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同步练习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一、单选题
1.工业革命密切了当时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最基本的媒介是
A.先进的政治制度
B.先进的通讯手段
C.具有威慑力的炮舰
D.价格低廉的商品
2.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一枝独秀”的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是“遍地开花”的革命。这里的“一枝独秀”的革命是指:
A.英国 B.法国 C.荷兰 D.美国
3.“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富丽堂皇的船只无帆无风也能航行得象箭一样快……新闻通过环绕地球的电线能在一瞬间传遍世界,镰刀自动收割,纺车自行转动,铁犁自动开沟,而我们仍象过去一样渴望得到面包。”这是19世纪晚期一位克罗地亚农民发出的感叹,从中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A.交通通讯事业的发展
B.两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应用
C.生产工具的重大革新
D.社会矛盾得到基本缓和
4.《共产党宣言》指出,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工业生产的革命。这旨在说明( )
A.机器取代手工是历史的必然 B.手工业工厂已不再适应经济发展
C.市场扩大推动工业革命产生 D.应用蒸汽机标志着工业革命开始
5.19世纪中期英国首相迪斯累利在其著作《西比尔》对他所在时代描绘道:“(它们好像)两个民族,它们之间没有往来、没有同感;它们好像不同地带的居住者即不同行星上的居民,不了解彼此的习惯、思想和感情,按照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以下各项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宗教改革后天主教与新教水火不容
B.工业革命以来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
C.19世纪中期东西方文明的重大差异
D.封建贵族与资产阶级之间相互对立
6.中世纪,劳动被视为上帝对人的惩罚。至近代,思想家们开始深入思考劳动之于人的积极意义。如卢梭认为在对小孩子的教育中增加一门手工艺课十分必要等。亚当·斯密从社会经济领域的视角系统地闸释了劳动价值理论,认为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造成这一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思想专制的强化 B.城市文化的兴起
C.启蒙思想的传播 D.资本主义的发展
7.巴黎公社的一份文告称:“弟兄,你受骗了。我们的利益是一致的。在城市里创造一切财富的人无衣无食,无处栖身,求助无门;但是乡下的情况难道不是这样吗?难道有钱的地主和企业主这两种被叫作剥削者的人,会有什么区别吗?”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
A.推翻地主阶级统治
B.寄望获得农民支持
C.揭露私有制的罪恶
D.彻底消灭剥削阶级
8.月亮社是18世纪时英国的一家俱乐部,会员中有些是著名的发明家和实业家。在会员研讨中,“制陶师韦奇伍德谈到他制作陶器时遇到的困难,而化学家普里斯特利就会提出他的解决办法……瓦特谈的是蒸汽机如何制作、如何销售”。据此可知,这一社 会组织
A.有助于英国的工业化进程 B.体现了重商主义的理念
C.促成了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D.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
9.19世纪以前,英国专科医生盛行,其服务价格昂贵;19世纪以后,这个群体市场份额缩小,全科医生迅速崛起,且服务价格低廉。这一变化说明
A.工业革命推动了医疗技术的进步 B.专科医生不适应时代
C.工业革命导致人们健康状况恶化 D.医疗服务范围的扩大
10.1500~1800年,西班牙统治下的墨西哥和秘鲁生产了大约占世界85%的白银,其中超过40%流入中国。推动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三角贸易的兴起 B.价格革命的影响
C.世界市场的拓展 D.工业革命的完成
11.下表反映了英国部分年份经济主要部门的收入变化(单位: 万英镑)。对这一变化解释合理的是( )
年份 农林渔牧业 工矿建筑业 商业运输业
1801 7550 5430 4050
1831 7950 11710 5900
A.世界经济发展已失衡 B.发明改变世界
C.英国是世界贸易中心 D.产业结构转型
12.文学是社会的一面镜子,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照射在镜子上,就会从不同角度折射出当时的社会现实,表现为不同的文学流派。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革命剧烈、战争频繁、政治腐败、社会不公,使人们对曾经渴望的“理性王国”的幻想一时破灭。文学家艺术家转而关注和表现人的内心情感世界。产生了
A.现实主义文学 B.现代主义文学 C.魔幻现实主义文学 D.浪漫主义文学
13.1832年,英国哈德兹菲尔德众议院委员会的报告披露这样一个严酷的现实:工厂里会写字的人不超过1%。据19世纪40年代注册总局的报告,40%的成年人不会拼写自己的名字。这反映了英国
A.教育与经济发展脱节 B.高等教育止步不前
C.政府忽视教育的发展 D.国民素质普遍低下
14.“欧洲中心论”是资产阶级唯心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19世纪,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一书中从地理决定论和种族优越论出发,为资产阶级史学构建了“欧洲中心论”的基本框架:只有欧洲和欧洲民族才是“世界历史的中心”和“历史上光芒的焦点”,甚至“是历史的终点”。后来.这一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把“一切其他文明的欧洲化”说成是“具有绝对的世界意义”。这些怪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前世界各地相互隔绝欧洲人盲目自大
B.为资产阶级服务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历史观的史学理论作祟
C.工业革命后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欧美资本主义列强推行“炮舰政策”征服了亚非拉落后地区
