点击下载
图片预览
1
2
3
4
5
文档简介
《第六章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高考真题挑战
考点1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坐标表示
1.[2022新高考Ⅰ卷·3,5分]在△ABC中,点D在边AB上,BD=2DA.记=m,=n,则=( )
A.3m-2n B.-2m+3n
C.3m+2n D.2m+3n
2.[2022全国乙卷文·3,5分]已知向量a=(2,1),b=(-2,4),则|a-b|= ( )
A.2 B.3 C.4 D.5
3. [2021全国乙卷文·13,5分]已知向量a=(2,5),b=(λ,4),若a∥b,则λ= .
考点2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及其坐标表示
4.[2022全国乙卷理·3,5分]已知向量a,b满足|a|=1,|b|=,|a-2b|=3,则a·b= ( )
A.-2 B.-1 C.1 D.2
5.[2021浙江卷·3,4分]已知非零向量a,b,c,则“a·c=b·c”是“a=b”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6.[2022新高考Ⅱ卷·4,5分]已知向量a=(3,4),b=(1,0),c=a+tb,若
=
,则t=( )
A.-6 B.-5 C.5 D.6
7.[2022全国甲卷理·13,5分]设向量a,b的夹角的余弦值为,且|a|=1,|b|=3,则(2a+b)·b= .
8.[2021全国乙卷理·14,5分]已知向量a=(1,3),b=(3,4),若(a-λb)⊥b,则λ= .
9.[2020全国Ⅰ卷理·14,5分]设a,b为单位向量,且|a+b|=1,则|a-b|= .
考点3 向量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
10.[2022上海春季卷·10,5分]在△ABC中,C=,AC=BC=2,M为边AC的中点,若点P在边AB上运动(点P可与A,B重合),则·的最小值为 .
11.[2021天津卷·15,5分]在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ABC中,D为线段BC上的动点,DE⊥AB且交AB于点E,DF∥AB且交AC于点F,则|2|的值为 ;()·的最小值为 .
12.[2022浙江卷·17,4分]设点P在单位圆的内接正八边形A1A2…A8的边A1A2上,则+…+的取值范围是 .
考点4 利用正、余弦定理求解三角形的相关量
13.[2020全国Ⅲ卷理·7,5分]在△ABC中,cos C=,AC=4,BC=3,则cos B=( )
A. B. C. D.
14.[2021全国甲卷理·8,5分]2020年12月8日,中国和尼泊尔联合公布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为8 848.86 (单位:m),三角高程测量法是珠峰高程测量方法之一.如图是三角高程测量法的一个示意图,现有A,B,C三点,且A,B,C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投影A',B',C'满足∠A'C'B'=45°,∠A'B'C'=60°.由C点测得B点的仰角为15°,BB'与CC'的差为100;由B点测得A点的仰角为45°,则A,C两点到水平面A'B'C'的高度差AA'-CC'约为(≈1.732)( )
A.346 B.373 C.446 D.473
15.[2021全国乙卷理·15,5分]记△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面积为,B=60°,a2+c2=3ac,则b= .
16.[2022全国甲卷文·16,5分]已知△ABC中,点D在边BC上,∠ADB=120°, AD=2,CD=2BD.当取得最小值时,BD= .
17.[2021浙江卷·14,6分]在△ABC中,∠B=60°,AB=2,M是BC的中点,AM=2,则AC= ,cos∠MAC= .
18.[2020新高考Ⅰ卷·17,10分]在①ac=,②csin A=3,③c=b这三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在下面问题中,若问题中的三角形存在,求c的值;若问题中的三角形不存在,说明理由.
问题:是否存在△ABC,它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sin A= B,C=,
注:如果选择多个条件分别解答,按第一个解答计分.
19.[2022新高考Ⅱ卷·18,12分]记△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分别以a,b,c为边长的三个正三角形的面积依次为S1,S2,S3.已知S1-S2+S3=,sin B=.
(1)求△ABC的面积;
(2)若sin Asin C=,求b.
20.[2021天津卷·16,14分]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sin A∶sin B∶sin C=2∶1∶,b=.
(1)求a的值;
(2)求cos C的值;
(3)求sin(2C-)的值.
21.[2022全国乙卷理·17,10分]记△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 已知sin Csin(A-B)=sin Bsin(C-A).