15.巴黎公社做出规定,一切工作人员都实行全面选举制并可以随时撤换,把国家公职人员的薪金减到“工人工资”水平。这些规定
A.有助于打碎一切国家暴力机器
B.提高了民众的政治与经济地位
C.铲除了产生社会不公平的基础
D.意在调动工人参与革命的积极性
16.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唯一一个中国人是安徽人王茂荫(清朝户部侍郎),他因币制改革在1854年受到申斥。这件事的背景不可能是( )
①马克思货币理论传入中国,引起币制改革
②鸦片大量进入,白银外流
③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军费开支浩大
④西方对华输出资本猛增,清政府财政危机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棉纺织革命与世界市场
材料一 “先在英格兰发生,很快就席卷整个欧洲的棉纺织革命,事实上首先是对印度工业的模仿,然后作为一种报复,赶上并超过印度。”
——[法]费尔南·布罗代尔《十五至十八世纪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
材料二 光绪十二年《遵化通志》记载:洋线盛行以来,价廉易售,玉(田)丰(润)产棉之境苦难销运,种棉倍少,纺线织布亦鲜利益,多至辍业。
(1)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首先发生于英格兰的“棉纺织革命”主要成就是什么?对印度和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中国“世代传习”与英国“专利保护”
材料三 中国古代官方以法令保护手工业技术的时代传习,一般是传子不传女,怕女儿出嫁后把技术外传别家。这种传继方式,继承的对象稳定可靠,家庭经验不断积累;但同时也变得保守僵化,因循守旧,不求革新和提高。……中国古代有许多十分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后来都相继失传,就同这种继承方式有直接的关系。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四 近代专利制度开创于英国,1624年英国制订专利法(当时称为“垄断法”)规定,第一发明人对其新发明拥有正当的财产权利,“直到国民们学会这件事为止”。难怪韦伯说,若无1624年的《专利法》,那么“对十八世纪纺织工业中资本主义发展具有决定性的那些发明就未必有可能”。
——据《大国崛起》《为什么1750年代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
(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手工传习有何影响。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四中“十八世纪纺织工业中资本主义发展具有决定性的那些发明”有哪些?分析材料说明“垄断法”所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
18.美国学者大卫·克里斯蒂安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视角出发,将历史的发展分为了8道门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11章跨越第8道门槛(公元1700~1900年),目录如下:
11.1门槛8:现代世界 门槛8的理论基础 为什么是英国和西欧 全球背景 11.2英国的社会、农业和工业革命 社会关系的变化,农业变化、工业中的革命 11.3工业革命的传播 西欧、美国、日本和俄国 11.4政治革命:现代国家的兴起 法国:第一个现代国家 其他地方的现代国家(英国、美国、德意志) 11.5两个世界的出现一发达世界和发展中世界 正式和非正式的殖民地 西方的安抚思想 阐释帝国主义和两个世界 11.6工业革命的其他影响
材料二 为什么是英国和西欧?全球背景视角1推动英国开启工业化的重要因素,就是正在变化的全球气候。大约1250年到1900年间,即通常所说的小冰期,世界许多地区温度下降,原因似乎是普遍的火山喷发以及大气中二氧化碳和甲烷含量的减少。为了取暖,世界各地的人们只得烧掉更多木材,英国人耗尽了小岛上的森林,被迫想办法更加有效地开采煤炭。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国学者大卫·克里斯蒂安《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该书“第11章”重新拟写一个主题,并从“11.2~11.6”中任选两节目录进行阐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视角1与英国迈向工业化的关系,并从其他视角再举一例说明英国开启工业化的原因。
参考答案:
1.D
2.A
3.D
4.C
5.B
6.D
7.B
8.A
9.D
10.C
11.D
12.D
13.A
14.C
15.D
16.D
17.(1)主要成就: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生产;从输入棉纺业产品到大量输出。(2分)影响:大量的廉价棉纺织品流入印度和中国,造成当地传统的棉纺织业破产;中国和印度被迫卷入世界市场。(2分)
(2)影响:保证了手艺的家庭积累;妨碍了工艺技术的革新发展。(2分)原因:小农经济的封闭性保守性;落后的传统观念(宗法观念、男尊女卑);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时代传习;手工业市场狭小,为了竞争而采取的自卫措施。(2分)
(3)珍妮机、水力纺纱机、骡机、改良蒸汽机等。(2分,答出两点即可)影响:专利制度保护发明的财产权,激发人们的发明创造力,推动工业革命发展。(2分)
18.(1)示例:通向现代化的突破。选取11.4、11.6两节目录。
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社会的工业化历程,也推动了政治上的变革。法国大革命后,逐渐走上了民主共和道路。英国通过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日益参与到国家政权,现代化的民族国家日益成熟。工业革命也推动了社会变革。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初等教育不断推广,文化素质逐渐提高;也推动了妇女解放,地位日益提高。
(2)材料二从全球气候变化的角度,分析了英国大规模开采煤炭的客观因素;煤炭的开采为工业化提供了能源,并在客观上推动了机器的发明、推广。
其他视角:三角贸易,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为工业化积累资金;17世纪,通过英荷战争,逐渐控制了海上贸易。(或濒临大西洋,成为大西洋贸易体系的枢纽);争夺世界殖民地,建立“日不落帝国”;中国实行海禁(或闭关锁国),逐渐退出东南亚市场(或印度洋贸易)。