(1)证明:2a2=b2+c2;
(2)若a=5,cos A=,求△ABC的周长.
22.[2021新高考Ⅱ卷·18,12分]在△ABC 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 a,b,c,b=a+1,c=a+2.
(1)若2sin C=3sin A,求△ABC的面积.
(2)是否存在正整数a,使得△ABC为钝角三角形 若存在,求a;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3.[2022新高考Ⅰ卷·18,12分]记△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
(1)若C=,求B;
(2)求的最小值.
24.[2021北京卷·16,13分]已知在△ABC中,c=2bcos B,C=.
(1)求B的大小;
(2)在三个条件中选择一个作为已知,使△ABC存在且唯一确定,并求BC边上的中线的长度.
①c=b;②周长为4+2;③面积S△ABC=.
参考答案
1.B 通解 因为BD=2DA,所以=3,所以+3+3()=-2+3=-2m+3n.
光速解(作图法) 如图,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合成出向量.由图知(即向量m)的系数为负数,排除A,C,D,故选B.
2.D 方法一 由题意知a-b=(2,1)-(-2,4)=(4,-3),所以|a-b|==5.
方法二 由题意知|a|=,|b|=2,a·b=2×(-2)+1×4=0,所以|a-b|2=|a|2+|b|2-2a·b=25,所以|a-b|=5.
3. 解析方法一 因为a∥b,所以存在实数k,使得a=kb,即(2,5)=k(λ,4),得解得
方法二 因为a∥b,所以2×4-5λ=0,解得λ=.
4.C 由|a-2b|=3,可得|a-2b|2=a2-4a·b+4b2=9.又|a|=1,|b|=,所以a·b=1,故选C.
5.B 由a·c=b·c,得(a-b)·c=0,所以(a-b)⊥c或a=b,所以“a·c=b·c”是“a=b”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6.C 由题意,得c=a+tb=(3+t,4),所以a·c=3×(3+t)+4×4=25+3t,b·c=1×(3+t)
+0×4=3+t.因为
=
,所以cos
=cos
,即,即=3+t,解得t=5,故选C.
7.11 解析(2a+b)·b=2a·b+b2=2|a|·|b|·cos
+|b|2=2×1×3×+32=11.
8. 解析方法一 a-λb=(1-3λ,3-4λ).因为(a-λb)⊥b,所以(a-λb)·b=3-9λ+12-16λ=0,解得λ=.
方法二 由(a-λb)⊥b可知,(a-λb)·b=0,即a·b-λb2=0,从而λ=.
9. 解析方法一 因为a,b为单位向量,且|a+b|=1,所以(a+b)2=1,所以1+1+2a·b=1,所以a·b=-,所以|a-b|2=a2+b2-2a·b=1+1-2×(-)=3,所以|a-b|=.
方法二 如图,设=a,=b,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得=a+b.因为|a|=|b|=|a+b|=1,所以△OAC为正三角形,所以||=|a-b|=2×|a|=.
10. 解析方法一 如图,以C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C(0,0),A(0,2),B(2,0),M(0,1).依题意可设P(x,2-x),则=(x,1-x),=(x,2-x),所以·=(x,1-x)·(x,2-x)=2x2-3x+2=2(x-)2+≥,故·的最小值为.
方法二 取MC的中点为Q,连接PQ,则||=,所以· · ≥()2-,故·的最小值为.
11.1 解析如图,过F作FG⊥AB,交AB于点G,易证得△BED≌△AGF,四边形EDFG是矩形,所以,,则2,所以|2|=||=1.
连接DG,由题意知,,则()··.
方法一(基底法) 设||=2t(0
方法二(坐标法) 以B为坐标原点,BC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BD|=2t(0
12.[12+2,16] 解析如图,连接OP,OA2,OA6,根据题意及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可得=()2+()2,易知与反向共线,所以[(2)2+(2)2]=2+2.同理得,[(2)2+(2)2]=2+2,[(2)2+(2)2]=2+2,[(2)2+(2)2]=2+2,所以+…+=8+8.在△OA1A2中,易知1·cos≤||≤1,所以12+2≤8+8≤16,所以+…+的取值范围为[12+2,16].
13.A 由余弦定理得AB2=AC2+BC2-2AC×BC×cos C=16+9-2×4×3×=9,则AB=3,所以cos B=,故选A.
14.B 如图所示,根据题意过C作CE∥C'B',交BB'于E,过B作BD∥A'B',交AA'于D,则BE=100,C'B'=CE=.在△A'C'B'中,∠C'A'B'=75°,则 BD=A'B'=.又在B点处测得A点的仰角为45°,所以AD=BD=,所以高度差AA'-CC'=AD+BE=+100=+100=+100=+100=100(+1)+100≈373.
15.2 解析由题意得S△ABC=acsin B=ac=,则ac=4,所以a2+c2=3ac=3×4=12,所以b2=a2+c2-2accos B=12-2×4×=8,则b=2.
16. -1 解析设BD=k(k>0),则CD=2k.根据题意作出大致图形,如图.在△ABD中,由余弦定理得AB2=AD2+BD2-2AD·BD cos ∠ADB=22+k2-2×2k×(-)=k2+2k+4.在△ACD中,由余弦定理得AC2=AD2+CD2-2AD·CD cos ∠ADC=22+(2k)2-2×2×2k×=4k2-4k+4,则=4-=4-=4-.因为k+1+≥2(当且仅当k+1=,即k=-1时等号成立),所以≥4-=4-2=(-1)2,所以当取得最小值-1时,BD=k=-1.
17.2 解析方法一 因为∠B=60°,AB=2,AM=2,所以由余弦定理可得BM=4.因为M为BC的中点,所以BC=8.在△ABC中,AC2=AB2+BC2-2BC·ABcos∠B=4+64-2×8×2×=52,所以AC=2.在△AMC中,cos∠MAC=.
方法二 因为∠B=60°,AB=2,AM=2,所以由余弦定理可得BM=4.因为M为BC的中点,所以BC=8.过点C作CD⊥BA交BA的延长线于点D,则BD=4,AD=2,CD=4.在Rt△ADC中,AC2=CD2+AD2=48+4=52,得AC=2.在△AMC中,cos∠MAC=.
18.解析方案一 选条件①.
由C=和余弦定理得.(3分)
由sin A=sin B及正弦定理得a=b.(6分)
于是,由此可得b=c.(8分)
由ac=,解得a=,b=c=1.(9分)
因此,选条件①时问题中的三角形存在,此时c=1.(10分)
方案二 选条件②.
由C=和余弦定理得.(3分)
由sin A=sin B及正弦定理得a=b.(6分)
于是,由此可得b=c,B=C=,A=.(9分)
由csin A=3,得c=b=2,a=6.因此,选条件②时问题中的三角形存在,此时c=2.(10分)
方案三 选条件③.
由C=和余弦定理得.(3分)
由sin A=sin B及正弦定理得a=b.(6分)
于是,由此可得b=c.(9分)
由c=b,与b=c矛盾.因此,选条件③时问题中的三角形不存在.(10分)
19.解析(1)由S1-S2+S3=,得(a2-b2+c2)=,即a2-b2+c2=2.(2分)
又a2-b2+c2=2accos B,所以accos B=1.(4分)
由sin B=,得cos B=或cos B=-(舍去),
所以ac=,(5分)
则△ABC的面积S=acsin B=.(6分)
(2)由sin Asin C=,ac=及正弦定理知,(10分)
即b2=,得b=.(12分)
20.解析(1)由正弦定理,得a=b·.(2分)
因为sin A∶sin B=2∶1,b=,
所以a==2.(4分)
(2)由正弦定理可得a∶b∶c=sin A∶sin B∶sin C=2∶1∶.(5分)
又b=,所以a=2,c=2.(6分)
则cos C=.(8分)
(3)由(2)可得,sin C=,
所以sin 2C=2sin Ccos C=2×,
cos 2C=2cos2C-1=2×()2-1=,(12分)
所以sin(2C-)=sin 2C-cos 2C=.(14分)
21.解析(1)方法一 由sin Csin(A-B)=sin Bsin(C-A),可得sin Csin Acos B-sin Ccos Asin B= sin Bsin Ccos A-sin Bcos Csin A,(1分)
结合正弦定理,可得accos B-bccos A=bccos A-abcos C,
即accos B+abcos C=2bccos A. (*)(4分)
由余弦定理可知accos B=,abcos C=,2bccos A=b2+c2-a2,代入(*)式整理得2a2=b2+c2.(6分)
方法二 因为A+B+C=π,
所以sin Csin(A-B)=sin(A+B)sin(A-B)=sin2Acos2B-cos2Asin2B=sin2A(1-sin2B)-(1-sin2A)sin2B=sin2A-sin2B,(3分)
同理有sin Bsin(C-A)=sin(C+A)sin(C-A)=sin2C-sin2A,(5分)
所以sin2A-sin2B=sin2C-sin2A,
由正弦定理可得2a2=b2+c2.(6分)
(2)由(1)及a2=b2+c2-2bccos A得,a2=2bccos A,所以2bc=31.(8分)
因为b2+c2=2a2=50,所以(b+c)2=b2+c2+2bc=81,得b+c=9,(9分)
所以△ABC的周长l=a+b+c=14.(10分)
22.解析(1)由2sin C=3sin A及正弦定理,得2c=3a.
又c=a+2,所以a=4,c=6,所以b=a+1=5.(3分)
则cos A=,
又A∈(0,π),所以sin A=,
所以S△ABC=bcsin A=×5×6×.(6分)
(2)由题意,知c>b>a,
要使△ABC为钝角三角形,
需cos C=<0,得0
因为a为正整数,所以a=1或a=2.(9分)
当a=1时,b=2,c=3,此时不能构成三角形;
当a=2时,b=3,c=4,满足题意.
综上,存在正整数a=2,使得△ABC为钝角三角形.(12分)
23.解析(1)因为,
所以,(1分)
所以,
所以cos Acos B=sin B+sin Asin B,(2分)
所以cos(A+B)=sin B,(3分)
所以sin B=-cos C=-cos ,(5分)
因为B∈(0,),所以B=.(6分)
(2)由(1)得cos(A+B)=sin B=-cos C,
所以sin[-(A+B)]=sin B,且0
所以0
所以-(A+B)=B,解得A=-2B,(8分)
由正弦定理得=4cos2B+-5≥2-5=4-5,当且仅当cos2B=时取等号,(11分)
所以的最小值为4-5.(12分)
24.解析(1)因为在△ABC中,c=2bcos B,所以由正弦定理,得sin C=2sin Bcos B=sin 2B,
又C=,所以sin 2B=.
因为B∈(0,),所以2B∈(0,),
所以2B=,则B=.(4分)
(2)由(1)知,C=,B=,所以A=π-B-C=,即△ABC是等腰三角形,且a=b,c2=a2+b2-2abcos C=3b2,即c=b.(6分)
条件①c=b与c=b矛盾,故条件①不成立,所以不能选择条件①.(7分)
若选条件②周长为4+2,则a+b+c=2b+b=4+2,解得b=2,此时△ABC存在且唯一确定,所以条件②满足题意.(8分)
如图,设D为BC的中点,连接AD,在△ACD中,AC=2,CD=1,C=,
由余弦定理,得AD2=AC2+CD2-2AC·CDcos C=4+1-2×2×1×(-)=7,
即AD=,所以BC边上的中线的长度为.(10分)
若选条件③面积S△ABC=,则absin C=b2=,解得b=,此时△ABC存在且唯一确定,所以条件③满足题意.(11分)
如图,设D为BC的中点,连接AD,在△ACD中,AC=,CD=,C=,
由余弦定理,得AD2=AC2+CD2-2AC·CDcos C=3+-2××(-)=,
即AD=,所以BC边上的中线的长度为.(13分)
点击下载
同课章节目录
第六章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
6.1 平面向量的概念
6.2 平面向量的运算
6.3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6.4 平面向量的应用
第七章 复数
7.1 复数的概念
7.2 复数的四则运算
7.3 * 复数的三角表示
第八章 立体几何初步
8.1 基本立体图形
8.2 立体图形的直观图
8.3 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8.4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8.5 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
8.6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
第九章 统计
9.1 随机抽样
9.2 用样本估计总体
9.3 统计分析案例 公司员工
第十章 概率
10.1 随机事件与概率
10.2 事件的相互独立性
10.3 频率与概率
点击下载
VI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